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國古代對外貿易史上一對形影相隨的伴侶是(描寫一對老夫妻的詞語)

时间:2024-05-19 01:52:46 编辑: 来源:

土的完整。這是因為:一方面,中國在地

理上離開西方殖民國家很遙遠,無論是從海路繞越非洲好望角,或者從陸路

越過西伯利亞,中間山海阻隔,路途艱險,旅程往往要經年累月。早期殖民

國家還不具備大規模地遠征中國的實力,而且,它在一路上要碰到亞洲和非

洲許多國家和許多民族的抵抗,必須逐步地推進,先對付這些國家和民族,

摧毀它們的反抗,在通向中國的遙遠路程上建立一系列的前進據點,才能夠

在遠東和中國加強其侵略勢力。因此,中國在鴉片戰爭以前的幾百年內能夠

維持自己的獨立,是和亞洲、非洲各地人民反殖民主義斗爭的支持分不開的;

另一方面,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明發達、物產豐富、人口眾多的大國,

中國人民具有英勇斗爭的傳統和抵抗外來侵略的決心。在殖民國家到來之

前,中國早就是個統一的、組織程度很高、防御力量強大的國家,因此,早

期殖民主義在中國遭到了有力的抗拒。在殖民強盜到處橫行的時候,中國仍

長時間地巋然屹立在東方,阻遏著殖民主義的逆流。中國人民反對殖民侵略

的斗爭也有效地支援了全世界人民反對殖民侵略的斗爭。

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外國列強以軍事侵略為前奏,在政治上侵犯中國主權,經濟上掠奪中國財富,文化上麻醉中國民眾。列強的侵略,使中國社會發生急劇變更,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一、 軍事侵略

1、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進行軍事侵略,迫使中國政府簽訂不平等積極條約。

1840年,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清政府先后與黃國簽訂了中英《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與美國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與法國簽訂了中法《黃埔條約》,與俄國簽訂了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

1856年,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清政府分別與英、法、美、俄簽訂了《天津條約》。

1860年,清政府分別與英法兩國公使交換了《天津條約》的批準書,并簽訂了《北京條約》;與俄國先后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兩國締結《中法新約》。

1894年,日本發動中日甲午戰爭,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以簽訂《辛丑條約》而結束。

2、通過不平等條約,資本-帝國主義列強侵占中國領土。1842年8月,中英《南京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規定,割讓九龍北島南端和昂船洲,“歸英屬香港界內”。

1849年,葡萄牙武力搶戰澳門半島,1887年脅迫清政府簽訂《中葡友好通商條約》,允許葡萄牙“永駐管理澳門”。

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簽訂,割去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割去烏蘇里江以東40余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去中國西北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1881年,通過《改訂伊犁條約》和5個勘界議定書,共割去7萬平方里領土。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后由中國政府以3000萬兩白銀贖回)、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

3、通過不平等條約,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勒索巨額賠償。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后,中國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廣州贖城費600萬元。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國賠償英法軍費各800萬兩。

1895年,中國向日本賠款2億兩,加上贖遼費3000萬兩,威海衛日軍守備費150萬兩,合計23150萬兩。

1901年,《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向各國賠款共計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共9.52億兩,還有各地賠款2000萬兩。

4、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在戰爭中屠殺中國人民。1894年11月,日本占領旅順,連續進行了4天屠殺,屠殺中國居民約2萬人,制造了駭人聽聞的旅順大屠殺慘案。

1900年8月,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后,對皇宮、北海、中南海、頤和園等地的金銀財寶、文物古墓肆意搶劫。

二、 政治控制

資本—帝國主義列強還通過軍事侵略和不平等條約,控制中國內政和外交,把持中國海關,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扶植、收買代理人。

控制中國內政。《天津條約》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中國政府允許外國公使常駐北京。

操縱中國外。一般來講,列強侵略中國,總是軍事侵略伴著外交訛詐并行,然后取得利益后再“一體均沾”。

享有領事裁判權。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規定,在通商口岸,中國人如與英僑“遇有交涉訴訟”,英國領事有“查案”、“聽訟”之權,其“英人如何判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管事官照辦。各國援例而行。從此,外國人可以在中國橫行不法,中國政府無權干涉。

把持中國海關。近代中國海關的職權范圍,除了征收進出口關稅外,還管理港口,主辦郵政,甚至涉及與外國人交涉的各種事務。中國海關的高級職員全部由外國人充任,海關總稅務司儼然成了清朝中央政府的高級顧問,而各通商口岸的海關稅務司則成了各地地方政府的高級顧問。

勾結清政府,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為了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外國列強不僅向清政府供應軍火、艦船,而且派遺軍官組織并指揮“洋槍隊”,甚至直接動用陸海軍,與太平軍作戰。

扶植、收買代理人。列強對中國推行“保全”的政策,清政府就成了洋人的朝延,成了列強統治中中的工具,這是典型的半殖民地國家,

三、 經濟掠奪

外國列強控制中國通商口岸,剝奇中國關稅自主權、對華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并逐步操縱中國經濟命脈。

控制中國通商口岸。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廣州一地的公行即“十三行”與外國商人進行貿易。1842年,《南京條約》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5口為通商口岸。爾后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開通了一些口岸,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為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基地,并控制口岸的工商、金融業,甚至設立租界,實行殖民統治。

