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全球數字服務貿易發展現狀與趨勢(后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將走向何方?)

时间:2024-06-03 10:59:13 编辑: 来源:

>

(4)供應鏈的庫存系統更加智能化

從銷售和消費環節來看:

(1)供應鏈對市場需求的判斷更加準確

(2)供應鏈對消費需求的響應更加精準

(3)供應鏈在增加就業和節約時間方面成效顯著

(4)供應鏈升級也引發了全球價值鏈的深刻調整

新冠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體系產生了怎樣的沖擊?

全球供應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極易受到全球貨物貿易體系、服務貿易體系、對外投資合作體系的影響。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不僅涉及到民生、貿易,更涉及到國家安全問題。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先后在疫情較為嚴重的城市采取不同程度的“封城”措施,嚴格限制居民戶外活動,關停各類非必要的工廠、商場等措施,導致全社會消費品需求出現斷崖式下降,也引發了全球供應鏈中、上游出現過度調整。

(2)全球供應鏈依靠全球經濟增長渠道,并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支撐。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使全球供應鏈增長失去動力。

后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將如何發展

目前,美國、中國、德國已經形成了全球供應鏈體系的三個地區中心。

在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因素的沖擊下,各國意識到涉及基礎民生、國家安全和產業安全的行業(如醫療、軍工和高科技等)產業鏈過于集中在海外或集中于某一地區,將使本國在未來面臨外部沖擊或全球競爭時處于被動局面。

在風險規避驅動和政府主動引導下,跨國企業的供應鏈決策將根據效益、效率和風險之間的平衡,采取扁平化和多元化策略。

特別是,近年來全球供應鏈的貿易強度和人口強度呈下降趨勢,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分別出現了產業空心化和低端制造業鎖定現象,這也讓服務貿易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

從你我相關的ICT全球供應鏈,看“三中心”結構變化

2000年到2017年間,ICT行業的供應鏈體系經歷了巨大的變化——美國和日本ICT行業(尤其是最終品生產)產業空心化。

2017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傳統最終品貿易和簡單供應鏈的全球供應中心;美國成為了一個主要的地區性供應中心,與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保持著重要聯系;日本從2000年傳統最終品貿易網絡中的全球供應中心和簡單供應鏈中的區域供應中心變為2017年的亞太地區邊緣國家,其影響力大幅下降。

盡管如此,無論是從增加出口規模,還是從與其他國家加強貿易關系的數量來看,2017年美國和日本在復雜供應鏈中仍是重要的供應中心。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在手機、飛機、汽車等復雜產品的制造上依然受制于人。

因為這類復雜產品的供應鏈的構建經歷了較長時間,其供應鏈體系牽涉到全球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千家供應商,任何一環節出問題,就會影響全部工序,而核心話語權,掌握在美國和日本手里。

全球供應鏈是否有可能去中國化

在全球供應鏈是否可能去中國化這個問題上,答案顯然是“不可能”。

(1)疫情期間,部分國家重提貿易保護主義論調,并出臺各類出口或進口限制。從各國自身來看,這些限制措施是合法的,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種人為拆解全球供應鏈的做法會導致各國人人自危、被迫在經濟上回到“自給自足”的時代,從規模經濟效益、產業組織、市場結構、生產效率等方面看,都是倒退。

商品一上架就被買空,攝于美國奧蘭多超市 圖源:unsplash

(2)在自然災害(日本“3.11”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貿易沖突等外部因素的沖擊下,跨國企業的供應鏈建設越來越重視安全和穩定的考慮。在地緣政治和風險規避因素驅動下,扁平化和多元化是提升供應鏈安全的主要方向,去中國化與當前全球供應鏈的發展方向不符。

(3)外資企業已經深度融入中國市場,中國穩定增長的消費市場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仍然長期存在。現在,中國是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節點和關鍵環節之一,對全球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從中國的消費市場和制造業基礎來看,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缺乏經濟基礎,不可能成為現實。

全球化發展水平領先的跨國企業,如何打造可持續的供應鏈

加大供應鏈扁平化和多元化建設,積極打造智能化的供應鏈,利用國內市場降低全球供應鏈調整帶來的風險,是跨國企業搭建供應鏈時的一致思路。

以聯想集團為例,聯想集團建立了以高效、敏捷和智能為特征的供應鏈來服務客戶,以預測分析、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方面的創新為基礎,能夠有效地從數據中獲得信息并采取行動,具備可持續性、多樣性和包容性。

當前,聯想通過供應鏈驅動全球30多個生產基地和2000多家供應商高效協同,同全球400多家核心供應商實現了數字化平臺協同運作。2020年5月,聯想憑借其供應鏈的全球化運營和混合制造模式再度入圍Gartner供應鏈全球25強,位列第15。聯想通過供應鏈建立了自有工廠/ODM/OEM高效協同的混合制造模式,提升了產品質量和運作效率。

憑借其高效、敏捷、智能的全球供應鏈,聯想得以靈活利用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優勢來滿足市場需求,動態協調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的優勢資源,實現“全球資源、本地交付、卓越運營”。

經歷危機的洗禮,我們應有怎樣的應對措施?

