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國際貿易免稅進行曲(近代新中國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时间:2024-06-01 02:30:33 编辑: 来源:

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征。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慶的慶祝形式曾幾經變化。右下圖為擺放花卉慶祝國慶的天安門廣場。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游行活動,但未舉行閱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園聯歡活動等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進行群眾游行。1984年,國慶35周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幾年間,均采用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再舉行國慶閱兵式和群眾慶祝游行。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舉行了盛大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世紀舉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國慶慶典。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慶慶典上共進行過13次閱兵。分別是1949年至1959年間的11次和1984年國慶35周年、1999年國慶50周年的兩次。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2009年10月1日,國務院、中央軍委將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閱兵式和群眾游行活動。

游行結束,人們經常聚在公園或公共場所共同歡度節日,盡情歡歌暢飲。

中國國慶節

1949年9月的政協第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莊嚴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游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并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臺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臺同時廣播。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并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么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并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史海回眸:開國大典即景

1949年10月1日,歷史定格在天安門城樓。

下午3時整,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新中國成立大典開始。毛澤東主席操著濃重的湖南口音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軍樂隊隨即奏響了莊嚴激越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隨著響徹云霄的國歌聲,禮炮轟鳴,毛澤東莊嚴地按下升旗電鈕,新中國第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城樓前的旗桿上冉冉升起……

升國旗鳴放禮炮之后,毛澤東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決定北平改為北京,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肌�?/P> 面對30萬群眾匯成的歡騰海洋,面對鳳凰涅盤的神州大地,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本政府的施政方針”……

下午4時,秘書長林伯渠宣布閱兵式正式開始。身著嶄新呢料軍服的朱德總司令,走下天安門城樓,乘坐敞篷汽車,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的同車陪同下,檢閱陸海空三軍1.64萬名受閱官兵,檢閱后,朱德發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他要求全軍指戰員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隨后,盛大的分列式和群眾游行拉開了序幕。

聶榮臻率領海、陸、空三軍受閱部隊自東向西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首先正步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是第一次亮相的由155人組成的人民海軍方隊。這是一支年輕的部隊。在共和國13次大閱兵的歷史上,有12次是陸軍走在最前列,唯開國閱兵是海軍打頭陣。海軍方隊率先走過天安門檢閱臺,擎著“八一”軍旗的李冠英成為開國大典閱兵的第一兵。其后是由8000余名指戰員組成的多兵種步兵部隊,包括沖鋒槍營、輕機槍營、重機槍營、步兵團、通信營、戰防槍營等40個方隊,聲勢浩大地通過天安門。緊跟著步兵方陣的是由美式大卡車牽引的炮兵師和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及坦克組成的戰車師。受閱部隊的裝備,大多數是在解放戰爭和抗日戰爭中從敵人手中繳獲的,它們記載著人民軍隊的赫赫戰功。在這一方陣中,還刻意安排了一些由騾馬作牽引的炮車,以示炮兵部隊由騾馬拉炮發展壯大起來的。緊跟后面的是來自察哈爾草原的騎兵師部隊。騎兵師由3個騎兵團組成,后面還有一個挽拽野炮的炮兵營,共有1920匹軍馬,編成6個縱隊,以6馬并行的隊列通過,并按馬的顏色分別組成“紅馬連”、“白馬連”、“黑馬連”。這是天安門廣場第一次通過騎兵。騎兵們跨著戰馬,握鋼槍,舉馬刀,個個雄姿英發。

當戰車師的鋼鐵洪流隆隆開過廣場時,剛剛組建的人民空軍分別以雙機、三機編隊一批批接連飛臨天安門上空,飛翔的戰鷹引發出一浪高過一浪的歡呼聲。

開國大典的受閱飛機到底有多少,這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是一個謎,當時,我軍空軍部隊共有9架P-5l式殲擊機、8架蚊式轟炸機,閱兵指揮部提供了一個巧妙的設想:9架P-51飛過之后,再繞一個圈,跟在蚊式轟炸機后面回到天安門上空。這樣做,雖然飛行難度大大增加,但國威、軍威卻將因此而大大增加。果然,次日的外電在有關開國大典的報道中紛紛驚呼,中共空軍以“野馬”戰斗機為主,一共出動了26架飛機。

戎馬一生的朱德,在國慶當晚宴請飛行員時,舉杯痛飲,興奮地告訴下屬:從今天起,我才是真正的三軍總司令!

外國國慶節

世界各國確定國慶節的依據千奇百怪。據統計,全世界以國家建立的時間為國慶節的國家有35個。以占領首都那天為國慶節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國家以國家獨立日為國慶節。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殲滅了拿破侖的6萬遠征軍,在太子港宣布獨立,從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為國慶節。墨西哥、加納等國也是如此。還有些國家以武裝起義紀念日作為國慶節。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另有一些國家以重大會議日為國慶節。美國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的日子為國慶日。加拿大以英國議會1867年7月1日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這一天為國慶節。還有以國家元首的生日為國慶節的,如尼泊爾、泰國、瑞典、荷蘭、丹麥、比利時等國家。

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名稱有所不同。許多國家叫“國慶節”或“國慶日”,還有一些國家叫“獨立日”或“獨立節”,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國日”、“革命日”、“解放日”、“國家復興節”、“憲法日”等,還有直接以國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亞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則以國王的生日或登基日為國慶日,如遇國王更替,國慶的具體日期也隨之更換。每逢國慶日,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逢五逢十的國慶日,有的還要擴大慶祝規模。為慶祝國慶日,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節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對聯

一年一度的國慶節即將來臨,撫今思昔,過去的現在的一些吟詠國慶的佳聯,其中有頌揚國運昌盛的,也有針砭時弊的,讀來頗具韻味。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民載歌載舞歡慶解放,并用對聯形式歌頌新中國的誕生:

物換星移,萬里山河盡歸人民所有;

眉開眼笑,五億人民共祝祖國新生。

此聯吟出了祖國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及人民群眾歡慶勝利的喜悅情懷,對仗工穩,詞情并茂。

自改革開放以來,祖國現代化建設成績斐然,人民生活不斷改善,這些年每逢國慶,人們都愛用對聯形式,歌頌黨和祖國。如:

民富國強數今朝歡笑迎國慶;

山南海北贊改革歌舞頌黨恩。

有人撰頌聯云:

上聯:碧空月圓逐花影,龍燈笑舞鬧中秋

下聯:國強民富顯龍威,彩旗飄揚迎國慶

現代中國有哪些輝煌的歷史

1953年7月27日,戰爭雙方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告結束;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隨后,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成為了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

1984年7月29日,許海峰射落了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中國實現了奧運金牌0的突破;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3日,鄧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了重要講話。鄧小平的南巡談話對中國90年代的經濟改革與社會進步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升天;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2002年12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