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傳統年貨都有什么東西(年貨都有哪些)

时间:2024-05-17 01:47:00 编辑: 来源:

金絲穿元寶”、“銀線吊葫蘆”。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需要吃面,初二的面講究也不少。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打個鹵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鹵面或者炸醬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正月初三

       河南正月初三吃合子,民間有俗語說: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很明顯,初三有吃合子的習俗,合子是中華面食中的一種,它是一種薄皮的小餡餅。

正月初四

       在正月初四這一天,吃折籮、烙餅卷雞蛋、粉等都很普遍。大年初四全家在一起吃折籮。所謂折籮,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

正月初五

       在河南,正月初五是破五,這天是要吃餃子的。正月初五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據說,這樣可免除讒言之禍。餃子是河南人春節必備的美食,沒有餃子的春節就是不完整的。

風俗也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小年(祭灶)

       河南小年的風俗有:祭灶神;吃麻糖;剪窗花;貼春聯;清掃積塵;剃頭洗浴。

       1.祭灶神

       每年小年,河南家家戶戶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來代替舊的:大約16開紙張大小,上部繪一座宮殿,書“廣德宮”,中間為神像,像下有五個小孩捧銅錢、元寶,寓意“五子登科”“招財進寶”,左右聯為“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2.吃麻糖

       河南小年的美食可不少,首先必須要吃祭灶糖,另外還有吃火燒、糖糕、餃子、甘蔗的習俗。傳說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傳遞仙境與凡間信息的職責。灶神每年小年的時候,都會去上天庭一趟,向玉帝告狀,人們這個時候就給灶神吃這種糖,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兒稟報時,請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爺的嘴不讓他多說之心。久而久之,就養成一個習俗。即使現在年習日漸淡漠,每到小年的時候人們還是總會在鍋灶上放一根祭灶糖,讓灶神吃。

       3.剪窗花

       窗花在南方現在大多只在結婚的時候貼一下,春節已經不怎么貼了。但是在北方,在河南,貼窗花仍舊非常流行。尤其是在農村,倘若誰家春節沒有貼窗花,鄰里都會擔心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剪窗花的歷史已經有上千年了,從宋代造紙業逐漸成熟開始,剪紙開始在民間廣泛的普及開來,猶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美麗而實用。

       4.貼春聯

小年以后,河南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起源于桃符,到了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后,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于是頒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春聯”一詞這才出現。

       5.清掃積塵

       河南人這一天起床都很早,即使是趁著年假想偷懶睡懶覺的人,也不會賴床。

黎明起床,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全家齊上陣,實施干凈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其實掃塵土習俗與灶神也有關系。灶神是住在灶經堂里的,灶經堂就建在煙囪邊,一年的煙熏火燎,里面到處是煙煤。趁著臘月廿三,灶神上天,人們就把灶經堂打掃干凈,等到灶神大年三十回來,看到灶經堂里面干干凈凈、整整齊齊,還貼上自己的新畫像,自然十分高興。

       6.剃頭洗浴

這也是一個傳統的習俗。現在是生活條件好了,即使是冬天也能便利的洗澡,所以這個習俗有點被人淡忘。但以前條件有限,數九隆冬的寒冷日子,洗澡很不方便,所以洗澡次數很少,即使現在,也有不少農村仍舊是這樣。所以小年前后會有意識的去洗浴一新。這些日子里,鄉鎮的澡堂子都會人滿為患。

大年三十(除夕)

三十晚上熬一宿,年夜飯過后,一家人圍坐一起,吃糖果、嗑瓜子、嘮嘮親朋、拉拉家常,子女依次給長輩叩頭辭歲,長輩給晚輩發壓歲錢。全家人徹夜不眠,謂之“守歲’、“熬年”。守歲到五更時,在供桌之上擺好祭品,點燃香燭,一家人依長幼輩份,依次向祖宗跪拜致祭,恭祝“年福”。

正月初一到初五

       大年初一有禁忌大年初一,河南人雞鳴即起,穿著新衣,競相燃放鞭炮。河南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行“接年”或“迎財神”之禮。而后,煮好餃子,敬天、地、祖先后全家共食。大年初一忌諱諸多,如掃地、倒垃圾、動剪刀、大聲喧嘩等都視為不吉利之舉。

1.中原南北東西擠廟會

很難一句兩句話就說清楚廟會是什么,可是只要去河南大大小小的廟會上轉那么一圈,就立刻樂陶陶地明白了——廟會,首先得有座廟,在廟里安排一個值得信任的神;找個好日子來和神打個招呼,拜神祭祖的香火是不能少的;再給自己吃點什么買點什么,聽聽那些古老的傳說,再把傳說講給沒聽過的人……廟會很有意思,想體會廟會的樂趣,首先,你得不怕擠——不擠的廟會,肯定不是好廟會。

2.人民間傳統習俗“走親戚”

河南走親戚規矩甚多,歷時很長,貫穿了整個年節。初一之前稱拜早年,十六以后稱拜晚年,初一至十五為高峰期,二月初二送年后即告結束。拜年要先長輩、后平輩,先近鄰、后遠親。不同輩分和親屬之間在時間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拜岳父”的習俗至今在河南民間廣為流傳。到長輩家拜年要攜帶酒肉、糖果之類禮品。長輩們根據自家的親戚情況,早早的安排好了酒菜,在約定俗成的時間里,在家等候拜年客的到來。拜年客到后,有的行磕頭之禮,有的以寒暄代之,互相祝福后即食午飯。

3.人民間傳統習俗“破五”

       之所以稱“破五”,意為從此可以破除過年期間的禁忌。是日早起吃餃子、放鞭炮之習相沿不變。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河南平頂山、許昌、南陽、寶豐一帶一般中午放鞭炮,不過破五不準吃面條或面稀飯,吃饅頭不準剩。

    4.人民間傳統習俗偷燈頭兒

正月十五豫南一帶,有“偷個燈頭兒,生個孫猴兒”的風俗,點燈盞時,鄰家子女可悄悄將燈油燃盡的“面燈”拿走,俗稱“偷燈盞”。有的地方自家所點燈盞,當晚不收,讓其盡油而燃,次日再加油點燃,稱“續燈”。一般至正月十七方“收燈”,“面燈”或“燈饃”要收起打發“要飯的”,稱“舍神果”。

河南年味很足美食很美,歡迎前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