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為什么中國富人把大批資產轉移海外(請各位經濟學高手幫忙)

时间:2024-06-09 14:59:45 编辑: 来源:

了吧?他的錢都可以買下好幾家保險公司了,為什么還要買保險?!為什么像李嘉誠那樣的有錢人都要買保險呢?

富人李嘉誠曾說過:“別人都說我很富有,擁有很多的財富。其實真正屬于我個人的財富是給自己和親人買了充足的人壽保險。”李嘉誠還說過,他會給他的孩子都購買一億元的人壽保險,這樣就能使他們從出生開始就是億萬富翁。其實,一個人現有的物質財富并不能讓他真正得到滿足,最實在的的是對未知風險的預知和把控。

富豪們買保險并不是錢多任性,而是眼光長遠,那他們青睞保險愿花重金購買單純只是為了給自己一份保障嗎?不完全是,其實富豪購買保險還有以下幾種理由:

1.合理避稅

目前我國現行法律規定,領取保險給付和理賠金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包括身故賠償金,車損賠付,醫療保險金等,分紅類保險的分紅收益,也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而從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人壽保險還具有分配遺產的功能,在國外富豪們除了通過購買高額人壽保險來有效規避開因為大量資金和財產滯留所產生的利息所得稅以及遺產稅,同時保險指定受益人的獨特方式,還可以有效避免遺產糾紛。對富人而言,及早做好人生財富的規劃,對自己和家人都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2.規避投資風險變現容易

富豪們雖然手頭上有大把的錢可以自由支配,但一旦做上了一筆生意或項目動輒幾百幾千萬,且投資和經營風險都十分巨大。購買高額的保單首先是將一部分的資金脫逃出這個風險,不至于在投資失敗的時候一無所有。而當資產被凍結或被強制拍賣時保單貸款功能可以在關鍵時刻成為最好的變現工具解決資金困境。

3.不計入資產抵押

對富豪來說投資失敗導致最終破產是常有的事。也許前一天你還是風光無限,就因為一個決策第二天你可能就一無所有傾家蕩產。如果之前你曾經買過大單保險興許還能為自己和家人留一條后路,因為當所有的財產都被凍結甚或拍賣時,人壽保險的保單不能被凍結和拍賣。被保險人領取保險金是受法律保護的,不計入資產抵債程序保單貸款功能。

4.財富傳承

富人們一輩子打拼積累下來的財富雖然注定會傳承給子女,但卻沒有誰愿意子女成為貪圖享樂的寄生蟲。通過購買保險富人們的資產可以按年金的方式分年給付下一代,一直從幼年持續到老年。這樣做一舉三得,既不必擔心財產在短時間內被揮霍一空,又能培養富二代們獨立生活的能力,還保證了他們有一定質量的生活。保險不是幫助我們賺錢,是保住我們賺到的錢。第一就是用保險轉移風險,把損失降到最低,不損失我們賺到的財富。第二就是把我們已經賺到的財富轉移到保險公司,用保險產品鎖住財富,避免一些法律糾紛,即債權債務糾紛。因為保險產品如果是指定受益人,將來作為保險賠款給受益人,受益權優先債權,所以可以避免債務糾紛,達到保全財富的目的。

用保險保全和傳承資產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

1、《保險法》第34條:保單是不被查封,罰沒的財產!

2、《稅法》第04條:保險不需納稅且不能隨意抵押!

3、《公司法》89條:人壽保險公司不能破產及解散!

4、《婚姻法》18條:購買人壽保險屬于個人財產!

5、《保險法》61條:保單是不存在爭議的財產分配!

6、《合同法》73條:保險收益保險金不用于抵債!保險是真正幫助家庭保全資產、鎖定財富、避債避稅、受益三代的好工具!

