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醫藥文化海外傳播品牌項目(中醫藥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的重點任務)

时间:2024-06-02 08:24:15 编辑: 来源:

啡為何一直受到人們的追捧與歡迎,成了一種時尚的休閑飲料,星巴克、雀巢等眾多咖啡品牌風靡全球,其原因在于人們對咖啡文化的傳播與傳承。隨著第一粒咖啡豆被采摘、第一次焙考、第一次研磨、第一次沖調和第一杯熱咖啡醇香的飄散,咖啡文化就在世界上流傳開來。咖啡文化不僅僅在于它歷史悠久,更在于它是生活方式的表現——歐洲人喝咖啡很有情調,阿拉伯人喝咖啡很講究,美國人喝咖啡講求自由舒適。喝咖啡講究環境和情調,星巴克等咖啡品牌表現出來的是優雅的情趣、浪漫的格調和詩情畫意般的境界,逐步成為其品牌長盛不衰的核心基因。 同樣,香水被視為一種能傳情達物的物品,一直為男人和女人們所傾倒。其生產成本并不高,但價格卻很高,好的香水更是一種奢侈品。例如,香奈爾5號已經是許多時尚女性夢寐以求的香水品牌。香奈爾5號之所以受到眾多女性的鐘愛,不僅僅因為它特有的香味,更在于包含在香水中的文化韻味。 進一步來說,很多香水品牌的產生都伴隨著多種美好的傳說,制造香水本質是制造一種耐人尋味的文化,換句話說就是制造“品牌典故”。例如,嬌蘭香水通過挖掘產品的誕生過程,找到了自己的美麗傳說并將之作為自己的“品牌典故”:傳說印度大帝沙杰罕極寵愛他的妃子泰姬,這位在他的王國里呼風喚雨的帝王,依然如世間任何平凡男子般竭盡所能地希望博得美人兒歡心。為此,沙杰罕下令建造了許多美麗的花園,在這里,他與泰姬攜手漫步、淺吟低語、傾訴愛意,在這個他深深迷戀的女人眼中,他發現了另一個更美麗的世界。這些留下兩人足跡的花園,就被命名為SHALIMAR。SHALIMAR是梵文,原意為愛的神殿。帝王與他的妃子已隨著歲月消逝,但是浪漫的愛情故事卻成為美麗的傳說。香水大師JACQUESGUERLAIN在這個美麗傳說中,找到了靈感,創造出SHALIMAR。嬌蘭借助這個“品牌典故”,很好的表達了這樣的品牌特征:誕生于愛情之中的香水才是情人最好的禮物,同時也表達了香水有著十分神秘的東方氣息,適合具有東方女性傳統卻略帶神秘的女性。 影響力非凡、開辟電動車新時代的“人文電動車”也是一個將文化于融于品牌的經典。雖然其產品出身于非常枯燥單調的“工業領域”,但山葉把文化帶了進來。電動車并非真的冰冷無情,它同樣富有人情味,如山葉電動車山躍系列主張“事在人為,沒有過不去的坎”,給與人前行的動力;電動車同樣承載著人們的多種情感,如山葉電動車山毅系列張揚“心有多遠,未來就有多遠”的豪情壯志,激勵人們擁有一種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的人生情感;電動車同樣可以成為幸福浪漫的化身,如山葉電動車葉喜系列努力展現“洞房花燭夜,得意須盡歡”的美妙時刻……人文電動車成了“理想、事業、愛情、毅力、自由”等的代名詞,影響著中國電動車的消費觀念。

在文化的光環下,人文電動車顯得格外耀眼,山葉則在“后戰國時代”的洗牌大戰中得以搶占先機,擁有品牌發展壯大的基因,奠定了成就強勢品牌的根基。 翻開同仁堂的歷史,濃厚的文化氣息感人至深,可以說同仁堂的歷史是文化和經濟交相輝映的歷史。概括地說,同仁堂企業文化有六方面內容:同仁堂文化的質量觀、信譽觀、形象觀、人才觀、激勵觀、創新觀。 1.同仁堂文化的質量觀

從古至今,同仁堂文化質量觀形成的原因大致有兩個:一個是同仁堂人的自律意識。歷代同仁堂人恪守誠實敬業的藥德,提出“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信條,制藥過程嚴格依照配方,選用地道藥材,從不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另一個是同仁堂的外在壓力。這外在的壓力就是皇權的壓力,因為是為皇宮內廷制藥,故來不得半點馬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殺身之禍。 歷代同仁堂人堅持“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四大制藥特色,生產出了眾多療效顯著的中成藥。1989年,國家工商局將全國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授予了同仁堂,使同仁堂成為迄今為止在全國中醫藥行業唯一取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的企業。同仁堂不僅有“十大王牌”,而且形成了以“十大名藥”為代表的產品系列,從而贏得了國內外人士的廣泛贊譽和青睞。 2.同仁堂文化的信譽觀

若用一句話概括同仁堂的企業精神,那就是:同修仁德,濟世養生。同仁堂的創業者尊崇“可以養生,可以濟世者,惟醫藥為最”,把行醫賣藥作為一種濟世養生、效力于社會的高尚事業來做。歷代繼業者,始終以“養生”、“濟世”為已任,恪守誠實敬業的品德,對求醫購藥的八方來客,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一律以誠相待,始終堅持童叟無欺,一視同仁。在市場經濟的競爭環境中,同仁堂始終認為“誠實守信”是對一個企業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要求,講信譽是商業行為最根本的準則。 3.同仁堂文化的形象觀

