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包頭新聞網買粉絲買粉絲(哪些食品化妝品謠言害人不淺?)

时间:2024-06-03 04:54:17 编辑: 来源:

染H7N9 死亡,……看到,群發擴散,此消息屬實。”此類消息在買粉絲朋友圈廣泛傳播,并有多種版本,內容大致一樣,只是更換了時間、地點、人名、病毒、食物。2016年5月,買粉絲朋友圈中流傳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羅坪鎮有人因吃豬肉感染H7N9死亡;2016年3月—6月,買粉絲朋友圈中流傳西寧有人吃大盤雞感染H7N9死亡,安徽、湖北、淮南、洛陽、咸陽等多個地區也流傳著相似版本;2016 年五六月份,遼寧男子吃櫻桃感染H7N9死亡,山東濟南、山東菏澤等地區也出現類似謠言版本。

【真相】針對有關H7N9謠言的燎原之勢,各地媒體聯合辟謠,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等多家知名媒體也不斷進行辟謠,但類似謠言總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謠言十】青蟹打針

2016年7月15日,一則給青蟹打針注射的視頻在社交平臺瘋傳。該視頻顯示,一位大媽手持注射器向青蟹注射不明液體,網民紛紛猜測注射物為胡蘿卜素、黃粉、蟹黃膏和尿素精等,引發公眾的廣泛討論。這個網絡傳聞其實是“故伎重演”,早在2015年8月12日,“三門食品安全臺州市場監管”就發布了《青蟹打針?!不可信!!!》的消息。

【真相】針對2016年重出江湖的“青蟹打針”“青蟹注水”等虛假信息,人民網、《現代金報》等媒體再度辟謠,證實這一說法不靠譜、不可信。

【謠言十一】食品使用避孕藥“風波”

2001年5月12日《江蘇農業科技報》就針對社會謠傳的用避孕藥催養黃鱔進行過辟謠。2004年4月4日,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披露南京市有攤販自己透露黃鱔用避孕藥養殖,同年10月14日央視健康頻道進行辟謠,然而在此期間已有多家媒體轉載了這則不實新聞。2007年6月27日,北京電視臺“快樂生活一點通”欄目曝出菜販自己透露在種植黃瓜時噴的藥水,性質類似避孕藥。

【真相】2009年6月15日,中國食品科技網判定噴灑在黃瓜上的藥物為植物性激素。隨后幾年間,避孕藥所含激素成分備受網民爭議,多次被當作各類農產品、水產品的“催熟劑”。2015年9月29日,在中國食品辟謠聯盟發布的中國第一期食品謠言榜中,指出黃鱔養殖與避孕藥無關。

【謠言十二】小龍蝦用于處理尸體

2003年9月17日,中央電視臺生活頻道收到觀眾來信稱小龍蝦含有害物質且生活環境骯臟,開展專項調查辟謠“小龍蝦有害、生活環境骯臟”的說法。2005年6月,一則“小龍蝦是二戰時期用來處理尸體的”的謠言在百度貼吧出現,隨后在貼吧和天涯論壇被廣泛轉載,引發熱議。2006年7月24日,《解放日報》對此進行辟謠,表示小龍蝦雖然能在污染水域生存,但不代表其只在污染水域生存,頭部確實易聚重金屬但其軀體并不會貯存。然而事與愿違,謠言進一步發酵,出現“小龍蝦不是蝦是蟲子”“外國人都不敢吃”的衍生謠言。

【真相】2011年1月19日,《新京報》再次請農學專家發表文章進行辟謠,至此輿論開始平息。2014年人民網、光明網等主流媒體也發布了關于小龍蝦衛生健康的文章,以應對再次出現的有關小龍蝦的謠言。

【謠言十三】肯德基、麥當勞用轉基因雞

2008年起,全國各地瘋傳有關肯德基的“六翅雞”“蜘蛛雞”的傳言,不少人還將六翅雞跟轉基因聯系起來,生怕自己吃了六翅雞就會基因變異。截至2015年4月底,買粉絲買粉絲上有4000多條相關內容,超過130個賬號的帖子閱讀數達10萬以上,其中,買粉絲買粉絲“廣州男人女人”“中華佛學語錄”“實用生活小貼士”和“零點養生”等10個買粉絲買粉絲的文章備受網民關注。在這些文章中,所述的不實內容早在2008年就被媒體評為“八大離譜事件”之一。

