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俄羅斯海外駐軍軍糧(歷史中國殖民地的問題)

时间:2024-05-15 20:59:36 编辑: 来源:

的是三列橫隊,可是惠靈頓等英國將領常常采用的是兩列橫隊。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保持較寬正面,更好地發揮火力。 “營”是當時軍隊的基本戰術單位,由于手頭缺乏其他國家的資料,只好以法、英兩國的情況為例了。早期法軍一個營建制內有8個連,1808年依照拿破侖的訓令,改為6個連,但是全營的人數并沒有太大變化,只是連的規模增大而已。無論是6個連還是8個連,均包括一個擲彈兵連和一個獵兵連,其余為燧發槍連。按照訓令,法軍一個營應該有800人左右,不過多數部隊達不到這個人數。通常法軍一個營約有600~700人。滑鐵盧戰役時,法軍平均每營560人左右。下圖是一個6連營的行進、攻擊縱隊(8個連的類似),后面兩個是擲彈兵和獵兵連。如果需要形成散兵線,獵兵連會被抽走,后面僅留一個連。擲彈連并不總在后面,當士氣較低時,較精銳的擲彈連在后面押陣,穩定軍心,防止前面的部隊崩潰。當士氣較高時,擲彈連通常在縱隊的右前方引導攻擊。連保持三列橫隊,列與列之間間隔約1米。連與連之間的間隔約為8~10米,整個縱隊的縱深為25米左右,行進時可能拉得更開一些。軍官和軍士的位置已在圖上標出。(用Photoshop加的中文,那個“營參謀”大概相當于營副,但是法軍將其歸為參謀軍官。最后一個也是軍士,但不知怎么譯。大家幫忙看看!)有時,缺獵兵連的營縱隊會采用一個連為正面,五個連依次排開,不過這種縱隊并不多見。 英軍一個營由10個連組成,包括一個擲彈連和一個獵兵連,軍官士兵共計640人左右。下圖為英軍營防御進攻通用隊形——兩列橫隊。正面寬約200米。軍官的圖例與法軍基本一致,黑色圓點為鼓手。英軍的行軍隊形也是縱隊,每連兩列,10個連前后依次排開。 騎兵的存在對步兵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雖然展開的步兵隊列可以應付正面的騎兵沖擊,但是薄弱的側翼和后部卻極易受到攻擊。步兵對付騎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形成“方陣”——四面向外的“刺刀叢”。形成方陣涉及一系列復雜的部隊調動,因此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在情況復雜的戰場上,步兵可能會因為沒有及時形成方陣而遭受重大的損失。英軍在西班牙與法軍作戰期間,Colborne的旅曾被突如其來的大雨遮蔽了視線,雨停后才發現側翼有兩個法軍輕騎兵團正準備攻擊。匆忙間,有三個營沒來得及形成方陣。結果,短短的五分鐘內,這三個營就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80名軍官和1568名士兵中傷亡了1248人。 方陣雖然能有效的對付騎兵,但是也有明顯的缺點。首先,營的正面被大大縮小了,無法發揮原有的火力。如果敵方的騎兵與步兵協同得當,就會利用暫時的步兵火力優勢大量殺傷方陣里的步兵。其次,密集的方陣隊形正是炮兵的極佳射擊對象。

中國歷史: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背景 自從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失敗后,西方列強對中國這塊肥肉垂涎三尺,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

而隨著戰爭賠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負,終于引起了義和團運動,清政府內憂外患,無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強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圖吞霸中國

