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北京睿道貿易有限公司(北京睿道網絡上班怎么樣)

时间:2024-06-09 07:16:04 编辑: 来源:

民政府、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新聞媒體及社會各界的監督。

第二章 組織機構

第四條 學校設立招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確定招生錄取規則、審定招生計劃,研究決定普通本、專科招生重大事項。

第五條 學校招生就業處是學校常設機構,負責學校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 招生計劃

第六條 按照教育部有關工作要求,著力促進區域和城鄉入學機會公平,學校綜合考慮各省(市、自治區)考生人數、生源質量、畢業生就業情況等因素,并結合歷年招生實際情況,確定分省分專業計劃。

第七條 學校招生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由各省級招辦向社會發布,考生也可在學校招生信息網查詢。

第四章 錄取

第八條 學校招生錄取工作在各省(市、自治區)招生管理部門統一組織下進行,執行教育部規定的“學校負責,考試院監督”的錄取體制。

第九條 學校根據在各省(市、自治區)的招生計劃和考生報考情況,確定調檔比例。錄取時,學校可結合招生工作實際,經省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生源地招辦同意后,對招生計劃進行適當調整。

第十條 考生身體健康狀況必須符合國家教育部、衛生健康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聯合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體檢標準。

第十一條 外語語種要求:我校公共外語課程開設英語、日語、俄語、德語。報考英語專業的考生,高考外語為英語。

第十二條 學校認可教育部同意的各省(市、自治區)招生主管部門指定的加分或降分政策,并按加分或降分后的投檔成績進行擇優錄取。

第十三條 非高考改革省份普通類專業錄取

專業志愿錄取以分數優先為原則,專業志愿不設分數級差。將同一科類考生按投檔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依次按照考生填報的專業志愿順序錄取。如果投檔成績相同,理工類依次對比理綜、數學、語文、外語成績;文史類依次對比文綜、語文、數學、外語成績;在考生所報專業志愿均未被錄取情況下,對服從專業調劑者,可調到未錄滿專業;對不服從調劑者,作退檔處理。

內蒙古自治區考生實行“招生計劃1:1范圍內按專業志愿排隊錄取”的錄取原則。

第十四條 高考改革省份普通類專業錄取

針對浙江省、山東省、江蘇省、湖北省、福建省、遼寧省、廣東省、重慶市、河北省、湖南省,學校執行高考改革省份明確的投檔規則,對于有特殊錄取要求的省份,執行該省錄取政策。

第十五條 藝術類、體育類專業錄取

1.我校不再單獨組織專業課校考,藝術類專業課成績承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的藝術類相關專業課統考成績,并按照相關省份的錄取規則進行錄取,若有特殊要求的省份以當地省級招生辦相關規定為準。

2.以各省級招生部門劃定的藝術類本科文化課的最低控制分數線為我校文化課成績的最低錄取線。按照各省藝術類專業投檔規則進檔,根據考生進檔順序分專業排序,按綜合成績計算從高到低排序擇優錄取,綜合成績相同時,按專業成績排序。綜合成績=高考文化課成績(含政策性加分)×30%+專業統考成績(折算成與高考總分相同標準)×70% 。

內蒙古自治區根據考生志愿,按考生綜合成績=文化課成績×40%+專業課成績×60%,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專業志愿清的原則擇優錄取。

3.考生生源地未組織統一聯考的專業,專業課成績認可考生參加其他本科院校組織的校考合格成績,高考文化課成績達到當地藝術類專業本科相應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按高考文化課成績由高到低擇優錄取;若考生文化課成績相同,將根據文化課單科成績擇優錄取,單科成績比較順序為綜合、語文、英語。

4.體育教育專業以各省級招生部門劃定的體育類本科文化課的最低控制分數線為我校文化課成績的最低錄取線。按照各省體育類專業投檔規則進檔,按綜合成績從高到低排序擇優錄取,綜合成績相同時,按體育專業術科測試成績排序。綜合成績=高考文化課成績(含政策性加分)×30%+體育專業術科測試成績(折算成與高考總分相同標準)×70%。

內蒙古自治區根據考生志愿,按考生專業考試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專業志愿清的原則擇優錄取。

5.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

(1)寧夏地區。①文化課控制線。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在寧夏的高考文化課最低投檔線以202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本科音樂學類填報志愿資格線為準。②錄取規則。在符合報考條件的投檔考生中,按照高考文化課投檔成績(含政策性加分)從高到低擇優錄取,投檔成績相同時,英語成績高的優先錄取。

(2)寧夏以外省份。①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在河北、山西、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北、重慶、福建、甘肅省招生時,我校承認生源省份省考子科類的專業統(聯)考成績,執行生源省份投檔規則。③該專業在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四川、陜西、青海招生時,執行生源省份投檔規則,按照高考文化課投檔成績(含政策性加分)從高到低擇優錄取。投檔成績相同時,英語成績高的優先錄取。

第十六條 部分專業的特殊要求

1.英語本科專業:只招收英語語種考生,高考成績中英語單科成績不少于滿分的60%。

2.財務管理(大數據財務)、會計學(智能會計):只招收有該專業志愿的考生。

3.交通運輸按照機場運行、航空物流兩個專業方向培養,招生生源省份報考指南不帶方向的,進校后按照學生意愿選擇專業培養方向。

4.報考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的藝術類考生須具備以下條件:

考生須為2002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以身份證出生日期為準);男生身高172cm~185cm,女生身高162cm~175cm;五官端正,身材勻稱,身體無異常,全身無紋身;非“O”型或“X”型腿;著夏裝時身體裸露部位無疤痕,無色素異常、無皮膚病;聽力及語言功能正常。考生裸眼視力或矯正視力不低于E字表4.7;無斜視、無色盲、無弱視,無影響視功能的疾病、手術或創傷后遺癥;高考體檢表中內、外科體檢項目全部合格或正常,無精神病、癲癇病、心臟病等病史。

注: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招生就業參考體檢標準為《民用航空人員體檢合格證管理規則》(CCAR-67FS-R4)以及《空勤人員和空中交通管制員體檢鑒定醫學標準》(AC-67FS-001)IV類標準相關規定,請考生對照自檢后慎重報考。學生入校后,學校按有關規定對學生進行復查復檢,且不能轉入學校普通類或其它藝術類專業。

5.學前教育專業要求:考生必須符合《寧夏回族自治區認定教師資格體檢標準》(寧教人[2014]97號)規定的體檢合格標準:身體健康,無心臟病、無傳染病、眼睛無殘疾并且無色弱和色盲,無紋身。

6.空中乘務專業要求:女生:身高162cm~174 cm;男生:身高172 cm~184cm,五官端正、身材勻稱,口齒清晰,身體面部、頸部、手部等裸露處無明顯疤痕,無紋身,無斜視、無色盲、無色弱;雙眼裸視或矯正視力5.0以上,無不良嗜好,無傳染病和重大疾病史,考生本人及其直系親屬無違法犯罪記錄,政審合格。

7.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只招收有該專業志愿的考生。

第十七條 聯合培養項目

1.學校與日本城西國際大學、美國阿蘭特國際大學開展“雙校園”聯合培養項目,實施“3+1”本科聯合培養,“4+1”培養,即新生入學后,在我校學習相應年限,有意向赴國外學習的可通過申請,符合條件的,進入國外合作大學學習相關專業,完成聯合培養協議所規定的學習內容并按要求完成學業后,符合國外合作大學畢業條件的,將獲發國外合作大學的學士學位證書及寧夏理工學院頒發的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完成規定學位要求的學生還將獲發合作大學的碩士學位證書。

2.學校被教育部納入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校計劃,由東北大學對口支援。學校與東北大學在“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機械工程、工業設計、汽車服務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交通運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數字媒體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市場營銷、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英語、日語、應用化學、環境設計、音樂學、體育教育”等專業開展聯合培養(以上專業如有調整以當年學校教務處公布的為準),施行“2+2”培養模式,新生入學后,第一、二學年在我校學習,第三、四學年擇優推薦至東北大學學習。修業期滿、成績合格,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由寧夏理工學院頒發,注明與東北大學聯合培養,兩校共同加蓋印章予以認可。

3.2017年,在教育部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校計劃中,學校又獲批由浙江工業大學對口支援,獲得雙校雙支援。學校與浙江工業大學在“國際經濟與貿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機械工程、應用化學”等專業開展聯合培養(以上專業如有調整以當年學校教務處公布的為準),施行“2+2”培養模式,新生入學后,第一、二學年在我校學習,第三、四學年擇優推薦至浙江工業大學學習,修業期滿、成績合格,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由寧夏理工學院頒發,浙江工業大學在畢業證書上加蓋公章予以認可。

4.2020年,學校與東北大學在“軟件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物聯網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金融學”專業開展卓越班聯合培養,學生在寧夏理工學院學習,由兩校教師共同培養,修業期滿、達到要求,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由寧夏理工學院頒發,注明與東北大學聯合培養,兩校共同加蓋印章予以認可。

5.2019年,學校與廈門理工學院在“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子商務、工程管理、播音與主持藝術” 專業開展“2+2”培養模式,新生入學后,第一、二學年在我校學習,第三、四學年擇優推薦至廈門理工學院學習,修業期滿、成績合格,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由寧夏理工學院頒發。

6.2021年,教育部將學校列入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校計劃中,學校獲批由陜西師范大學對口支援,兩校在“漢語言文學、英語、應用化學、繪畫等專業”施行“1+1+2”培養模式,第二學年擇優推薦至陜西師范大學學習,修業期滿、成績合格,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由寧夏理工學院頒發。

7.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智能電氣):該專業與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合作,實施產教融合聯合培養模式,以智能電氣行業需求為導向,以應用型能力培養為目標,實現教學、實習、就業一體化培養過程,縮短畢業生進入行業和企業的進程,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就業質量。

8.電子信息工程(集成電路智能制造):該專業與江蘇長晶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產業學院,實施產教融合聯合培養模式,以集成電路制造行業需求為導向,以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為目標,采用嵌入式教學管理形式,實現教學、實習、就業一體化培養過程,達成無縫對接崗位需求的培養目標,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就業質量。

9.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材料智能制造):該專業與中國船舶鵬力(南京)塑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新材料智能制造產業學院,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發展的辦學模式。以新材料行業需求為導向,以高素質現代應用技術人才培養為目標,以提高學生實踐和創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