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國內某貿易公司向俄羅斯出口大豆(關于中國下半年和明年經濟走勢的問題)

时间:2024-06-01 17:58:35 编辑: 来源:

建在南部山區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主要考慮的因素是,氣候原因及距離周邊鄰國較近,更便于發展經濟

客運以鐵路、公路為主;貨運以鐵路、管道,其中管道運輸所占比例最大

莫斯科是最大的城市,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

四、填圖

在圖中填注:

東西伯利亞山地、中西伯利亞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東歐平原及烏拉爾山脈

勒拿河、葉尼塞河、鄂畢河、伏爾加河

庫爾斯克鐵礦、第二巴庫油田、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

莫斯科、圣彼得堡、伏爾加格勒、摩爾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

第一亞歐大陸橋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中東

1、在亞洲西南部和非洲東北部,有個地區稱為中東。中東地處‘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亞、歐、非洲,五海中的里海是個湖泊。中東范圍包括西亞(除阿富汗)和北非的埃及。

2、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資源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沿岸,運往西歐、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

3、中東地區氣候干燥,河流稀少,水資源缺乏。中東的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蘇伊士運河位于埃及。

4、中東人種主要是白種人,最多的居民是阿拉伯人,大多信仰伊斯蘭教。被伊斯蘭教尊為圣城的是麥加,被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尊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

國家:A伊拉克,B伊朗,C埃及,E 沙特阿拉伯

E所在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圖中三個被伊斯蘭教稱為圣城的城市:

①麥加,②耶路撒冷,③麥地那。

海洋:

④波斯灣,⑤阿拉伯海,

⑥紅海,⑦地中海,⑧黑海,⑨里海。

海峽、運河:⑩霍爾木茲海峽,⑾蘇伊士運河,⑿土耳其海峽,⒀尼羅河

第二節 歐洲西部

1、歐洲西部人口稠密,國家眾多,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其經濟為多元化,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傳統的畜牧業和繁榮的旅游業。

2、歐洲聯盟是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政治經濟聯系強。目前共有25個成員國,使用統一貨幣歐元。

3、英國首都倫敦,法國首都巴黎,意大利首都羅馬,德國首都柏林。

4、歐洲西部大部分為北溫帶,溫帶海洋性氣候廣布。地形以平原為主,畜牧業發達,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英國畜牧業占全部農產值的70%。荷蘭、丹麥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國。

5、歐洲西部旅游地多,英國的倫敦塔橋、荷蘭風車、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西班牙的斗牛、挪威的峽灣風光等。

國家:B西班牙 C法國 D英國 E德國 F意大利

地形、半島:A斯堪的拉維亞半島 ①西歐平原 ②波德平原 ③阿爾卑斯山地 ④亞平寧半島

海洋、海峽:⑤挪威海 ⑥北海 ⑦波羅的海 ⑧英吉利海峽 ⑨地中海 ⑩直布羅陀海峽

第三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大部分位于熱帶,90%以上是黑種人,有“黑非洲”之稱。居民集中在幾內亞灣沿岸和剛果盆地。

2、由于殖民主義的長期占領和掠奪,該地大多國家形成了“單一商品經濟”,出口價格低廉的初級產品,進口價格昂貴的工業制成品,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

3、非洲自然增長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人口眾多。加上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干濕兩季分明,農業生產落后,居民經常忍饑挨餓。

4、非洲氣候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分布特點為: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

5、A索馬里半島 B剛果河 C剛果盆地

D埃塞俄比亞高原 E馬達加斯加島

F幾內亞灣 G撒哈拉沙漠 H好望角

I東非高原 附近有東非大裂谷 J南非高原

第四節 澳大利亞

1、澳大利亞國徽上有袋鼠和鴯鹋兩種動物,其特有動物還有考拉和鴨嘴獸。

2、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羊只集中在東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農業帶。由于地廣人稀,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高,產品大部分出口,出口產品有羊毛、小麥、牛肉。

3、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集中在沿海地區,出口比例大,稱“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目前,服務業成為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

4、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首都:堪培拉,最大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爾本。

城市:A悉尼, B堪培拉, C墨爾本,

河湖:D墨累河,E北艾爾湖

地形區:①大分水嶺,

②中央平原,里面有澳大利亞大盆地,又叫大自流盆地

③西部高原

海洋:④太平洋 ⑤印度洋

第九章 西半球的國家

第一節 美國

1.位置:北美洲中部,西半球和北半球。北部與加拿大相鄰,南部與墨西哥接壤。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南瀕墨西哥灣,海上交通便利。

2.領土組成:陸地面積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和中國,居世界第四。本土有50個州(本土48個州,2個海外州:

3.人口和首都:有2.90億人口,以白種人為主,屬于移民國家。首都華盛頓,位于美國本土的東側,大西洋沿岸。

4.地形:平原為主組成——三個南北縱列帶; 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間低

a.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b.中部------廣闊的平原組成, 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

c.東部------低緩的阿巴拉契亞山脈

5.河流和湖泊:.a.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長的河流

b.五大湖--------自西向東為蘇比利爾湖(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美國全境)、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終通過圣勞倫斯河流入到大西洋,五大湖中除密歇根湖其余均為美國與加拿大的分界線。

6.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7.農業地區專業化:

a.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高;農業生產專門化。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

b.主要農產品:小麥、大豆、玉米。

c.主要農業區:乳畜帶(國土的東北地區)、玉米帶(國土的中部)、棉花帶(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小麥區(國土中部,在玉米帶的南北兩側)、畜牧和灌溉農業區(國土的西部地區)、亞熱帶作物帶(墨西哥灣沿岸)。

仔細看教材P85的農業帶的分布圖,注意發展農業的同時要保護環境。

8.工業:

a.特點:工業體系完整,部門齊全。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化工、電子、汽車、飛機等居世界前列。

b.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最著名的是位于舊金山東南部的“硅谷”,它是美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

c.主要工業區:太平洋沿岸工業區,發展較快;南部工業區,開發較晚;東北部工業區,美國傳統的工業區。但是,美國的消耗量極大,是世界上進口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9.城市:紐約:大西洋沿岸,美國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

10.資源消耗大國

①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②能分析人均能源消費統計圖

11.美國對世界資源、環境的影響

(1)大量進口:煤炭、鐵礦石、石油和木材。

(2)大量排放:廢氣、廢水、廢物。

第二節 巴西

1.位置:西半球和南半球;南美洲的東部,東臨大西洋。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2.首都:首都:巴西利亞。人口占南美洲人口總數的一半,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

3.地形:----平原和高原為主, 地勢——南高北低

a.亞馬孫平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這里的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熱帶雨林區

b.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

4.氣候: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氣候濕熱。

5.河流:——亞馬孫河,世界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長河

6.種族構成復雜:有土著印第安人、白仁、黑人、黃種人。各種族之間互相通婚,形成不同的混血型人,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

7.語言:巴西人民的民間娛樂項目為桑巴舞,每年還有狂歡節。語言——葡萄牙語。

8.農業是巴西重要的國民經濟基礎部門。熱帶經濟作物品種繁多,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咖啡豆、蔗糖、柑橘汁、大豆是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巴西有“咖啡王國”之稱,咖啡園只要分布在東南部。

9.工業:a.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因為東南部是鐵礦產的主要分布地區。交通便利。在現代工業方面,鋼鐵、造船、汽車、飛機制造等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行列。從單一的農產品出口國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b.擁有采礦、鋼鐵、飛機制造、汽車、造船、食品等工業部門,是世界上鋼鐵、船舶、汽車和飛機的重要生產國家,工業產值居南美洲首位。其中,3/4的工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10.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而亞馬孫平原地區人口和城市稀少。圣保羅是最大的冬夜中心和城市,也是世界特大城市

11.熱帶雨林的危機:存在的問題是①為興建大型干線公路,跨國公司大量砍伐。②發展采礦業,開辟大型農場。③墾荒的貧苦農民原始的遷移農業。使雨林面積大量減少,水土流失嚴重,珍貴野生動物遭劫,全球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因此,全世界希望巴西重點保護這片原始的熱帶雨林。

第十章 極地地區

一、南極地區

1、位置:南極圈以南的南極大陸和周圍的海洋合成南極大陸

2、地形:以高原為主

3、特征:氣候特征——裂風、干燥、嚴寒。有“冰雪高原”之稱;人類寶貴的淡水庫;

南極大陸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風雪最頻繁、風力最強的大陸。冬季和夏季之分;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4、極點:極點是南,沿經線其余方向為北,地球自轉呈順時針旋轉。

5、代表動物:企鵝

6、考察:我國先后建立了長城站和中山站

二、北極地區

1、位置:北極圈以北的地區,包括北冰洋絕大部分,及沿岸的亞、歐、北美三洲大陸的最北部和諸多島嶼

2、特征:格陵蘭島是地球上最大的島嶼;白令海峽

3、極點:極點是北,沿經線其余方向為男,地球自轉呈逆時針旋轉。

4、代表動物:北極熊

5、考察:建立了黃河站

關于中國下半年和明年經濟走勢的問題

三、對下半年經濟走勢的分析判斷

下半年,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國際環境更加復雜。次貸危機影響將向實體經濟進一步擴散,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和俄、印、巴等新興經濟體經濟都出現不同程度放緩,世界經濟增長下滑趨勢明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亞洲開發銀行分別預測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將比2007年增幅回落1.1個和1.5個百分點。同時,能源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攀升,世界范圍內通貨膨脹有所加劇。對于全球經濟走勢,有的專家認為,本輪全球經濟放緩和通貨膨脹抬頭將導致全球經濟出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