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國際貿易實務期末考試題及答案英文(2014年單證員考試《國際貿易實務》第三套試題及答案)

时间:2024-06-01 12:27:51 编辑: 来源:

進出口合同中索賠條款有兩種規定方式( )

A.檢驗和索賠條款

B.索賠條款

C.罰金條款

D.異議和索賠條款。

4、一般由中間商為中介達成的交易,在結算時一般使用 ( )

A.可轉讓信用證

B.對開信用證

C.預支信用證

D.對背信用證

5、常見的集合運輸包裝有 ( )。

A.集裝袋

B.集裝包

C.集裝箱

D.托盤

6、包裝標志主要包括 ( )。

A.運輸標志

B.指示性標志

C.警告性標志

D.識別標志

7、溢短裝數量的計價方法包括( )

A、按合同價格結算

B、按裝運時國際市場的價格計算

C、按貨物到目的地時的世界市場價格計算

D、由仲裁機構解決

8、在國際貿易中通常采用的度量衡制度有( )。

A、英制

B、美制

C、國際單位制

D、公制

9、賣方根據買方來樣復制樣品,寄送買方并經其確認的樣品,被稱為( )。

A、復樣

B、回樣

C、原樣

D、確認樣

E、對等樣品

10、下列( )屬于共同海損。

A.船艙著火,船長和船員忙著救火,致使部分貨物受潮造成損失

B.機艙外煙霧彌漫,船長誤認為船艙著火,號召大家救火,致使部分貨物受潮造成損失

C.船因故擱淺,船長為脫淺,將部分貨物拋入海中造成的部分貨物的損失

D.船在航行中推進器失靈,船舶失控,船長向附近港口要求排拖輪而產生的拖輪費用

E.船擱淺,船殼鋼板出現裂縫需修船,為此必須將貨卸至岸上。卸貨過程中部分貨物受損

四、問答題(共30分)

1、簡述FOB、CFR和CIF的異同點。

2、簡述國際貿易術語的作用。

3、我國海運保險有哪三種基本險別?其責任范圍有什么不同?

五、計算題(共10分)

某公司向西歐推銷裝箱貨,原報價每箱USD50FOB上海,現客戶要求改報CFRC3漢堡,問在不減少收匯的條件下,應報多少?(該商品每箱毛重40公斤,體積0.005立方米,在運費表中的計算標準為W/M,每運費噸基本運費率為USD200,另加收燃油附加費10%)

六、案例分析題(共10分)

合同檢驗條款中規定,以裝船地商檢報告為準。但在目的港交付貨物時卻發現商品數量與合同不符。買方經當地商檢機構檢驗并憑出具的檢驗證書向賣方提出索賠要求,賣方卻拒賠。問:賣方拒賠是否合理?

參考答案

一、判斷(每題1分,共10分)

1、√ 2、× 3、× 4、 √ 5、×

6、∨ 7、× 8、∨ 9、× 10、×

二、單選(每題1分,共20分)

1、C 2、D 3、B 4、B 5、D

6、A 7、B 8、B 9、B 10、A

11、D 12、A 13、D 14、B 15、C

16、D 17、B 18、D 19、D 20、C

三、多選(每題2分,共20分)

1、ABCDE 2、ABC 3、CD 4、AD 5、ABCD

6、ABC 7、ABC 8、ABCD 9、BDE 10、ACDE

四、簡答(共20分)

1、簡述FOB、CFR和CIF的異同點。

答案:相同點

(1)賣方都是在裝運港交貨,

(2)買賣雙方風險的轉移以貨物越過裝運港船舷為界限

(3)都適合于水上運輸

(4)賣方辦理出口手續,買方辦理進口手續

區別:在運輸和保險上存在差別

FOB下運輸和保險由買方自行安排,賣方無責任;CFR下賣方負責簽訂運輸合同,支付運輸費用,保險由買方自行安排;CIF下,運輸合同和保險合同均由賣方負責簽訂,并承擔運費和保險費。

2、簡述國際貿易術語的作用。

答案:貿易術語在國際貿易中起著積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1) 貿易術語具有國際慣例的性質

(2) 簡化了交易洽商的內容、縮短了交易時間,節省了交易費用。

(3) 明確了交易雙方各自的權利、責任與義務

3、我國海運保險有哪三種基本險別?其責任范圍有什么不同?

