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國際貿易政策的演變階段(國際貿易政策的歷史演變)

时间:2024-06-01 04:10:25 编辑: 来源:

洲的大片土地,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英國和法國分別于1600年和1664年建立了“東印度公司”,從事在亞洲的殖民貿易。

法國還同時建立了“西印度公司”從事在北美的殖民掠奪。

英國從印度大量收購香料、棉織品、絲織品以及其它貴重物產和農副產品運回歐洲高價出售,同時在北美建立奴隸制種植園專門生產煙草、大米、藍靛和棉花,為英國提供糧食和原料。

北美的奴隸大量來自于非洲。

英國從1562年就開始販賣奴隸。

1588年,英國又成立了“皇家非洲開發者貿易公司”,專門經營大量獵捕黑人運往美洲作為奴隸的貿易。

僅在1680年后的100年里,英國運往其在北美殖民地的奴隸就超過200萬。

這種殖民貿易給英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據統計,在17世紀末,英國貿易所得利潤年平均為200萬英鎊,其中種植園貿易60萬,與非洲、遠東、歐洲的貿易60萬,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利潤來自于殖民貿易。

地理大發現以及由此帶來的西歐殖民擴張,雖然殘酷,但在客觀上極大地推動了洲與洲之間的貿易,從而初步形成了一個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

當時的貿易流向基本是:(1)歐洲向美洲出口制造品,主要是紡織品、金屬制品、家具、家庭用具、酒和其它消費品。

(2)從非洲輸往美洲的主要是奴隸。

奴隸貿易不僅為歐洲人獲得巨額利潤用以購買美洲和亞洲的商品,也為在美洲生產商品和原料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

(3)從美洲流向歐洲的商品主要是在殖民地開采的黃金和白銀,生產的煙草、棉花、糧食、海洋產品和糖等。

(4)歐洲從亞洲及東方各國進口的主要產品仍然是香料、絲織品、茶、咖啡等。

17世紀后,遠東的紡織品成為歐洲大量進口的商品之一。

盡管地理大發現以后,世界貿易已從單純的互通有無變成了以牟利為主的商業行為,但決定貿易流向的仍然是各國的自然資源和各自固有的生產技能的差異。

各國主要出口本國特有的產品,進口本國不生產的東西。

這段時期國際貿易的主要方式是暴力控制下的殖民貿易。

國際貿易的歷史演變過程

是對外貿易政策演變

資本主義方式準備時期,實行的是保護政是重商主義下的強制性貿易保護政策

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出現了兩種政策,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

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推行帶有壟斷性質的超保護貿易政策

二戰后。出現了兩中傾向,一是20世紀50年代帶70年代出現了貿易自由化。二是70年代中期以后,出先了新貿易保護主義。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發達國家開始推行協調管理貿易政策.

貿易保護主義歷史階段劃分方法

其中三分法和四分法都認為貿易保護政策出現過四種典型的形態,即重商主義政策(15世紀到17世紀)、幼稚產業保護政策(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葉)、超貿易保護政策(從19世紀末到二戰)和新貿易保護政策(20世紀70年代以后)。

持三分法的學者如岳蛟興(2006)在他的著作《國際貿易政策》中將貿易保護政策分為古典重商主義政策、近代貿易保護政策和現代貿易保護政策(包括超貿易保護政策和新貿易保護政策兩種形態)三個階段。王傳麗(2004)則將貿易保護政策分為重商主義政策和現代貿易保護政策(包括幼稚產業保護政策和超貿易保護政策兩種形態)以及新貿易保護政策三個階段。

持三分法的學者如薛榮久在《國際貿易政策與措施概論》、任烈在他的著作《貿易保護理論與政策》中認為貿易保護政策經歷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貿易保護政策(重商主義政策)、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后進國家的幼稚產業保護政策、壟斷資本主義時期(19世紀末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盛行的超貿易保護政策以及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興起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四個階段。

也有學者將貿易保護政策分為五個階段,即認為WTO成立以后貿易保護政策呈現出新的特征,因而將WTO成立以后的貿易保護政策作為貿易保護政策的第五個階段。如劉燕玉(2006)在《貿易保護主義的演變及對中國外貿的啟示》中總結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歷史演變過程,介紹了各階段主要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實踐,在此基礎上對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及保護政策的時代背景、政策手段、特點和理論支持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歸納。她將演進階段分為五個部分:15世紀到17世紀重商主義下的貿易保護→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葉英國先行自由貿易→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的保護貿易→20世紀中期到70年代自由貿易趨勢形成與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也有部分學者進行了六分法。張巖(2004)在《國際貿易保護的演進與發展特點》中梳理了國際貿易保護政策的理論與實踐的演進。①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重商主義的貿易保護。重商主義的經濟學基礎是建立在金銀等貴金屬是財富的唯一形態,一國對其的擁有量是國家富裕與否的標志。②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后期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幼稚產業保護論。其中德國李斯特幼稚產業保護的觀點最為著名。③資本主義壟斷時期(大危機時期):凱恩斯主義的新重商主義。凱恩斯的鼓勵出口,實現適度的貿易收支順差,是“蕭條經濟”條件下的貿易政策。④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保護。這是在“二戰”以后,日益強大的美國開始宣揚自由貿易,發展中國家為了自身利益則舉起了貿易保護的旗幟。⑤新貿易保護。⑥國際貿易保護目前的發展態勢。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