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圖表(2022年東西部地區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呈現什么態勢)

时间:2024-05-05 09:41:56 编辑: 来源:

服務貿易將會有很大發展,在整個貿易中的比重將顯著加強,可望由90年代中期的約1/5強,上升到21世紀初的1/3以上。服務貿易、技術貿易與商品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跨國公司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力,在下世紀初的國際貿易中,必定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區域經濟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對貿易的推動也將是十分明顯的。無論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還是亞歐經濟合作,或者是跨大西洋的歐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合作,其目標都是推動區內相互貿易的自由化。北美、西歐、日本、東亞和拉丁美洲部分國家將保持世界主要市場或重要市場的地位。這是同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聯系在一起的。

(五)國際資本流動的發展變化

(1)國際資本流動的基本形式有三種,即銀行貸款、證券投資和直接投資。21世紀初國際資本流動的一個重要變化,是證券投資將成為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方式,這是信息革命推動下,金融全球化發展的結果。另外,國際直接投資在下世紀初,仍將是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形式,但投資的方式將有很大變化,對各國經濟的影響十分顯著。

(2)未來幾年國際資本的流向仍然是發達國家,發達國家也是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輸出國。一部分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將成為國際投資的重要吸收國。原因是這部分國家在下世紀初,將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自由化和私營化將進一步發展。

(3)伴隨國際直接投資在21世紀的擴張,投資部門結構也將發生變化,即從初級產業、資源加工型產業轉而投向服務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方式將進一步趨向于采用兼并與收購。

21世紀前15年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

(-)世界經濟的調整完成,進入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期

在經濟全球化的強有力推動下,世界經濟調整的完成,將使各國按照比較利益原則參與國際分工,在更大范圍內追求要素的最佳組合。整個世界經濟將進入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時期。

(1)始于20世紀90年代的全球性經濟調整將推動各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向高級化方向發展,特別是作為世界經濟增長主要推動者的發達國家以及經濟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因利用了這次經濟調整的契機,不同程度地將高科技、信息和知識作為下一個世紀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所以其發展將是很迅速的。因此,下一個世紀前15年內,世界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主要源于高科技,信息和知識在投資、貿易和生產等領域的高度應用。

(2)下一輪世界經濟的高速增長必然會繼續加劇世界經濟的不平衡。對于“邊緣化”國家來說,同世界其他國家的差距將會進一步擴大。聯合國發展計劃委員會1971年制訂了最初的最不發達國家標準,到1994年進行了5次修訂。伴隨著每一次修訂,最不發達國家的數量也在增加。按照1994年的標準,到1994年底全世界共有48個最不發達國家(1971年時有25個),分布在非洲(33國)、亞洲(9國)、美洲(1國)和大洋洲(5國)。

上述最不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是未來15年里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不穩定因素。消除貧困,緩和不平衡是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貿易自由化成為基本潮流,但仍有變數存在

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的區域經濟合作,在未來15年里將形成機制化。不僅區域經濟合作圈內部,貿易壁壘將極大地降低甚至基本消除,而且區域經濟合作圈相互之間的貿易自由化也將得到極大發展。貿易自由化成為不可逆轉的基本潮流。

在貿易自由化潮流下,發達國家是主要獲利者。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貿易自由化不啻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有助于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本國市場與本國工業將受到發達國家資本強有力的沖擊。

(三)高新技術產品貿易在各國進出口貿易中將占很大比重

未來世界經濟的增長主要是建立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之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科技產業日益成為產業結構的中堅,高新技術產品將不斷涌現并成為未來15年內重要的貿易內容。世界銀行《1998/99年世界發展報告》指出,幾乎所有的經合組織成員,高科技產業在制造業總增加值中的比重增加,在出口中的增加相當顯著。

近年來美國的經濟增長中有2/3來源于美國發展最快的信息技術產業。美國信息技術產品的出口額已占出口的總額的40%,下一世紀這個比例還將有更大的增加。這種變化在其他國家亦是如此。以中國為例,高新技術產業今后幾年內也將保持高速增長,據估計全社會電子信息產品市場規模在2000年將達到1萬億人民幣,2010年可能達到6萬億人民幣。中國將成為世界電子信息業的強國和全球最大的電子市場之一。

高新技術產品生產和出口的增加,不僅提高了人類生活質量,而且,其產品生產的擴大會在規模效應的作用下,急劇地降低生產成本,并帶動相關產品的出口。這對于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形成嚴峻挑戰,同時也是一個發展機遇。

(四)國際貿易的變化趨勢

(1)綠色貿易成為主流。將在未來獲得長足發展的知識經濟,可以說是一種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這與傳統工業不同,傳統工業是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以獲取最大利潤為目的,因而不考慮或很少考慮環境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未來15年里,生產、貿易和消費的觀念將發生很大變化。高技術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將遵循一種新的指導思想,即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同時開發尚未利用的富裕自然資源,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資源。因此知識經濟下的生產更注重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配合。在此基礎上,綠色消費將成為潮流,綠色貿易將順應環境保護的客觀要求而得到極大發展。

