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國出口貿易數據2023年6月(我國中藥材行業貿易情況和出口數據)

时间:2024-06-02 06:31:50 编辑: 来源:

不變價增加值×價格指數

2.3.2 不變價增加值核算方法

不變價增加值是把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增加值換算成按某個固定期(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從而剔除價格變化因素的影響,以使不同時期的價值可以比較。不變價增加值采用固定基期方法計算,目前每5年更換一次基期,2021年至2025年不變價增加值的基期是2020年。

季度不變價增加值核算主要采用價格指數縮減法和相關物量指數外推法。

2.3.2.1 價格指數縮減法

利用相關價格指數直接縮減現價增加值,計算不變價增加值,計算公式為:

某行業不變價增加值=該行業現價增加值÷價格指數

2.3.2.2 物量指數外推法

利用相關物量指標的增長速度推算不變價增加值的增長速度,然后用上年同期不變價增加值和推算出的不變價增加值增長速度計算得出當期不變價增加值,計算公式為:

某行業不變價增加值=該行業上年同期不變價增加值 ×(1+該行業不變價增加值增長速度)

其中,不變價增加值增長速度根據本期相關物量指標增長速度,以及以前年度不變價增加值增長速度和相關物量指標的增長速度之間的數量關系確定。

2.4 季節調整

GDP環比增長速度是季度增加值與上一個季度增加值數據對比的結果。在測算時,須剔除季節性因素對時間序列的影響,利用國家統計局版季節調整軟件(NBS-SA)對時間序列進行季節調整。NBS-SA是在目前國際上比較常用的季節調整軟件的基礎上,考慮了中國特有的季節因素研制而成的。該軟件添加了處理中國特有的季節因素的新模塊,有效剔除了中國特有的季節因素,包括春節、端午、中秋等移動假日因素、周工作天數從原來的6天制到5天制轉變的因素、假期變動及調休帶來的變化因素等。

3.季度GDP數據修訂

3.1 修訂的必要性

季度GDP初步核算對時效性要求很強,一般在季后15天左右公布,這時,GDP核算所需要的基礎資料不能全部獲得,因此季度GDP初步核算利用專業統計進度資料和相關指標推算得到。之后,隨著可以獲得的基礎資料不斷增加和完善,會利用更加完整的基礎資料,例如,專業統計年報、行業財務資料和財政決算資料對GDP數據進行修訂,使其更加準確地反映經濟發展實際情況。

3.2 修訂程序

按照國家統計局最新改革的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規定,中國季度GDP核算分為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通常,年度GDP最終核實后,要對季度數據進行修訂,稱為常規修訂;在開展全國經濟普查,發現對GDP數據有較大影響的新的基礎資料,或計算方法及分類標準發生變化后而對年度GDP歷史數據進行修訂后,也要對季度GDP歷史數據進行相應修訂,稱為全面修訂。

3.3 修訂方法

3.3.1 當季數據的修訂

中國目前對季度GDP數據修訂的方法是比例銜接法,即利用年度基準值與年內四個季度匯總數的差率調整季度數據的方法。比例銜接法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對國民經濟各行業現價和不變價增加值分別進行銜接,GDP和三次產業增加值是銜接后的行業增加值的加總。不變價GDP和不變價三次產業增加值的銜接方法與現價相同。

3.3.2 環比數據的修訂

由于季節調整的對象是時間序列數據,因此,當時間序列中任何一個季度數據發生變化時,都會影響季節調整的結果;在時間序列中加入最新的一個季度的數據,也會使以前季度的環比數據或多或少地發生變化,這是模型自動修正的結果。根據季節調整原理,一般情況下,離最新數據時間較近的時期,數據受影響較大;離最新數據時間較遠的時期,數據受影響較小。為便于用戶使用,在發布當期環比數據的同時,會通過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修訂后的以前季度的環比數據。

4.季度GDP數據質量評估

4.1 對基礎數據的評估

對于GDP核算所使用的各專業統計數據和行政記錄數據,有關部門都會對其質量進行檢驗,確保數據合理反映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當GDP核算部門得到這些基礎數據后,會再次對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進行檢驗,確保這些數據符合GDP核算的概念和要求。

4.2 對核算方法的評估

在GDP核算中,GDP核算部門會根據不斷發展的中國經濟實際情況,依據不斷完善的國民經濟核算標準,對中國的季度GDP核算方法進行修訂,以確保核算方法的合理性。

4.3 對核算結果的評估

在得到季度GDP核算結果后,要對GDP各構成項目數據、GDP數據與相關專業、部門統計數據以及宏觀數據的協調性進行檢驗,保證GDP數據和其他主要數據的相互協調和匹配。正在建立以國民經濟核算為核心框架,對各專業和部門基礎統計數據進行評估的制度。

4.4 數據的可比性

《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16)》采納了聯合國《國民賬戶體系(2008)》的基本核算原則、內容和方法,因而GDP數據具有國際可比性。

在開展全國經濟普查或計算方法及分類標準發生變化后對季度GDP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因此1992年1季度以來的季度GDP時間序列具有可比性。

5.季度GDP數據發布

5.1 發布時間

季度GDP初步核算數一般于季后15日左右發布,季度GDP最終核實數一般于隔年1月份發布。對于主要統計指標的發布,國家統計局會在年初發布的《主要統計信息發布日程表》中說明發布日期,GDP數據將按規定日程發布。

