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義烏對外貿易服務中心(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6-01 13:50:56 编辑: 来源:

創新民營經濟發展路徑上有所作為。縣域經濟,作為典型的基層經濟,其實質是“微觀主體”的經濟。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政府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讓“微觀主體”活力競相迸發;又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調控和服務作用,致力創新獨特的發展路徑,使民營經濟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二是堅持開拓創新,切實轉變職能,力求在提升民營經濟發展層次上有所作為。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民營經濟的先發性體制機制優勢正在弱化,迫切需要提升發展層次,進一步增強區域民營經濟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是堅持依法行政,規范和諧發展,力求在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上有所作為。任何環境的創造,都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打造良好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政府和企業都要承擔責任,只有“政企共努力”,才能“著力優環境”。 ■商品市場 義烏市場經過20余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作為全國小商品集散中心的大市場、大流通、大網絡的格局。 1、義烏市場是全國小商品物流、信息流中心 義烏市區擁有市場總面積70多萬平方米,經營攤位3.5萬個,其中主體市場“中國小商品城”營業面積50多萬平方米,商位2.7萬個。市場經營人員7萬余人,日均客商流量16萬。市場匯聚了28大類10萬余種商品,日貨物吞吐量3000多噸。 義烏在小商品的信息網絡建設方面卓有成效,借助傳統媒體和INTERNET下的對外信息交流和合作日益廣泛,初步確立全國小商品的信息中心地位。 2、義烏是全國最齊全的小商品展示中心 義烏由于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和流通優勢,義烏市場承接著長江、珠江三角洲的輻射,再加上東南沿海人才、技術、資金的綜合優勢,其小商品代表著國內較高的水準,引領著中國小商品的潮流。從1995年開始舉辦的一年一度的中國小商品博覽會因而成為全國小商品展示的大舞臺,市場也被稱作“永不落幕的小商品博覽會”。2000年,第六屆博覽會有來自世界 25個國家和地區,國內33個省市近1300家企業參展,成交額達38.56億元,以其鮮明的大市場特色和巨大的展覽效應,初步確立了全國知名展會地位,并開始向國際性展會邁進。 3、義烏是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義烏市場知名度、外向度近年明顯提高,市場商品質量、檔次不斷提升,市場經營手段和交易方式不斷創新,向外推介力度明顯加大,小商品出口勢頭強勁,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義烏市場目前匯聚了國內外4000余家知名企業在此設立總經銷,總代理,有1000多家國外企業及貿易機構在義烏設立辦事處,每天在義烏采購小商品的外商2000余人。商品出口到122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出口商品交貨值為80億元人民幣。 4、義烏是全國的市場中心 義烏市場的輻射力大。義烏已經逐步建立了國內外分支物流網絡。在國內的甘肅蘭州、北京通州、青海西寧、四川、遼寧、廣西等地建立了分市場和小商品配送中心。在國外的烏克蘭、南非、澳洲、巴西等地建立了分市場。總數約為30余座。義烏已經成為這些市場的中心支撐點。 5、義烏市場主要貿易區和商品種類 義烏市場群由10個專業市場和30多條貿易街區組成。其中的主要商品大類有: 器材類:鐘表、電子、家用電器、照相器材 工藝類:各類工藝品、飾品、玩具、文具及辦公用品、體育用品 日用類:日用百貨、五金、皮具箱包、化妝品、雨具、塑料制品 針織服裝類:襯衫、時裝、內衣、襪類、鞋帽 食品類:各類食品、酒類、飲料 6、義烏的八大優勢行業: 義烏已經形成以下八大行業具有區域特色的塊狀經濟:服裝、針織、飾品、拉鏈、玩具、五金、印刷、毛紡。

滿意請采納

急!義烏展會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義烏地處浙江中部,市域面積1105平方公里,下轄6鎮7街道。本地戶籍人口72.4萬,長住義烏的外來建設者135萬。義烏歷史悠久,建縣于公元前222年,1988年撤縣建市。歷史上孕育了“初唐四杰”之一駱賓王、宋代名將宗澤、金元四大名醫之一朱丹溪、南朝梁代禪宗著名尊宿傅大士及現代教育家陳望道、文藝理論家馮雪峰、歷史學家吳晗等一批名人志士。

改革開放以來,義烏堅持和深化“興商建市”發展戰略,以培育、發展、提升市場為核心,大力推進工業化、國際化和城鄉一體化,走出了一條富有自身特色的區域發展道路。近年來,義烏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致力于“創業富民、創新強市”,著力打造“三中心兩高地”,即國際小商品貿易中心、國際小商品創造中心、國際小商品會展中心、區域物流高地和區域金融高地,努力把義烏建設成為國際商貿名城。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9.5億元,同比增長9%;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0.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8.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和2.2%;農民人均純收入1289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41元,分別同比增長8.5%和7.4%;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254億元,比年初增加206.4億元。

義烏發展主要有六個特點:

一、興商建市,創新提升,加快建設國際小商品貿易中心。1982年義烏全面開放小商品市場,進而提出“興商建市”發展戰略。此后,義烏一以貫之推進專業市場硬件完善、功能拓展、業態提升,先后五易其址、九次擴建,實現了從最初的“馬路市場”、“棚架市場”向大型現代化室內交易商場的跨越。目前,市場經營總面積400余萬平方米,商位6.2萬個,匯集了16個大類、4202個種類、170多萬種單品。2009年,市場總成交額556.1億元,同比增長13%,市場成交額連續19年居全國各大專業市場榜首,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權威機構譽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從2006年10月開始,商務部主持編制的“義烏•中國小商品指數”定期向全球發布,成功發布了全國首個“市場信用指數”,并被國家工商總局授予首家“全國市場信用分類監管示范市場”稱號。編制實施了國內首個《小商品分類與代碼》行業標準,全球小商品有了“義烏分類法”,義烏市場實現了由單純輸出商品向綜合輸出商品、信息、規則的重大轉變。

