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世界金融貿易體系建立時間(高中歷史老教材: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政治經濟體系具體哪一個時間形成?)

时间:2024-05-19 07:18:38 编辑: 来源:

,貨幣區是在規定的地區實施宗主國、聯系國的法令。戰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是一種國際協議,對會員國政府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它的統一性在于把資本主義國家囊括在國際金匯兌本位制之下;它的嚴整性在于對維持貨幣制度運轉的有關問題做了全面規定,并要求各國遵守。 第三,根據《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建立了現代國際貨幣管理所必需的各項制度。例如,國際收支調節制度、國際信貸監督制度、國際金融統計制度、國際匯率制度、國際儲備制度、國際清算制度等。體系特點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貨幣制度不是按各國的鑄幣平價來確定匯率,而是根據各國貨幣法定金平價的對比,普遍地與美元建立固定比例關系。 第二,戰前,黃金輸送點是匯率波動的界限自動地調節匯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為地規定匯率波動的幅度,匯率的波動是在基金組織的監督下,由各國干預外匯市場來調節。 第三,國際金本位制度下,各國貨幣自由兌換,對國際支付一般不采取限制措施。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許多國家不能實現貨幣的自由兌換,對外支付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四,金本位制度下,國際儲備資產主要是黃金。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儲備資產則是黃金、可兌換貨幣和特別提款權,其中黃金與美元并重。在外匯儲備上,戰前包括英鎊、美元與法國法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貨幣制度幾乎包括資本主義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美元是最主要的外匯儲備。 布雷頓森林體系

第五,國際金本位制下,各國實行自由的多邊結算。戰后的國際貨幣制度,有不少國家實行外匯管制,采用貿易和支付的雙邊安排。 第六,國際金本位下,黃金的流動是完全自由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下,黃金的流動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美、法三國都允許居民兌換黃金;實行金匯兌本位的國家也允許居民用外匯(英鎊、法郎或美元)向英、美、法三國兌換黃金;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只同意外國政府在一定條件下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不允許外國居民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

運轉條件

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能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順利運行,與美國的經 漫畫

濟實力和黃金儲備分不開。要維持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運轉,需具備三項基本條件。 第一,美國國際收支保持順差,美元對外價值穩定。若其他國家通貨膨脹嚴重,國際收支逆差,在基金組織同意下,該國貨幣可以貶值,重新與美元建立固定比價關系。 第二,美國的黃金儲備充足。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與黃金掛鉤,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持有的美元可向美國兌換黃金。美國要履行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義務,必須擁有充足的黃金儲備。 第三,黃金價格維持在官價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黃金儲備充足,若市場價格發生波動,美國可以通過拋售或購進黃金加以平抑。

體系支柱

布雷頓森林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 黃金

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可以兌換黃金和各國實行可調節的釘住匯率制,是構成這一貨幣體系的兩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是維持這一體系正常運轉的中心機構,它有監督國際匯率、提供國際信貸、協調國際貨幣關系三大職能。

體系作用

布雷頓森林體系有助于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對戰后的經濟復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一,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暫時結束了戰前貨幣金融領域里的混亂局面,維持了戰后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 固定匯率制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支柱之一,不同于金本位下匯率的相對穩定。在典型的金本位下,金幣本身具有一定的含金量,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輸入,匯價的波動界限狹隘。1929至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引起了貨幣制度危機,導致金本位制崩潰,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呈現出一片混亂局面。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使國際貨幣金融關系有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混亂局面暫時得以穩定。 第二,促進各國國內經濟的發展。在金本位制下,各國注重外部平衡,國內經濟往往帶有緊縮傾向。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各國偏重內部平衡,國內經濟比較穩定,危機和失業情形較之戰前有所緩和。 第三,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擴大了世界貿易。美國通過贈與、信貸、購買外國商品和勞務等形式,向世界散發了大量美元,客觀上起到擴大世界購買力的作用。固定匯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匯率波動而引起的動蕩,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主要國家的貨幣匯率,有利于國際貿易的發展。 第四,布雷頓森林體系形成后,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活動對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 布雷頓森林體系

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其一,基金組織提供的短期貸款暫時緩和了戰后許多國家的收支危機,促進了支付辦法上的穩步自由化。基金組織的貸款業務迅速增加,重點由歐洲轉至亞、非、拉第三世界。其二,世界銀行提供和組織的長期貸款和投資不同程度地解決了會員國戰后恢復和發展經濟的資金需要。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提供技術援助、建立國際經濟貨幣的研究資料及交換資料情報等方面對世界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五,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有助于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匯率的相對穩定,避免了國際資本流動中引發的匯率風險,有利于國際資本的輸入與輸出;為國際間融資創造了良好環境,有助于金融業和國際金融市場發展,也為跨國公司的生產國際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體系缺陷

