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分銷服務貿易產生的原因(分銷的服務貿易限制性指數為什么低)

时间:2024-05-19 10:05:54 编辑: 来源:

和消費者。對于企業來說,應該把所有分銷商和消費者看作上帝,提供優質的服務。通過服務,提高顧客滿意度和建立顧客忠誠。

對于廠家來說,有鑒于飲料行業的營銷模式,分銷商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廠家的利潤來自全國各省市的分銷商。分銷商具有左右市場需求的力量,因此,我們主要精力是處理好與各地分銷商之間的顧客關系,建立合作、友好、互利的伙伴關系。要知道他們是企業最大的財富,失去了他們,企業將一無所有。

企業必須堅定不移地樹立服務客戶的思想,認清市場發展形勢,明確分銷商是廠家的上帝,消費者是最高上帝。企業所做的一切,都要以消費者的需求為最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分銷商將工作滲透到消費者層次上,從源頭抓起,培育消費者滿意度和忠誠度。堅持為他們提供一流的產品、一流的服務。一來能體現企業對產品的負責、對分銷商的負責、對消費者市場的負責;二來可以加強溝通,增加公司吸引力,提高競爭力,與客戶共同進步,共同得益,實現廠家、分銷商、消費者的“多贏”。

作為服務營銷的重要環節,“顧客關注”工作質量的高低,將決定后續環節的成功與否,影響服務營銷整體方案的效果。以下就“顧客關注”介紹九項原則:

1、獲得一個新顧客比留住一個已有的顧客花費更大。

2、除非你能很快彌補損失,否則失去的顧客將永遠失去。

每個企業對于各自的顧客群都有這樣那樣的劃分,各客戶因而享受不同的客戶政策。但企業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一點,即每個顧客都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不管他們為公司所做的貢獻是大或小,我們應該避免出現客戶歧視政策,所以不要輕言放棄客戶,退出市場。

4、暢通溝通渠道,歡迎投訴。

有投訴才有對工作改進的動力,及時處理投訴能提高顧客的滿意度,避免顧客忠誠度的下降。暢通溝通渠道,便于企業收集各方反饋信息,有利于市場營銷工作的開展。

5、顧客不總是對的,但怎樣告訴他們是錯的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顧客不總是對的。“顧客永遠是對的”是留給顧客的,而不是企業的。企業必須及時發現并清楚了解顧客與自身所處立場有差異的原因,告知并引導他們。當然這要求一定營銷藝術和技巧,不同的方法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6、顧客有充分的選擇權力。

不論什么行業和什么產品,即使是專賣,我們也不能忽略顧客的選擇權。市場是需求的體現,顧客是需求的源泉。

7、你必須傾聽顧客的意見以了解他們的需求。

為客戶服務不能是盲目的,要有針對性。企業必須傾聽顧客意見,了解他們的需求,并在此基礎上為顧客服務,這樣才能作到事半功倍,提高客戶忠誠度。

8、如果你不愿意相信,你怎么能希望你的顧客愿意相信?

