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南寧哪里賣年貨(2019南寧年貨博覽會1月16日至31日)

时间:2024-06-01 05:30:23 编辑: 来源:

本村爭得了吉祥、幸福和豐收的好年景

2、花王節 又稱花朝節、百花仙子節或花婆節

每年農歷二月初二日或十九日(另說二月十五等其他時間)舉行,是廣西寧明、龍州一帶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花王又稱花婆、百花仙子,是壯族虔誠敬奉的一位女神

傳說百花仙子降于這天

她喜歡木棉樹,因為它長得挺拔粗壯,春來滿樹紅花,鮮艷如火

所以她常棲木棉樹上,佑護大地百花燦爛,人間安寧

傳說花婆神專管人類生育,又是兒童的保護神,所以,嬰兒出世后,就在臥室的床頭邊立一花王圣母神位,上置一束從野外摘回的花或以紅紙剪扎成的花,每逢初一或十五日,須焚香敬拜;孩兒得病,祭拜之

農歷二月二十九日則大祭之

這一天,已婚婦女們相互結拜為姐妹,殺雞供奉花婆神,祈求生兒育女,孩兒健康

祭畢,婦女們做米粉聚餐

節日是選在有高大木棉樹的地方過的

男女青年們從四面八方云集而來

他們穿著民族盛裝,懷揣五色糯飯、糍粑或粽子等食品,帶上為情人而備的頭巾、千針底新鞋等禮品,尤其不能少了精心繡制的繡球

人倦綠叢中三五成群,對唱山歌,贊情侶,夸對方,求連情,同時歌頌百花仙子的佳潔、美麗

唱到情深意醉,繡球便帶著無限的柔情,象彩虹一樣飛向自己的心上人

一時在綠叢中彩球飛舞,給歌場增添了無限的趣意

夕陽時分,人們按照傳統習俗,從四周把繡球向木棉高枝拋去,于是一道道彩色的“閃電”,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

拋擲過后,木棉樹上彩球累累,宛如仙子霓裙

人們用這樣的方式祈求百花仙子降福

3、隴端節 隴端節,是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壯族人民的一個傳統節日

“隴端”是壯語譯音,意為到寬闊平坦的地方去相聚

相傳在北宋年間,為了抵制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儂智高率廣西壯族揭竿而起,取得節節勝利,建立“南天國”,自稱“南天王”,克南寧,破欽州,打廣州,勢力很大

后來起義軍失利,退守富寧

北宋統治者為平息農民起義,削弱起義軍力量,把壯族人民遣散到貴州等地

臨別前,壯族人民紛紛集會,傷心敘別,囑咐鄉親們來年歸來團聚

此后,每年農歷三月,客居他鄉的壯族人民返鄉歸寨同親友團聚

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隴端”節

隴端節從農歷三月二十五日開始,歷時三天

節前,作為東道主的村寨,殺豬宰牛,在田壩上搭戲臺,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

屆時,姑娘們穿上衣角、袖口鑲著銀排和繡有花邊圖案的無領斜襟上衣和蠟染統裙,戴上壯錦胸兜,腳穿繡花鞋,各個花團錦簇,美不勝收

英姿勃勃的小伙子與姑娘們相聚,載歌載舞,直到日落

仍有余興者還可隨姑娘進寨繼續對歌

四月開耕節亦稱開耙節、開秧節、插秧節

廣西南部壯族民間農祀節日

每年農歷四月初四或初八舉行

節日期間人們須請道公趕鬼后才開始耙田插秧

潑泥節 西林、那坡、靖西縣一帶壯族民間節日

每年四月插秧季節舉行

姑娘和年青媳婦們用田中的泥漿向路過田邊的男子潑去,以此勸告男子務農

傳說古時有一個已婚男子經常外出唱歌,農忙季節也不回歸

一天,他的妻子正與一群姑娘插秧,他路過田邊也不過問

姑娘們假作潑泥混戰,將他弄成一身污泥,使他無法串寨

從此以后他回心轉意,與妻子共同耕作并獲豐收

這潑泥漿迎豐收活動此后便相沿成習

宮坪選在村邊壩子上,中間用籬笆圍著一蔸金竹

相傳他們的祖先在一次戰爭中被外族圍追,一位英雄藏身于金竹叢中,用計擊退了敵人,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次勝利,敬獻金竹,形成了圍著金竹跳舞唱歌的跳宮節

