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俄羅斯貿易平衡情況分析(俄羅斯的對外貿易結構有哪些特點)

时间:2024-06-20 02:50:09 编辑: 来源:

所周知,普京經濟戰略的核心思想是“實現經濟快速增長”,戰略宗旨是“強國富民”。因此,在2003年總統國情咨文中就提出了在到2010年

的10年內使GDP“翻一番”的戰略目標,2004年又提出俄經濟進入了快速增長的新階段,目標是加快經濟增長速度以保證GDP“翻一番”、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和減少貧困。為此,俄政府制定了《2008年前工作的基本方針》和《2005~2008年社會經濟發展中期綱要》,提出了實現戰略目標的發展模式和政

策措施。實際上,俄政府和經濟學家已經把目光放得更遠,開始預測到2030年的經濟發展前景。綜合俄羅斯官方文件、專家學者的研究和最近俄經濟中出現的一

些新情況,可以看出,俄羅斯經濟呈現出立足能源和科技兩大優勢產業 謀求經濟的“趕超型”發展以及刺激內需調整經濟結構的發展趨勢。

(一)使資源這一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爭當世界“能源超級大國”

(二)使科技潛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發展創新型經濟

(三)大力刺激國內需求,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為了避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給俄羅斯經濟帶來的潛在風險和改善經濟結構,俄政府繼續通過引導國內投資和消費來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對于刺激國內投資和消費需求、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第一,帶動國內消費需求。2004年以來,由于俄羅斯政府實施了居民實際收入超過GDP增長幅度的政策,從而帶動了國內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根

據俄聯邦預算,2007年俄政府仍投入巨資改善人民生活,特別是讓低收入者享受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實際利益。按計劃,2007年俄公務員平均工資提高

15%;退休金標準提高20%以上;軍人津貼標準在年初提高15%的基礎上,從秋天開始又提高11%,大學生的助學金標準從2007年9月1日起提高

50%。這樣,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發揮俄羅斯的人才和智力優勢,提高人力資本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從消費與生產互動的角度來考察,在居民收入和生

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基礎上,最終實現消費結構的升級。

第二,刺激國內投資需求。在俄羅斯經濟轉軌過程中,由于沒有處理好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的關系,許多年來政府不愿意建立國家直接參與商業項目的機制。最近兩年,俄政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建立了專門扶持相應投資項目的機制。

綜上所述,近幾年俄羅斯經濟確實以其較高

的增長速度引起世界的關注,隨著其綜合國力的逐漸恢復,甚至出現了“俄羅斯威脅論”。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俄羅斯經濟中還有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并沒有解決,

對這些問題的認識程度和解決力度,直接關系到俄羅斯經濟未來的走勢。盡管俄羅斯經濟增長勢頭強勁,但其發展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在市場自由程度、司法

和商業競爭制度完善、社會收入差距、技術創新與開發等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有相當大的距離。此外,未來世界的總體經濟環境、政治穩定等外界因素,也會

對俄羅斯經濟發展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

分析下俄羅斯工業復蘇情況(要客觀、全面)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工業很不發達,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僅占1/3,而工業部門結構中又以輕工業為主,其產值約占工業總產值的2/3。本來就十分落后的俄國工業,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后外國武裝干涉及國內戰爭的破壞,瀕于崩潰的邊緣。國內戰爭結束后,在國民經濟恢復基礎上,蘇聯通過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決議。決議明確規定,工業化的總路線的基礎就是從重工業開始。從發展重工業的核心,即機器制造業開始,這實際上就是偏重于甲類工業,即生產資料生產。 [1]

在這個方針影響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俄羅斯具有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具體分為八大工業部門:燃料動力工業;冶金工業;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機器制造和金屬加工工業;建筑材料工業;森林、木材加工和紙漿造紙工業;輕工業;食品工業。 [2]

