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國經濟三駕馬車是房地產,外貿還有什么(當前的中國經濟處于什么過熱還是蕭條,為什么)

时间:2024-06-01 07:06:42 编辑: 来源:

出口雖然下降,但畢竟還有十幾萬億元的出口量,畢竟也安排了無數就業崗位、也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對未來展望,例如,高鐵需求量會擴大,那造高鐵需要鋼鐵吧,高鐵的訂單就一定會有相當部分資金轉化為鋼鐵廠的訂單,也會擴散成為高鐵設計院訂單、制造電子控制設備企業的訂單,大家在生產中都需要用電,就會擴散成電廠訂單、進而擴散成煤礦的訂單,連帶擴散到相關的服務業、甚至銀行都會因為這么多訂單的資金往來而發展起來,國民經濟一盤棋是不是就都活了?

同理,目前資金投入的20%左右是進入了房地產行業,蓋房子,需要大量鋼鐵、水泥,那自然帶動鋼鐵廠乃至鐵礦山、水泥廠、發電廠、煤炭企業的一系列“乘數效應”的發揮,同樣帶動國民經濟一盤棋走活。

綜上,多年來積累的固定資產投入、技術研發的投入,使中國的生產制造能力擴大百倍,而國民的購買力暫時還趕不上產品制造的速度,所以出現產能過剩、供大于求、宏觀經濟不景氣,但也應該看到這些不景氣背后存在一個對未來有利的巨大優勢,這就是我們積累了強大的制造業和相應的技術人才的培養,為中國長遠屹立于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或“硬件條件”,如果能在軟實力或技術上利用產能過剩而形成的產業結構調整機遇,我們依然可以保持國際上最強大的工業、經濟大國地位。

中國未來兩年的經濟分析

中國證券報日前獨家獲得的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報告預測,早則2008年,遲則2009年,中國住宅市場將進入較為低迷狀態。報告建議,工業化完成前要長期抑制房地產增長;加快出臺不動產稅,可按人均30平方米進行稅收減稅,超過部分征收保有環節稅。

此外,報告預測,2009年國民經濟增幅可能首次降至10%以下;投資增長可能“先抑后揚”,預計增長22%;住宅投資將會進一步高漲;消費將繼續平穩快速增長,預計增長13%;出口或將明顯減速,預計增長18%;物價水平將有所抬頭,預計CPI增長1.5%-2%。

最近兩年中國的經濟下調,國家經濟緊張,使得房屋價格跳水,股票在今年奧運結束會有動蕩.

當前的中國經濟處于什么過熱還是蕭條,為什么

如何看待當前的中國經濟摘要:雖然近幾年國際經濟相對蕭條,但是中國的經濟仍然保持著較穩定的增長

但是這種經濟增長主要是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股市,房地產泡沫等表面增長

國家的一系列政策傾向于保持經濟增長,取得GDP的穩定增長

在美國出現次貸危機,危及全球經濟時中國推出四萬億的投資計劃,在大量的政府支出的支撐下,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實現了正增長,實現了保八的經濟指標

如今房價過高已經嚴重地制約了經濟的正常運轉,影響了普通人民的生活

近期,政府提出要淡化單一的GDP增長模式,要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將信息,能源,電子,生物,汽車等作為戰略性產業

中國經濟的發展的未來會比較艱難,政府需要制定強有力的引導政策,使中國的經濟走向正常,穩定

關鍵字:中國經濟匯率GDP房地產增長模式正文:中國的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同時在經濟,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中國的發展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國際事務中具有了的話語權

同時中國也不得不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

這不僅說的是政治環境,還有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

歐美國家在人民幣匯率的問題上和中國糾纏不清

由于人民幣匯率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中國的出口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導致美國貿易赤字不斷增長

美國等國家希望人民幣升值,以改變這種狀況

中國考慮到中國的出口貿易以及就業的壓力,堅決拒絕人民幣升值

一方面來說保持匯率的穩定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人民幣大幅升值的話,勢必會降低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會使中國的招商引資遭受嚴重的打擊,同時會大幅減少中國的出口,這樣的話大批的民營企業就會倒閉,大量的工人會失業,會導致國家的政治環境惡化,社會不穩定