由于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實力對比一再發生變化,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和缺陷日益暴露。 第一,金匯兌制本身的缺陷。美元與黃金掛鉤,享有特殊地位,加強了美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其一,美國通過發行紙幣而不動用黃金進行對外支付和資本輸出,有利于美國的對外擴張和掠奪。其二,美國承擔了維持金匯兌平價的責任。當人們對美元充分信任,美元相對短缺時,這種金匯兌平價可以維持;當人們對美元產生信任危機,美元擁有太多,要求兌換黃金時,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平價就難以維持。 第二,儲備制度不穩定。這種制度無法提供一種數量充足、幣值堅挺、可以為各國接受的儲備貨幣,以使國際儲備的增長能夠適應國際貿易與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1960年,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特里芬在其著作《黃金與美元危機》中指出:布雷頓森林制度以一國貨幣作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在黃金生產停滯的情況下,國際儲備的供應完全取決于美國的國際收支狀況:美國的國際收支保持順差,國際儲備資產不敷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美國的國際收支保持逆差,國際儲備資產過剩,美元發生危機,危及國際貨幣制度。這種難以解決的內在矛盾,國際經濟學界稱之為“特里芬難題”,它決定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不穩定性。 第三,國際收支調節機制的缺陷。該制度規定匯率浮動幅度需保持在l%以內,匯率缺乏彈性,限制了匯率對國際收支的調節作用。這種制度著重于國內政策的單方面調節。 第四,內外平衡難統一。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各國不能利用匯率杠桿來調節國際收支,只能采取有損于國內經濟目標實現的經濟政策或采取管制措施,以犧牲內部平衡來換取外部平衡。當美國國際收支逆差、美元匯率下跌時,根據固定匯率原則,其他國家應干預外匯市場,這一行為導致和加劇了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若這些國家不加干預,就會遭受美元儲備資產貶值的損失。

世界金融發展歷史

世界經濟是在人類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階段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國際經濟關系的最初形式,是國際間的商品交換。早在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國家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國際間的商品交換較前頻繁。16世紀~18世紀中期,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地理大發現、殖民地的開拓和資本原始積累的進行,國際商品交換有了相當發展,并出現了國際分工的萌芽。18世紀中葉~19世紀70年代,歐美發達國家先后完成了產業革命。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機器大工業的出現,需求一國國內的生產和市場已無法滿足。一些先進國家迫切需要到海外去尋找銷售市場、原料和生活資料來源。而這時,交通運輸業的大發展促進了國際間的經濟交流。因此,形成先進國家向落后國家大量銷售工業品;落后國家的自然經濟逐漸被打破,變成先進國家傾銷工業品的市場和提供原料、糧食、勞動力基地的格局。原來一國內部工業與農業之間的分工和對立,開始轉化為世界范圍內以先進技術為基礎的工業國與以自然條件為基礎的農業國之間的國際分工和對立。由于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和地區都卷入了國際分工的范圍,通過國際商品交換,各國經濟開始建成一個整體,世界經濟初步形成。

19世紀后半期發生的以電力的應用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一系列規模巨大的重工業部門的形成和發展,交通運輸的長足進步,使國際經濟的聯系更加頻繁和緊密。這個時期,壟斷的形成加速了生產擴張和資本積累,出現了工業壟斷資本與銀行壟斷資本的溶合。勢力龐大的金融資本必然要對外擴張、輸出資本。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也展開了爭奪世界市場、瓜分殖民地的斗爭。這樣,不僅交換關系國際化空前發展,而且生產過程也國際化了。各國國民經濟的相互依存和緊密結合,形成為一個世界范圍的經濟整體世界經濟最終形成。這一階段的世界經濟主要由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與殖民地、附屬國經濟兩大部分構成。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之后,新生的社會主義經濟出現,打破了世界經濟的舊格局。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40多年間,出現了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和大批民族獨立國家,因而形成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中的民族主義國家經濟和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并存的格局。

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壟斷特別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以原子能利用、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發展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50~6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但自70~8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和矛盾加劇,出現了滯脹(見停滯膨脹)長期存在的局面。由于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實力對比發生變化。戰后初期美國一家獨霸的局面,逐漸演變為美國、西歐、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70年代以后,壟斷資本主義各國之間的貿易戰、投資戰等日益加劇;它們之間經濟往來和互相依賴也同時加強,所有這些已構成當今世界經濟的重要內容。

新興的民族獨立國家,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曾長期遭受殖民掠奪,生產力水平低,經濟畸形發展。在戰后幾十年,它們依據各自不同的條件逐步發展民族經濟,取得一定成就,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到舊的國際分工的束縛,在全面發展民族經濟方面存在諸多困難,特別是一些國家還受到債務問題的困擾。這些國家都積極地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開展相互合作南南合作)和同發達國家的經濟聯系(南北對話),爭取建立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社會主義國家幾十年的經濟發展經驗表明:不但要在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和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強經濟聯系,而且要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經濟關系,在廣泛的國際經濟聯系中發展本國經濟。當今社會主義國家都在實行對外開放,積極參與世界經濟事務,在與他國互利合作中發展壯大。

世界經濟是國際分工、生產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的產物,并將隨著各國經濟的國際化而進一步發展。表現在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空前深化,各國經濟聯系的形式日趨多樣化,乃至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如歐洲共同體、美、加自由貿易區等。它們已構成今日世界經濟發展的新特點。

國際貨幣制度經歷了哪五個階段

國際貨幣制度經歷了從國際金本位制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再到牙買加體系的演變過程。

迄今為止,國際貨幣制度經歷了從國際金本位制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再到牙買加體系的演變過程。 世界上首次出現的國際貨幣制度是國際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間是國際金本位制的黃金時代。在這種制度下,黃金充當國際貨幣,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