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俄羅斯歐盟貿易額2019(市場觀察|比利時進出口主要產品是什么?)

时间:2024-05-10 06:03:09 编辑: 来源:

1億美元。

比利時主要出口目的國

分國別(地區)看,2019年比利時對德國、法國、荷蘭和英國的出口額占比出口總額的17.9%、14.1%、12.0%和7.6%,出口額分別為794.9億美元、624.7億美元、535.5億美元和338.7億美元,分別下降5.5%、7.9%、6.5%和8.4%。

總的來說,比利時對歐盟地區的出口依賴度較強,對歐盟28國出口的金額比重高達72.5%。

此外,從出口增長率來看,比利時對印度出口大幅下降,達20.1%,其次是土耳其,達9.6%;雖然比利時對主要出口伙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對美國同比增長13.9%,對俄羅斯增長8.3%。

比利時主要進口來源國

分國別(地區)看,自荷蘭、德國、法國和美國的進口額占比進口總額的17.4%、13.2%、9.7%和7.5%,進口額分別為740.4億美元、562.8億美元、414.7億美元和321.3億美元,其中,自美國進口增長3.6%,自荷蘭、德國和法國進口分別下降9.3%、5.6%和3.3%。

總的來說,比利時從歐盟28國進口的金額占進口總額的比重高達64.2%,對歐盟地區的進口依賴度較強,但不及出口依賴度高。

比利時主要出口的產品

分商品看,化工產品、運輸設備和機電產品是比利時的主要出口商品,2019年出口額分別占比利時出口總額的25.1%、12.8%和10.5%,為1116.8億美元、569.9億美元和468.8億美元,其中,運輸設備出口增長4.5%,化工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分別下降2.6%和2.8%。出口呈現全面下降態勢,其中礦產品和賤金屬及制品出口降幅均超過10%。

從比利時五大類出口商品的國別/地區構成來看,德國、法國地位較為突出,前五大類產品的前五大出口地均包含其中,但均沒有中國的身影。

比利時主要進口的產品

進口方面,化工產品、運輸設備和機電產品是比利時進口的前三大類商品,2019年合計進口2103.5億美元,占比利時進口總額的49.4%。在主要大類進口產品中,第一大類進口產品化工產品進口下降3.1%,運輸設備進口下降0.8%,礦產品進口下降18.6%,其余產品進口則多保持低速下降。機電產品進口3.0%,是進口唯一保持增長的大類產品。

從比利時五大類進口商品的國別/地區構成來看,比利時進口市場較為依賴荷蘭,其次是德國;礦產品表現尤為突出,比利時48.8%的礦產品出口目的地都是荷蘭。

比利時投資吸引力

從投資環境的吸引力角度看,比利時的競爭優勢有七個方面:

(1)地理位置優越。地處西歐中心,以布魯塞爾為原點的500公里內聚集了歐洲消費能力的60%;

(2)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物流業發達。擁有世界最密集的公路網絡和歐洲第二大港——安特衛普。從比利時派送到西歐各國的商品貨物都可以在24小時到達;

(3)科研實力雄厚。納米、化工、微電子、生物制藥等技術水平居世界前列,擁有11名諾貝爾獎獲得者;

(4)勞動力素質高。勞動力生產效率高;語言能力強,普遍掌握英語、法語、荷蘭語和德語等多種語言;

(5)對外資持歡迎態度。比利時一貫堅持發展外向型經濟,開放程度高,投資政策寬松,外資經營環境較好。企業設立的門檻和資本要求低,對返回母國的利息和股利不設限,商業注冊可以在3天內完成;

(6)房地產費用相對低廉。與歐洲其他城市相比,房產購買和租賃有價格優勢,布魯塞爾辦公樓租價比阿姆斯特丹低10%、比法蘭克福低48%、比巴黎低175%,是倫敦的1/4;

(7)首都布魯塞爾是國際政治經濟中心、世界第二大國際會議和展覽中心。

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比利時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141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22位。《2019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比利時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營商便利度排名第45位。

比利時是西歐地區吸收外國直接投資較多的國家。許多跨國企業在比利時設立歐洲總部和歐洲分部中心。美國和歐盟國家如法國、德國、荷蘭等國的投資者是投資主體,近年來中國企業對比利時投資日漸增多。外資涉及的行業主要為電信、制藥、能源、銀行和保險業等。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19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18年,比利時吸收外資流量為48.7億美元;截至2018年底,比利時吸收外資存量為5223.48億美元。其中,多數投資項目位于北部弗拉芒大區,其次為瓦隆大區和首都布魯塞爾大區。

目前,世界500強中有許多企業已在比利時投資,其中著名跨國公司包括微軟、谷歌、葛蘭素史克、大眾 汽車 、巴黎銀行、荷蘭國際集團(ING)等。

來源 外市場

本文由外跨研究中心、外市場整理編寫

歐亞經濟聯盟有哪些國家?

