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貿易現狀(哈薩克斯坦為何頂著美國壓力給中國送油)

时间:2024-05-24 06:53:10 编辑: 来源:

架蘊藏著非常豐富的水產、石油、天然氣以及稀有礦產資源。而這些海洋權益一旦喪失,將危害中國國土安全。近來,圍繞釣魚島爭端以及海上劃界問題,中日之間產生了嚴重紛爭。東海問題主要涉及日本,但屬于大國之間的爭端,一旦引發沖突,對全局影響較大。 

    4、南海問題:國際上有觀點認為,誰控制了南海,誰就可以控制東南亞,從而控制整個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陸。初步估計,整個南海的石油地質儲量在230 億- 300 億噸之間,約占中國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自近現代以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海洋權益的沖突爭議日益增多。而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非法占領我南中國海的島嶼,開采油氣資源,嚴重損害我國領土主權和經濟權益,越來越不利于中國的發展。南海問題是大國與小國之間的紛爭,雖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影響也不容低估。尤其越南占據島礁最多,獲取利益最大,同時也在大量購置先進的海空作戰裝備,加之戰場環境于我相對不利,如無充分準備,也難以應對海上突發事變。

    5、 中印關系:在南亞的印度半島,印度自稱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紀的宏觀目標是控制南亞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發展本國經濟,其21世紀軍事戰略是發展強大的軍事力量,威懾巴基斯坦,遏制中國,攔阻地區外大國向南亞滲透,實現控制印度洋,躋身世界一流大國行列的目標。印度洋是中國與中東、波斯灣、地中海、東非等國家和地區聯系的海上必經之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國通往這些地區的海上通道,從而威脅中國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沖突是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重要隱患。中印邊境爭端的焦點,是我國大片領土的歸屬問題。冷戰結束后,印度對華猜忌、防范的冷戰思依然根深蒂固,這就決定了印度對我國安全的消極影響在較長時間內仍將存在,而且不排除在某種情況下惡化的可能性。近些年來,印度在邊境地區不斷采取動作,宣示主權,增兵固防,加快戰場建設,發展高新技術裝備,并大肆散布“中印必有一戰”的言論,這些現象都不是好兆頭。印度現在不僅擁有核武器和遠程導彈,而且在海空軍力量上也絲毫不遜于中國,其實施高技術戰爭的能力決不能小覷。 

    6、民族分裂主義勢力和恐怖主義等對中國安全威脅不能低估:民族分裂主義、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對我國周邊安全形勢的威脅不能低估,特別是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帶,恐怖主義仍然活躍。“臺獨”、“東突”、“藏獨”等分裂勢力都是威脅國家統一安全、對國家安全構成挑戰的因素,這些敵對分裂勢力內外勾聯,不斷進行搗亂破壞。這些問題都涉及到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國家的核心利益。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任何的妥協、不能有任何的讓步。

    四、改善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的策略分析

    1、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繼續推行睦鄰外交。

    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保持和發展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創造一個和平安全的周邊環境,是我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政策,積極穩妥地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中國的發展就會建立在和平的周邊環境之中。

    2. 提升我國的軍事實力

    伊拉克戰爭和利比亞戰爭表明,強大的軍事實力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保證。無論什么時候,沒有強大的國防和軍事實力作后盾國家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要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必須大力提高國家軍事實力。建設可靠的核自衛和常規防務力量是絕對必要的。盡管中國的綜合國力會大大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手段更加多樣,但強大的國防力量對國家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3. 加強與美、日等國的政治、經濟聯系

    逐步削弱美、日對中國的敵視或不友好的舉措。在政治上,中國把對美外交放在外交戰略的優先地位,一直把加強對話,增加信任,增進了解和發展合作作為對美政策的基礎。避免在一些非戰略性問題上與美日等國形成嚴重對抗,同時利用日本急欲成為政治大國的心態和美、日在此問題上的矛盾和分歧,牽制和削弱美、日同盟。在經濟上,充分利用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和日益擴大的市場對美、日兩國的吸引力,進一步擴大對美、日兩國的貿易,大力吸引兩國的資本和技術,形成經濟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存格局,逐步削弱美、日兩國對中國的敵視或不友好狀況。

    4. 加強文化交流,增強國與國之間的互信

    中國主張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以文化促發展與和平,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加強國與國之間文化交流與合作,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動,增進我國與周邊國家國民的相互了解,加深感情。文化交流對增進國民互信將會發揮重要作用。大力推進文化交流可以促進世界和平以及睦鄰友好系,促進各國政治經濟的發展。

   

哈薩克斯坦為何頂著美國壓力給中國送油

全長3000公里,耗資8億美元的中哈石油管道即將于本月開始輸送原油,備受矚目的“中哈石油管道”終于在美國的壓力和百般阻撓下建成并投入運營

這意味著中國在沖破西方某些國家設置的封鎖包圍圈,實施石油進口多元化戰略的政治角逐中,取得了一次實質性的勝利

就在本月初,有著“石油大亨”之稱的美國副總統切尼剛剛對哈薩克斯坦進行了一次“恭維加拉攏”式的訪問,切尼盛贊阿斯塔納在人權方面“取得了重大進步”

