03 中國茶葉外貿多嗎(中國人有多少人在喝茶?)

时间:2024-06-01 09:51:56 编辑: 来源:

莉花茶隔離窨制新技術研究》,撰寫了《茉莉花茶生產技術革新試驗研究》和《茉莉花理化性質》等論文。1988年,他帶領研究生到安徽軍天湖茶廠試驗研究茶葉揉捻機棱骨的特性及最佳設計組合。1981年以來,在他的主持下,組織了全國茶業教育、科研、生產等有關單位專家、科技工作者共64人,通過四年的調查研究、資料搜集、制作樣品、測定成分和感觀審評,于1985年撰寫完成了《中國名茶選集》,這對推動我國名茶生產,提高茶葉經濟效益發揮了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他每年約有1/3的時間深入茶區山村,送科技下鄉,指導茶葉生產,改進制茶技術,帶頭創制名茶。1984~1986年,曾3次冒著酷暑赴陜西省茶區指導、講學、幫助創制“秦巴霧毫”、“午子仙毫”、“漢水銀梭”等名茶,使陜西的茶葉生產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制茶品質有明顯提高,制茶技術大有進步。他多次到安徽省的寧國、潛山、太湖、金寨、霍山、宣城、蕪湖、貴池、東至、含山、旌德、六安、青陽、九華山等茶區指導制茶,使許多失傳的名茶,如天華谷尖(南陽谷尖)等得到再生,又創制了“天山真香”、“齊山翠眉”、“黃花云尖”等一批名茶,提高了茶葉生產的經濟效益,增加了茶農的收入,使許多貧困地區走上致富之路,為此他曾兩次獲安徽省政府扶貧先進個人獎。 陳椽為茶葉事業嘔心瀝血50多載,他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對人民所作出的貢獻得到了人們的尊重和敬慕。《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等全國十幾家報刊都先后多次報道了他的事跡。但他仍不滿足已經取得的成就,他說:“我雖然年已耄耋,風燭殘年,但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表示決心將余熱全部獻給我國的茶葉事業。 1908年3月8日出生于福建省惠安縣。 11935年任浙江省第四區農場技術員。 1936年任浙江省鄞縣農場技士兼代主任。 1937年任福建省集美農業學校教員、教務主任、代理校長、農場主任。 1938年任浙江農業改進所茶葉檢驗處主任,兼浙江省油茶絲棉管理處寧波辦事處主任。 1939年任福建茶業管理局技正,福州辦事處代主任兼福建省貿易公司茶葉部襄理。 1940年任福建示范茶廠技師兼政和制茶廠主任。 1940—1945年任浙江英士大學農學院講師、副教授。 1946—1952年任上海復旦大學茶葉專修科副教授、科主任。 1952—1991年歷任安徽大學農學院副教授、茶葉專修科主任,安徽農學院副教授、教授,茶業系主任,安徽農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56—1984年任安徽省茶業學會理事長,1984年以后任該會名譽理事長。 1964—1984年任中國茶葉學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主任, 1984年后任名譽理事。 1977—1984年任中國農學會委員、理事,中國農學會安徽省分會常務理事,1984年后任榮譽理事。 1999年仙逝。

編輯本段主要論著

1陳椽.茶作學講義.杭州:國立浙江英士大學農學院,1942. 2陳椽.茶樹栽培學.上海:新農出版社,1948. 3陳椽.茶葉制造學與制茶管理.上海:新農出版社,1949(第一、二冊),1950(第三冊和制茶管理). 4陳椽.茶葉檢驗學.上海:新農出版社,1951. 5陳椽.安徽茶經.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60(第一版),1984(補充再版). 6陳椽主編.茶葉檢驗學.北京:農業出版社,1961. 7陳椽主編.制茶學(全國高等農業院校試用教材).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1.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6,2版. 8陳椽.制茶發酵的概念與實質.中國農業科學,1963(10). 9陳椽.評茶始用于何時.茶葉科技(四川),1979(2). 10陳椽.紅茶在先青茶在后.茶葉通訊(貴州),1979(2). 11陳椽.制茶變化的實質.茶葉通訊(湖南),1979(2),(3):29—34. 12陳椽.茶葉分類的理論與實踐.茶葉通報,1979(1,2合刊),英國東方歷史科學圖書館館長譯為英文. 13陳椽,陳震古.中國云南是茶樹原產地.中國農業科學,1979(1). 14陳椽主編.制茶學(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北京:農業出版社,1979,1988(2版) 15陳椽.制茶萎凋理論與實踐.茶業通報,1981(2). 16陳椽.紅茶的變色原理.茶葉科技(四川),1982(3). 17陳椽.神農本草研究.茶業通報,1982(6),1983(1). 18陳椽.楊曉華.世界茶葉市場預測——產銷兩旺.茶業通報,1984(2). 19陳椽.茶業通史.北京:農業出版社,1984. 20陳椽.制茶技術理論.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21陳椽主編.中國名茶選集.合肥.安徽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安徽農學院科研處,1985. 22陳椽.日本皋蘆種似安溪佛手種.茶業通報,1985(1). 23陳椽.茶業技術史與發展.中國發展,中國農業博物館開館紀念特刊,1986. 24陳椽.茶藥學.蕪湖:展望出版社,1987. 25陳椽.陸羽研究會編,茶經論稿序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 26陳椽,岳鵬翔.制茶機械發展史.茶機設計與研究,1989(2). 27陳椽.茶葉市場迫切需要管理.茶報(上海),1989(4). 28陳椽.十講茶與中國文化發展.茶業通報,1989(4). 29陳椽主編.茶葉商品學.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90. 30陳椽.茶業經營體制要根本改革——組織鄉鎮聯營股份公司.茶業通報,1991(1) 北京農業大學學友鄉鎮企業經營管理研究會,學友通訊,1991(1). 31陳椽.茶葉貿易學.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91. 陳椽教授與王澤農教授分別是茶葉人文派和生化派主要代表,人文派講究茶葉和中國文化緊密相連,而生化派從生物化學的角度將茶葉僅僅當作一個植物去研究。事實證明生化派是導致茶葉在社會生活中飲料市場失去主導地位的主要原因。所以現在的安徽農業大學更加重視陳椽教授的一系列理論。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