從改善全球經濟治理的層面看,優化全球供應鏈建設需要:

(1)堅持全球化的發展方向

(2)維護世界貿易組織在全球貿易治理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3)堅持多邊、開放的全球貿易治理體系,完善全球投資治理

從深化對外開放,提升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來看,需要:

(1)堅持底線思維,穩定我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基本盤”

(2)加大開放力度,高質量“引進來”

(3)優化企業對外投資支持政策體系,大規模“走出去”

(4)對關系我國重點戰略物資供給的供應鏈核心節點項目提供政策支持

(5)構建供應鏈風險應對體系

企業在參與國際競爭的過程中,要順應時代變化,加快供應鏈調整步伐:

(1)根據美國、中國、德國三大全球制造業中心的發展趨勢靈活布局

(2)加大供應鏈扁平化和多元化建設

(3)積極打造智能化的供應鏈,降低供應鏈給企業國際化發展帶來的風險

(4)主動調整,應對“中國+X”46和“雙循環”格局

總結

除八大必看點之外,《后疫情時代的全球供應鏈革命——邁向智能、韌性的轉型之路》研究報告還系統梳理了全球供應鏈的發展歷程和新趨勢、工業4.0新業態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外部沖擊對全球供應鏈安全的影響、后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的發展方向、全球供應鏈建設的優秀企業案例和優化全球供應鏈建設的應對措施等熱門議題。

跨境電商的發展趨勢怎么寫?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2021年全國兩會正式落下帷幕。跨境電商被高頻熱議成焦點,這也是跨境電商連續三年登榜兩會熱詞。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年度“風向標”,全國兩會對中國今后的經濟走向、民生改善等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跨境電商

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表示要推動進出口穩定發展,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更好參與國際經濟合作。

● 推動進出口穩定發展

加強對中小外貿企業信貸支持,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優化承保和理賠條件,深化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穩定加工貿易,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支持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創新發展服務貿易。優化調整進口稅收政策,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進口。辦好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等重大展會。推動國際物流暢通,清理規范口岸收費,不斷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

● 積極有效利用外資

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推動服務業有序開放,增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制定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加強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創新,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自貿試驗區融合發展,發揮好各類開發區開放平臺作用。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依法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歡迎外商擴大在華投資,分享中國開放的大市場和發展機遇。

●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堅持以企業為主體、遵循市場化原則,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有序推動重大項目合作,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對外投資合作質量效益。

● 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

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盡早生效實施、中歐投資協定簽署,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進程,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在相互尊重基礎上,推動中美平等互利經貿關系向前發展。中國愿與世界各國擴大相互開放,實現互利共贏。

海外倉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彭壽指出,跨境電商的迅速發展為全球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務,即便沒有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也很有可能成為未來國際貿易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當前跨境電商發展仍存在配送、售后等短板,不僅影響了物流效率,也增加了物流成本。這不僅無益于中國產品的出口,也增加了國外消費者的購物成本。

建設海外倉不僅有利于中國企業出海,也有利于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還有利于讓國外消費者更便捷、高效地體驗和購買跨境電商產品。作為面向未來貿易的公共性基礎設施,海外倉可以承擔起倉儲、展示、體驗、集散、配送、售后等綜合功能,加速全球貿易的數字化進程,讓物流成本更低、配送更便利、售后更有保障。不僅如此,海外倉建設是市場化的,是開放的,將為各國企業和消費者都帶來便利。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商務廳副廳長王堅強調從短期來看,海外倉能夠幫助外貿企業保障境外分銷渠道,降低國際物流成本;從中期來看,外貿企業可借助海外倉小單試水發貨備貨,利用好海外倉“身居本土”的市場敏銳度,在市場回暖的第一時間搶占先機;從長期來看,利用海外倉前端優勢,外貿企業可通過“本土化”品牌塑造、渠道建設、產品開發、市場響應實現企業營銷模式的迭代升級。

供應鏈

全國政協委員、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表示,在新形勢下,鞏固和暢通中國企業的海外供應鏈,實現海外供應鏈與國內產業鏈的全面聯動,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戰略意義。他指出,借供應鏈體系重構之機提升加固、穩定暢通中國產業的海外供應鏈,疏通雙循環體系的斷點和堵點,發現新的增長點,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從以下幾方面推進:

一是進行制度創新,破除有礙跨國資源要素流通和貿易便利的體制機制障礙,實現海外供應鏈與國內產業鏈的更好聯動。

二是摸清海外供應鏈“家底”,支持重點企業擴鏈補強。支持一批重點企業進一步拓展海外產業,在鞏固優勢資源的基礎上補短板強弱項。

三是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