華麗辭藻的背后,美國窺視的是哈薩克斯坦和里海的石油

中亞石油成為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一枚棋子 遏制中國的海外能源項目是美國的既定方針

長期以來,美國在中哈能源合作問題上一貫采取打壓政策

美國不愿看到中國改善能源安全的現狀并竭力阻撓中國獲得中亞石油

就美國的霸權野心而言,哈薩克斯坦確實具有現實且重要的戰略意義:第一,它是美國鞏固和發展中亞地區地緣政治的中心和據點,是遏制俄羅斯東山再起的“軟肋”所在;第二,它是國際石油供應的一個重要來源,特別是在最近中東、非洲和南美一些石油輸出國出口政策有變,國際石油市場動蕩不安的局勢下,哈薩克斯坦石油出口的重要性尤顯凸出

切尼這次訪問哈薩克斯坦的主要目的是敦促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對輸油管道的走向做出“正確選擇”

切尼所謂的“正確選擇”,無非就是為實現美國的地緣戰略,一方面阻止哈與俄在經濟、軍事和政治諸方面的合作,一方面壓制哈將輸向中國的石油轉向西方國際市場,切尼明確指路,譬如紐約、倫敦、東京等交易所,以遏制中國崛起的速度

中哈能源合作更有比較優勢 盡管承受著美國的重重壓力,中哈石油管道還是如期完工并投入運營

為什么哈薩克斯坦政府能夠抵擋得住美國的威脅和利誘最終選擇向中國輸送石油呢?筆者認為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中哈能源合作更符合哈薩克斯坦的國家利益

國際貿易的根本因素是利益驅使,其實現的條件是供需要求和價格決定

哈薩克斯坦石油資源豐富,陸地石油探明儲量達24億噸,里海大陸架遠景儲量達70億噸

作為內陸國家,尋求出海口和通往國際市場的安全通道成了哈政府的戰略任務

目前哈主要通過俄羅斯出口石油,約占其石油出口總量的70%,哈在石油出口方面完全受制于俄羅斯

為減少對俄羅斯的依賴,哈一直在尋求石油出口的多元化

中哈石油管道建成后,哈每年可向中國輸出2000萬噸石油,中國成了哈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國,從而大大減少對俄的依賴

此外,俄羅斯每年還可通過哈境內向中國出口3000萬噸石油,這對哈來說又是一筆可觀的經濟收入

2、與中國合作更有地緣政治優勢

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在地域上的毗鄰為其間的貿易提供了天然的比較優勢,再加上還有歷史交往中所形成的文化上的相似性與血緣上的聯系,和上海合作組織這樣的地緣政治組織的人為促成力量,這些都是美國所不具備也無法改變的

3、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不容錯過

對于一個有四分之一世界人口,年經濟增長率達9

9%,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82321億元人民幣,對外貿易總量超過14221

1億美元(2005年數據)的大國來說,其能源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

根據國際能源組織的統計,由于用電量和汽車擁有量的大幅增長,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專家認為,中哈管線的建成將為中國提供長期、穩定的陸路能源供應

 世界油氣資源供給現狀及發展趨勢

近年來,迫于美國的壓力,歐佩克國家增加了石油產量,使得世界石油供應基本保持穩中有升。中東地區、東歐和獨聯體地區是世界上石油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另外美洲地區的加拿大、巴西、墨西哥,亞太地區的澳大利亞和非洲地區的利比亞的石油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在非歐佩克國家石油供應中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非歐佩克國家的石油增產狀況不會持續太久,未來決定世界油氣供應的還是歐佩克國家。隨著人類日益重視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世界各國更加重視天然氣的開發利用,因此世界各國天然氣的產量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需求量也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天然氣的產地主要在中東、俄羅斯和中亞地區。在未來的油氣供應地中,中東、俄羅斯、北非、中亞和美洲地區處于首要地位。

一、世界油氣資源供給現狀

1.石油產量

據統計(圖4-3),2002年全球石油產量為330213.5萬噸(估計值),比2001年的產量333733.5萬噸減少了1.05%,其中歐佩克2002年的產量為126175.0萬噸(估計值),比2001年的135170.0萬噸下降了6.65%,其中中東地區2002年產量估計值為97643.0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104285.5萬噸下降了6.37%。西半球2000年產量估計值為85572.0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85313.5萬噸增長了0.30%。東歐和前蘇聯2002年產量估計值為45692.0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42109.5萬噸增長了8.51%。亞太地區2002年的產量估計值為36884.0萬噸,比2001年的實際產量36563.5萬噸增長了0.88%。非洲地區2002年的估計產量為34087.5萬噸,比2001年的實際產量34506.5萬噸減少了1.21%。西歐地區2002年的產量為30335.0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30954.5萬噸減少了1.99%(梁剛,2003)。

圖4-32002年世界各地區石油產量(單位:萬噸)

表4-42002年底世界前25位主要國家石油產量和剩余探明可采儲量

續表

(據梁剛,2003)

2.天然氣產量

據統計,2002年世界天然氣總產量為24981.15億立方米,比2001年的總產量增長了0.72%。就各大區而言,美洲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產區,2002年底產量達9265.45億立方米,比2001年底下降了0.15%;其次是東歐和前蘇聯,2002年底的產量為7160.07億立方米,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