第一問:平安險、水漬險、一切險。

第二問:平安險范圍包括:自然災害造成的全部損失;意外事故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損失;意外事故發生情況下,自然災害造成的部分損失;共同海損的施救費用、救助費用及其他費用。

水漬險范圍包括:平安險的范圍以及自然災害造成的部分損失。

一切險范圍包括:水漬險的范圍以及一般外來風險造成的部分或全部損失。

五、計算題(共15分)

解:CFRC3%=(FOB+運費)/(1-3%)

每公噸運費=200×(1+10%)=220

按照W/M計算,40千克=0.04公噸

每箱運費=220×0.04=8.8

CFRC3%=(50+8.8)/(1-3%)=60.62

報CFRC3%價為USD60.62

六、案例分析(共15分)

賣方拒賠是合理的。因為:合同中規定,商品檢驗以裝船地商檢報告為準,這就決定了賣方交貨品質的最后依據是裝船地商檢證書。在本案中,買方在目的港收貨后,雖然可以委托當地商檢機構復驗,但原則上已無權提出異議和索賠要求。因此,賣方的拒賠是有理可循的。

2014聊大東昌學院國際貿易實務期末考試題

一. 判斷題:(10分)

1. 某外商來電要我方提供大豆,要求按含油量20%,含水分15%,不完善粒6%,雜質1%的規格訂立合同,對此,在一般情況下,我方可以接受。(X )

2. 若賣方交付貨物的品質在約定的品質機動幅度或品質公差范圍內,除非買賣雙方另有規定,一般不另行增減價格。( ,V, )

3. 在出口貿易中,表示品質的方法多種多樣,為了明確責任,最好采用既憑樣品,又憑規格買賣的方法。( X )

4. 根據《公約》的規定,如賣方所交貨物多于約定數量,買方可以全部收下合同規定和賣方多交的貨物,也可以全部拒收合同規定和賣方多交的貨物。(X )

5. 以毛作凈就是以凈重代替毛重。(X )

6. 保險公司對陸運戰爭險的承保責任起訖與海運戰爭險的承保責任起訖都是“倉至倉”。( X )

7. 不論在何種情況下,固定作價都比非固定作價有利。( X )

8. 傭金和折扣都可分為明傭(扣)和暗傭(扣)兩種。(,V, )

9. 含傭價=凈價/(1一傭金率),其中的凈價一定是FOB價。( X )

10. FOB價格術語的變形是因裝貨費用的負擔問題而產生的,而CIF價格術語的變形則是因卸貨費用的負擔問題而產生的。( ,V, )

二. 單項選擇題:(15分)

1. 在交貨數量前加上“約”或“大約”字樣,按《UCP500》的規定,這種約定可解釋為交貨數量不超過( A )的增減幅度。

A.10% B.5%

C.2.5% D.1.5%

2. 在品質條款的規定上,對某些比較難掌握其品質的工業制成品或農副產品,我們多在合同中規定( C )。

A.溢短裝條款 B.增減價條款

C.品質公差或品質機動幅度 D.商品的凈重

3. 憑賣方樣品成交時,應留存( B )以備交貨時核查之用。

A.回樣 B.復樣

C.參考樣 D.對等樣品

4. 《1932年華沙一牛津規則》是國際法協會專門為解釋( C )合同而制定的。

A.FOB B.CFR

C.CIF D.FCA

5. CIF Ex Ship's Hold與DES相比,買方承擔的風險( A )。

A.前者大 B.兩者相同

C.后者大 D.買方不承擔任何風險

6. 在交貨地點上,《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中對( C )的解釋與《2000年通則》中對FOB的解釋相同。

A.FOB Under Tackle B.FOB

C.FOB Vessel D.FOB liner Terms

7. 某外貿公司對外以CFR報價,如果該公司先將貨物交到貨站或使用滾裝與集裝箱運輸時,應采用( C )為宜。

A.FCA B.CIP

C.CPT D.DDP

8. 對于大批量交易的散裝貨,因較難掌握商品的數量,通常在合同中規定( B )。

A.品質公差條款 B.溢短裝條款

C.立即裝運條款 D.倉至倉條款

9. 合同中未注明商品重量是按毛重還是按凈重計算時,則習慣上應按( B )計算。

A.毛重 B.凈重

C.以毛作凈 D.公量

10. 某外貿公司與外商簽訂了一份出口某商品的合同,合同中規定的出口數量為500公噸。在溢短裝條款中規定,允許賣方交貨的數量可增減5%,但未對多交部分貨物如何作價給予規定。賣方依合約規定多交了20公噸,根據《公約》的規定,此20公噸應按( B )作價。

A.到岸價 B.合同價

C.離岸價 D.議定價

11. 我國現行的法定度量衡制度是( B )。

A.公制 B.國際單位制

C.英制 D.美制

12. 按《UCP 500》解釋,若信用證條款中未明確規定是否“允許分批裝運”、“允許轉運”,則應視為( B )。

A.可允許分批裝運,但不允許轉運 B.可允許分批裝運和轉運

C.可允許轉運,但不允許分批裝運 D.不允許分批裝運和轉運

13. 海運提單日期應理解為( C )。

A.貨物開始裝船的日期 B.貨物裝船過程中任何一天

C.貨物裝船完畢的日期 D.簽訂運輸合同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