5.2 發布方式

季度GDP初步核算數在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網站(買粉絲.stats.買粉絲.買粉絲)、《中國經濟景氣月報》上公布;季度GDP最終核實數在國家統計數據庫(買粉絲://data.stats.買粉絲.買粉絲/)、《中國經濟景氣月報》上公布。對于1992年1季度以來的季度GDP數據時間序列,可以通過國家統計數據庫(買粉絲://data.stats.買粉絲.買粉絲/)進行查詢。

相關問答:

我國中藥材行業貿易情況和出口數據

一、中藥產品出口現狀

中藥產品包括中藥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藥。 1996 - 1999 年 , 中藥產品出口連續 4 年下降 ,1996 年 , 中藥產品出口總額 6.85 億美元 ,1999 年則下降為 5.06 億美元 , 下降了 26.1% 。 2000 年中藥產品出口出現轉機 , 全年出口額為 5.5 億美元

, 同比增長 9.5%, 結束了中藥產品出口連續 4 年的下降局面。但是 ,2001 年 , 中藥產品出口再次下降 , 金額為 4.47 億美元 , 比上年下降了 18.7% 。與 1996 年 相比 , 下降幅度更大 , 達 34.7%, 出口形勢嚴峻。進入 2002 年 , 中藥產品出口出現可喜變化 ,1 - 6 月 , 中藥產品出口 4.1 億美元 , 接近去年全年的出口水平 。

(一)中藥材出口

2002 年之前 , 中藥材在中藥產品出口總額中所占比例最大 , 一直占 2/3 以上 ,

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藥占 1/3 。高技術含量及高附加值的中成藥出口沒有實現根本的突破 , 所占比例在中藥產品出口中位居最后。進入 2002 年 , 中藥產品出口出現了較大變化 , 中藥材所占比例下降為中藥出口總額的 1/3, 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藥出口出現很大增長 , 所占比例占 2/3。

中藥材出口所占比例下降之勢明顯 ,1996 年中藥材出口額為 5.04 億美元 , 占當年中藥產品出口總額的 73.6%, 到 2001 年 , 中藥材出口總額為 2.75 億美元 , 所占比例為 61.4%, 下降了 12.2 個百分點。 2002 年 1 - 6 月 , 中藥材出口金額為 1.42 億美元 , 所占整個中藥產品比重為 34.8%, 與 2001 年全年所占比重相比 , 下降了

26.6% 。 近年來 , 中藥材出口持續下降的原因是 : 非正常出口增加 , 企業無序競爭 , 互相壓價 , 影響了中藥材出口 ;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 日本、韓國、東南亞的中藥材進口需求不旺等。

2000 年 , 中藥材出口略有回升 , 得益于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對中藥材的需求回升 , 尤其韓國市場的強勁恢復 , 是中國中藥材出口增長的最主要動力之一 , 同時, 部分中藥材出口價格的提高對出口額的增加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中成藥出口

中成藥出口在經過連續四年下降后 , 從 2000 年開始 , 出口持續增長 ,1996 年出口總額為 1.15 億美元 , 占中藥產品出口總額的 16.8%, 2000 年 , 中成藥出口出現回升 , 全年出口 0.91 億美元 , 比上年增長 15.2%, 但仍比 1996 年下降 0.24 億美元。2001 年 , 中成藥出口額為 0.96 億美元 , 同比增長了 5.5%, 2002 年 1 - 6月 , 中成藥出口 1.82 億美元 , 幾乎相當于上年全年出口額的 2 倍。

中成藥出口占中藥產品出口比例發生很大變化 ,1996 年為 16.7%,2002 年 1 - 6月為 44.7%, 提高了 28 個百分點。這表明中成藥正逐漸成為我國中藥產品出口的主要力量。

1996 - 1999 年 , 中成藥出口持續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的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進口大幅度減少。 2000 年以后 , 中成藥出口得以回升的原因是中成藥中的清涼油、片仔癀的出口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以及東南亞及日本、韓國需求量上升帶來出口額大幅度增長。

(三)植物提取物出口

1996 - 2000 年 , 植物提取物的出口始終呈小幅增長之勢 ,1996 年出口額為 0.67 億美元 , 占中藥產品出口總額的 9.8%,2000 年出口額為 1.14 億美元 , 所占出口比重上升為 20.6%, 比 1996 年上升了 10.9 個百分點。 2001 年 , 出口又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 出口額為 0.78 億美元。 2002 年 1 - 6 月出口額出現很大幅度增長 ,金額為 0.84 億美元 , 超過上年全年的出口額 , 所占比例為 20.6%, 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植物提取物保持持續增長的原因是 : 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對植物提取物的需求不斷增加 ;中國的植物提取物的生產成本較低 , 質量提高 , 競爭力增強。

二、中藥產品出口的特點

(一)中藥產品出口數量上升 , 單位價格下降

在中藥產品出口數量逐年上升的同時 , 另一個嚴峻的事實必須引起我們高度警惕, 即中藥產品出口價格總體呈下跌之勢 , 盡管個別年份的中成藥和植物提取物的單位價格有所上升 , 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藥產品出口價格下降趨勢。

1、中藥材出口數量增加 , 價格下降

1996 年 , 中藥材出口數量為 213327 噸 , 單位價格為 2361 美元/噸。2001 年出口 283140 噸 , 比 1996 年增加了 69813 噸 , 增長了 32.73%, 但是 , 出口總值卻下降了 54.51%, 單位價格僅為 970 美元/噸 , 比 1996 年下降了 58.92%。2002 年

1 - 6 月 , 出口單價進一步下降 , 為 929 美元/噸 , 比上年又下降了 4.23%。

2、植物提取物的出口價格始終不穩定 , 總體呈下降趨勢

1996 年 , 植物提取物的單位出口價格為 8799 美元/噸 , 全年共出口5584 噸。20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