【真相】隨后,新民網、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等多家媒體相繼辟謠,但收效甚微。2015年5月26日,肯德基將這10個買粉絲買粉絲作為首批對象進行了起訴,2016年2月初,法院一審判決,涉及10個買粉絲買粉絲的三被告在主流門戶網站新聞版塊首頁的顯著位置賠禮道歉,并酌情確定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60萬元。

【謠言十四】喝牛奶能致癌

2003年12月12日,美國營養學教授坎貝爾,在上海舉辦的東方科技論壇中提出大量飲用牛奶,使動物蛋白攝入過多,癌細胞就會被高蛋白“催發”的觀點。2004年6月3日,《南方日報》發布一篇英國教授認為乳制品是人體癌變的催化劑的報道。隨后幾年間大量牛奶對人體危害的國外研究的文章,在新浪博客、百度貼吧和各種社區論壇內被廣泛轉載,甚至在“生物谷”“健康在線”等網站傳播。

【真相】針對這一說法,《生命時報》在2006年12月19日,通過電話采訪坎貝爾教授以及國內專家,首次辟謠“牛奶致癌論”屬于飲用量和針對西方膳食結構的研究。2007年3月23日,衛生部網站全文刊登了國內15位權威專家聯名撰寫的署名文章《健康宣教應當尊重科學與事實——駁斥“牛奶有害論”》,《人民日報》在5月31日,世界牛奶日前一天發布了整版的辟謠消息及牛奶健康知識。時至今日,在各大社交平臺有關“牛奶致癌”的說法還在蠱惑人心,在朋友圈瘋傳的文章《牛奶將人類送入癌癥的墳墓》一度又將牛奶安全性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謠言十五】方便面是“垃圾食品”

2003年10月起華夏經緯網、生物谷等食品專業網站和搜狐、新浪等主流門戶轉載了“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品(名單)”,其中包括了方便食品,稱其“含防腐劑、香精,只有熱量,沒有營養”。這一觀點印證了公眾對于方便面的認知,從此深入人心。

【真相】2004年9月29日“中國食品科技網”首次邀請有關教授為其辟謠,介紹方便面的營養成分,然而類似的科普宣傳影響力較小,仍舊沒法扭轉公眾對于方便面的刻板印象,在2010年11月甚至出現了“吃一碗泡面肝臟解毒32天”的升級版謠言,類似的針對方便面的負面說法也讓中國方便面自2011年以來銷量持續5年下跌。

2016年9月9日,由中國食品辟謠聯盟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方便食品辟謠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現場專家對長時間困擾消費者、經久不衰方便面謠言逐一解讀,各大新聞媒體也紛紛為方便面“正名”。

【謠言十六】自來水中氯可致癌

2014年起,全國各地買粉絲平臺上流傳一篇文章《蒸鍋熱飯引發血案!看看自己是否每天都在自殺!》,文中介紹冷水下鍋煮東西時,自來水中的氯經過加熱會包覆在食物上,食用致癌,因而要打開鍋蓋把水燒開再蒸煮食物。2015年3月4日—8日,“每日微刊”“藝格美業”“金華民眾藥房”“百姓健康養生”等在內的眾多買粉絲買粉絲仍轉發此文章。

【真相】人民網、搜狐網、新京報網等多家媒體紛紛發文辟謠。

【謠言十七】微波爐致癌

2002年4月23日,《生活時報》刊登了一篇《莫忽視微波爐的危害》的謠言短訊,因為轉載量寥寥并未形成輿論熱點。2003年9月17日,《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名為《微波食品弊大于利 對健康極具危害》的編譯文章,提出了微波食品有害健康甚至會致癌的較為極端的觀點,作者的頭銜也被譯者夸大,諸多媒體紛紛轉載,引發公眾對于微波爐加熱食品安全性的質疑。

