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咖啡全球貿易總額(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對國際貿易有什么影響)

时间:2024-06-01 20:45:22 编辑: 来源:

,而且會影響到人們的工作和思維模式。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深入,帶動了跨國公司的發展。一個成熟的跨國公司必定是一個了解目標國文化的公司,一個注重文化差異的公司。

希爾頓酒店是世界著名的酒店,重視社會習慣的差異是其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希爾頓強調每個酒店必須要有個性,針對其所在地區或國家市場的需要,來進行具有個性的裝潢和服務。同時鼓勵廚師利用當地的原料作出具有地方風味的飯菜[2]。

同樣,跨國公司的成功運作還需尊重當地的工作模式。一個北加州廠商收購了英國伯明翰市一家公司,希望借此打開歐洲市場。但在接管公司后不久,美國的管理人員就準備矯正下午茶點的休息時間問題。在英國,每人可以有半小時的下午茶點時間,然而管理層希望將此縮短為十分鐘。結果是工人們罷工,最終該公司倒閉。所以在國際貿易中,如果對海外工作的文化現實反應遲鈍將會招致悲慘的后果。

4.政治哲學的差異。政治是上層建筑領域中各種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的特定行為以及由此結成的特定關系。它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產生的一種重要社會現象。政治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有重大影響和作用。國際貿易由于是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開展的,因此必然要受到政治哲學的影響和作用。

在國際貿易中,由于各國國情不同、政治因素不同,對商品的包裝材料、結構、圖案以及文字標識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如阿拉伯國家規定進口商品的包裝禁用六角星圖案,因為六角星與以色列國旗中的圖案相似。由此可見,只有認識到政治上的不同,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促進外貿出口。

5.社會結構的差異。社會結構是某一社會制度的基本成分之間有組織的關系。社會結構包含社會分層,并且伴隨著階級等級和種性等級。社會結構極大地影響著國際貿易的運行和跨國公司的目標市場定位。

麗晶集團根據目標顧客年齡層次的不同,作出了準確的市場定位,對酒店進行了不同的裝潢設計。設在紐約的MAYFAIR酒店,其建筑風格主要吸引有較強安全意識、保守、傳統的老年顧客,而紐約麗晶酒店則具有現代的氣息,吸引年輕、好動的商務旅行者[2]。

同樣,教育也影響著營銷方式。一方面,對于實施營銷策略的公司來說,員工的教育培訓對于公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如沃爾瑪、通用電氣、IBM等都非常重視員工的教育培訓,甚至建立專門性的學校培養自己的管理人員。另一方面,對于營銷策略的接受者即顧客來說,不同教育層次的顧客其需求不同,因此開展國際貿易活動時就應制定不同的營銷策略。

二、應對國際貿易中文化差異的建議

1.培養跨文化意識。跨文化意識是指商務人員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并作出適當反應的一種商務意識。換言之,反映國際貿易者本土文化的價值觀的行為標準已不能滿足跨國公司發展的需要了。國際化的企業運作的各個環節,如國際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等都需要較高的跨文化意識。因此,從事國際貿易的人員必須擁有基本的跨文化意識。

2.掌握跨文化商務技巧。跨文化商務交往中應當具備的能力有對文化和組織的理解力、適應能力、建立關系能力、系統和多視角的思維能力、態度、敏感性、語言能力、文化影響下的決策能力、外交能力和跨文化能力[3]。這些能力與國際貿易的成功與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然而這些能力需要在商務環境中得到磨練,實踐經驗和大量的在職培訓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對于在職人員來說,應該加強相關能力的培訓;對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商務人才來說,應加強跨文化商務交往意識的培養,同時學校應提供相關的課程以及實踐機會。

3.在策略制定上注重文化的融合。一個跨國公司跨國投資經營時,往往需要融合三種文化:自己國家的文化、目標市場國家的文化、企業的文化。只有注重文化的融合,才能深入地適應市場,進而拓展市場。肯得基早期推出了“墨西哥雞肉卷”,在該產品投入市場后不久,肯得基又推出了一款融合了中國文化的“老北京雞肉卷”,該產品添加了中國傳統的甜面醬、蔥絲等原料,因此銷量可觀。同樣,摩托羅拉公司制定的中國投資戰略強調管理本土化、配套產品國產化。同時還大力支持中國的公益事業,因而在中國市場上獲得成功[4]。

4.加強文化交流與展示。進行多層次、多形式的文化交流與展示,是一個了解文化差異的有效途徑。它不僅有利于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還有力地推動了經貿合作,已成功舉辦的中法文化年就是一個展示文化、交流文化的平臺。2006年我國對外文化交流內容和形式不斷創新,“相約北京”聯歡活動、上海國際藝術節、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等項目已經形成品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四海賓朋。繼中法互辦文化年之后,中俄互辦“國家年”再次掀起兩國文化交流的熱潮。駐法國、德國、毛里求斯等中國文化中心工程進展順利,成為文化交流的亮點。

5.在國際貿易中注意文化的變遷。任何文化都不是一灘死水,隨著時代的變化,文化也在不斷地發展,不斷地變遷。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然而咖啡文化則相對受到冷落。但改革開放以來,在過去被認為是“小資情調”的咖啡文化開始大舉進入中國,咖啡吧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大街小巷,咖啡也進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國際貿易者必須適時改變貿易策略,以適應文化變遷后的新特點。

貿易全球化和自由化使跨國公司越來越多,這意味著企業更需要跨文化的管理。然而文化的差異已影響到國際間的貿易活動,這體現在文化構成要素的各個層面,尤其是意識形態方面。為進一步推動世界貿易的自由發展,促進貿易環境法制化、規范化,我們應進行國際性的文化展示與交流,在國際貿易策略制定上注意與當地文化的融合,進行多種方式的文化培訓,培養跨文化管理人才。

非洲主要出口什么進口什么進出口結構?

非洲主要出口礦產、木材、畜產或熱帶經濟作物,這些出口的產品屬于原料或半成品。

主要進口石油,銅、鋅、鈾等礦石,木材以及其他如咖啡豆等非洲盛產的東西。

非洲(拉丁文:Africa),全稱阿非利加洲,位于地球東半球西部,歐洲以南,亞洲之西,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縱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占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10.325億)。

擴展資料

非洲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1°24',北緯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東經20°02',南緯34°51'),西至佛得角(西經17°33',北緯14°45'),北至吉蘭角(本賽卡角)(東經9°50',北緯37°21')。

非洲是世界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祥地之早在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記載。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

自1415年西班牙占領休達,歐洲列強開始進行對非洲殖民統治,約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達到巔峰,約有95%非洲領土遭到列強瓜分,資源長期遭到掠奪。1847年后殖民地陸續獨立,而非洲獨立年(1960年)則象征非洲脫離列強統治,非洲殖民時代結束。

由于長期種族沖突、熱帶疾病叢生、工業化引發的環境破壞,從前西方殖民主義,獨立后腐敗政權,教育、人民自律的不力,使非洲成為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州,全非洲一年的貿易總額僅占全世界的百分礦產資源和熱帶經濟作物。

通常所說非洲人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尼格羅人種的非洲居民,即非洲黑人。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