節日的一切準備就緒后,由那摩擊鼓三下,宣布節日開始

接著吹起葫蘆笙,擊起銅鼓,人們伴著音樂,和著鼓點,圍著金竹熱情地跳舞

不時有人跳餓了累了,便停下來吃點糯米飯,嘗塊肉,喝口酒,然后繼續跳舞

歡快的歌舞活動持續兩天

第一天晚上,人們要結隊到那摩和那公家去祝賀節日

第二天晚上則到各家各戶去跳金竹舞,祝福家家戶戶人畜興旺,五谷豐登

青年們則扮演各種鳥獸,讓大家追打

這種妙趣橫生的游戲,使節日之夜的歡樂氣氛更加濃烈

節日的最后一天俗稱“過三朝”

中午,由那公組織全村寨各家各戶,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宰雞殺狗,祭祀祖先感謝祖先的恩德,祈求祖宗保佑

祭祀結束后,還要舉行“送鼓”儀式

由那公、宮頭和七個帕比(節日主持者)帶著眾人載歌載舞護送銅鼓回到那摩家里

這時,節日告以結束

現在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跳宮節成了娛樂和物資交流的盛大集會,節日內容更加豐富了,附近的壯、苗、瑤、漢等民族也來參與物資交流和娛樂活動,以歡慶節日

6、“紅飯節”每年農歷六月初一、六月二十四、七月初一,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壯族同胞,都要過“紅飯節”

紅飯節的“紅飯”,是用一種叫紅飯葉的植物染成的

在節日的頭天,將紅飯葉洗凈放在鍋里加水煮成深紅色的汁,除去渣質,將泡好的糯米放入汁中浸泡三、四小時后控干,用甑子蒸熟即成紅飯

紅飯色澤鮮艷誘人,裝在碗里,猶如一朵初放的紅玫瑰,馨香四溢,沁人心脾,吃時沾上白糖或紅糖,味美可口

后來,紅飯逐漸變成了紅、黃、紫、黑、白等“彩色飯”

這些彩色食品,均是用紅飯葉、楊咪咪花、紫香藤、稻稈等植物的漿汁浸染而成,對人體無任何副作用

有關紅飯節的來歷,還有一個動人的民間傳說,在北宋皇佑時期(1050年),壯族頭人儂智高不滿宋王朝的壓迫統治,率領民眾起義,攻城奪寨,劫富濟貧,兩三年時間,就建立了政權并稱帝