雖然人民幣可以促進中國的進口,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但是這些都要在國家的經濟局勢穩定,社會安定的基礎之上才會有意義

由于美國的次貸危機,使得美國人經濟狀況更加的糟糕,美國人大幅降低消費,特別是對中國商品的消費

由于美國人消費降低,導致中國的出口大幅下跌

大量的工廠倒閉,大量的工人失業

郎咸平教授說過,美國次貸危機是由于中國大量購買美國的國債,政府將資金注入銀行,同時美國的利率很低,美國人大量地貸款用于買車和其他消費

才導致了次貸危機的發生

這不無道理,同時這與美國政府自身的調控和美國人不良的消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

中國政府面對此次危機提出了四萬億的投資計劃

主要資金用于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有一部分是支持企業的資金

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一大批的鋼筋水泥企業的生產,而且帶動了大量的就業,可是這些投資都是一次性的,建完就不會再去重復建設

以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的經濟發展是不會持久的

同時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高鐵,高速公路的建設已經大于交通運輸的實際需求或者超出了人們的消費能力

比如高速鐵路,其投資成本非常的高,而且成本回收的周期非常的長

一般只有政府才有這樣的能力和魄力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和建設

然而要收回成本,其票價必然不會低,有些線路價格將逼近機票的價格,使得很多路線的乘客往往是寥寥無幾,實在是對資源的二次浪費

為何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如此之低?當今流行語,“病不起”,“死不起”等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極低的消費能力

其原因很多,首先是中國的人口多

中國的人口是怎樣影響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的呢?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勞動力素質普遍提高,勞動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工資卻不能跟上這方面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人口太多,就算勞動力素質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勞動力過剩,使得勞動力的可替代性很高,工廠和企業就有的討價還價的空間

如今大學的擴招也產生了同樣的問題

大量的擴招,不僅嚴重地降低了教學的質量,而且造成勞動力的趨同化,使得大學生難以勝任工作,而且形成惡劣的競爭

由于勞動力的工資不高,消費能力自然也不會高

另外就是房地產過熱,導致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不得不被拘束在房產上

由于中國人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對家庭和房子有著特殊的情感,所以一般會首先考慮買房,其次是買車

開發商抓住了買房者的心理于是抬高房價,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錢

普通老百姓由于處于被動地位只能任由開發商漫天要價

其次是地方政府為了短期的利益和政績,抬高地價,頻頻拍出地王

房地產開發成本又間接轉嫁給了購房者

可以說地方政府在房價高漲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教育,醫療費用也是普通老百姓的重要開支

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被束縛,導致內需不振,同時外貿出口又遭遇寒霜

政府提出的三駕馬車有兩駕馬車已經不能為中國的經濟增長作出相應的貢獻,所以只能依靠通過加大政府的投資來拉動經濟

由于政府的大量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在GDP所占比例甚至達到70%以上

試想一下,如果這些基礎建設完成,中國應該用什么去填補空出來的GPP空缺

到時中國的經濟就會停止不前,甚至出現大的滑坡

中國的政府投資行為似乎有點飲鴆止渴的意思,但又是沒有法的事情

政府如何擺脫這種被動的局面呢?就是轉變增長方式,控制產業鏈,把握產業鏈的高利潤節點

中國如今的制造業主要是集中在制造

制造是整個產業鏈中利潤最低的節點,會造成環境破壞,資源浪費,和嚴重的勞動力剝削

美國人聰明之處就是控制了產業鏈,自己控制高利潤的研發設計,倉儲物流,銷售等環節

而把利潤最低,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制造轉移到中國,剝削中國的勞動力

而且往往造出來的產品都返銷美國,國人并不能享受這些產品,真是“遍身羅琦者,不是養蠶人”

政府為了保障出口,保持著勞動力的廉價優勢,或者通過出口退稅的方式促進出口

這種思想方式似乎有悖于“經濟發展,全民共享”的理念,為增長而增長的思維并不能真正實現國富民強

政府需要產業升級,加強產業鏈控制,重新審視經濟增長的定義和意義

不能盲目地信從GDP指標,應該以人為本,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思路

相信政府可以抓住新一輪的發展機遇,真正達到國富民強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