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問題與對策分析論文(簡述國際貿易保險業務的發展狀況,分析各國貿易發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我國貿易保險業務發展的對策)

时间:2024-06-12 14:07:23 编辑: 来源:

8、從國際反傾銷論國際貿易中的價格競爭與非價格競爭

9、論國外對華反傾銷現狀及應對策略

10、國外對華反傾銷發展態勢及應對措施

11、反傾銷與中國紡織業的發展

12、我國對外反傾銷的問題分析

13、中國 紡 織 品 出口歐盟遭遇的貿易壁壘給我們的啟示

14、國際貿易體制中的反傾銷措施和中國企業

15、綠色壁壘對我國外貿的影響與對策

16、國際貿易中動植物衛生檢疫對我國畜產品出口的影響

17、綠色壁壘對我國 農產品 出口影響的調查

18、綠色壁壘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分析

19、我國農業產品如何面對出口綠色壁壘

20、中國對外貿易中遭遇的專利壁壘及對策

21、世界貿易框架下出口企業對“綠色貿易壁壘”的措施

22、高順差下如何應對國際貿易摩擦;

23、市場經濟地位對我國企業反傾銷應訴的重要性

24、美國對我貿易保護及我國的對策

25、技術性貿易壁壘中的我國政府行為選擇

26、技術性貿易壁壘中的非政府行為研究

27、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機電行業出口的影響及對策

(國際)營銷方向:

1、市場經濟國家地位與我國商品出品對策

2、我國紡織業出口競爭秩序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

3、社會責任標準對中國對外貿易影響的實證研究

4、我國外貿出口品牌戰略的實施與研究

5、論關稅壁壘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6、中國對關稅壁壘問題的應對

7、ISO14000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對策

8、SA8000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對策

9、常州 紡 織 品服裝 企業如何開拓歐洲市場

10、后配額時代的中國紡織品貿易

11、后配額時代中國紡織業如何立足國際市場

12、當前我國紡 織 品 貿易面對的貿易壁壘及營銷對策分析

13、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機 電 行業出口的影響及對策

14、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案例分析

15、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國際營銷

16、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途徑

17、常州地區服裝貼牌出口的利弊分析

18、我國紡織業出口競爭秩序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

19、加強我國自主出口品牌建設的對策建設

20、江蘇/浙江/常州民營中小型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探析

21、網絡營銷的應用問題研究

法律研究以及爭端解決方向:

1、海運提單法律問題研究

2、淺談涉外經濟合同中的法律適用

3、國際貿易中風險的防范

4、國際買賣合同中的欺詐與防范

5、論信用證中的軟條款及自我防范措施

6、論出口結匯風險的防范

7、信用證的詐騙及防范

8、中國出口退稅制度改革及其影響

9、出口騙稅問題的剖析

10、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出口退稅問題

11、中國如何利用WTO成員國地位防止別國濫用反傾銷

12、出口退稅政策的合理性分析

13、《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研究

14、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若干法律問題

15、國際貿易支付的法律問題

16、信用證付款的若干法律問題

17、國際貨物買賣中的預期違約問題

18、國際貨物買賣中的根本違約問題

19、國際貨物買賣中的合同成立與合同效力問題

20、國際貨物買賣中的貿易慣例研究

21、國際貨物買賣中的保險問題

22、國際貨物買賣中的運輸法律問題

23、淺論信用證欺詐例外及銀行相關權利義務

24、國際多式聯運的若干法律問題

25、我國現行外貿代理制度評析

26、國際貿易合同中的欺詐脅迫與重大誤解問題探討

27、對外貿易中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與詮釋

28、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29、買方違約的貿易救濟措施研究

30、賣方違約的貿易救濟措施研究

31、行業協會在規范出口競爭秩序中的作用探討

32、論政府禁令對進出口貿易合同的影響

33、對外貿易法的新突破——自然人的經營主體資格與作用

34、如何發揮原產地規則的作用

35、如何看待替代國選擇問題

36、如何看待非市場經濟地位的影響

37、信用證的獨立性與當事人權利義務探討

38、關于無單放貨的有關法律問題

39、關于倒簽提單的有關法律問題

40、關于預借提單的有關法律問題

41、提單的運輸合同屬性問題

42、關于海運貨物滅失及損壞有關問題

43、無船承運人法律地位

44、國際貿易買賣中的違約與違約救濟制度研究

45、我國對外貿易代理制度的變革與我國外貿公司發展前景探討

簡述國際貿易保險業務的發展狀況,分析各國貿易發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我國貿易保險業務發展的對策

