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優化對外貿易結構的主要內容包括(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內容是什么)

时间:2024-06-09 14:04:07 编辑: 来源:

證比較優勢的轉變和產業的升級,而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強產業關聯度和技術外溢性質,則能夠通過乘數效應,促進產業的升級和經濟增長。據日本通產省調查,成套設備出口對國民經濟的帶動度為3.37,這種刺激作用大大高于私人消費支出、公共投資和私人設備投資。

第三、積極增加進口

積極增加進口,保持適度順差,提高凈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對外貿易乘數理論著重通過擴大出口需求來解決國內剩余資源,這對于短時期內求得宏觀經濟的平衡很有作用。但是,從長期來看,單純地擴大出口并不利于一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經濟增長。擴大出口必須相應地擴大進口,通過擴大進出口貿易規模來擴大國內與國際經濟資源的轉換,這樣才能促進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也才能為國內經濟資源的充分利用開辟新的天地,從而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國內資源的閑置問題。因此,即便在有閑置資源的條件下,只擴大出口,不注重進口,簡單地追求外貿順差,也并非良策。

對外貿易乘數理論-簡評

凱恩斯主義的對外貿易乘數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對外貿易與國民經濟發展之間的內在規律性,因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一理論對于認清國民經濟體系的運行規律,制定切實有效的宏觀經濟政策也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但是,對外貿易乘數理論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對外貿易乘數理論把貿易順差視為與國內投資一樣是對國民經濟體系的一種"注入",能對國民收入產生乘數效應。其實,貿易順差與國內投資是不同的:投資增加會形成新的生產能力,使供給增加,而貿易順差增加實際上是出口相對增加,它本身并不能形成生產能力。因此,投資增加和貿易順差增加對國民收入增加的乘數作用并不等同。其次,對外貿易乘數在實踐上是很模糊的,它常會受一國閑置資源和其他因素的影響,資源稀缺會限制該國國民收入的下一輪增長。再次,這一理論忽視了對外貿易發揮乘數作用的條件。對外貿易的乘數作用并非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發揮,只有在世界總進口值增加的條件下,一國才能繼續擴大出口,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和就業。如果世界的總進口值不變或減少,一國將無法增加出口,除非降低出口商品價格,但降低出口商品價格,企業會因利潤下降而不愿擴大生產、增加產量,因此,增加出口也無從談起。

什么是產業結構?如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是指各產業的構成及各產業之間的聯系和比例關系.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分工越來越細,因而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生產部門.這些不同的生產部門,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會在增長速度、就業人數、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等方面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因此,在一個經濟實體當中(一般以國家和地區為單位),在每個具體的經濟發展階段、發展時點上,組成國民經濟的產業部門是大不一樣的.各產業部門的構成及相互之間的聯系、比例關系不盡相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產業的構成、各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內的結構特征概括為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優化的涵義和主要內容

(一)產業結構優化的涵義

產業結構優化是指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發展的過程,是實現產業結構與資源供給結構,技術結構,需求結構相適應的狀態.

產業結構合理化是指產業與產業之間協調能力的加強和關聯水平的提高,主要依據產業技術經濟關聯的客觀比例關系,遵循再生產過程比例性需求,促進國民經濟各產業間的協調發展,使各產業發展與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

產業結構高級化,又稱產業結構高度化,現代化,是遵循產業結構演化規律,通過技術進步,使產業結構整體素質和效率向更高層次不斷演進的趨勢和過程.

產業結構優化過程就是通過政府的有關產業政策調整,影響產業結構變化的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推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發展.

具體地說,其內涵包括以下三個要點:

(1)產業結構優化是一個動態過程,是產業結構逐步趨于合理,不斷升級的過程,在一國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產業結構優化的衡量標準不同;

(2)產業結構優化的原則是產業間協調發展和最高效率原則.

(3)產業結構優化的目標是資源配置最優化和宏觀經濟效益最大化.

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產業結構合理化是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前提條件.如果產業結構長期處于失衡狀態,就不可能有產業結構高級化的發展,同時,產業結構合理化也總是一定高度基礎上的合理化.產業結構合理化主要從靜態狀況或在一定階段上要求優化產業結構,產業結構高級化主要從動態趨勢要求優化產業結構,它是一個漸進的長期發展過程.產業結構高級化是產業結構從一種合理化狀態上升到更高層次合理化狀態的發展過程.因此,產業結構高級化是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必然結果.

(二)產業結構優化的內容

產業結構優化的目標主要是要實現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最終實現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從產業結構優化的對象角度來說,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供給結構的優化.供給結構是指在一定價格條件下作為生產要素的資本,勞動力,技術,自然資源等在國民經濟各產業間可以供應的比例,以及這種供給關系為聯結紐帶的產業關聯關系.供給結構包括資本(資金)結構,作為供應因素的投資結構,勞動力供給結構,技術供給結構,以及資源稟賦,自然條件和資源供應結構等.

產業結構優化就是要對這些因素進行結構性調整,進行投資結構的調整,教育結構的調整,科技結構的調整等.

