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國海外華人最多的家庭(30分!中國的涉外婚姻每年多少人?)

时间:2024-05-19 03:23:33 编辑: 来源:

華族,大多自稱為華人或唐人,馬來西亞華人主要是明朝、清朝到民國時期數百年來從中國福建和廣東、廣西、海南等一帶遷移而來的移民。馬來西亞華人古代多自稱唐人、華人,中華民國成立后開始自稱中國人、華人及華僑,馬來西亞獨立后開始改稱華人、華裔,近代自稱“中國人”與“華僑”的大馬華人已經減少很多。

大部分華人都信仰佛教和道教,其中馬來西亞的佛教還有細分,如:小乘(上座部),大乘 (禪宗與凈宗為主),金剛乘等等的,除此之外,華人信仰的宗教就以基督教和天主教

為主了,當然還有些信仰 *** 教和其它的。

大部分華人所祭拜的神明都是早期南來時從中國帶入馬來西亞的,如媽祖信仰及觀音信仰。其中有些神明與當地神明融合,形成了拿督公信仰。拿督公被認為是當地類似中國土地神的存在。一般在早期金礦地區可以發現。馬來西亞華人是屬于非土著身份 (Non-Bumiputra),這也包括QQ娘惹,印度族等等。馬來族人及馬來西亞土著是Bumiputra,也包括葡萄牙族,印尼族人等等,都有馬來西亞土著特權(馬來西亞憲法第153條款和馬來人至上)。 馬來西亞華人可以通過同化的方式獲取土著特權,也即是 (Bumiputra) 身份,這必須要與馬來族或馬來西亞土著通婚,改變信仰 *** 教和把原有的姓名改為馬來 *** 名字, 同化后的子孫就有馬來西亞土著特權。根據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NEP),由于馬來西亞有馬來人至上(馬來語:Ketuanan Melayu) 也既是種族主義信條,此信條的用意是要貶低非馬來人的身份讓他們無法享有馬來西亞土著特權,在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等級制度,此信條把馬來西亞華人和其他非馬來人的身份往下推成為‘第二等公民’。(注明:所謂的第二等公民,是因為非土著受到明顯不公平的對待,故出現的用詞)。

30分!中國的涉外婚姻每年多少人?

國家民政部5月發布的2006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報告指出,去年共辦理結婚登記945萬對,比上年增加121.9萬對,其中,涉外登記結婚比例比上年有所增加,尤其在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越來越多的“洋女婿”、“洋媳婦”開始融入中國家庭。上海民政局的最新統計數據,上海的涉外婚姻數量正在穩定增長。 2006年,上海市共辦理涉外婚姻登記2960例,比上一年增長22.97%。然而,2006年的涉外婚姻離婚數也增加到了355例。 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的涉外婚姻共涉及5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中日、中加(加拿大)結合的離婚率最高。

-----參考

中國涉外婚姻的最新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涉外婚姻日漸增多,“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經濟需求在早期大多數涉外婚姻中得到充分印證。近幾年涉外婚姻的經濟色彩正在褪去,感情成了重要結合因素。

據悉,中國的涉外婚姻正在發生變化,人們的觀念和行為也日漸正常。據報道,二十年前上海的涉外婚姻絕大部分是“滬女外男”,而近幾年平均每年有三百位上海男性迎娶外籍新娘。在廣州,涉外婚姻中新郎是中國人的比例已接近百分之三十。一九九九年到二○○一年,新郎是中國人的涉外婚姻,占全國涉外婚姻總數的比例從百分之八點五上升到百分之十一點三。

另一個變化是“老夫少妻”越來越少。據上海民政局統計,二○○二年上半年,上海涉外婚姻夫妻雙方年齡差平均為五歲。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婚后與配偶雙雙留在中國。

前些年的涉外婚姻,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即主要是中國的女性嫁給外國以及臺港澳的男性,也就是說中國的多是新娘,對方的多是新郎,而且,中國的多是年輕的新娘,對方多是年長新郎,甚至是年邁的新郎。

以上海為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中國新娘和海外新郎的年齡差為十歲半,其中百分之十三的夫妻幾乎是兩代人,相差二十來歲。一九九六年結婚的一對夫婦,美國新郎八十一歲,上海新娘僅二十七歲。

這樣涉外婚姻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有沒有感情。婚姻中男方似乎有一個明顯的優勢———外籍身份和經濟條件。中國的老話“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在過去的涉外婚姻中得到充分的印證。

有人指出,近幾年中國發展,同發達國家貧富差距的縮小。中國人的婚姻觀發生了變化,經濟條件、外籍身份不那么誘人了,有感情又有生活保障的婚姻包括涉外婚姻,在中國越來越多。

