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南宋對外貿易發展的特點(古代對外貿易有什么特點)

时间:2024-06-07 10:23:50 编辑: 来源:

、兩宋:

①北宋政府在廣州、杭州等地設置市舶司,負責管理對外貿易和事務,征收商稅。

②南宋海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等,泉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貿易港。

③南宋政府采取鼓勵外商的政策,在一些港口設有番坊,有外商長期在此居住。同南宋通商的國家眾多,以阿拉伯人最多。

④對外貿易東達日本、朝鮮,西至非洲一些國家。

4、元朝:泉州是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

5、明朝:鄭和下西洋與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貿易,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地區。明朝著名的對外貿易港口有廣州、泉州、寧波、福州。

6、清朝:政府實行閉關政策,一方面禁止國人出海貿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來華貿易。只開放廣州一地對外貿易,還幾次下令實行海禁。在正當的中外貿易中,中國處于出超地位,出現貿易順差。

對外開放、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才能促進社會進步,閉關鎖國只能造成國家、民族的落后;加強聯系、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是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適應歷史發展趨勢者存,逆歷史發展趨勢而行者亡;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是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條件;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國人民同外國交流的主流,說明我國古代人民是愛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中國古代對外貿易商路的演變:

①秦漢以陸路為主。

②隋唐海陸并進。

③兩宋陸路中斷,海貿發達。

④元朝水陸并進。

⑤明朝海運發達,遠達東非和紅海。

⑥清初閉關鎖國,只準廣州一地接待外商

分析唐朝和南宋對外貿易的商路各具有什么特點

(1)結合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寫出三個與唐朝密切交往的國家。

(2)材料二反映出南宋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什么新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特點的出現是哪些因素為其奠定了基礎?

(3)結合兩則材料,分析唐朝和南宋對外貿易的商路各具有什么特點?試從經濟重心、科技發展方面說明商路變化的原因。

(1)日本、新羅、天竺。

(2)宋代海外貿易興盛,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并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關系: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為海外貿易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唐代陸路、海路并舉;宋代以海路為主。原因:①經濟重心:唐朝時南北經濟發展較為平衡,南宋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②科技發展:造船技術的提高,指南針應用于航海。

宋朝對外貿易的具體作用是什么?

海外貿易的興盛,對浙東沿海市鎮的生產和社會生活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促使該地區的社會經濟結構產生明顯的變化,區域經濟特點越來越明顯

從社會生產的角度來看,海外貿易的發展影響著市鎮商品經濟的繁榮和生產方式、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

如明州、溫州、臺州等府州城市,憑借優良的天然港灣和較為發達的陸上交通和經濟腹地,成為海上貿易的重要港口

又如臺州的章安鎮,也成為著名的港口型市鎮

它直接導致了市鎮經濟的繁榮,工商業的發達,并使城鎮居民產生分化

同時,對浙東沿海的社會經濟結構變化產生很大影響

所謂經濟結構的變化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的變化;另一層意思是指經濟的商品意義增大即商品經濟的發展

而對外貿易對浙東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的影響最主要是后者

受對外貿易影響的商品生產,具有一般商品生產所沒有的活力

從理論上說,一切商品均受價值規律支配,由于海外貿易的盛行,使商品的價格遠遠高于價值,例如上面所舉的絲織品、瓷器的出口貿易中,因為屬于重要商品(甚至是珍品)其價格必自高于價值,因而反過來刺激絲織業、制瓷業的發展,形成類似今日的出口導向型產業,從而產生內地所沒有的經濟優勢

從社會生活的角度來看,城鎮的工商業發展和階級分化的出現,既反映了城鎮居民不同的生活層面,又反映了貧富分化現象的存在

崇尚享樂,貪求享受之風在有產之家盛行,服飾、飲食、房屋裝飾、紅白喜事的操辦等都極盡奢華

至于城市貧民,連日常生活都甚感艱辛,更談不上去講求什么闊氣了

因此,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繁榮,不僅導致了奢靡之風的盛行,也對其他方面的社會風氣有很大影響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舍本逐末,趨利經商

上至貴族宗親,下至貧寒小戶,無不以經商逐利為務

以至當時世人感嘆:“今人無復良心,惟知有利耳

”(29)二,迷信佛道,敬事鬼神

溫州、明州、臺州等城的敬事佛道之風很盛

如溫州寺院“莊嚴冠于二浙

焚修聞于四方”

(30)三,崇儒重教,學風滋盛

如溫州“士氣浸盛”,至建炎、紹興間,“異才輩出,往往甲于東南”;(31)四,浮夸虛榮,以財論婚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奢侈之風的盛行,在不少城市居民中,滋生了好尚虛榮的習性

而婚姻上的重財觀,則極大地反映了城鎮商品經濟發展后,市民追求物質利益的普遍心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