戰爭起因 慈禧太后與洋人之仇 1898年,光緒帝任用康有為、梁啟超等推行戊戌變法,因與保守派對立而失敗

慈禧鎮壓維新運動,軟禁光緒帝于瀛臺

各國同情維新派,協助康有為、梁啟超逃離中國,而慈禧欲廢黜光緒帝,但因遭各國反對而不敢付諸行動,令她懷恨在心

加上列強企圖瓜分中國,紛紛租借港灣和劃分勢力范圍,也增長了慈禧的仇外情緒

義和團起事 義和拳,為山東省學習神功的拳民組織,為山東巡撫毓賢利用來抗衡教會,威嚇教民脫離教會之用

后由外國所迫,派袁世凱到山東取締,拳民逃到北京城外涿州各地

當時,慈禧信任閉塞愚昧的守舊大臣,竟聽信毓賢之言,相信團民能“刀槍不入”、槍炮不傷”,慫恿慈禧借助義和團排外

慈禧太后派軍機大臣剛毅往涿州視察,但剛毅竟向慈禧奏稱“天降義和團,以滅洋人”

因此義和拳以“扶清滅洋”為口號,進入北京城內勤皇

拳民到處殺害外國人、教徒,燒教堂、拆電線、毀鐵路,攻進天津租界

各國公使要求清廷取締義和團,但未獲回應

聯軍進犯 隨著義和團運動在直隸和京津地區的迅猛發展,外國列強多次脅迫清政府予以鎮壓

1900年4月,義和團剛在北京近郊發展起來,俄國公使就提出鎮壓

美國、英國、法國、德意志帝國各國公使也奉本國政府密令,聯合照會清朝政府“剿除義和團”,并將艦隊聚集大沽口進行威脅

5月間,義和團在京津一帶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清軍士兵參加義和團,以端親王愛新覺羅·載漪為首的排外勢力在清政府內占據上風

各國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無法控制形勢,總理衙門也“無力說服朝廷采取嚴厲的鎮壓措施”,便策劃直接出兵干涉

5月28日,英國、法國、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日本、俄國、美國八國在各國駐華公使會議上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

5月30日至6月2日,八國的海軍陸戰隊400多人,陸續由天津乘火車開到北京,進駐東交民巷

隨后,各國繼續向中國增兵,各國軍艦24艘集結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侵略軍達2000余人

6月6日前后,八國聯合侵華政策相繼得到各自政府的批準,侵略中國的戰爭爆發

1900年6月11日,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八國聯軍2000多人強占火車由天津駛往北京

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激起義和團堅決抵抗

6月12日,義和團與清軍董福祥、聶士成部聯合作戰,切斷侵略軍與天津的聯系

6月14日至18日,侵略軍被義和團群眾包圍在廊坊、落岱、楊村一帶,面對用近代槍炮武裝的侵略軍,義和團奮勇殺敵,視死如歸,不惜以血肉之軀與敵人拼搏,表現出極大的勇氣和愛國熱情,打死打傷敵軍300余名,西摩爾潰不成軍,被迫沿北運河退回天津,義和團粉碎了八國聯軍進犯北京的計劃

6月中旬,侵華帝國主義海軍在沙俄海軍將領指揮下,聯合進攻大沽口炮臺,遭到守軍堅決抵抗,清軍共擊傷擊沉敵艦6艘,斃傷敵軍200余名

正當戰事激烈時,守將羅榮光不幸中彈犧牲,清軍失去指揮,大沽炮臺失守

在此前后,日本使館書記生在前往永定門接應西摩爾聯軍時被清兵當作間諜處死

德駐華公使克林德在東單牌樓行兇被守軍擊斃

21日,清政府向各國“宣戰”

大沽口失陷后,俄、英、德、美援軍數千人,闖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對天津城及其外圍發動猛攻,義和團奮起投入天津保衛戰

董福祥率義和團一部進攻老龍頭火車站,斃傷俄軍500余名,數度占領車站

張德成率義和團及清軍一部圍攻紫竹林,以“火牛陣”踏平雷區,沖入租界

聶士成部清軍堅守城南海光寺一帶

7月9日八里臺一戰,聶士成身中7彈,腹破腸流仍堅持戰斗,直至血竭而亡

14日,天津為聯軍攻陷

8月4日,聯軍2萬余人由天津進犯北京

13日進至北京城下,進攻東便門、朝陽門、東直門

英軍率先由廣渠門破城竄入

14日,北京失陷

次日晨,西太后和光緒皇帝倉惶出逃

聯軍入城后,解除了義和團對東交民巷和西什庫教堂的圍攻,義和團被迫退出北京,轉往外地堅持抗擊侵略者

西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鴻章為與列強議和全權代表,發布徹底鏟除義和團的命令,轟轟烈烈的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扼殺了