我國加工貿易發展對策分析

加工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利用外資的重要方式,是推動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持續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加工貿易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對擴大就業、穩定社會做出了顯著的貢獻。但是與此同時,我國加工貿易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由于原產地規則的差異,也加劇了與美國的貿易摩擦。�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的“繼續發展加工貿易,著力吸引跨國公司把更高技術水平、更大增值量的加工制造環節和研發機構轉移到我國,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為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因此,要采取積極措施,在大力發展加工貿易的同時,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要采取積極措施,發展加工貿易,著力吸引跨國公司把更高技術水平、更大增值量的加工制造環節和研發機構轉移到我國,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

(一)加強和改善加工貿易的審批管理�

1.完善加工貿易業務的審批制度。在目前分級審批制的基礎上,適當擴大地(市)和縣(市)級加工貿易審批權。對實行總量平衡管理的棉花、食糖、植物油、羊毛、天然橡膠、原油和成品油等商品的加工貿易業務,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將審批權下放市一級。�

2.適度放寬加工貿易企業審批條件。減少程序,簡化審批手續。根據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不發達現狀,適當放寬條件,鼓勵中西部地區企業開展加工貿易業務。�

3.嚴把加工貿易業務(合同)審批關。嚴格按照海關總署、發展改革委制訂的單耗標準來審批加工貿易,對尚沒有全國統一單耗標準的,加工貿易審批機關要嚴格審核企業所申報的單耗,征求行業主管部門和主管海關的意見后予以審批,海關憑加工貿易審批機關簽發的《加工貿易業務批準證》予以備案。�

4.規范加工貿易批準證的時限。經營企業須按《加工貿易業務批準證》規定的期限加工、返銷制成品并辦理核銷手續。如因客觀原因確需延長制成品返銷期限,須在規定的制成品返銷期限內報原審批機關批準,海關憑批件辦理延期手續。�

5.提高加工貿易審批效率。進一步完善“金關工程”,實現加工貿易各有關管理部門之間的聯網,以更精確、更便捷、更經濟的管理減少交易成本,提高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充分利用電子化管理將有效地在政府部門管理現代化中避免重復建設,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加工貿易發展。�

6.對敏感的配額許可證商品、有污染的商品、國際市場容量有限并易沖擊我國一般貿易出口的商品等限制類商品,其加工貿易的審批要更加嚴格。�

(二)科學規范加工貿易企業的分類管理�

1.根據機構改革后的新情況,重新調整和完善“加工貿易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建議由商務部、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中國銀行組成加工貿易部際聯席會議,定期通報情況,研究政策,共同做好加工貿易的管理工作。今后,各省市也應建立相應的加工貿易聯席會議制度,就各種情況互相定期通報。�

2.科學界定加工貿易企業分類標準。放寬對加工貿易企業違規的界定條件,對一般技術性違規的不應做為評定企業類別的依據,對輕微違規,處罰金額不大(可加大到5萬元以內)的違規行為,也不應做為類別評定紀錄。對無走私記錄、從事高新技術產業的大型加工貿易企業,應盡可能使之在沒有C類、D類企業違規嚴重的情況下進入A類行列。�

3.建議將違規次數占其進出口報關貨物申報單票數的比例,做為企業分類考核指標。凡加工貿易企業一年內違規少于2次,或違規次數占其報關單票數的比例低于規定的標準,同時符合海關關于企業分類的其它規定,將其劃入B類或A類企業管理。�

(三)優化加工貿易產業結構,引導加工貿易良性發展�

1.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大力發展加工貿易。我國沿海地區投資環境和工業基礎都有了明顯改善,為吸收跨國公司的進入創造了有利條件,應該引導外資逐步從傳統產業轉向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則應逐步引向內地,并根據自身需要適當發展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

2.采取措施推動國內相關產業升級。從積極參與全球分工的角度看,要盡快調整國內相關政策,充分發揮加工貿易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

3.大力發展并不斷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檔次。由于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仍要繼續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時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結構升級、提高檔次。�

4.運用市場經濟手段和國際通行做法,提高加工貿易產品國產化率。有關部門要盡快研究相應的對策,對于采用國產料件替代進口料件的加工貿易,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免部分稅收,刺激企業的積極性。�

5.引導加工貿易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建議增加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的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將所有高新技術產業列入鼓勵類高新技術產業之中,進口關鍵設備零部件和軟件技術享受免征關稅和增值稅待遇。簡化高新技術產品加工貿易的相關手續,通過資信評估,使大多數高新技術產業的出口加工企業都能劃入A類和B類。拓寬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渠道,建議設立高新技術產業基金,給予高新技術產業的加工貿易項目以重點支持。提高自主開發能力,走引進、消化吸收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路子。高新技術企業要加快新技術引進步伐,跟蹤本行業世界先進技術水平。鼓勵外商投資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我國設立研究開發中心(R&D),提高我國科研水平。�

(四)大力推進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發展�

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良好的加工貿易發展環境。利用多種投資方式,改善中西部的基礎設施,盡快修筑交通運輸干線,打通通往國際和我國東部沿海的陸路、水路和空中通道,加快電信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改善對外商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