國家民政部5月發布的2006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報告指出,去年共辦理結婚登記945萬對,比上年增加121.9萬對,其中,涉外登記結婚比例比上年有所增加,尤其在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越來越多的“洋女婿”、“洋媳婦”開始融入中國家庭—— 涉外婚姻面面觀

五湖四海靠得更近

35歲的李莉是北京某翻譯公司的德語翻譯,8年前在德國留學期間結識了比自己年長3歲的德國小伙貝德恩,緣分把兩顆心連在了一起。結婚之后他們定居在北京,貝德恩在一家電子有限公司任職。

“北京是個好地方,我要把事業放在中國,努力適應中國的風俗。”說話時,貝德恩的眉宇之間洋溢著幸福之感。李莉說:“與什么地方的人結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雙方能否互敬互愛,能否給彼此帶來幸福。婚姻是一門藝術,美好的婚姻生活需要用心經營,用愛澆灌。”

中國社會科學院家庭與性別研究室主任李銀河認為,隨著國門打開,追求浪漫的跨國婚姻越來越普遍,這種現象折射出了社會的進步,反映了中國人身份和社會地位的提高,涉外婚姻就像是“潤滑劑”,讓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家庭結成姻親。雙方本著對彼此文化、宗教、語言各個方面的理解,融洽地生活在一起,這對于國與國之間的互通往來以及社會的穩定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感情化音符在跳躍

以上海為例,2006年,全市涉外結婚登記涉及逾50個國家,其中以涉日人數為最多,其次是美國、澳大利亞等國。據上海市統計局去年9月發布的統計年鑒,涉外婚姻中中國男性的人數已經由1985年的91人上升至2005年372人。2002年上半年,上海涉外婚姻夫妻雙方年齡差平均為5歲,越來越多的人婚后與配偶雙雙留在中國。

婚前還需多思量

2005年12月29日,中國一代健美皇后趙巧玲在新加坡香消玉殞。由于年長她20歲的新籍丈夫不喜歡健美裝束的暴露,婚后她很少參加健美活動,直至離開了心愛的體育事業。再加上沒有高學歷,結婚多年一直拿不到永久居留權,和丈夫經常分隔兩地,婚姻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使她患上了憂郁癥,最終選擇了一條不歸路。

據廣東省民政廳統計,2005年,該省涉外婚姻中離婚人數達到2330人,比2004年增加了1174人,翻了一倍多。北京律協婚姻家庭研究會律師郭自牧說:“涉外婚姻的破裂,除了感情因素之外,主要是價值標準、生活習慣及理念沒能最終融合;或者在工作的地點及創業的取向上不能統一。”同時,他還提醒那些想擁有一段浪漫跨國婚姻的人,除了要求對方提供婚姻狀況證明外,最好聘請涉外律師調查一下對方的工作、治安等相關背景信息,婚前多思量,以避免婚后的不幸。

李銀河認為,經營一段幸福的婚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雙方要有包容心。對于涉外婚姻來說,彼此要保持一顆好奇心,喜愛接受對方的異域文化和價值觀。異國婚姻的和諧與否就好比胃口的適應性,北京人喜歡喝豆汁,以西餐為主的老外就得花些時間來習慣和適應。(武雪梅 何鑫)

目前,我國的涉外婚姻數量不斷增多,但與此同時,此類婚姻的離婚率也在不斷上升。

據上海民政局的最新統計數據,上海的涉外婚姻數量正在穩定增長。

2006年,上海市共辦理涉外婚姻登記2960例,比上一年增長22.97%。

然而,2006年的涉外婚姻離婚數也增加到了355例。

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的涉外婚姻共涉及5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中日、中加(加拿大)結合的離婚率最高。

雖然我國歷來不提倡離婚,但從上世紀80年代起,離婚數量迅速增長。隨著涉外婚姻離婚數量的增加,如今為離婚后生活提供幫助和買粉絲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維情離婚俱樂部所做的一項在線調查發現,俱樂部中的很多會員都經歷過不幸福的涉外婚姻。

俱樂部會長舒心說:“孤獨、文化差異、及適應新的生活方式被認為是婚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維情離婚俱樂部主要為離婚人士提供離婚手續及如何再婚等一系列的買粉絲服務。此外,俱樂部還舉辦如何筑就幸福涉外婚姻的相關講座。

據介紹,這家位于上海的俱樂部共有約100萬名在線會員,其中的大部分都來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近10%的會員是大陸以外人士,包括華僑、美籍華人及港、澳、臺人士。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