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數據(1980和2000我國前三大貿易伙伴是誰?)

时间:2024-06-02 07:34:34 编辑: 来源:

(一)印尼對中國貿易逆差逐年擴大

兩國貿易差額隨著雙方經濟合作的深化而發生變化。最初兩國貿易規模小,印尼在雙邊貿易中處于順差地位,但隨著兩國經貿合作交流愈加緊密,我國逐漸“轉逆為順”。2006年,印尼與中國貿易中,印尼貿易順差為17億美元,2007年為11億美元,2008年后開始發生變化,印尼首次在兩國貿易中出現逆差,而且逆差額逐步擴大,2008年為36億美元,2010年為48億美元,2014年達13018億美元,2015年為14365億美元。隨著貿易逆差的逐漸擴大,引起印尼一些人的不滿,并重新審視兩國間的貿易關系,甚至質疑自由貿易協定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印尼人擔心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擴大會影響國家經濟安全。中國商品大量進入印尼市場后,也引起印尼國內很多人特別是一些商業團體的焦慮。不過也有人能比較客觀地看待兩國貿易中印尼的逆差問題,認為根源在于印尼本土中產階級壯大,推動社會的消費能力增強。

(二)中國對印尼直接投資規模偏小

中國企業對印尼直接投資效果也是影響兩國經貿關系的重要因素。我國對印尼的直接投資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占印尼吸引外資的比重也一直在低位徘徊,2011—2015年我國大陸對印尼的直接投資分別為1億美元、1億美元、3億美元、8億美元和628億美元,占印尼吸引外資外資總額的比重為05%、04%、10%、28%和22%。2015年一季度我國首次進入印尼的十大外資來源國行列,之前僅位列第十三位,排在毛里求斯和中國臺灣地區之后。目前,印尼的幾大外資來源國分別是新加坡、日本、韓國、英國、美國、馬來西亞、荷蘭、英屬維京群島和中國香港。2014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為1160億美元,相比之下對印尼的投資規模明顯偏小。盡管我國與印尼簽署了一系列投資協議,但落實情況并不理想。據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統計,2005—2014年十年間,中國計劃在印尼總共投資2427億美元,但最終只落實了18億美元,為承諾的7%。

中國企業對印尼的投資興趣不大,主要是因為印尼國內存在兩大障礙,“(外國投資)商業項目要面對印尼國內的官僚主義,且大型項目還面臨土地征用(困難)問題。”此外,問題還在于中國的投資者沒有在印尼找到合適的商業伙伴,而印尼繁瑣的申請投資程序也讓中國投資者望而卻步。

(三)未來投資合作潛力巨大

目前,印尼的經濟發展狀況良好,政府債務適度。印尼政府債務與GDP的比率可操控,保持在60%以下。此外,印尼政府采用和實施了一項強調財政紀律重要性的政策,該政策規定預算赤字將由法律限定,最大不得超過GDP的3%。為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空間,印尼新一屆政府簡化外商投資申請程序,并制定新的規章制度來簡化土地征用。近年來,印尼經濟發展迅速,國內政治形勢漸趨平穩,低廉的勞動力價格以及巨大的國內市場都明顯提高了外資吸引力。2015年,印尼凈海外直接和間接投資總額達232億美元,投資潛力巨大。鑒于印尼國內島嶼的各項基礎建設薄弱,建立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至少需要4600億美元的投資,而目前印尼政府只能提供22%的預算,其余部分都得依賴外資支持,今后幾年印尼將積極采取措施大力吸引外資。而作為印尼主要貿易伙伴之一,中國掌握著相對先進的技術,在與日美等發達國家競爭時又具有價格優勢,雙方投資合作發展前景良好。

東南亞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和特征,差異?

總體來說,東南亞對外貿易依賴程度還是相當大的

首先,從東南亞國家來看,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家并不是工業國,都是從發展農業和旅游業起步的,經濟結構上有明顯的對外依賴性;其次,東南亞人口上沒有優勢,守著印度和中國兩個人口大國,其內需相對要小很多了,內需不行就要想辦法創外匯,走出去才是出路;從地理位置上,東南亞位于東亞南邊,毗鄰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的海上連接站,尤其是新加坡所在的馬六甲海峽更是有戰略級地位,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給了東南亞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機會;隨著上個世紀60年代后期發達國家產業升級,勞動密集型、加工裝配型產業轉移到了人力成本低廉的東亞、東南亞,為他們發展外向型經濟創造了條件

綜上所述,東南亞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是非常高的

至于特征,我認為有以下幾條:1

對外依賴程度高,占國民經濟比重很大

2

重視外向型經濟,和國際經濟聯系密切 3

經濟風險大,受國際金融波動影響,自身抵抗能力弱,所以索羅斯的量子基金輕松地把東南亞搞垮了

內容還不是完善,供樓主參考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