【真相】12月1日新華網天津頻道邀請政府相關人員與有關專家制作關于微波爐知識的專題網站,進行全方位辟謠。同年,搜狐財經將此事定性為針對國內微波爐企業的輿論商戰。2013年2月,“請停止使用微波爐”“微波爐廠家打死都不說的驚人秘密”等變種謠言在社交平臺瘋傳。針對這一說法,2013年4月中國家電研究院聯合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召開關于“微波爐烹飪對食品安全和營養的影響”的研究成果發布會,對微波爐危害論進行辟謠。2014年5月,面對屢次辟謠卻仍舊出現的“微波爐致癌”不實說法,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于2014年5月12日對此事進行的回擊,證明微波爐有害論為子虛烏有,并曝光謠言的始作俑者“自然醫學與養生”等有關健康養生的買粉絲,目的是為了把賬號炒作起來,借此成為廣告推銷的平臺。2016年10月,一篇《請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爐》的文章再度在網上被大量轉發,這篇文章自稱轉載自《人民日報》, 但對原文刊發日期和版面等基本信息只字未提,行文格式也與傳統新聞寫作模式大相徑庭。據了解,《人民日報》從未刊發過任何有關“叫停使用微波爐”的文章,并于4年前就已經刊登對“微波爐致癌”說法的辟謠文章。

【謠言十八】魚腥草致癌

2016年6月12日,“希波克拉底門徒”發表長微博《魚腥草與馬兜鈴腎病》稱,魚腥草因含有馬兜鈴內酰胺而可能誘導腎病并致癌,引發網民熱議。

【真相】事實上,魚腥草誘導腎病并致癌的說法最早源自2014年科普作家方舟子“常吃魚腥草會導致腎衰竭”的言論。在 2016中國食品辟謠論壇上,中國食品辟謠聯盟發布了三大食品謠言,網上流傳的“魚腥草會導致腎病腎癌”說法,被專家評定為邏輯推演不夠嚴謹,結論有失慎重。

【謠言十九】小分子膠原蛋白抗衰老

2014年年初,藝人林志穎憑借“逆生長”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在他旗下公司推出的產品中,有一款以“小分子膠原蛋白”為主打原料的膠原蛋白飲品,林志穎在廣告中稱自己不老的秘密就在于此,但當時并沒有有關“小分子膠原蛋白”能幫助美容護膚的證據佐證這一說法。

【真相】2014年起,不少美容、醫療專家對這一說法進行辟謠,2015年1月,《溫州晚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都市快報》以及北京電視臺等媒體均在其買粉絲買粉絲中對“小分子膠原蛋白抗衰老”的不實說法進行辟謠。迄今為止,仍有不少美容產品打著“小分子膠原蛋白”的旗號招搖撞騙。

15家媒體刊發虛假失實報道被公開通報查處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開通報《揚子晚報》等15家媒體刊登虛假失實報道的查辦情況。這是自中宣部等九部門深入開展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以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七次公開通報違法違規案件的查處情況,共有15家媒體和17名采編人員被處罰和處理。

一、《揚子晚報》違規案件查處情況。12月19日,某網站刊發《成都男20張火車票送女友丈母娘一開心聘禮只要50萬》的報道。12月21日,江蘇《揚子晚報》未經核實,將上述報道改編,以《男子搶20張火車票送女友岳母大悅聘禮減半》為題刊發。經查,此條消息是某搶票軟件企業炮制的虛假新聞。對此,江蘇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依法對《揚子晚報》作出警告、罰款1萬元的行政處罰。

二、《武漢晚報》等違規案件查處情況。“李玉剛在臺北出家了”——這起由某微博首發的虛假消息被互聯網傳播后,12月2日,湖北《武漢晚報》、《荊州日報》,江西《贛州晚報》,內蒙古《包頭晚報》、《內蒙古晨報》、《北方新報》、《紅山晚報》未經核實予以轉載。對此,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依法對《武漢晚報》、《荊州日報》、《贛州晚報》、《包頭晚報》、《內蒙古晨報》、《北方新報》、《紅山晚報》分別作出警告、罰款等行政處罰和處理。

三、《南方都市報》原記者王星違規案件查處情況。12月,王星在擔任《南方都市報》記者期間,在未采訪當事人家屬、單位和醫院的情況下,根據河南當地有傳聞,編寫了《河南平頂山女官員3個月前自殺官方至今未通報》一文,在買粉絲買粉絲“深℃”發布。經查實,該報道關于女官員自殺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導致虛假新聞傳播,王星被報社勸退。對此,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依法將王星列入新聞采編不良從業行為記錄,5年內禁止從事新聞采編工作。

四、華夏網違規案件查處情況。1月9日,《華夏時報》所辦華夏網刊發《退休機務副總落馬南航三大重要部門全部淪陷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