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內外貿一體化存在的困難及建議(結合歐盟發展過程,分析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同階段的困難和前景是什么)

时间:2024-06-03 06:14:17 编辑: 来源:

進一步融合于國際經濟體系之中。繼續把中國拒于wto門外已經難以阻止中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巨大作用, 反而會為多邊貿易體系帶來日益嚴重的負擔。 該研究報告建議中國在加入wto后的過渡期間對其承諾的義務必須嚴格堅持wto規則, 取消外國公司不允許經營外貿的限制,并在增加透明度的條件下為取消進口限制提交一個明確的時間表。中國政府還應在補貼、外資投資與貿易政策、產業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進一步努力。高關稅政策亦是wto 締約國關注的一大問題,中國在流通領域的種種限制對自由貿易無疑構成了嚴重阻礙。美國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對中國來說比加入wto更為重要。

新加坡發展證券有關專家認為,如果中國按照美國提出的苛刻條件加入wto,必將有損于中國的長遠利益。

wto主要締約國迫使中國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 尤其是放開金融銀行保險、零售批發、以及通訊、交通等基礎產業讓外國公司全面競爭。美國j.p.摩根證券公司專家認為,雖然加入wto會引起嚴重失業問題,但有助于國有企業改善經濟效率、提高勞動生產率、削減成本開支,從而進一步加強國際市場競爭力。

美林證券公司有關專家認為,從總體上看,中國加入wto 是利大于弊。從長遠來說,加入wto具有積極作用, 雖然在短期內或許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但是,中國不應該害怕競爭。其實,中國彩電便是在近十幾年的無序、激烈競爭中完成了優勝劣汰的過程而在國內外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中國眾多名牌彩電在質量、售后服務方面并不遜于日本、韓國同類產品。中國永遠不會為加入wto做好充分準備。

世界銀行中國經濟研究項目顧問肖耿博士認為,中國是否或者能否加入wto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政治問題。 目前中國尚不是wto成員國,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無形中受到影響。 現在問題不在于是不是要加入wto,而在于以什么條件加入,目前中國正在與wto主要成員國討價還價。國內目前有一部分人認為中國能否加入wto 對中國來說已經無所謂的看法是很危險的,是傲慢、自大和狹窄民族主義心理的反映。中國必須與世界融為一體,否則會孤立于世界之外,不利于中國的長遠發展。雖然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增長,但是目前存在或潛在的問題要遠遠大于已取得的成績。中國的經濟并不是奇跡,而僅是一個經濟起飛前夕的“趕超”過程,帶有相當的補償性質。事實上,中國已經比西方國家落后幾十年,雖然目前發達國家亦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它們現有的經濟秩序、經濟環境、社會制度相當穩定,不會像中國那樣“大起大落”。

渣打銀行廖群博士強調,中國加入wto從長遠、 宏觀層次來說肯定是利大于弊,但在短期、微觀層面則難以判斷,不同部門會從其本身的產業、行業對加入wto利弊得失作出不同的判斷, 例如紡織部門會認為中國加入wto后可以不必再受美國紡織品進口配額的限制。

具體來講,中國加入wto 會從各方面加速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與世界經濟的進一步接軌。中國可利用關稅平等、反傾銷等方面得到一些好處,有利于中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短期內肯定會對國有企業、民族工業產生不可低估的沖擊與壓力,削減關稅不但對減少國家關稅收入,而且對國有企業、外貿平衡形成巨大的負面影響。要看到,短期的“弊”很可能是永遠的“利”。

原新加坡國立大學王教授認為,中國把加入wto既當作政治目標,又當作經濟目標。對中國經濟尤其是民族工業也許代價太大。但不宜忽略一點:由于中國不是wto成員國,國際貿易戰、 反傾銷等方面的律師費用太高。也許微觀企業在這方面感覺不到。*

在WTO框架下,我國如何更好的開展對外貿易

面對wto發展的新挑戰,中國的對貿易應做好三件事。

第一,積極推動wto發展,構建和諧國際經貿新秩序。

“多哈”終止,使wto的發展站在十字路口,面臨新的選擇,中國應當以此為契機,積極倡導和諧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wto體制是發達國家倡導的,對發展中國家帶有很多歧視性,尤其我國在加入wto時的三大不利條款”就是證明。我們應當團結和依托廣大發展中國家,以中國為核心,構建新的對話機制。拿出誠意,做出表率,展大國風范,與發達國家積極進行溝通和對話,化解矛盾,共同構建平等、公平、和諧和互利的國際經貿新秩序,推動wto在世紀之初煥發出昂然生機。

自gatt成立60年來,世界經貿的繁榮,印證了多邊貿易體制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加入wto使中國受惠,更使整個世界受惠,因為中國加入wto,極大的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實力和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都要求中國在構建和諧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中,擔當“領路人”角色。

在國際經濟關系中,國家之間只有形成適當而勻稱的互動,發展和平與合作的關系,和諧的國際經濟秩序才能形成。

和諧的含義,從理論上講,是指一種“配合得適當而勻稱”的關系。中國古代的思想家認為,“和合”的概念除了有和諧、團結的意思外,還有向內、聚攏的意思,它能體現人與人、人與社會及人與自然關系的整體性。“和合”文化作為一種傳統,體現了中國人最根深蒂固的一個愿望——和諧。在中國最早的文獻中,就有關于和諧的思想。《書》中就有“協和萬邦”的詞句。對中國人來說,不論就自我修養還是就一般世事而言,和諧都是關鍵。所以,和諧反映了中國的一種文化,一種思維傳統。這種傳統作為中國的一種戰略文化,對中國處理國際經濟關系,一直有著深刻影響。