工業在俄羅斯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俄羅斯工業的特點是:重工業發展始終占優先地位,同時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逐漸涌現出許多新興工業部門。工業生產集中程度很高,這是俄羅斯生產力布局政策的結果。在工業生產中,俄羅斯把工業部門分成幾個綜合體來進行計劃和組織發展。這幾種綜合體是:燃料動力綜合體、冶金綜合體、機器制造綜合體、化學森林綜合體、建筑綜合體、社會綜合體和東部的區域性生產綜合體。 [3]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國有企業私有化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1992年秋至1994年6月為第一階段,1994年7月起進入第二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俄羅斯的工業發展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一階段私有化時期,經濟上徹底打破傳統的計劃體制,并以國有企業為突破口,通過私有化形式開始大規模的市場經濟改造。這一階段實行的是無償私有化。外國投資者可以參加拍賣、競賣和投資招標,以及購買私有化證券。到1994年6月底,70%的工業企業,其中包括2萬個大中企業已轉入股份化;小私有化比例達75%;農業中私有化企業和個人副業產值已達86%;非國有制經濟已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就業人數達到4000萬。從1994年7月1日起推出第二階段私有化計劃。這一階段私有化的特點是從無償私有化轉為有償私有化,從追求政治目標轉向注重經濟效益,刺激生產投資。 [4]

二、 主要工業部門

1.燃料動力工業

燃料動力工業是建立在俄羅斯本國資源基礎上的強大工業部門,俄羅斯的煤、石油、天然氣、泥炭、鈾礦的儲量在世界上均處于前列。燃料動力工業是俄羅斯國民經濟的基礎部門之一,它包括電力工業和燃料工業。

俄羅斯電力工業由熱電站、水電站和原子能電站三大系統組成。20世紀90年代以來,電力工業的企業數在增加,發電量逐年減少。原子能電站的發電量在總發電量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1%~12%之間。熱電站發電量的比重出現下降的趨勢,水電站發電量的比重在上升。在工業部門中,電力工業的盈利較高。

俄羅斯燃料工業分為石油工業、天然氣工業和煤炭工業。

(1)石油工業

蘇聯的石油開采重點由西部向東部轉移,二次大戰后由阿塞拜疆的巴庫油田轉向伏爾加-烏拉爾地區,20世紀70年代又向東轉移到西西伯利亞的秋明地區,這里有全俄最大的,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薩莫特洛爾油田。秋明地區的石油開采量占全俄總開采量的66%。

俄羅斯石油股份公司(РОСНЕФТЬ)成立于1995年9月,是國有控股石油公司,其前身是蘇聯石油部及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該公司1996年擁有石油儲量為14.83億噸,石油產量為1300萬噸,石油加工量為450萬噸。1995年時雇員人數是6.988萬人。公司董事會由總裁董事長、國家部委、子公司、地方行政長官共12人組成。俄羅斯石油公司設有8家石油生產公司、9家煉油廠、12家油品銷售公司及其他公司。12家子公司是:⑴阿爾漢格爾斯克地質公司(Архангелскгеолдобыча),從事石油勘探、開發和加工。⑵克拉斯諾達爾石油有機合成公司(Краснодарнефтеоргсинтез),成立于1950年,從事石油勘探、開發和加工、現有雇員1497人。⑶莫斯科石油和潤滑油廠(Московский завод для нефти и смазок),成立于1925年,現有雇員366人。⑷捷爾姆石油公司(Термнефть),從事與熱采有關的各項研究和試驗。⑸共青城煉油廠(Комсомольский НПЗ),成立于1950年,位于阿穆爾州共青城,現有雇員916人。⑹普爾石油天然氣公司。⑺斯塔夫羅波爾石油天然氣公司。⑻克拉斯諾達爾石油天然氣公司。⑼卡萊姆石油公司。⑽達吉斯坦石油公司。⑾薩哈林海洋石油天然氣公司。⑿圖阿普謝煉油廠。此外,俄羅斯石油公司還有一些對外合作機構,包括中央地球物理國外勘探公司、油氣計算中心。經營范圍是石油、天然氣及其他礦藏普查、勘探、開發、運輸及加工;石油產品、石化產品及其他產品生產;石油、石油產品及其他產品銷售;投資活動(包括有價證券業務);對外經貿、進出口業務;完成聯邦國家及地區消費者的訂貨。 [5]

