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國際貿易帶來的好處和壞處)

时间:2024-06-01 15:49:29 编辑: 来源:

50~1960 年,我國傾向前 蘇聯,前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成為我國主要貿易伙伴。60 年代以后,由于前 蘇聯政府政策的突變,雙方關系全面緊張,兩國間的貿易中斷。總觀 80 年代 以前,我國基本上實行的是“閉國鎖關”政策,對外的經貿活動很少,我國 國際貿易僅占世界貿易總額的 1%。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 國家實行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積極 利用外資,努力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管理經驗,使國計民生和社會經 濟得到很大發展,國際貿易亦出現了蓬勃開展的大好局面,我國很快成為世 界新的國際市場,隨之在世界貿易中的位次也極迅速地上升到第 14 位,令世 界各國刮目相看。無論是地區性的局部戰爭,還是全球范圍的大戰,對于各國乃至世界經濟均會產生嚴重影響。西亞地區的伊朗和伊拉克,爆發了歷時 8 年有余的“兩 伊戰爭”,由于戰事的嚴重摧殘,兩國經濟都遭到嚴重破壞,不只使兩國間 的貿易活動中止和石油出口劇減,而且導致國力衰敗,資金短缺,進口商品 大減,國際間的貿易,無形中也受到很大沖擊。尤其是伊拉克,海灣戰爭以 來,受到世界大部分國家的禁運與經濟封鎖,油井遭到很大破壞,整個國家 的經濟瀕于崩潰邊緣,石油生產陷于癱瘓,從西亞地區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 最重要的石油生產國與出口國,一下子變成“無油國”。按樂觀的預測,其 石油經濟起碼要經過數年的努力才能得到恢復。這種狀況,除對伊拉克本身 產生深遠影響外,就是對世界經濟,特別是世界的石油經貿活動,亦將產生很重大影響。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