企業在向顧客推薦新產品或是要求顧客配合進行一項合作時,必須站在顧客的角度,設身處地考慮。如果自己覺得不合理,就絕對不要輕易嘗試。你的強迫永遠和顧客的抵觸在一起

9、如果你不去照顧你的顧客,那么別人就會去照顧。

市場競爭是激烈的,競爭對手對彼此的顧客都時刻關注。企業必須對自己的顧客定期溝通了解,解決顧客提出的問題。忽視你的顧客等于拱手將顧客送給競爭對手。

我國服務營銷的現狀及其面臨的威脅

中國加入WTO后,境外服務企業紛紛涉足大陸市場搶占先機。如世界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家樂福、肯德基、麥當勞等知名企業已紛紛落戶中國,并且布點工作還在進一步的展開。加入WTO后,我國將在五年左右的時間內,逐步放開服務市場,對外商設立合營、合資公司的數量、地域、股權等的限制也將逐步取消,這無疑會對我國服務業產生巨大的挑戰。目前,我國的服務市場尚處于發育階段,有關資料顯示,1993年經合組織成員國的服務貿易占世界貿易的總額的81%。按世界銀行1998-1999年發展報告提供的資料,目前我國服務業占GDP的33.5%,美國1997年為72.1%,法國2000年為70.9%,德國2000年為67.6%,不僅遠遠低于發達國家,而且比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40%)還低。我國服務業目前總體發展水平落后,特別是服務各產業(項目),各地區發展極不平衡,一些地區和一些服務產業(項目)還處于空白狀態;同時服務業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也比較低下,價值補償不足,資金短缺嚴重。

服務營銷理念的挑戰。外資企業一般都有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現代商戰的營銷手段,以及先進的營銷哲學,長遠的營銷目標,完善的營銷網絡,高效的營銷運作體系,而我國的服務性企業缺乏這樣的基本素質。他們一旦與高素質的營銷人員、營銷管理結合,必然會在服務市場營銷方面產生巨大的營銷力,這會直接地沖擊我國的服務業。

服務營銷規模的挑戰。外資企業一般都是跨國公司,資金雄厚,實力強大,營銷規模優勢明顯,能產生出價格優勢和服務優勢,這對我國一些規模小,資金短缺,經營成本高的服務企業也會產生巨大的沖擊波。一些服務企業照搬流行的服務措施,脫離自身實際承受能力,在服務時,不顧自身實際,盲目照搬,出了大力,結果卻不盡人意。

服務營銷創新方面的挑戰。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外資企業更加容易利用現代化的高新技術開展營銷創新活動,如營銷組織創新,7Ps創新,服務品牌創新等,這是我國服務企業難以企及的。如近幾年發展起來的網絡營銷,就是外資企業運用現代科技進行營銷創新的結果。

服務營銷人員素質方面的挑戰。有些企業服務人員在服務營銷中,人員就是服務的一部分,服務人員的素質與行為直接決定了服務質量水平。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難以滿足顧客需求,服務工作簡單草率或出現較多的服務斷層鏈。服務工作是一項長期連環工作,它貫穿于售前、售中、售后組成一個環環相扣的服務鏈。當前一些企業只能簡單地服務,服務有其名無其實,無法形

企業應該如何做好服務營銷

1、互動溝通——構建服務平臺

2、消費認知——塑造專業品質

3、銷售未動,調查先行

4、前期預熱,營造活動氣氛

5、中期控制,體現活動權威

6、后期宣傳,強化活動效應

結論

服務營銷是企業營銷管理深化的內在要求,也是企業在新的市場形勢下競爭優勢的新要素。服務營銷的運用不僅豐富了市場營銷的內涵,而且也提高了面對市場經濟的綜合素質。針對企業競爭的新特點,注重產品服務市場細分,服務差異化、有形化、標準化以及服務品牌、公關等問題的研究,是當前企業競爭制勝的重要保證。

注:7Ps營銷理論

7Ps營銷理論(The Marketing Theory of 7Ps)

1981年布姆斯(Booms)和比特納(Bitner)建議在傳統市場營銷理論4Ps的基礎上增加三個“服務性的P”,即:人( People )、過程( Process)、物質環境(Physical Evidence)。

擴展的3P

布姆斯(Booms)和比特納(Bitner)將下面3個P增加到了原有的4P(產品、價格、促銷、渠道)營銷組合中。包括產品、價格、渠道、促銷、人員、有形展示和服務過程等7個要素。

人員(People): 所有的人都直接或間接地被卷入某種服務的消費過程中,這是7P營銷組合很重要的一個觀點。 知識工作者、白領雇員、管理人員以及部分消費者將額外的價值增加到了既有的社會總產品或服務的供給中,這部分價值往往非常顯著。