因此,和諧的國際經濟秩序的提出,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發揚。

所謂和諧的國際經濟秩序,是指在國際經濟關系中,國家之間如能夠形成適當而勻稱的互動,發展和平與合作的關系。其一方面是通過構建以規則為導向的多邊的法制體系,反對強權政治和單邊主義,為國際商業活動提供一個安全和可預見的環境,促進全球經濟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就是要確保規則的公正,并在規則制定過程中,確保公平和廣泛的參與,解決發展中國家遇到的實際困難,使他們能夠像發達國家一樣,也能夠從參與多邊貿易體系中獲得利益,最終實現全球共同發展。

當前,發展問題仍是建立和諧國際經濟秩序的重要障礙。

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著嚴重的貧富差距。從全球發展趨勢看,最不發達國家與最發達國家的差距在擴大,最貧困人口與最富有人口的差距也在擴大。一個貧富嚴重兩極分化的世界,是談不上和諧的。因此,和諧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建立,就是促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社會進步,對反映舊國際經濟秩序的現行國際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和改變。

第二,積極利用fta方式,發展我國的對外貿易。

通過雙邊安排、或自由貿易區形式進行的區域經濟合作,在全球發展迅速。對于這種區域經濟合作,是wto協定所允許的,但其對wto本身發展所帶來的利弊,是一直存在爭議的。近期wto官員指出:區域經濟合作,已經使wto談判的進程延緩。

目前,美國和日本都在積極尋求通過區域經濟合作,發展對外貿易。這種合作,是在投資、貿易和對外承包等領域的優先安排,事實上排擠了其他wto成員的權利。這對我國來說,尤其是發達國家間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構成了重要挑戰,增加了對我國的非關稅壁壘,使中國的對外貿易環境面臨嚴峻形勢。

面對國內外新形勢,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出中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總體戰略。

我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一是可以充分利用wto協定所允許的區域合作,發展我國的對外貿易,減少我國“入世”三大不利條款帶來的歧視性待遇;二是可以減少其他國家的區域合作帶來的貿易轉移效應及政治效應;三是可以大大減少我國遭遇各種貿易摩擦。

我國在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時,應考慮或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設立專門機構,推進區域經濟合作。

發達國家一般都設立專門機構,負責處理區域合作工作。如日本2002年底成立了自由貿易貿易區總部,并在經濟司內,增設了自由貿易區及經濟伙伴關系處,具體負責雙邊fta或epa的談判和規劃;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設有專門的雙邊談判機構。我國也應當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在商務部設立專門負責區域經濟合作工作的機構,這樣更有利于區域經濟合作工作展開。

其次,區域經濟合作應優先選擇周邊國家。

從經濟上看,我國與周邊國家的貿易總額,已經達到我國外貿總額的60%以上,周邊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的投資,達我國外資利用的70%以上;

從政治上看,我國和周邊國家及地區的關系,具有重要作用。

政治和經濟是相互促進的,通過區域經濟合作形式,優先發展周邊經貿關系,可更好地促進政治關系,有利于我國周邊穩定和安全。

首先,應當進一步全面推進“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的合作深度和廣度。我國和東盟已達成《貨物貿易協議》和《爭端解決機制協議》,就貨物貿易中的降稅模式、敏感產品、爭端解決機制等重大問題,達成一致。但在投資和服務貿易等多個領域的合作,還沒有展開。我們應利用現有合作平臺,加強全面合作。

其次,大力推進中日韓區域一體化合作,力爭在近中期形成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并努力不斷提升合作水平,促進“10+3”自由貿易區乃至關稅同盟的形成。

再次,推動與巴基斯坦和印度雙邊或三邊自由貿易區的形成。

中國與這一地區的關系近年發展很快,特別是與印度的關系。印度也想與中國進一步發展關系,特別是經貿關系。同時,中國與這一地區的巴基斯坦,一直保持很好的關系,簽訂雙邊貿易協定是完全有可能的。

最后,推動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的合作。

在中國與東盟簽訂的10+1自由貿易區的協議框架中,瀾湄次區域經濟合作,與東盟的5個國家相關,而且實現這一地區的發展,也可以使中國實現西南大通道的構想。

再次,除亞洲外,應當在多個地區確定重點合作伙伴,建立區域經濟合作。

我國正在與美洲、太平洋地區、中東和非洲等國家談判fta,但應當目標明確,優先考慮對我國有重要意義的國家。

在中東可優先考慮阿聯酋。

阿聯酋是中國在中東地區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國,而且阿聯酋具有把中國商品,出口到中東地區其它國家中轉站的轉口貿易功能。

在南美洲可優先考慮智利。

我國與智利在2005年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智利共和國政府自由貿易協定》。而且中智兩國將從2006年7月1日開始,全面啟動貨物貿易的關稅減讓進程。中智建立自貿區,將給兩國帶來雙贏結果,為兩國發展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提供新契機,智利可能成為中國與拉美國家開展經貿合作的橋梁。

在大洋洲優可先考慮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近年來多次表示,要加強與中國的經貿關系,特別是在區域合作方面,表現出很大的熱情,曾多次提出有關區域經濟合作的建議,這也是我們應該考慮的重點雙邊合作。

在非洲可優先考慮南非。

非洲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后,但未來經濟發展的潛力巨大。同時,非洲的區域經濟發展也較快。因此,我們應首先著手與非洲最發達的南非,簽訂自由貿易區協定,為未來占有更大的市場做好準備。

上述國家一般是較為發達的發展中國家,與我國傳統的貿易摩擦,已達到貿易摩擦總數的60%以上,通過與這些國家進行區域經濟合作,有利于減少貿易摩擦。

最后,通過apec推動區域經濟合作。

apec主要是政治合作和對話,我國應當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并積極聯合其他國家,推動在apec內部的經濟合作。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