2.需求結構的優化.需求結構是指在一定的收入水平條件下政府,企業,家庭或個人所能承擔的對各產業產品或服務的需求比例,以及以這種需求為聯結紐帶的產業關聯關系.它包括政府(公共)需求結構,企業需求結構,家庭需求結構或個人需求結構,以及以上各種需求的比例;它也包括中間(產品)需求結構,最終產品需求結構,以及中間產品需求與最終產品需求的比例;還包括作為需求因素的投資結構,消費結構,以及投資與消費的比例等.

產業結構優化也要對這些因素進行結構性調整.

3.國際貿易結構的優化.國際貿易結構是指國民經濟各產業產品或服務的進出口比例,以及以這種進出口關系為聯結紐帶的產業關聯關系.國際貿易結構包括不同產業間的進口結構和出口結構,也包括同一產業間的進出口結構(即進口和出口的比例).

產業結構優化也要對國際貿易結構進行優化.

4.國際投資結構的優化.國際投資包括本國資本的流出,即本國企業在外國的投資(對外投資),以及外國資本的流入,即外國企業在本國的投資(外國投資或外來投資).對外投資會導致本國產業的對外轉移,外國投資則促使國外產業的對內轉移.這兩方面都會引起國內產業結構的變化.國際投資結構是指對外投資與外國投資的比例結構,以及對外投資在不同產業之間的比例和外國投資在本國不同產業之間的比例及其各種派生的結構指標.產業結構優化也要對國際投資結構進行優化.

(三)產業結構效應

產業結構效應,是指產業結構變化的作用對經濟增長所產生的效果,即對經濟增長發揮著一種特殊的作用.由于產業結構的特殊功能,產業結構的高變換率能夠導致經濟總量的高增長率.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有利于發揮產業結構效應,推動和保持經濟的增長率.

1.產業的關聯效應

美國經濟學家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在他的《經濟發展戰略》(經濟科學出版社,1991)一書中詳細分析了產業之間的關聯效應.

產業關聯效應就是指一個產業的生產,產值,技術等方面的變化通過它的前向關聯關系和后向并聯關系對其他產業部門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前向關聯效應就是指一個產業在生產,產值,技術等方面的變化引起它為其供應投入品的部門在這些方面的變化,或導致新技術的出現,新產業部門的創建等.

后向關聯效應就是指一個產業在生產,產值,技術等方面的變化引起為它提供投入品的部門在這些方面的變化,例如由于該產業自身對投入品的需求增加或要求提高而引起提供這些投入品的供應部門擴大投資,提高產品質量,完善管理,加快技術進步等變化.

2.產業的擴散效應

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W. W. Rostow)在他的《從起飛進入持續增長的經濟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一書中闡述了主導產業的擴散效應概念.根據他的闡述,擴散效應是指某些產業部門在各個歷史間歇的增長中,"不合比例增長"的作用對其他關聯產業產生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回顧效應,旁側效應和前向效應.

回顧效應是指主導部門的增長對那些向自己供應投入品的供應部門產生的影響.在主導部門或新部門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時,會對原材料和機器設備等投入品產生新的投入要求.這些投入,反過來又要求現代設計觀念和方法的發展,于是,便帶動了為其提供投入品的產業的發展.

前向效應是指主導部門的成長誘導了新興工業部門,新技術,新原料,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現,改善了自己供應給其他產業產品的質量,或者通過削減其他工業部門的投入成本,提供進一步開發新產品和服務的條件,或者產生一個瓶頸問題.這樣,主導部門產生了一種刺激力,促進需要其供應品的產業的發展.

二,產業結構的合理化

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思想,早在古典經濟學魁奈(Fran買粉絲is Quesnay,1694-1774)的經濟學說中就有了萌芽.后來馬克思的部類理論,里昂惕夫的投入產出法都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內容做了深刻的闡述.這些理論的核心都是強調各產業部門必須按比例協調發展.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思想在各國經濟發展戰略中都得到重視和運用.在經濟學中,產業結構合理化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

(一)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涵義

產業結構合理化主要是指產業與產業之間協調能力的加強和關聯水平的提高.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就是要促進產業結構的動態均衡和產業素質的提高.產業結構合理化要解決的問題包括:供給和需求的相互適應問題;三次產業以及各產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發展的協調問題;產業結構效應如何充分發揮的問題.

產業結構合理化要求在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上,根據消費需求和資源條件,對初始不理想的產業結構進行有關變量的調整,使資源在產業間合理配置,有效利用.衡量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的關鍵在于判斷產業之間是否有相互作用并產生一種不同于各產業能力之和的整體能力.如果產業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越協調,結構的整體能力就越高,則與之相應的產業結構越合理.相反,如果結構關系不協調,結構的整體能力就會降低,那么與之相應的產業結構就不合理.

協調是產業結構合理化的中心內容.產業結構的協調不是指產業之間的絕對均衡,而是指產業之間有較強的互補和諧關系和相互轉換能力.只有強化產業之間的協調,才能提高其結構的聚合質量,從而提高產業結構的整體效果.

產業間是否處于協調狀態,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1)看產業素質之間是否協調.即相關產業間是否存在技術水平的斷層和勞動生產率的強烈反差.如果存在著斷層和強烈反差,產業之間就會產生較大的摩擦,表現為不協調.

(2)看各產業之間的相對地位是否協調.在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上,各產業的經濟作用以及相應的增長速度是不同的,因而各產業在產業結構中所處的地位是不同的,從而形成了各產業之間有序的排列組合.如果各個產業主次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