(2)發展中國家將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推動力量。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幾十年的奮斗,一些發展中國家(地區)在邁向工業化的目標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其經濟結構正在迅速與發達國家趨同,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中國、韓國和東南亞國家將發揮重要作用。1995年7月的第28屆東盟外長會議表示,與會各國將全力支持在2003年建成東盟自由貿易區,屆時將出現一個約4.7億人口的大市場。盡管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使東盟受到沉重打擊,但從目前情況看,東盟已從打擊中復蘇,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時也必定是貿易大國爭奪的重要市場。

雖然上述發展中國家(地區)不可能與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同等地位,但新的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將大大促進其國民經濟的發展。隨著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逐步發展,一部分較先進的發展中國家必定會成為未來國際貿易重要的推動力量。

(五)資本將在全球各地加速流動,成為各國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經過對90年代兩次重大金融危機(墨西哥危機與亞洲危機)的反思,各國的金融改革將逐步完成,從而有利于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促進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以高科技、信息、知識為內容的國際分工,也將促進資本在國際間的快速流動。資本在全球各地的快速流動,對各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可能遠遠超出20世紀。未來15年里,歐元可望確立其國際貨幣的地位,并同美元、日元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中國發起美高粱反傾銷調查有什么影響?

繼美國接連對中國發起“雙反”調查后,中國出招了!這次,高粱成為中國“瞄準”的目標。

2月4日,中國商務部稱,中國將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或影響特朗普重要“票倉”

對于此次“雙反”調查的原因,媒體援引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的話說,商務部掌握的初步證據表明,美國政府對高粱提供了補貼,2013年以來,美國對中國高粱出口大幅增加,價格持續下降,對中國高粱產業造成損害。為此,商務部決定根據中國相關法律和世貿組織規則發起此次調查。

▲中國商務部網站截圖

據統計,中國是美國高粱和大豆的最大買家,這些糧食作物是最有價值的美國對華出口產品。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報道稱,糧食出口行業組織美國谷物協會(U.S. Grains Council)的數據顯示,美國出口高粱的四分之三以上賣給了中國。中國海關數據則顯示,美國在2017年向中國出口了約480萬噸高粱,價值約10億美元。

▲上圖:美國貨物出口國家和地區;下圖:美國出口到中國的農產品結構(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智研買粉絲整理)

相較于中美之間一年超過5800億美元的貿易額,這10億美元的高粱不足以動搖中美貿易的根基,但此次“雙反”調查卻精準打到了特朗普的“七寸”。

長期以來,特朗普都將農民視為其重要的“票倉”之一。美國前任民主黨籍總統奧巴馬執政時推出太多針對農業的監管法規,無形中給農民增加了成本。而共和黨籍總統特朗普則減輕了很多農民家庭承受的監管負擔。自去年1月就職以來,特朗普政府取消、暫緩或簡化1579項法規。

▲資料圖片:特朗普在2006年的艾美獎頒獎典禮上演唱《綠色的田野》。

今年11月,美國國會將舉行中期選舉,選舉結果對特朗普至關重要。近段時間,特朗普在對華安全及經貿領域展現出的強硬姿態,大多被視為對選民的迎合。本次針對高粱的“雙反”調查一旦啟動,一年后將初見分曉,屆時美國農民受到的影響不言而喻。

貿易仍是中美關系“壓艙石”

自就任以來,特朗普一改美國以往姿態,強調奉行“美國優先”政策,在貿易方面亦是如此。在最近召開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特朗普就再次強調,一切貿易必須以基于美國利益的“公平”為前提。

聯合國貿發會議經濟事務官員梁國勇在接受參考消息網采訪時稱,美國的重大轉變既與美國現任領導人及決策團隊的判斷有關,也和民意有關。這種民意反映了對強勢全球化、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美國的反思。這種反思在于把中國納入原有規則體系的嘗試造就了一個美國最強大的競爭對手。中國深度加入全球化,在產能、資本流動等方面全方位受益,成為全球化的贏家。

▲資料圖片:2017年8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審查所謂的“中國貿易行為”。

美國雖然也是贏家,但并不是所有階層都是贏家。全球化其實意味著美國和發達國家的低技能勞動者不得不面對來自中國、印度等其他新興市場勞動者的競爭。這種反思就提供了民意基礎,因為很多這樣的階層并不能從全球化受益。

此前,亦有分析認為,特朗普在近期發表的國情咨文中將中國定義為“對手”,其經濟含義意味更濃。鑒于此,面對此次中國發起的“雙反”調查,不能排除特朗普繼續“出招”的可能。

不過,盡管如此,中國市場對美國的重要性,以及雙方在經貿方面的深度依存依然不容置疑。根據商務部2017年發布的《關于中美經貿關系的研究報告》,中國是美飛機、大豆出口第一大市場,約25%的波音飛機都銷往中國;中國對美服務貿易逆差長期存在,中國游客2016年在美人均花費約1.3萬美元;中國對美投資迅猛增長,近5年中企對美投資年均增速超60%;美國是中國最大出口國,過去37年內中美貿易增長了209倍……

圖表

對于中美經貿關系走向,梁國勇對參考消息網指出,在中美關系中,雖然競爭主要是存在于經貿領域,但同時,壓艙石也是經貿領域,在中美長期競爭的過程中,經貿反而是中美關系的穩定因素,因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雙方都從中受益,不同的階層也都將從中受益。

大家都在博弈。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教案范文

經濟全球化是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