東西伯利亞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ВОСТСИБНЕФТЕГАЗ),成立于1994年4月,經營范圍是地球物理勘探、區域性勘探和詳查、鉆井、開發以及石油天然氣供應。公司董事會由董事長、國家部委、地方行政官員及子公司代表共9人組成。東西伯利亞石油天然氣公司設有3家子公司:葉尼塞地球物理公司,位于葉尼塞斯克;葉尼塞石油天然氣地質公司,位于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東西伯利亞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 [6]

(2)天然氣工業

全俄共有17個天然氣開采區。秋明州是全俄最集中最大的天然氣開采地,占天然氣開采總量的92%。天然氣工業相對比較穩定。天然氣儲量集中在烏拉爾的奧倫堡氣田和西西伯利亞的馬連戈伊、揚堡、扎波利亞爾、麥德維熱5個大氣田。天然氣開采工業集中程度高,85%的開采量是由3個大型企業進行的,它們的年開采量都在500億立方米以上。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Газпром),是蘇聯解體后在蘇聯天然氣工業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儲量和開采量方面是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生產企業,也是世界最大天然氣公司。年開采量在100億~500億立方米的企業有2個,年開采量在10億~100億立方米的企業有7個,而年開采量在10億立方米以下的小型企業有16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向國內的天然氣供應量已占俄羅斯能源總供應量的一半以上,向西歐的天然氣年出口量約1200億立方米,外匯收入超過150億美元,它控制了24%的歐洲天然氣市場。此外,向獨聯體國家每年約出口800億立方米。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主要從事天然氣勘探、開發、生產、加工、儲運以及銷售,還從事多種經營,包括旅游業、農業、航空以及通訊等業務。俄羅斯的氣田和凝析氣田均由該公司開采,其產量占全俄總產量的95%以上。對天然氣的生產和銷售完全實行壟斷。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繼承了蘇聯統一的供氣系統,擁有21個天然氣生產企業、9個研究所、6個工程局、6家服務公司,直屬企業和子公司的職工總計36萬人。蘇聯時期的統一供氣系統十分龐大,包括200個氣田和凝析氣田;22.6萬公里的輸氣干線;407座壓氣站,總安裝功率達5900萬千瓦;46座地下氣庫,總有效容量800億立方米;4500個配氣站;6家天然氣加工廠。統一供氣系統的調度中心在莫斯科。蘇聯解體后,統一供氣系統照常運行,俄羅斯以外的有關設施,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租用。除獨聯體各國外,與歐洲、美洲、非洲等地區約70家公司進行合資經營。 [7]

(3)煤炭工業

俄羅斯煤炭資源豐富,其探明可采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12%,僅次于美國和中國居第三位,預測儲量超過50000億噸。煤炭品種比較齊全,從長焰煤到褐煤,各類煤炭均有。俄羅斯主要煤炭基地有西西伯利亞的庫茲涅茨礦區、歐洲東北部的伯朝拉煤礦區、東西伯利亞的坎斯克一阿欽斯克礦區和莫斯科郊區礦區。大型煉焦煤基地在庫茲涅茨和伯朝拉。較大的露天煤礦基地有烏拉爾的科爾金諾、博戈斯洛斯克、沃爾昌斯克礦區;西伯利亞的坎斯克-阿欽斯克、伊爾庫斯克和庫茲涅茨克煤田;遠東的萊奇哈、薩哈林。在煤炭工業中,大中型煤礦占優勢地位。年開采量在100萬噸以下的小型煤礦有6個;年產量在100萬~500萬噸的煤礦有14個;年產量在500萬~1000萬噸的煤礦有10個;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大型煤礦有9個。 [8]

俄羅斯煤炭資源的最大缺陷是地區分布極不平衡,3/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