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東亞朝貢貿易體系時間(朝貢體系的特點是什么?)

时间:2024-06-07 06:33:10 编辑: 来源:

的說,是沉迷于軍國主義和對外侵略促使日本發動了甲午戰爭。戰爭的勝利只是進一步刺激日本去實踐其軍國主義思想和擴張政策,而非產生。

日本軍國主義在1868年明治維新后就開始形成,其淵源為日本古代的武士道精神。明治維新開始后,日本認為強兵是富國之本,只有依靠軍事力量國家才能強大,因此在“國民皆兵”的口號下開始擴編軍隊。舊日本海軍效法英國,陸軍先學法國后學德國。而德國最強大的邦普魯士正好就是歐洲近代軍國主義的代表,加上日本本土武士道精神的融合,一種日本獨有的忠于天皇、熱衷戰爭的軍國主義思想就形成了。

明治維新三杰之一木戶孝允就曾說日本目前“最急迫之事,在軍務方面……朝廷能在海陸軍方面稍作準備,開拓朝鮮之釜山港。”,早早地把侵略朝鮮定為國策。山縣有朋制定的《軍人訓誡》、《參謀本部條例》也成了軍國主義思想傳播的陣地。

最早的實踐發生在中國的藩屬國琉球、朝鮮的身上。隨著琉球被吞并,朝鮮幾乎脫離中國,日本的擴張野心前所未有的膨脹,連小孩子都熱衷起打仗的游戲。而日本要崛起,就必須擊敗東亞地區傳統霸主——中國。

此時的中國滿清王朝已是日薄西山,但考慮到東亞國家數量少、國力弱、體量小,在相當長的一部分時間里清朝都自認為、西方列強也基本認可中國是東亞頭號強國。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無論是清朝要維護宗主國地位和朝貢貿易體系,還是日本要向世界擴張,雙方都一定會以戰爭手段徹底將對方擊垮。因此說甲午戰爭本身就有必然性。

關于戰爭的過程不再贅述,讓包括一部分日本人和幾乎所有中國人在內的絕大多數戰爭參與者和觀察者都大跌眼鏡的是中國居然戰敗了!而且敗得如此之慘,海城戰役、威海衛戰役幾乎讓人笑掉大牙,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也大大加深。而嘗到戰爭甜頭的日本把相當于自身多年財政收入總和的賠款用于國內建設,大部分都用于軍事開支。因此甲午戰爭進一步堅定了日本以軍強國的思想。

隨后憑借著快速發展的經濟和強大的軍事實力,日本開始了廢除同歐美國家不平等條約的斗爭,并于20世紀初基本完成任務。隨后的《日韓合并條約》、日俄戰爭,只是日本擴張道路上的一個個小目標,站在日本的角度,僅僅是《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的翻版而已。

自此,日本在軍國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到B-29飛抵廣島上空,也僅僅只是延緩了它的腳步。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