過程(Process): 服務通過一定的程序、機制以及活動得以實現的過程(亦即消費者管理流程),是市場營銷戰略的一個關鍵要素。

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 包括服務供給得以順利傳送的服務環境, 有形商品承載和表達服務的能力,當前消費者的無形消費體驗,以及向潛在顧客傳遞消費滿足感的能力。

7Ps的核心

1、揭示了員工的參與對整個營銷活動的重要意義。企業員工是企業組織的主體,每個員工做的每件事都將是客戶對企業服務感受的一部分,都將對企業的形象產生一定的影響。應讓每個員工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中來,真正發揮員工的主人翁地位。

2、企業應關注在為用戶提供服務時的全過程,通過互動溝通了解客戶在此過程中的感受,使客戶成為服務營銷過程的參與者,從而及時改進自己的服務來滿足客戶的期望。企業營銷也應重視內部各部門之間分工與合作過程的管理,因為營銷是一個由各部門協作、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活動,而部門之間的有效分工與合作是營銷活動實現的根本保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服務全球有沒有實行

服務全球化是指服務的生產、消費和相關生產要素的配置跨越國家邊界,形成一體化的國際網絡,各國服務業相互滲透、融合和依存,國際化的服務供給和消費不斷增加。

中文名

服務全球化

出現時間

19世紀

分析1

傳統分工理論適用性辨析

分析2

尋求統一分析框架

分析3

還原為要素集合

基本介紹適用性TA說

基本介紹

服務全球化不是一個新現象。早在19世紀初期,隨著造船、航海、通訊等技術發展,洲際貿易空前活躍,國際貿易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引導力量和主要載體,但從貿易對象看主要還是初級產品和制造業產品。此后,商品貿易和初級產業、制造業領域的跨國投資,一直是全球化的主要內容。到20世紀70年代初期,服務貿易僅占全球出口總額的1/10,服務業跨國投資僅占全球跨國投資總額的1/4。

此后服務全球化快速推進,服務貿易和服務業跨國投資的增長速度快于全球貿易和投資總額的增長。1993年,服務貿易占全球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了 20.9%,但此后又有所緩慢下降,約占18%。2006年,世界服務出口總額達2.74萬億美元,進口總額達2.62萬億美元。

適用性

國際分工的一般理論能否有效解釋服務全球化現象?長期以來,新古典貿易理論(主要是比較優勢理論和要素稟賦理論)用于解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商品貿易。

(一)傳統分工理論適用性辨析

比較優勢理論和要素稟賦理論都認為,不同國家之間商品相對價格不同是發生貿易的基礎,但對相對價格差異的來源解釋不同,前者認為源于技術差異,后者認為源于生產要素比率差異。由于比較優勢理論的假設和分析過于簡單,進一步的深化研究較多圍繞要素稟賦理論展開。總體上看,在分析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商品貿易時,要素稟賦理論沒有受到嚴重挑戰。

貿易結構可以用雙方各自在資本技術和勞動力方面的相對優勢給予解釋。比較優勢和要素稟賦理論能否解釋服務貿易?質疑觀點主要來自兩個角度。一是要素稟賦理論有嚴格的假設條件,包括兩國之間要素不流動、技術水平相同、需求偏好相同、市場完全競爭、規模報酬不變等,這些要求不符合服務貿易的現實狀況。二是服務有許多獨特性質,決定服務貿易的因素必然不同于商品貿易。

針對上述質疑,學者們不斷嘗試修正、完善理論模型:包括放松假設條件,論證商品貿易和要素貿易的互補作用或相關性,將分析變量從僅為商品擴展到商品和服務,提出新的要素概念如“缺失要素”(absentfactors)并加入分析框架中,在供給結構之外考慮需求層面特征等。努力的方向是使理論分析框架更符合現實狀況。

比較優勢和要素稟賦理論對問題本質理解深刻,闡述簡明,適應性廣泛,用之分析服務貿易問題沒有實質障礙。雖然其締造者使用“商品”(Goods)一詞來定義交易對象,但這只是對當時國際貿易主要為商品貿易這個現實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