當然,人壽和重疾兩者都屬于人壽保險。

終身壽險,是以人的壽命作為標、身故按保額賠付的保險。

終身重疾保險,則是以發生合約規定的重大疾病按保額給付的保險。

區別在于重大疾病保險發生重大疾病就能提前賠付重大疾病保額。

如果沒有發生重大疾病就和壽險一樣身故后受益人領取保額。

請各位經濟學高手幫忙

什么是美國的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危機(買粉絲://hi..買粉絲/ccc821125/ ) ,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蕩引起的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席卷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 :購房者在購房后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后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這里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并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么買房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準,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簡稱次級貸款者。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準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后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后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于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后花旗集團也宣布,7月份有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于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一句話:住房斷供,引起銀行倒閉,人民被迫減少消費,導致經濟蕭條,引起大公司利潤減少(甚至虧損),投資者信心降低,撤資,接著蕭條。。。。

他對全球范圍內有些什么影響

次借貸危機是美國格林斯潘時期后的一個病癥。當年美國中央聯邦儲備降低銀行利率,從而是很多子銀行大膽向母銀行借貸。我舉個例子,如果美國聯邦儲備把儲備率定為10%,有100美圓,那么聯邦儲備就會把90美圓借貸給子銀行或者金融機構,那么當子銀行拿到90美圓的時候,根據10%的儲備率,又可以借貸81美圓給社會,設想一下,100美圓,到最后可以變成多少美圓流入到市場。

這樣的結果就是很多銀行手頭有很多資金,他們需要借貸給社會從而贏利。所以響應的,很多銀行降低信用貸款的門檻,使很多原來拿不到貸款的低信用和低收入者也拿到了買房貸款(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事實上美國當年經濟的繁榮很大程度是因為這點。當銀行大量的資金外流,從而使經濟的泡沫越來越多,伴隨著這種大量消費,通貨膨脹也隨之加劇(當然通過膨脹有很多因素引起,在這里我們只假想這個經濟體只有單純的這個事件存在)通貨膨脹的影響是不好的,政府當然知道這點,于是經濟需要降溫,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會壓縮消費和投資。在這種緊縮型的經濟情況下,很多企業的效益不好,銷量下降,這也影響到工人的收入等方面,但是銀行當年定下的還款利率是不會變的,所以有很多人,企業開始不能按時按期還款,甚至不還款,這樣就造成了金融的崩盤。

次借貸危機由美國發始,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必然會對世界很多國家產生經濟方面的影響。中國作為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當美國經濟出現問題時,首先影響的是中國的出口貿易。當然此次信用危機也使全世界大多數銀行開始審視自己的貸款政策。最直接的表現就在于大多數的銀行開始提高貸款利率。嚴格審核貸款企業或者個人的信用記錄或者經濟情況。對中國而言,也并非不是壞事,因為房價的離奇偏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貸款利率低,門檻低。而現在很多房產商都崩潰了,房價也有所下降。當然對中小企業,還有正在發展壯大的企業影響是非常大的,他們沒有穩定收益預測,也沒有雄厚的資產作為抵押,銀行幾乎不象那類的企業發放貸款,或者是以高利率發放貸款,這使得企業的發展成本增加,效益顯然的下降。現在的中國現狀是銀行基本抱著好企業大企業不放,你要多少貸款我都給,對于那些小企業,冷眼看待

次貸危機對中國影響到底多大

買粉絲.買粉絲fol.買粉絲 2008年03月27日 17:55 國際金融報

2007年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在2008年以來沒有出現任何緩和的跡象。美國部分金融機構經營陷入困境的局面,直接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次貸危機向全球范圍內擴散的速度也開始加快。為了緩解市場危機,一些國家央行通過注資、降息等手段向金融系統緊急注入流動性,一場全球范圍的救贖行動正在上演。在這一背景下,此次危機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關注。關于“次貸”形成的背景、表現和原因、損失及影響,以及一些國家應對危機的政策干預和效果評價等問題,成了一個全球性的熱點話題。

美國次貸危機是指由于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借款人違約增加,進而影響與次貸有關的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導致的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和流動性危機。在這一危機中,高度市場化的金融系統相互銜接產生了特殊的風險傳導路徑,即低利率環境下的快速信貸擴張,加上獨特的利率結構設計使得次貸市場在房價下跌和持續加息后出現償付危機,按揭貸款的證券化和衍生工具的快速發展,加大了與次貸有關的金融資產價格下跌風險的傳染性與沖擊力,而金融市場國際一體化程度的不斷深化又加快了金融動蕩從一國向另一國傳遞的速度。在信貸市場發生流動性緊縮的情況下,次貸危機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波。

與傳統金融危機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