二、貿工聯動,轉型升級,全力打造“實業洼地”。近年來,義烏積極實施“貿工聯動”策略,建立了與專業市場緊密聯動的工業產業體系。特別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我們深化企業幫扶解困,積極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落實各類稅費減免政策,有力促進工業經濟企穩回升。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87.2億元,同比增長4%,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8%(今年以來工業經濟增勢強勁,到2月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9%,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9.3%)。目前,全市有各類工業企業1.6萬余家,形成了針織襪業、飾品、工藝品、毛紡、化妝品等20多個優勢行業,先后被授予制筆、化妝品、無縫針織服裝、工藝禮品等11個國家級產業基地稱號。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建立浙江大學—義烏創業育成中心、義烏創意園等產業服務平臺,開展“百對千”科技對接,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至2009年底,全市有高新技術企業121家,其中國家重點火炬計劃高新技術企業2家,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16家;研發中心126家,省級以上11家。在《2008年中國城市創新報告》中,義烏城市創新能力列全國縣級市第7位。現有4家企業在國內外證券市場上市,另有2家企業基本完成上市準備。

三、三產協同,結構優化,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近年來,義烏大力發展會展、物流、金融、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推進三產協同發展。著力打造國際小商品會展中心。2009年共舉辦各類展會66個。義烏現有國家級展會4個,分別是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簡稱義博會)、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簡稱文博會)、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簡稱森博會)和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簡稱旅游商品博覽會),其中義博會已成為繼廣交會、華交會之后的第三大經貿類展會。義烏國際博覽中心總投資18億元,占地219畝,是浙江省最大的會展中心。全力建設區域物流高地。義烏是浙江省三個“大通關”建設重點之一,重點培育的四大現代物流樞紐之一,物流園區列為省重點扶持物流基地。海關總署專門為義烏量身定制簡化歸類政策,實現與寧波港、上海港跨關區一站式通關。義烏物流可直達國內250多個大中城市,全球海運20強已有17家在義烏設立辦事處。大力培育區域金融高地。全市現有金融機構59家,其中銀行19家,證券營業部7個,保險公司33家。建行義烏支行升格為二級分行,成為全國縣市區域首家國有商業銀行二級分行。義烏工商銀行升格為準二級分行。正在興建的金融商務區,總建筑面積約290萬平方米,已吸引6家金融機構進入。購物旅游、文化體育等產業蓬勃發展。2009年,共接待購物旅游游客647.3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7.5萬人次,分別增長15.15%和9.16%。義烏國際商貿城被評為全國首家4A級購物旅游景區。義烏有各類文化產業生產經營企業1萬多家,文化產業產值達1000億元,成為國內文化商品的重要銷售和生產基地。

四、深化開放,交融互動,城市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近年來,義烏大力實施國際化戰略,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2009年屬地海關監管小商品出口標箱51.1萬,同比基本持平;實現自營進出口23.5億美元,同比增長13%。鞏固擴大歐美、中東等傳統市場,成功開拓拉美、東盟、非洲等國際新市場。市場外向度達65%以上,市場商品已輻射到215個國家和地區。在義烏居住半年以上境外客商達1.3萬,2009年有31.8萬人次境外客商到義烏市場采購商品,同比增長20%;有89個國家的2652家境外企業在義烏設立代表處(占浙江省總數的二分之一強)。國際商貿城開設了5萬平方米的國際商品館,已引進52個國家的2.7萬種境外商品,義烏市場正從“買全國貨、賣全國貨”向“買全球貨、賣全球貨”轉變。涉外管理服務體系日益完善。2009年7月,義烏海關正式掛牌成立,是杭州海關關區內首個設立在縣級市的隸屬海關。義烏可管轄涉外民商案件、審理部分知識產權民事糾紛案件,可邀請外國人員來華審批、外國人在華就業行政許可等。自2007年開始,民航義烏機場每年開通到香港的臨時航班,成為全國縣級市首個航空口岸,義烏機場境外旅客比例達40%以上。

五、力推改革,積極探索,發展動力活力不斷增強。全力以赴爭取“中國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試點爭取工作得到國家領導和省委、省政府及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已取得突破性進展。深入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以“兩轉一保”為突破口,推進城市、農村、社會和行政管理等領域的改革。開展擴權強鎮改革,賦予鎮街57項縣級管理權限,并進一步賦予佛堂鎮55項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組建成立了四大市屬國有集團公司。全面推開市級機關內部行政許可職能歸并改革,共梳理出涉及44個單位的880項審批事項。

六、城鄉統籌,社會和諧,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持續提高。大力推進城鄉統籌,致力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各方面良性互動、和諧共榮。2009年,共完成限額以上投資163.28億元,同比增長4.7%。目前,義烏城市中心建成區面積7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73%。先后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市、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市、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市和浙江省文明示范市等,順利通過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完善城鄉新社區建設政策體系,“園中村”功能分區改造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城中村”全高層改造試點順利啟動。全面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建設,在全省率先實現整市整治。積極推進科教文衛體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成功創建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地區,啟動建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甲型H1N1流感、登革熱等疫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高度重視食品、藥品安全,成功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建立全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