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東莞年貨一條街(廣州年貨一條街)

时间:2024-05-21 07:13:45 编辑: 来源:

谷拌糖膠所制,爆谷是把糯谷炒至爆開,去掉谷殼便成。煎堆皮是用糯米粉制成,很薄,外面粘著芝麻。整個煎堆放在沸油中炸至金黃色即可。現在也沒有那么講究,有的人家做煎堆,里面不會放餡的也有。另外,還有油角,其中又有軟角、脆角、酥角之分。小時候,每年快過年的時候,奶奶,媽媽帶著我一起做“油角”,雖然我不是很愛吃,也做得不好,但是和家人一起做“油角”的快樂,也是過年的一種樂趣。再有“糖環”、“冬果”、“蛋散”、“芋蝦”等油炸食物。“糖環”用糯米粉搓成團,壓進木模中,逐個“批”出,炸成金黃色,酥脆可口,一般是甜的,也有咸的。“冬果”用糯米粉做成小條狀或片狀炸熟。“芋蝦”是用檳榔芋刨成絲后和合米粉漿落油鍋,吃起來酥化可口。“蛋散”用面粉加豬油、蛋拌好而炸成。甜的加糖拌粉,炸后粘上糖膠;咸的加南乳、鹽拌粉,吃起來酥化可口。

春節還必備瓜子,有紅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之分。中式糖果有糖蓮藕、糖蓮子、糖馬蹄(荸薺)、糖冬瓜、糖桔餅、糖椰角、糖椰片等。

糕類則有年糕、蘿卜糕、芋頭糕、馬蹄糕、九層糕、松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年糕也叫“大籠糕”,因盛糕的器皿可以用很大的開口的竹籠而得名,富豪人家用數十斤的米做成一個年糕,金黃色的糕面插上紅棗、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鴻運長駐。蘿卜廣州方言稱“菜頭”,取“菜”與“財”的諧音,過年食蘿卜糕,是寓意招財進寶。馬蹄糕用荸薺作原料,粵方言稱“荸薺作“馬蹄”,過年食馬蹄糕,可以清熱、消滯,其調節胃口的作用已為實踐所證明,而且還有“馬不停蹄”、自強不息的寓意。

不得不提的是廣州人的餐桌的菜式。廣東地區新春美食品種繁多,寓意吉祥,普通的菜式亦賦予美好的名稱,使人樂意享用。如發菜炆豬手稱“發財就手”,發菜炆蠔豉即“好事發財”,咸酸菜炒豬舌(廣州人稱豬利)叫“一本萬利”,炒鮮百合叫“百年好合”,菜膽扒冬菇叫“滿地金錢”,魚滑豆腐煲叫“老少平安”。還有各種雞類制品,美其名曰“丹鳳朝陽”、“百鳥朝鳳”、“龍鳳呈祥”等等,不一而足。雞是新春菜肴中必不可少的,所謂“無雞不成宴” 嘛,還有燒豬肉,除婚嫁中象征貞潔外,新春則寓意壯旺。年初一午飯時,還必備一味素菜,俗稱“羅漢齋”,用紹菜、木耳、粉絲、蝦米配制,亦有些人家蒸臘味的,但起筷時要先吃“齋”。

最后要說的是一些迎春活動,如舞獅、舞龍、踢踺子、放煙花等。

廣東的獅子與外省不同,稱為“醒獅”。在制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廣東的特色。廣東醒獅舞起源佛山,相傳在明朝初年,佛山地方出現過一頭獨角怪獸,眼大口闊,不時發出“年、年”的響聲。只要怪獸出現,老面姓便大受遭殃,不是牲畜受害,便是莊稼被糟塌。后來,大家想了一個辦法,用竹篾織成若干個獅頭模型,涂上斑駁顏色,埋伏于郊野村落,一旦怪獸出現,便金鼓齊鳴,舞將起來,驚走怪獸。于是人們認為獅子有鎮妖驅邪、如意吉祥的兆頭,以后,便于春節期間,各鄉各村均以舞獅子來消災除害,預報吉祥,這便是關于舞獅子起源的說法。春節期間的舞獅活動,除在廣場表演之外,還沿街起舞,逐家逐戶去拜賀,以示醒獅臨門,安好吉祥,主人家則懸賞于門,包紅掛青,讓瑞獅去摘取,名曰“采青”。借此活動希望獅子能把好運帶到家里。其次是舞龍,廣東的龍舞,名目繁多,千姿百態,不同的龍舞,寄托著人們不同的理想和愿望。春節是喜慶之日,耍舞的多是熱烈奔放的彩龍、金龍和紗龍之類,白天舞布龍,晚上耍龍燈。至于踢踺子,是很久以前的傳統文化,現在好像沒有太多人會做了。廣州每年的大年初一就會在珠江邊放大型的煙花。那天晚上沿江路等地都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熱鬧非凡。

廣州過年,熱鬧豐富,讓人感受深切,廣州的本土傳統文化是多么的濃烈。

然而,歷史長河的流逝是很快的,人們的觀念容易被新的東西游移,特別廣州市又是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世風嬗變也是不爭的現實。如今生活好了,大家的觀念也變了,春節的活動各有各精彩。然而,城市的歷史文化形態以及傳統習俗,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財富。

大到一個民族的文化形態,小到一個城市的過年習俗,這。一切都需要靠民眾的力量建構,維護。廣州過年的習俗作為民俗文化的識標之一,代表了一個城市歷史文化資源的深厚。文化的強大,要得到人們的認同,認同后,我們便要自覺地維護它,鞏固它.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