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外貿下滑26%(國際貿易發展趨勢與特點的論文)

时间:2024-05-17 05:37:00 编辑: 来源:

度增加。長期以來,受人口增長、氣候干旱和鼠蟲災害的影響,特別是超載過牧的濫墾亂挖,使江河水系源頭和上中游地區的草地“退化、沙化和堿化”加劇,有些地方已無草可用,無牧可放。

二、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解決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的重大舉措

數據顯示,以往工業化國家的現代化發展模式有兩個顯著的共同特征:第一是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的高消耗。以能源消費為例,1995年美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重的4.9%,商業能源消費量占世界總量的1/4(25.2%),人均能源消費量為7.9噸石油當量,相當于世界人均是平的5.36倍;第二是環境的高污染排放。1995年美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總量的24%,人均排放量為20.8噸,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倍。美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產國,每年生產2.75億噸有毒垃圾。第三是對生活水平的高消費。目前美國平均每個家庭擁有1.9輛汽車,1992年美國人均食品消費支出高達4273美元,人均糧食消費量達到1000公斤,食物消費是一種過度食物消費類型。資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生活高消費構成了以美國為代表的傳統的西方工業化國家現代化發展模式的基本特征。按照傳統的發展模式趕超發達國家,中國只能是愈追趕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發展差距愈大。中國必須改變傳統的“資本高投入、資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建立一個低度消耗資源的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以促進資源的節約,杜絕資源的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生產率和人口承載力。

2004年以來,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深入開展資源節約活動,全面推進節約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資源以及資源的綜合利用,用3年左右時間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工作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這是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緩解資源瓶頸制約,解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臨的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的重大舉措,意義深遠。在此背景下,地方也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十一五”規劃中以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為契機,破解地區發展難題。

三、未來“十一五”期間所面臨的有利條件

展望未來幾年的發展情況,在應對諸多挑戰的同時,中國也面臨著極其難得的生態環境建設、補償生態赤字的歷史性機遇,各地在“十一五”計劃編制過程中也應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

(一)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到大規模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也是大幅度壓縮高能耗、多污染傳統產業的有利時機。

當前不僅社會總需求不足,而且經濟傳統結構矛盾日益突出,這主要表現為:傳統的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工業產品占世界總量比重大,例如1997年我國水泥產量已占世界總量的33.9%,相當于美國水泥產量的5.4倍,煤產量占世界總量的28.8%,鋼產量占15.5%,已出現大量過剩。而從近幾年來看,能源消費量出現大幅度下降,由1996年的138948萬噸標準煤,下降至1999年122000萬噸,減少12.2%,其中煤炭減少21.1%;二是能源生產與消費結構已發生顯著變化。原煤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由1995年的74.6%下降至1999年的67.1%;原煤占能源生產總量比重由75.3%下降為68.2%。而高附加價值、市場需求旺盛的高新技術產品供給不足;相當多的企業技術落后,創新能力不足,市場份額日益萎縮、長期虧損嚴重,又不能退出生產領域,而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企業大量缺乏資金、缺乏人才,又不能進入壟斷性行業,受到多種發展的人為限制;大量非熟練或低技能的勞動力日益過剩,需要下崗分流,同時又缺乏大量的專業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術熟練的勞動者。因而必須對國民經濟結構實施戰略性調整,大力調整傳統產業,這也是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調整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減少大量工業污染的根本性舉措之一。

專欄27 中國能源消耗浪費嚴重 節能壓力加大

據國土資源部的統計數字,“十五”初期全國大于25度陡坡耕地9100萬畝,約占總耕地面積的5%,且其中只有不足18%改造成了梯田。這些坡耕地多分布在長江、黃河中上游主河道和支流水系岸邊,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每年僅貴州、四川、重慶就有6億噸泥沙流入長江,陜西省陜北丘陵溝壑區每年流入黃河的泥沙量達8億噸,加劇了大江大河下游的洪災隱患。過去迫于糧食自給壓力,陡坡退耕是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現在可以借助農業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大規模實現“一退三還”,即退耕還林還草還湖。2000年新開工的西部“十大工程”中,中西部退耕還林(草)河生態建設及種苗工程,計劃退耕515萬畝,人工種林種草648萬畝。

(二)全球化是中國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歷史性機遇。

(三)技術力量在不斷增強,技術進步加速將導致我國物耗和能耗強度持續下降。

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技術迅速向全世界擴張的時代,通過技術引進,技術創新,中國可以在環境保護方面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正如直接采用數字無繩電話系統,跳過傳統的有線插入系統,發展中國家有可能跳過污染密集型技術,從一開始就可以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技術,沒有必要重走美國和其它工業化國家的老路。

