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凱恩斯貿易保護理論強調只采用關稅(保護貿易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时间:2024-05-19 13:24:38 编辑: 来源:

口成本,擴大消費開支,從而使該國的社會福利水平下降。3貿易擴大效應。關稅同盟建立后,A國國內X產品的價格,無論是在貿易創造條件下,還是轉移條件下都比成立前要低。如果A國X產品存在需求價格彈性則A國對X產品的需求會增加,將會使A國的X產品進口數量增加,促進成員國間貿易的擴大。4關稅同盟建立后,可以減少行政開支。5關稅同盟建立后,可以減少走私。6關稅同盟建立后,可以加強集體談判力量。

16、簡述壟斷時期的超保護貿易政策的特點與自由競爭時期的保護貿易政策相比,超保護貿易政策有著自己的特點:

2不再是培養自由競爭的能力,而是鞏固和加強對國內外市場的壟斷。

3不是防御性地限制進口,而是在壟斷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對國外市場進行進攻性措施。

4不是保護代表先進勢力的一般工業資產階級,而是保護大壟斷資產階級。

5保護政策的措施不僅有關稅和貿易條約,還有其他各種獎入限出的措施。

17、簡述WTO的基本原則1貿易自由化。各成員方通過多邊貿易談判降低和約束關稅,取消其他貿易壁壘,消除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擴大本國市場準入。

2非歧視原則。

3關稅保護與取消數量限制原則,把關稅作為保護國內市場的主要手段。

4可預見性,穩定發展貿易原則。5促進公平競爭原則。

6對發展中國家特殊優惠原則。

7區域性貿易安排。

8透明度原則9允許例外和實施保障措施。

18、簡述對外加工裝配業務的作用1對于承接方的作用A克服本國生產能力有余而原材料不足的矛盾,為國家增加外匯收入B開發勞動力資源,增加就業機會,并繁榮地方經濟C有利于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2對于委托方的作用A降低產品的成本,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B有利于委托方所在國的產業結構調整。

19、簡述托收當事人及其職責1委托人,委托銀行辦理托收業務,通常是出口人。

2托收銀行,接受委托人的委托,辦理托收業務。

3代理銀行,接受托收行的委托向付款人收取票款的進口地銀行,通常是托收銀行的國外分行或代理行;

4付款人,買賣合同的當事人。

20、試述合同有效成立的條件1當事人必須在自愿和真實的基礎上達成協議。一方自愿發價,另一方明確表示愿意承諾,雙方自愿表示達成協議的誠意,承諾履行合同責任與義務,如果一方采取強制、威脅、蠛、許騙手段,迫使對方就范,則訂立的合同在法律上是無效的。

2賣賣雙方當事人應具有法律行為的資格和能力,自然人必須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法人擁有獨立同產,以自己的名義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是按照法定程序成立的法律實體。

3合同必須以雙方互惠,有償為原則。合同一方所享有的權利,是以另一方所負有的義務為基礎,雙方互有權利與義務,任何一方不按合同履行責任與義務,都負有向對方賠償的責任。

4合同的標的和內容必須僉。

5合同的形式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

21、簡述管理貿易實現的機制和途徑1通過國際會議對貿易實行贛性的管理2地區貿易集團通過條約、協定和建立超國家機構對地區貿易進行管理;

3通過多邊政府協定和組織對參加方的貿易關系進行管理4通過具體的商品協定和生產國組織對具體商品的產、銷、價格進行管理5通過標準化對國際貿易行為、商品規格、質量進行管理6通過雙邊政府貿易協定或協議直轄市和管理雙邊貿易關系。

7各國政府加強對貿易活動的宏觀干預。

22、簡述非關稅壁壘與關稅壁壘相比有哪些不同1非關稅壁壘比關稅壁壘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針對性。

2非關稅壁壘比關稅壁壘更能直接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

3非關稅壁壘比關稅壁壘更具有隱蔽性和歧視性。

23、簡述仲裁協議的作用1約束雙方當事人只能以仲裁方式解決爭議,不得向法院起訴;