剝奪中國關稅自主權。1842年《南京條約》規定,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的稅率,清政府“均宜秉公議定則例”。等等與列強簽訂系列不平等規定。外國商品本已廉價,又加上特權和低稅,在中國大量傾銷。并稅自主權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經濟主權,協定關稅不僅起不到保護民族工商業的作用,反而成為外國對中國經濟侵略的重要工具。

對華傾銷商品。鴉片戰爭后,列強對華商品輸出激增,1876年以后,中國對外貿易由長期出超轉為大量入超。外國商品的大量傾銷,使中國民族企業的產品和傳統手工業品受到排擠。

對華資本輸出。外國列強對中國進行資本輸出最早出現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它們在中國獲取超額利潤,壓制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一是形成了對中近代工業的壟斷。二是迫使清政府舉借外債,以還賠款。三是在中國設立銀行,使之成為華偷出資本的樞紐。四是控制中國近代的交通運輸業。五是給中國的農業經濟造成了嚴重破壞。

四、 文化滲透

外國列強利用宗教進行侵略活動,鼓吹侵略有功論、“種族優劣論”,為侵華制造輿論。

宗教滲透和侵略。一些外國傳教士一直充當列強侵略中國的急先鋒。一些外國傳教士憑借外國列強強加中國的不平等條約的庇擴,無視中國法律和民族感情,干預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和文化活動,擾亂地方,橫行無理,欺壓百姓。

為侵略中國制造輿論。西方教會中一部人利用傳教和傳播西學的名義為外國列強侵華制造輿論,他們在中國辦報紙、雜志、翻譯和出版各種書刊。

大肆宣揚“種族優劣論”。他們誣蔑中華民族是“劣等民”,應該接受“優等民族”白種人的開導和奴役。

中國古代對外貿易

中國古代的對外貿易主要從漢代、唐朝、兩宋、元朝、明朝、清朝等六個方面進行闡述。具體如下:

1、漢代

中國與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保持著頻繁的貿易往來。張騫通西域后,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絲帛錦繡沿著通道不斷西運。

西域各國的珍奇異物也陸續輸入中國。通過絲綢之路與中亞、西亞、南亞諸國進行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南海諸國即印度半島等地進行經常的貿易往來。

2、唐朝

對外貿易繁榮。唐政府在廣州設置市舶使,管理對外貿易。唐朝和朝鮮的貿易往來繁盛,朝鮮輸入唐朝的有牛、馬、麻、人參,唐朝輸入朝鮮的有絲綢、茶葉、瓷器、藥材、書籍等。

中亞、波斯商人足跡遍及各地,它們把胡椒、波斯棗、藥品、香料、珠寶等輸入中國,中國的絲綢、瓷器、紙張等也源源不斷運往波斯,并從那里運銷西方。對外交通有陸路和海路;與朝鮮、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貿易頻繁。

3、兩宋

北宋政府在廣州、杭州等地設置"市舶司",負責管理對外貿易和事務,征收商稅。

南宋海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等,泉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貿易港。

南宋政府采取鼓勵外商的政策,在一些港口設有番坊,有外商長期在此居住。同南宋通商的國家眾多,以阿拉伯人最多。紹興末年,廣州、泉州兩個市舶司歲收稅高達200萬,超過北宋一倍多。

中國的絲織品、瓷器、茶葉等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輸入商品以香料、珠寶為主。

4、元朝

泉州是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經常停泊著數百艘海船,大量貨物在此匯集和起運。高麗的土特產人參、水獺和虎豹皮在我國內地受到歡迎,布在我國民間也很流行。我國的植棉、棉紡織和火藥技術在此時傳人高麗。

5、明朝

鄭和下西洋與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貿易,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地區。明朝著名的對外貿易港口有廣州、泉州、寧波、福州。

6、清朝

政府實行閉關政策,一方面禁止國人出海貿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來華貿易。只開放廣州一地對外貿易,還幾次下令實行海禁。在正當的中外貿易中,中國處于出超地位,出現貿易順差。由于長期與世隔絕,中國逐漸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擴展資料:

對外貿易的作用

描寫一對老夫妻的詞語

1.形容一對夫妻恩愛的成語

一、伉儷情深

拼音: kàng lì qíng shēn

解釋: 夫妻之間的感情深厚

近義詞: 鶼鰈情深、鸞鳳和鳴、珠聯璧合

出處: 明·沈得符《萬歷野獲編》:"蓋圣德仁厚,加以中宮前后同憂患者積年,伉儷情更加篤摯。"

示例: 明·張岱《蕭邱〈譫述〉小序》:"漢武之情深伉儷,猶思佩環再見夫人。"

造句:

1、那夫妻二人伉儷情深,他養父心痛之下一病不起,也終于駕鶴西游,留下他渾渾噩噩過了兩年,遇到一個老道。

2、二世祖向地上吐了一口痰,可是黃色的粘痰貼在還無血色嘴皮上怎么都不愿意下地,顯得伉儷情深。

3、對于情竇初開的凌一凡,在那一刻仿佛真的與云夢瑤成為了一對伉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