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國與南非貿易的現狀和對策(中國與南非比較)

时间:2024-06-01 16:03:43 编辑: 来源:

建立相關的決策機制,決定重要投資項目和處理突發事件。三是實行與企業績效掛鉤的約束和激勵機制。根據企業效益獎勵和懲罰管理人員,可以調動境外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并約束其背叛出資人的行為。再次,民營企業要加強財務風險防范。對外直接投資往往涉及到大規模資金的流動,隨之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財務風險。這些財務風險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對境外企業資金管理上的漏洞。二是在對外直接投資特別是跨國并購過程中,企業資金周轉方面的風險。三是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這3個方面的風險可以通過建立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選擇恰當的融資方式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和防范。

(二)規避政治法律風險的對策

首先,民營企業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時要對投資區域進行慎重選擇,特別是要避開戰爭、政局動蕩或恐怖主義盛行的國家和地區。其次,要詳細了解東道國的政治體制、法律體系。民營企業對外進行直接投資,有可能面臨戰爭、匯兌限制、政府違約等風險。企業投資后,如果東道國發生戰爭,可能會使工廠停產;如果東道國實行外匯管制,限制境外企業的收益匯回境內;或者東道國違背政策上的承諾;或將企業國有化,這些都會導致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遭受重大損失。另外,對于東道國設立的審批來自境外投資的委員會和本身的法律體系都要進行充分了解。可利用的渠道包括我國駐東道國的使館、領事館等機構,對東道國的法律體系的買粉絲,可借助專業性的中介機構。當然,民營企業自身也要作相關的調查分析。調查分析的內容不僅包括東道國政治環境的穩定性、政策的一致性、政府違約的可能性,還要包括與對外直接投資相關的體制和法律體系,涉及的利益團體及其對投資可能做出的反應。再次,民營企業對外投資時還應當尋求我國政府來規避和降低風險,所以企業要加強與我國政府的溝通,注意向我國政府匯報對外直接投資中的有關問題和事項,依靠我國政府規避風險。向我國政府匯報溝通包括兩個方面:向國內有關政府部門反映情況,通過政府部門的經濟外交規避風險;向政府駐境外辦事機構尋求領事保護。另外,民營企業在投資過程中還要加強對公眾的管理和中介機構(投資銀行、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的利用,中介機構還可以在并購投資中提供法律、財務和背景方面的盡職調查,幫助企業規避外部風險。

(三)企業應對社會風險的對策

首先,民營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中,由于各國的價值觀、文化、風俗習慣存在巨大的差異,所以要對各國在安全生產、環境治理標準、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避免因社會環境在這些方面的差異,給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造成重大損失。鑒于文化差異的存在,民營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不能照搬國內投資的經驗,而應該實行本土化經營。應該堅持“入鄉隨俗”的原則,在境外嚴格執行本土化經營和管理。其次,民營企業還要履行東道國的社會責任。企業要遵循坦誠相待、互相尊重的原則,樹立企業在公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這是促進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良好的企業形象給企業創造一個和諧的發展環境。

五、結束語

在國際化過程中會遇到企業的經營風險、東道國的政治法律風險和社會責任風險,民營企業只有合理地利用對外投資規避風險的策略,民營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是企業發展的需要,盡可能地避免各種損失以求得利潤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小島清.對外貿易論[M].南開大學出版社,1987.

2、李東陽.國際直接投資與經濟發展[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3、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Z].2003-2006.

4、熊小奇.海外直接投資風險防范[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