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現狀是什么)

时间:2024-06-02 06:05:37 编辑: 来源:

調度,大力倡導節約用電,提高全民節約用電意識。

齊抓共管,切實做好企業減負工作

給企業減負解困是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重要舉措,也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和當務之急。要引導企業用足用好國家有關減免稅收政策,制定優惠政策,放水(轉下頁)(接上頁)養魚,并根據財力承受能力,該減的減,能免的免,重點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支持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支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等。堅決執行省、市核定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緩、停"項目,抓緊清理行政性收費,進一步規范涉企收費和行政執法監察行為,停止各類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堅決查處"吃、拿、卡、要"等行為。繼續開展"送溫暖、送政策、送服務"活動,盡快幫助企業走出困境。

聯合互補,著力提升企業應對能力

由政府支持、企業自愿,建立完善各種行業協會,加強行業協會的協調自律功能,努力形成政府、協會、企業三位一體的良性互動局面。通過企業間的聯合,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引導發展重點突破的產業和領域。對具有產業優勢的企業,實行兼并聯合,組建集團,實現其產業優勢的快速擴張。由優勢企業兼并劣勢企業,或者以名優產品為龍頭,以骨干企業為核心,以產權聯合為紐帶組建跨行業、跨地域的企業集團,依靠集團帶動調整企業組織結構,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關于紡織企業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面臨的問題是什么_紡織行業如何轉型升級

眾所周知,近年來紡織行業的發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出現了一系列新形勢、新問題

上半年,如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貨幣政策趨緊,勞動力、土地、能源等要素成本上升等,尤其到了下半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更是極大的影響了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

紡織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

二月國務院通過的《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目的就是在積極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確保紡織工業穩定發展的同時,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

規劃一方面立足于當前,以一系列政策緩解紡織企業面臨的壓力;另一方面著眼于長遠,積極推進紡織行業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步伐

我認為,這顯然是《振興規劃》的重點

值得指出的是,《振興規劃》開宗明義了“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這是國家對紡織工業的重要地位進行的重新界定,肯定了紡織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和“民生產業”地位,肯定了紡織工業多年來帶動出口增長的積極作用

一方面統一了社會各方面對紡織工業重要性的認識,澄清了種種對紡織工業“夕陽產業”、“潛在產能過剩”、“高耗能,高污染”等誤解,有助于提高對紡織工業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大大提振了全行業的發展信心,有利于恢復各界對紡織行業的投資,堅定了廣大紡織企業推進結構調整產業提升的信念,是調整和振興紡織行業的先決條件

盡管《振興規劃》的全文和實施細則還沒有公布,但紡織行業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無疑將是未來三年的主要任務,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將對行業轉型升級發揮越來越大的支撐作用,國家將設立相關專項給以支持,其中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是重要內容

我參與了《振興規劃》的起草工作

我們提出要著力推廣的技術有:具有行業特點的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電子商務系統、制造執行系統(MES)等

企業管理信息化一直是紡織信息化的重點和難點,更是帶動轉型升級時期的紡織企業管理創新的重要途徑

企業在遭遇生產經營困難時,更應該著力于加強自身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苦練內功,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

這顯然是信息化建設的契機

而《振興規劃》的自主創新專項也將帶動企業對信息化的投入

據我們調研,盡管企業整體經營效益下降,比如行業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70%的企業平均利潤率只有0

1%,但是龍頭企業和7%的骨干企業信息化投入沒有降低

他們大多數在幾年前上了管理信息化系統,認識到當前形勢下通過信息化提升競爭力的緊迫性,要求對原有系統擴充、升級或更新,面向更加深入的精細管理方面的行業應用

這說明企業信息化的多年開展,使用戶有了相當的信息化基礎,加深了對信息化的理解,需求深化是必然趨勢,經濟形勢變化只是大大加快了這一進程

企業需求更加深入,選擇更加理性,對軟件供應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很高興看到用友公司在十大行業振興的背景下召開這次大會,適時提出了管理軟件服務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目標,并熱切希望這一目標早日實現

未來三年紡織行業將大力推動企業信息化,如實施多年的“e百工程”,支持面向中小企業和產業集群的公共信息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以提高資源配置和快速反應能力,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進一步融合,實現《振興規劃》提出的“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邁出實質性步伐”的總體目標

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究竟該轉什么

隨著近幾年來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的蔓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經濟造成重大沖擊,也暴露了我國出口依存度過高的失衡問題。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嚴重沖擊,是壞事,但另一方面它促使我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包括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

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著外貿依存度過高的問題。2007-2009年,我國外貿依存度分別為63%、57%、44%,而大部分發達國家,外貿依存度一般在20%到30%之間。出口依存度過高,表明我國內需與外需的失衡。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成果,主要不是依靠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消化,有相當大的部分卻是依靠國外需求來消化。內外需求失衡,反映了我國消費需求不振。而消費需求不振,與收入差距過分擴大相關。廣大低收入者潛在需求和實際生活需求大,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有買的需求,但買不起。而高收入者已經什么都有了,不需再多花錢去買。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迫切需要縮小收入差距過分擴大的趨勢,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以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減少出口依存度。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的貢獻率來看,我國投資和凈出口的貢獻率不斷提高,而國內消費需求的貢獻率不斷降低,與國外形成巨大反差。

出口依存度過高會給我國帶來三方面的消極效應。一是過多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要受國外經濟發展狀況和需求變化的制約,特別會受到國外金融和經濟危機的沖擊,存在難以預計的諸多風險變數。二是貿易順差擴大,會帶來種種貿易摩擦,特別是西方主要權勢國家會借機給我國制造種種麻煩,施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三是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增長,而不是主要依靠國內需求拉動,不利于實現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方式。它反映我國勞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對滯后于經濟發展。要知道,主要依靠國內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與依靠出口拉動和投資拉動相比,是最可靠、最穩定、最無風險的發展動力。而且,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相應提高勞動群眾的收入水平,縮小收入過大差距,會形成良性循環。國內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會反過來促進經濟的進一步快速健康發展,而且有利于實現社會主義本質所要求的消除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的經濟發展應從出口導向型轉向內需拉動型。

當前,我國對外貿易中存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對外貿易總量特別是出口總量雖然很大,但有50%左右是加工貿易,60%是外企和與外資合作企業的出口貿易。加工貿易為他人作嫁衣裳,既不能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又使利潤的大頭部分讓國外賺去,國內收益甚微。轉變對外貿易增長與發展方式,就是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所要求的“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此外,還有調整進出口結構問題。應重視提高我國出口商品的質量,應以質量取勝而不是靠數量取勝。近些年來,我國多種出口商品遭到國外指責存在安全隱患,損害“中國制造”的聲譽,而且,“中國制造”成為廉價和低檔商品的代名詞。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出口商品質量,提高高檔次、高質量商品的出口比重。我國的出口貿易是粗放型的,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不能帶動國內產業結構升級。這涉及我國引進和利用外資中的問題。我國許多地方以廉價勞動力吸引外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因而占出口比重較大的外企出口產品,有相當部分也為勞動密集型產品。這類產品出口越多,意味著對國內資源的消耗也越多,而我國付出高代價出口的廉價商品,自己收益甚少,還帶來種種貿易摩擦和糾紛。

總的來說,我國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應由貿易大國轉為貿易強國,由出口貿易粗放型的數量擴張,轉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質量的集約型增長。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