朝廷得知后,就派兵來圍剿

儂智高與官兵激戰,寡不敵眾,被官兵圍困在麻栗坡縣的一座大山上

儂智高在山上堅持了數月之久,由于山上缺水,儂智高只好殺了幾匹戰馬,用馬的鮮血來煮僅有的一點大米

將士們吃了馬血紅飯,精神抖擻,志氣高昂,準備與官兵決一死戰

農歷六月初一黎明,儂智高率領所有人馬拼命沖殺,終于突出重圍

轉移途中,經過壯族村寨時,受到壯族人民熱情款待

壯家男女老幼聚集村頭寨尾,給將士們吃米飯,喝米酒,送糧食

將士們說沒有那頓紅飯,就沒有這次勝利

后來,壯族人民為了紀念儂智高,就把六月初一定為紀念日

節日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紅飯來祭祀儂智高

壯族紅飯節一般2—3天,節日期間村村寨寨喜氣洋洋,美酒飄香,洋溢著歡聲笑語

老人和婦女走親串戚,互相做客;男子則結伴上山玩耍,或進行籃球、下棋比賽;姑娘們身穿節日盛裝,成群結隊找小伙子唱山歌

小伙子也收拾打扮一番,來找姑娘們唱

唱得情投意合,征得雙方父母同意,就擇日結婚

7月 1、蓄水節 廣西靖西、德保縣壯族民間傳統節日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舉行

家家戶戶都有將蓄水的缸罐洗凈,然后到泉邊、溪邊或江河邊挑回清水將其灌滿

人們稱這天挑回的水為"仙水"為老人熬制長壽酒,給小孩煮長壽粥,浸腌各和酸菜、水果,還可用于染布、釀酒、制醋、治病

2、嘗新節 民間傳統節日之一

每年農歷七、八月間新谷成熟的時候舉行

一般是單家獨戶過,也有請鄰近親友來一起過的

嘗新這天,家家戶戶都煮大甄新米飯和豐盛菜肴

婦女們清早就到田里割來綠稻葉供在神龕上,把準備好的飯菜水果供上,燒香、點亮油燈

一切準備好后,把狗叫到神龕前,舀一大勺新米飯,每樣菜都給一點,為了感謝它的功勞,這一天讓它先吃飽,以示犒賞

3、祭祖魂節(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四是壯族的祭祀性節日

相傳古時中元節,是在七月十五過的,云南文山地區至今仍有保留

后來發生一場災亂,一些人提前過節,然后逃亂;另一些人逃亂回來才補過節

因此變成了現在七月十四和七月十六過節的習俗

這個節日的內容是祭祖和祀鬼兩種

相傳七月十四是壯族的始祖布洛陀逝世的日子,故人們世世代代在這一天祭奠遠祖

又傳說那些非正常死亡者的鬼魂無家可歸,成為野鬼孤魂,他們四處游蕩作祟

為免遭其害,人們在這天祭祖的同時,兼祀孤魂野鬼

其做法是殺雞殺鴨,蒸糕做饃,用彩色紙裁成四季衣褲鞋襪

家祭之后,入夜又到河邊野祭,燃香點燭,焚燒紙衣,并讓其灰燼隨水漂流

另外,這一天凡已出嫁之婦必回娘家省親、行祭,但過節后須回去,當夜不能在娘家住宿

中元節之禮俗,迄今依舊,人們已多不信鬼神,僅以祭祀禮儀,表示對死者的緬懷

4、祭青苗節 桂西壯族民間農祀節日

每年農歷七月間擇日舉行

屆時,以豬肉、米飯作為供品祭村外田邊,表示讓禾苗神享用

接著開始路禁,以免驚擾苗神

同時全村老少集聚在一起,一邊飲酒,一邊高唱農事歌,預祝豐收

八月1、眾神誕節 壯族民間宗教節日

每年農歷八月初舉行

壯族是個信奉多神的民族,他們將八月初二視為眾神的共同節日

因此,每年是日便具備祭品以祭拜

廣西龍勝、鐘山等縣,各戶以十一個糍粑祭月,以像征古代傳說中的十一個月亮

這十一個糍粑不吃則已,一吃就要吃十個,只允許剩一個,象征現在天上的一個月亮;各地都習慣以圓形的食品來拜月,例如月餅、柚子、花生、芋頭之類,表示天地同圓,如意吉祥

這一天,也是親戚團聚的日子,天上月圓,人間團圓,共享天倫

各地還有不少娛樂活動,廣西德保、靖西兩縣一帶通過"歪囊海"請月娘下凡與民同樂;桂西桂北的男女青年,擇地舉行歌會,對歌傳情

因此許多地方也把八月十五稱為中秋歌節

孩子們則以柚子皮做成面具,踩高橈,扮演高公矮婆,盡情游樂,玩個通宵

這一天,人們忌諱"圓"字,而以"團"、"鸞"等字來代替"圓",否則就是對月亮的不恭

九月 1、九月九節 壯語有"九九歸一,百歲成仙"的說法,此節主要是給老人祝壽,是老人壽辰活動的延續和補充

沒有老人的農家也都過節,但有老人的農戶則特別講究

兒子要給老人剃頭、穿新衣服;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回來,并帶給一只雞,幾斤米,俗稱"補糧",給老人添糧增壽

席間,子女兒孫先給老人喂飯,然后才進餐,以示孝敬

是日,有的地方還有祭掃祖墳之俗,如雙定五聯村一帶的壯族,各家在清晨時就帶著祭品外出祭墳

2、百靈節 廣西天等縣壯族民間傳統節日

時在農歷九月初九,相傳是為紀念殺死惡龍、為民除害的青年勇士百靈而舉行

是日,青年男女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