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派兵四處攻城略地,擴大侵略

9月,俄軍在侵占秦皇島、山海關同時,集中龐大兵力,分五路對東北地區實行軍事占領

10月中旬,德軍統帥瓦德西率兵3萬來華,攻占保定、張家口等地

八國聯軍侵華,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侵略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奸淫搶劫,無數村鎮淪為廢墟,天津被燒毀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殘墻斷壁

連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也供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

八國聯軍在北京公開大肆搶劫,清宮無數文物珍寶被洗擄一空,大批群眾殘遭殺戮

1901年9月7日,弈匡和李鴻章代表清廷與帝國主義簽訂了賣國投降的《辛丑條約》

條約規定:中國賠銀4億5千萬兩;北京使館區及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交由外國駐軍;禁止中國人民組織反帝組織等

《辛丑條約》保住了清政府權位,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統治,清政府由此成為帝國主義的傀儡

附: 義和團運動發生后,列強各國都乘機對中國出兵,進行大肆掠奪

消息傳到俄國,沙皇政府認為是侵略中國的大好機會,除積極參加八國聯軍之外,1900年7月16日,制造了海蘭泡慘案,居住在海蘭泡的數千名中國人幾乎全部被俄軍慘殺,泅水逃生的不到百人

17-21日,俄國侵略軍又先后將江東六十四屯居民萬余人趕至黑龍江邊槍殺或用斧頭砍死,剩下的被趕入黑龍江淹死,只有極少人泅水得生

8月28日,俄國軍隊占領齊齊哈爾;9月22日,占領吉林,28日,占領遼陽;10月1日,進入盛京(沈陽)

俄軍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1900年11月,俄國脅迫奉天將軍增祺簽訂《奉天交地暫且章程》,企圖把軍事占領合法化

俄軍利用軍事占領的機會,大肆掠奪中國東北的金礦、煤礦和森林資源

戰后條約《辛丑條約》 時局圖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清政府在民眾的壓力下,表面上向列強各國“宣戰”,暗地里卻破壞義和團運動,向侵略軍妥協投降

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后,清政府8月7日任命李鴻章為全權大臣正式向外國列強求和

1900年12月,列強各國(除了出兵的八國外,又加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三國)向清政府提出《議和大綱》,后又訂立詳細條款,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簽字

《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懲辦“得罪”列強的官員;派親王、大臣到德國、日本賠罪;清政府明令禁止中國人建立和參加抵抗侵略軍的各種組織;賠款4

5億兩白銀,以海關稅收作擔保分39年付清,本息9

8億兩白銀;在北京東交民巷一帶設使館區,各國可在使館區駐兵,中國人不準在區內居住;平毀大沽炮臺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炮臺;各國可以在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駐兵

《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 ” 附:8月中從天津進至北京的部隊其實只有七國(當中兩國只為象征式的掌旗兵)約一萬六千人

分別為:日軍八千人,俄軍四千八百人,英軍(主要為錫克兵)三千人,美軍二千一百人,法軍八百人,奧軍五十人,意軍五十三人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給中國的影響 凡事都有兩面性的,尤其在歷史這方面,有些事件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從直接的影響來看,八國聯軍屠殺中國的人民,掠奪中國的財物,逼迫中國要戰爭賠款,還要中國開通口岸以便他們長時期的在經濟上壓榨中國……看圓明園和故宮,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被掠到海外的國寶不知有多少

但從間接的影響來講,八國聯軍的侵占行徑也同時驚醒了中國這個東方睡獅

讓中國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讓那些懷著天朝上國的思想的老頑固們清醒地認識到,他們的時代過去了,中國必須向世界看齊

八國聯軍敲開了中國的國門,也讓中國從此開始現代化進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