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的思路與對策研究論文(電子商務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时间:2024-06-07 01:19:30 编辑: 来源:

次貸危機將進一步導致出口企業信用鏈斷裂、海外投資損失和企業投資動力下降等。一是出口違約損失。2007年以來,次貸危機的發源地成為海外商賬的重災區。若依照商務部壞賬率估算,2007年廣東出口總額為3692.45億美元,保守估計壞賬額在120億~180億美元左右,而目前出口信保對廣東出口的滲透率僅為1%,廣東目前因次貸危機導致海外企業倒閉等造成損失的數據尚難以有效統計。二是投資動力與投資贏利下降。隨著金融危機逐漸向實體經濟滲透,全球經濟已進入下行通道,導致投資動力下降。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年1~6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46.72億元,增幅同比回落1.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僅增長8.8%,回落4.7個百分點。

此外,受次貸危機影響的還有廣東的海外投資,包括境內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和企業的海外投資。2007年8月份以來,隨著次貸危機的不斷加深,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業績下滑較快。

(三)下一步深化影響的判斷

次貸危機下一步對中國和廣東的影響有多大,負面效應是否已到底部,取決于三方面因素:一是次貸危機對美國的影響時間和深度,這是一個最基礎變量;二是次貸危機對國際經濟和國際市場的影響深度;三是次貸危機的放射性效應和廣東的承受力。

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究竟會產生多大影響,美國是否將陷入經濟停滯周期?對此目前眾說紛紜。這其中的關鍵要素是美國房地產市場價格能否回穩,次貸風險能否從源頭上得到控制。根據各方面的綜合因素判斷,美國經濟短期內急劇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可能會進入一個緩慢下滑的調整期。根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率每降1%,中國對美出口就會降5%~6%。因此可以預見,2008年下半年甚至到2009年上半年廣東出口增幅下降的壓力會進一步增大。

二廣東應對全球經濟金融危機對策選擇

挑戰與機遇如同一塊銅板的兩面,總是相伴相生的。任何變化都是機遇,挑戰則是對變化的反應能力的考驗,關鍵是如何應對。特別是作為我國對外開放度最高的省份,廣東更不應被動應對,必須深刻分析、辯證把握風險與機遇,在危機中尋找商機、在挑戰中尋找機遇。由此,廣東要有兩手對策:一是策略上應對美國次貸危機給廣東帶來的負面影響和風險損失。做好風險防范準備,降低和化解風險。二是在戰略上利用世界經濟發展周期的過渡性機會,內強能力,外爭勢位,全面爭創下一周期發展新優勢,把廣東發展全面推向新臺階,為中國下一周期的經濟發展開路。

(一)近期策略性對策:積極防范和化解美國次貸危機對廣東經濟社會的風險性影響

目前,廣東經濟發展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增長動力轉換的轉折時期,面臨著一系列矛盾和壓力。在此關頭遭遇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引致的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和國際市場需求下降的外部振蕩,以及國家宏調政策密集出臺效應凸顯的影響。為此,廣東必須主動采取一系列策略性對策防范和化解可能引發的風險。

1.密切關注全球經濟金融發展的最新態勢,加強跟蹤性研究并及時采取對策

有關部門,特別是外貿管理部門應隨時關注全球金融危機發展的最新情況,以及美國乃至全球經濟走勢及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時掌握有關動態信息。同時,要進一步開展有關次貸危機及其對廣東影響的調研,除廣東自身積極應對外,亦應及時與中央互動溝通,以便獲得應對危機的更有利的宏觀政策環境。應對變幻莫測、前景不明的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形勢,廣東需要有超前的研究預測和綜合動態的宏觀配套政策,特別需要加強政策的超前預見性。

2.及時出臺應急配套措施,企業自救與政府政策扶持相結合

雖然市場的選擇和開拓的主體是企業,但政府恰當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服務,能大大增強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特別是應對危機困境的能力。面對次貸危機給企業帶來的信用風險和匯率風險等問題,首先是企業自身必須采取靈活應對措施尋求自救,其次是政府應適時出臺配套緊急應對措施,維護外向型經濟的穩定發展。

3.高度防范次貸危機可能引發的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

當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日益加劇,貿易摩擦日趨復雜化。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頻繁運用技術壁壘、知識產權、環保標準、勞工標準等新型貿易保護手段;發展中國家對我貿易立案開始增多。截至2007年底,廣東共遭遇15個國家125起貿易保護案件,涉案金額累計50多億美元,呈現案件數量及涉案迅速增長的態勢。2008年,在世界經濟環境更加復雜、美國經濟陷入動蕩衰退的背景下,全球貿易可能出現持續滑坡,引發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潮流,導致貿易摩擦增多。面對新標準、新規則、新手段層出不窮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發展新態勢,廣東需要加快提高應對能力。

要積極配合國家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的實施,引導企業積極有效地適應國際貿易規則。加強企業和行業自律,更加注重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信用意識,維護正常的對外貿易秩序。建立健全外貿預警體系和重點行業、重點產品風險預警機制,實現公平貿易信息交流和共享。強化政府部門、商會協會為主的中介組織、企業間的聯動工作機制,實現有序、暢通和高效運轉,及時應對和主動防范境外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特別保障措施以及反壟斷、“337”知識產權調查等各類貿易摩擦。

4.適度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緩解美國次貸危機引致的出口下降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

經濟均衡增長主要由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驅動。在危機過渡期背景下,可以適當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一些已經立項可以加快推進的項目可以加快推進;一些醞釀比較成熟的項目要加快立項開工,提升投資和市場需求的預期。同時,也可以加快推動金融創新和公共財政創新,加快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發展。