歐亞經濟聯盟是指由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亞美尼亞、吉爾吉斯斯坦5國,為加深經濟、政治合作與融入而組建的聯盟。

2014年5月29日,負責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三國一體化進程的歐亞經濟委員會最高理事會會議,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共同簽署了《歐亞經濟聯盟條約》。此后,亞美尼亞、吉爾吉斯斯坦分別加入。

根據《歐亞經濟聯盟條約》,歐亞經濟聯盟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啟動,目標是在實現統一經濟空間的基礎上,建立統一的中央銀行,發行統一的貨幣,實行統一的宏觀政策,形成統一市場,建立類似于歐盟的經濟組織。

歐亞經濟聯盟成立以來,各成員間的貿易額都實現了大幅增長,原材料運輸成本大大降低,由于市場規模增加以及人員、技術、資源的自由流動,有力地促進了成員國間共同市場的發展。

四步走戰略

第一步是加快俄、白、哈關稅同盟建設。2007年10月三國簽署了新的《關稅同盟條約》;兩年后,簽署了《關稅同盟海關法典。

2010年1月,正式實行統一關稅稅率、關稅限額使用機制、優惠和特惠體系,以及統一的對第三國禁止或限制進出口的商品清單;2011年7月,統一關稅空間成立,這標志著關稅同盟開始實際運作。

第二步是將關稅同盟提升為統一經濟空間。2010年12月,俄、白、哈三國在莫斯科宣布建立歐亞經濟空間,從2012年1月1日起實施。

第三步是將統一經濟空間提升為歐亞經濟聯盟。2014年5月29日,俄、白、哈簽署了《歐亞經濟聯盟條約》。根據條約,歐亞經濟聯盟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啟動,2016年之前建立統一的藥品市場,2019年之前建立統一的電力市場,2025年之前建立統一的石油、天然氣市場。

例如,根據條約,從2015年1月1日起,俄、白、哈三國公民在歐亞經濟聯盟任何一國就業,不再需要獲得專門的工作許可。

第四步是到2025年,俄、白、哈三國將實現商品、服務、資金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歐亞經濟聯盟的終極目標,是建立類似于歐盟的經濟聯盟,形成一個統一市場。

歐盟宣布對俄能源制裁!“聊勝于無”?

在各國爭吵了數月后,歐盟對俄羅斯石油價格上限終于出爐。

12月2日,歐盟各國政府同意對俄羅斯海運石油設定每桶60美元的價格上限,并建立調整機制,將上限保持在較市場價低5%的水平。對比來看,上周G7最初提議的價格上限是每桶65-70美元,沒有調整機制。

歐盟文件還顯示,價格上限將在明年1月中旬進行審查,此后每兩個月審查一次,評估該計劃的運作情況,并應對石油市場因此可能出現的“動蕩”。

如果接下來歐盟和G7能夠達成一致,對俄羅斯海運原油的價格上限將于12月5日啟動,取代歐盟對俄羅斯海運原油的直接禁令,保障全球石油供應。

整體而言,60美元/桶的價格上限對俄羅斯影響并不大,基本上和俄羅斯石油的折扣價相差無幾,60美元石油價格上限基本上算是“聊勝于無”。

從國際油價波瀾不驚的走勢也能看出價格上限的雞肋之處。12月1日,紐約商品交易所2023年1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0.83%,收于每桶81.22美元;2023年2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0.10%,收于每桶86.88美元。12月2日國際油價跌幅也不大。

石油價格上限影響有限

在執行價格上限后,歐盟和G7將禁止航運、保險和再保險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處理俄羅斯原油貨物,除非銷售價格不高于規定的價格。由于世界上主要的航運和保險公司都在G7國家,價格上限將使俄羅斯很難以更高的價格出售石油。

價格上限的目的主要有兩個,首先是通過限價壓縮俄羅斯的石油營收,另外也要保證俄羅斯繼續向世界供應原油,但把握好平衡并不容易。低油價上限存在攪動市場、引發俄羅斯報復、推高價格和運費的風險,而高油價上限則可能收效甚微。

因此不少歐盟國家的官員也對價格上限的意義提出了質疑,在平衡歐洲各國和G7國家利益訴求的過程中,價格上限無法定得太低,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項制裁已經成為儀式性的舉措。

根據俄羅斯的數據,60美元/桶的提議僅略低于目前烏拉爾原油的價格,烏拉爾原油交易價格基本一直低于布倫特原油價格逾20美元/桶,這也意味著目前的價格上限對俄羅斯影響并不大。知名市場定價公司ArgusMedia的數據顯示,本周在普里莫爾斯克港,烏拉爾原油價格甚至一度跌至每桶45.31美元。

在中信期貨首席能源分析師桂晨曦看來,2月底俄羅斯宣布特別軍事行動后,引發美歐大規模制裁。國際能源署和美國能源信息署曾預計制裁將導致下半年俄羅斯產量減少150萬-300萬桶/日。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截至10月底俄羅斯原油產量僅下降約20萬桶/日,出口更是增至三年高位,對歐洲出口減量幾乎全部轉移至亞洲。

從俄烏沖突升級后,原先運往歐洲的俄羅斯石油和石油產品便開始逐漸轉向亞洲,印度便是其中的典型。根據Refinitiv的數據,全球最大煉油廠的運營商印度信實工業正在搶購俄羅斯精煉燃料油,并且罕見采購俄石腦油。

今年9月至10月,印度進口了約41萬噸俄羅斯石腦油,其中信實從俄羅斯魯戈港、圖阿普謝港和新羅西斯克港接收了約15萬噸石腦油。對比來看,信實在整個2020年和2021年都未曾購買俄羅斯石腦油。在截至2019年的四年里,信實每年進口的俄羅斯石腦油量也極其少。

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舍近求遠”的行為自然也會導致運費飆漲。越來越多的油輪所有者規避相關貿易,俄羅斯原油的運輸成本正在大幅飆升,來自希臘等歐洲國家的一些全球頂級油輪所有者將停止為俄羅斯生產的原油提供航運和其他服務。

船舶經紀商數據顯示,在12月5日歐盟最新俄油制裁生效后,從波羅的海至印度的運費將達到約1500萬美元,即每桶20美元,而之前大約為900萬美元。但有一點目前尚不清楚,如果烏拉爾原油價格低于價格上限,波羅的海至印度的運費是否仍會維持在1500萬美元的高位。

桂晨曦認為,2023年需重點關注歐盟對俄羅斯石油制裁是否按原計劃持續實施,以及對俄羅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