同仁堂歷代傳人都十分重視宣傳自己,樹立同仁堂形象。如:利用朝廷會考機會,免費贈送“平安藥”,冬辦粥廠夏施暑藥,辦“消防水會”等。如今的同仁堂不僅繼承了原有的優良傳統,而且又為之賦予了符合新時代特征的新內容,世紀之交的同仁堂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工作:第一,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同仁堂整體形象的宣傳,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第二,以《同仁堂報》為載體進行企業內部宣傳,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三,發揮同仁堂文化力的作用,用同仁堂精神鼓舞教育員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第四,抓同仁堂企業識別系統的設計工作,樹立同仁堂面向21世紀的新形象;第五,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向社會無私奉獻一份愛心,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4.同仁堂文化的人才觀

三百余年來,同仁堂從創業之初的小作坊發展成為現代化企業集團,這與其注重發揮人才的作用密不可分。無論在過去,還是在當今,同仁堂都出現過許多既精通醫藥理論,又善于經營管理的專家型人才。如今的同仁堂,為各方面的人才脫穎而出創造了條件:他們改革陳舊的用人機制,為各方面人才提供公平競爭的舞臺;他們從企業發展實際出發,制定和完善以人為中心的各項政策待遇,達到人力資源的合理運用;他們優先為企業急需的各類專業人才解決住房問題;為學有所長、工作業績突出的各類人員進行培訓,努力構建學習型組織。總之,同仁堂通過采取種種措施,培育了各類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

5.同仁堂文化的激勵觀

從古至今,同仁堂都保持著一個非常突出的特色,這就是講禮儀、重人和。古老的同仁堂明顯突出了“人和”與“親善”色彩。

如今的同仁堂,繼承了歷史上講人和的好傳統,并把它上升為一種增強企業凝聚力的新內容,從多方面創造出符合現代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公司以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為原則;以“人和”為特色;以關心職工的物質文化生活為內容,營造日益改善的生活環境;以塑造企業形象為重點,形成良好的物質環境;以提高職工綜合素質為目標,形成特色突出的文化環境。 6.同仁堂文化的創新觀

同仁堂從最初的作坊店發展到今天的集團公司,從民間驗方、宮廷秘方到高科技含量的中藥產品,從丸散膏丹到片劑、口服液、膠囊劑等多種劑型,三百多年的歷史無不滲透著同仁堂文化的創新發展觀。21世紀的同仁堂已經發展成為擁有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兩家上市公司的大型集團,集產供銷、科工貿于一體。 在發展上,同仁堂采取了如下措施:加強同仁堂海內外營銷網絡建設,立足本市,擴展全國,進軍海外,建連鎖店;積極進行符合同仁堂發展需要的新技術項目的落實與探索;積極借助國際互聯網絡的優勢,探索符合同仁堂特色的電子商務,開展網絡營銷;嘗試建立符合同仁堂藥品質量要求的藥材種植基地;積極探索海外融資渠道,做大做強上市公司。 中國老字號的企業理念萌芽于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強調和諧、穩定與團體意識,從百年老店同仁堂的歷史和解讀中,我們可以略見一斑。而透過同仁堂濃厚的文化底蘊,我們不難理解究竟是什么使同仁堂跨越三個世紀仍保持青春。實踐使同仁堂人認識到,只有把優勢的文化傳承下來,繼承弘揚優秀的文化傳統,才能使優秀文化成為推動企業前進的動力。

“文化含量”高的品牌,其產品如同一件藝術品,給人以美而新的感覺,讓人如沐春風、愛不釋手。只有讓品牌多些“文化味”,才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激活消費者的消費欲望,迎合消費者的口味,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成功占領市場,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企業應該用智慧為品牌注入獨具個性而又恰到好處的文化內涵,提高品牌的文化價值,讓品牌擁有強盛的核心基因。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名單

院校專業:

北京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中醫藥學為主干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學校現任黨委書記谷曉紅,校長徐安龍。,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于 1956年,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準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藥院校。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93年,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1996年,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與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年,入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2017年,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3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2018年,成為教育部新一屆高等學校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2020年,榮獲“全國文明校園”。學校現有3個校區,分別為良鄉校區、和平街校區和望京校區。,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秉承 “勤求博采、厚德濟生”校訓,倡導“人心向學、傳承創新”理念,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宗旨,弘揚“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精神,彰顯特色、強化優勢,是我國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中醫藥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醫藥教育改革的示范基地、中醫藥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難疾患的醫療基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基地、推進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國際交流基地,為人類健康事業發展和文明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已經成為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集教育、科研、醫療、中醫藥文化傳播于一體的著名中醫藥高等學府。,學校(含直屬附屬醫院)現有教職工 6032人,專任教師1611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占60.34%。學校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醫大師”6人,并擁有一支以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優秀中青年教師組成的老中青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從豐厚的中華文化和中醫藥文化土壤中汲取營養,將 “以文化人”理念貫穿于育人工作的始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166人,其中研究生5683人,本科生8894人。另有非全日制研究生38人,繼續教育學生295人,網絡教育學生32466人。,學校致力于構建面向未來以高層次教育為主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設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藥制藥、藥學、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公共事業管理、工商管理、藥事管理、護理學、英語、法學、生物工程、中西醫臨床醫學、大數據管理與應用、中醫骨傷科學 16個本科招生專業。,學校是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學位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設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 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囊括4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囊括47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48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8個,北京市高精尖學科2個。,學校現有 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4個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