(二)中期策略性對策:化危為機,加快調整、升級步伐

危機危機,危與機相伴相生。我們要積極地看待危機,善于在“危”中發現“機”,善于化危為機,搶抓先機,推動變革。

1.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增強發展的自主性和內生動力

改革開放30年來形成的外貿主導型經濟增長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廣東較早地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彌補發展所需的各種要素缺口,但另一方面也使廣東發展形成了嚴重的地緣和路徑依賴,發展的自主性和內生性都受到嚴重擠壓。為應對次貸危機以及今后國際經濟動蕩的影響,廣東要爭取利用這次全球經濟周期性調整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完成經濟增長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逐步降低對外部要素的依賴,降低出口對GDP的貢獻比例,以減少未來出口下降對廣東的沖擊。

2.培育新型生產要素,跳出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陷阱”

新型生產要素的不足使廣東參與國際分工的比較優勢要素仍舊是勞動力、土地等傳統物質要素,一方面,使廣東陷進了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陷阱”,不能有效實現通過引進產業和技術促進本地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民工荒”、土地荒及其他資源的枯竭也使廣東以資源—勞動密集型為核心的粗放增長模式難以為繼。

因此,廣東在參與國際分工時,既不能輕易丟掉比較優勢,又要注重新型生產要素特別是創新優勢的培育,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本土人力資本,特別是企業家等高級人力資本的發展形成新的競爭優勢,使廣東開放型經濟發展早日跳出“比較優勢陷阱”,增強應對國際風險能力。

3.走向高端,打破在國際產業鏈低端位次日趨固化的格局

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競爭特別表現為在國際產業鏈和國際價值鏈中的區位競爭。在知識經濟時代,上游產業控制下游產業、無形生產控制有形生產,服務支配生產,知識技術創新能力強的國家控制知識技術創新能力弱的國家的特點日益明顯。現在,跨國公司選擇廣東在其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承擔起加工廠的角色,使廣東成為“世界制造基地”。但這種“技術在外、資本在外、市場在外,生產在內”的制造業基地,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世界各種生產車間的集合。而廣東在發展外向型經濟中,往往只是被動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未能真正解決引進與消化、創新相結合,長期未能解決在核心技術、關鍵部件、營銷渠道、業務流程等方面的嚴重對外依賴,由此廣東的產業被鎖定在國際產業鏈的低端。

今后,廣東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必須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同時推動自主創新,要努力從低端加工組裝向上游特別是中高端制造延伸,進入資本、技術密集程度更高的關鍵零部件生產和裝備制造業,同時向下游各種生產性服務業延伸,實現向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躍升,形成高端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良性互動的產業格局,提升廣東在國際產業鏈中的競爭優勢。

4.賦予市場多元化戰略新的時代內涵,構建合理的全球市場布局

20世紀末以來,廣東就開始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并取得一定成效,但過分依賴歐美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變。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和經濟動蕩,有可能加速廣東市場多元化戰略的推進。今后廣東國際市場多元化戰略應從內涵定位到思路措施都要作進一步調整,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首先,按四個層次形成廣東全球市場戰略新布局,并采取多元開拓對策。一是鞏固發展、深度開拓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基礎性市場。二是加大力度鞏固和開拓周邊國家和地區市場。三是有選擇地、循序漸進地開發新興大市場,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尼、韓國、波蘭、土耳其和南非等。新興市場是我省重要的戰略性市場。四是關注和研究暫時還不成熟的潛在市場,力爭拓展新市場。廣東產業門類齊全、加工配套能力龐大,部分產業生產能力過剩和勞動力資源豐富,只要我們放開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并給以適當幫助,在尚不成熟的市場也能發現機會。

其次,增強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能力。企業是開發國際市場的主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廣東推進國際市場多元化戰略要把側重點從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支持和政策優惠,轉向大力提高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由“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市場”,從根本上解決國際市場自主力問題。同時,充分發揮政府在外交、政治上的作用,為企業拓展市場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幫助企業排除開拓國際市場中遇到的各種障礙,如貿易歧視、違法亂紀、侵害業主利益等。要在商業信息、法律援助等方面向企業提供有效服務。

再次,重視整合貿易促進資源,構建貿易促進體系。借鑒主要發達國家的經驗,構建由貿易政策制定部門和管理部門、政府貿易促進機構、民間貿易促進機構共同構成的貿易促進體系。貿易政策制定部門和管理部門主要職責是依法貫徹執行國家政策;貿易促進機構主要承擔企業培訓、企業買粉絲等任務;民間機構按市場需要和規則運作。

5.加快開拓國內市場,提升廣東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

內需市場的開拓不僅可以彌補外需市場萎縮帶來的需求缺口,而且可以成為廣東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國家致力于擴大內需戰略方針的實施,中西部、東北部加快發展,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順利推進,這都為廣東開辟國內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廣東應該適時與內地二、三梯度地區特別是泛珠三角區域進入工業化高速發展相呼應,發揮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個分工接合部、輻射帶的地緣優勢,大規模拓展區域間產業分工與合作。

6.調整優化進出口產品結構,增強外貿綜合競爭力

積極合理地擴大進口。要充分利用此次危機所造成的有關礦產資源跌價的機遇,積極參與全球資源的配置和有效利用。結合廣東實際,貫徹國家《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加大進口貿易。一是鼓勵引進先進技術。二是鼓勵進口重要裝備。三是鼓勵發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