2排除法院對有關案件的管轄權3使仲裁機構和仲裁員取得對有關爭議案的管理權。

24、簡述寄售的特點1寄售人先將貨物運至目的地市場(寄售地),然后經代銷人在寄售地向當地賣主銷售;

2寄售人與代銷人之間是委托代售關系,而非買賣關系3寄售物在售出之前,包括運輸途中和到達寄售地后的一切費用和風險,均由寄售人承擔4寄售貨物裝運出口后,在到寄售地前也可采用出售路貨的方法,先行銷售,即當貨物尚在運輸途中,由代銷人尋找買方出售。

25、試述凱恩斯主義的貿易保護理論的理論依據及其評價凱恩期在批判傳統經濟理論的基礎上,以有效需求不足為基礎,以邊際消費傾向、邊際醬效率、錄活偏好三個基本規律為核心,以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為政策基點,把對外貿易和國內就業結合起來,創立了保護就業理論,其追隨者又充實和發展了凱恩斯的觀點,從宏觀角度誰了對外貿易差額。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主張國家干預,實行獎出限入的政策,最終形成了凱恩斯主義的貿易保護理論。

1投資乘數原理。認為一國投資量的變動與國民收入的變動之間客觀存在一種依存關系,由投資而引發的國民收入變動往往幾倍于投資量的變動,其倍數的大小則取決于該國的邊際消費傾向;

2對外貿易乘數原理:一國出口或進口的波動會對國民收入的變動產生倍數影響,國民收入的變動量將幾倍于出口或進口的變動量,公式如下國是淡理論評價1凱恩斯主義的保護貿易理論是用以說明發達國家如何通過實施保護貿易政策,實現國內充分就業,提高國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領先地位。

2對外貿易乘數提示了貿易量與一國宏觀經濟以及各主要變量,如投資、儲蓄等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在某種程度上指出了對外貿易與國民經濟發展之間的某些內在的規律性。

3從理論上,凱恩斯主義的保護貿易理論沒有多少新意,與其他理論相比更側重于政策方面,即理論的實用性,因而成為發達國家推選超保護貿易政策的理論依據。

4沒有考慮國家之間貿易政策的連鎖反應,一國的獎出限入熱必會引起其他貿易伙伴國的報復,從長期看,會對一國經濟與貿易產生更為嚴重的負面效果5對外貿易差額對一國經濟發展積極作用的發揮只有在世界總進口值增加的條件下才能執行否則依靠降低出口價格來維護出口擴張的做法無法長期對國民經濟增長奏效。

我國貿易保護理論發展的現狀

論我國貿易保護網的構建

摘 要:貿易保護是各國貿易政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加入WTO后,中國以高關稅和嚴格的數量限制等構成的傳統貿易保護體系逐漸崩潰。本文基于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貿易實踐闡釋了中國構建貿易保護網的必然性,并指出符合我國國情和WTO規則、完善且強大的貿易保護網框架應由貿易政策、產業政策和延伸保護組成。

關鍵詞:國際貿易;貿易保護;自由貿易;貿易壁壘

一、中國構建貿易保護網的必然性

(一)基于國際貿易理論角度的必然性

國際貿易理論發展基本上分為兩大主線,即貿易保護理論和自由貿易理論。事實上,“盡管經濟學理論中長期存在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之爭,但自由貿易理論哪怕在觀念上也沒走向絕對自由,并不排斥必要的保護”[1]。

1.貿易保護理論與自由貿易理論存在一致性。縱觀整個貿易保護理論體系,無一不提倡積極主動地參與對外貿易,在這一點上,貿易保護理論與自由貿易理論是一致的。例如,重商主義是貿易保護理論的早期學說,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托馬斯·孟在《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一書中寫道:“對外貿易是增加我們的財富和現金的通常手段。” [2] 他主張積極主動地追求外貿順差。德國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其著名的“保護幼稚產業論”中提出,本國的弱小產業應當得到保護,一旦這種弱小產業在政策保護下成長到具有國際競爭能力時,國家應立即放棄保護政策,擴大對外貿易開放程度,以利于國內資源的有效配制和產業競爭力的增強。

總之,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理論都提倡積極主動的參與對外貿易,這也為通過進行適當的貿易保護政策促進本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論上和邏輯上的支持。

2.貿易保護理論的現實性及指導性。通過比較分析,我們認為貿易保護理論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自由貿易理論的不現實假定,更切合現今的國際貿易實踐,尤其為我國實行必要的貿易保護提供了理論依據。

(1)李斯特的保護幼稚產業論認為各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應該采取不同的對外貿易政策。在工業化的初中期階段,實施貿易保護可以迅速發展本國的民族工業,但在民族工業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時,必須果斷地放棄保護。這實際上是對自由貿易理論實施條件的補充。我國有許多工業正處于新興或起步階段,對這些工業實施適當的保護是必須也是必要的。

(2)阿根廷經濟學家拉烏爾·普雷維什曾從發展中國家立場出發,提出“中心外圍論”。該理論把世界經濟體系分為:由發達國家組成的工業國中心地帶以及由不發達國家組成的初級產品外圍地帶,外圍地帶始終圍繞中心地帶的意志發展。由于技術進步的利益不能在所有國家平均分配,以及制成品市場被中心地帶國家所壟斷,外圍地帶國家的貿易條件惡化。外圍國保護工業的后果不過是矯正其初級產品與工業品收入需求的彈性差異,不會阻礙國際貿易進步;外圍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因進口結構的變化,保護措施也應發生變化,但仍不宜對中心國家工業品的輸入全部放開。這既是對傳統自由貿易理論假定貿易各國都可從貿易中對等獲益的修正,也對發展中國家實行貿易保護有重要指導意義。

隨著我國加入WT0,使用關稅、配額等手段來改善我國貿易條件的空間將越來越小,我國貿易條件特別是制成品貿易條件確實處于不斷惡化的趨勢。貿易條件的變化對經濟成果的蠶食將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因此,應盡快采取相應的貿易保護措施以改善我國的貿易條件,維持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

(3)凱恩斯主義認為,凈出口屬于總需求的一部分,可以刺激國民經濟的發展,而進口則會收縮國民經濟。一國外貿順差或逆差對于該國的經濟盛衰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凱恩斯主義提倡國家干預國際貿易,大力推動出口,抑制進口,保持外貿順差,并將貿易順差與就業理論聯系在一起,主張采用包括財政政策、貨幣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對外經濟政策在內的一系列宏觀經濟管理和調節措施為主要干預手段,以增加有效需求,擴大就業。這一理論為我國實施必要的貿易保護措施以促進和保持外貿順差,對貿易部門實施宏觀調控以增加內需,擴大就業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3]。

另外,當國家發生經濟危機時,失業和經濟衰退就必然會導致政府的保護主義傾向,凱恩斯主義貿易理論是對傳統自由貿易理論假定各國總處于貿易平衡狀態的修正,也對發展中國家應對可能發生的經濟危機,為保證國際貿易穩定發展進行必要的貿易保護提供了理論指導。

(4)由戈登、約翰遜等人提出的最優干預政策理論認為,發展中國家的特點是存在大量的市場缺陷,其中主要是扭曲的部門間工資差別、買方壟斷等,同時還存在非經濟偏好(即發展新興工業),而所有這些市場缺陷都意味著國家必須干預經濟。因此最優干預政策理論認為,當市場扭曲是由國外而非由國內因素所引起,當經濟目標屬于對外部門時,采取最優干預的保護貿易形式是最優選擇。這一理論切合發展中國家實際情況,是對傳統自由貿易理論市場完美無缺假定的修正,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同樣存在市場缺陷,這就需要國家實施貿易保護措施。

(5)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論”中提出,比較優勢并不一定是現實的國際競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