在過去50年中國的能源與污染強度(指單位產值能耗和排污量)經歷了迅速增長階段,之后呈現不斷下降趨勢,這反映了中國經濟結構變動與技術進步的作用。由于技術進步的的影響,我國農業化肥、農藥和礦產品的消耗強度在下降,并且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重化工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不斷上升,單位產值能耗在下降,單位GDP污染排放強度在下降。我國萬元GDP能源消耗量1977年達到最高峰之后,二十多年來持續減少,1998年的消耗強度僅相當于1977年的1/3,已經低于1953年工業化初期的水平。但是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不僅遠遠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低收入國家,以1995年單位能源產出GDP來衡量,中國的能源效率僅相當于印度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美國的1/4,日本的1/9,這說明,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尚有很大的提高余地。今后國家將繼續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大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和技術改造的力度,尤其是限制淘汰工藝、設備落后的過剩生產能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降低產品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以及水資源消耗,推行清潔生產技術和發展環保產業,將為從源頭控制污染和保護環境提供最有力的支持,與此同時能源密集程度較低的服務業和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今后我國單位能源強度將以更快的速度下降,總污染排放增長率將進一步減緩,逐漸擺脫傳統的能源密集型工業為主的結構,有可能尋求一條“清潔生產”的發展途徑。

金融危機對浙江出口加工企業的影響

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我國出口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受金融危機影響,美、日、歐三大貿易伙伴需求急劇減少,國際市場萎縮。根據近幾年的統計,美、日、歐市場占我國出口份額的60%以上。但由于美、日、歐由于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滑坡,必然導致需求的減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增速繼續回落1.5個百分點,美國經濟2009年將下降0.7%,歐元區2009年經濟將下降0.5%,日本將下降0.2%,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增長5.1%,比2008年回落1.5個百分點。此外,據IMF初步預測,2009年世界貿易將增長2.1%,比上年的4.6%回落2.5個百分點;發達經濟體進出口貿易均出現大幅回落,進口將比2008年下降0.1%,比上年回落1.9個百分點;出口增速將達到1.2%,比上年回落2.9個百分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進口將增長5.2%,增速比上年回落5.7個百分點;出口將增長5.3%,增速比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在這種背景下,我國的出口將受到極大影響。

其次,貿易保護主義猖獗,貿易摩擦將加劇。貿易摩擦與全球或一國經濟的發展狀況有很大關系,但經濟發展良好時,貿易摩擦會減少,當經濟發展減弱時,貿易摩擦將加劇。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遭遇了大量貿易壁壘,貿易摩擦加劇。以貿易救濟調查為例,2008年,美國對中國的不銹鋼壓力管、管線管、檸檬酸、后拖式草地維護設備、廚房器具置物架和掛物架等產品發起5起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涉案金額5.1億美元。同時,美國對中國的床用內置彈簧組等產品發起5起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2.8億美元。另外,美國還對中國的定尺碳素鋼板發起1起反規避調查。2008年,歐盟先后對華冷軋不銹鋼板、蠟燭、鋼絞線、盤條、無縫鋼管、鋁箔發起6起反傾銷調查。此外,歐盟還對華鋼鐵管配件、皮面鞋靴、糠醇、活頁環發起4起反傾銷日落復審。另外我國還遭受國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據統計,近幾年,我國因遭受國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每年損失至少幾百億美元,遭受技術性貿易壁壘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是美國、歐盟、日本、東盟和俄羅斯,主要貿易伙伴影響我國工業品出口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類型集中在認證要求、技術標準要求、產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環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質限量要求和包裝及材料的要求等六個方面;影響農產品出口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類型集中在食品中農獸藥殘留要求、細菌等衛生指標要求、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限量要求、加工廠和倉庫注冊要求,以及食品標簽要求等五個方面。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較大的行業排在前五位的是機電儀器、橡塑皮革、農食產品、紡織鞋帽和化礦金屬。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較大的省份排在前五位的是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河南省。2009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遭受貿易摩擦將更加嚴重,增加出口的困難。

最后,我國的出口還將受到生產成本升高、出口企業融資困難與融資成本上升、出口政策調整不確定性、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影響,上述影響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大部分都是外部的。同時出口企業遭遇的困境也與企業或行業自身的問題有關,如缺乏行業自律,企業間惡性競爭;缺少研發、技術、設備的投入,大部分為勞動密集型產品;缺乏誠信、不注重企業自身的形象。這些因素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企業產品出口。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出口企業面臨著上述困境,它使出口企業銷售困難,盈利水平降低,甚至虧損,開工率下降,停產或倒閉,工人失業。同時,出口企業面臨著貨款回收風險。由于進口國經濟衰退,企業和個人支付能力下降,信用降低,出現支付困難,產品出口到貨后不能及時收回貨款,或根本無法收回貨款。在這種形勢下,為了應對金融危機下出口困境,政府、企業應當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采取多項措施,增加國內需求。目前,擴大內需是當務之急,只有增加國內需求,國內的過剩的生產能力才會被消化,從而也消除了制造巨額外貿順差的根源。擴大內需的關鍵在于推進金融、教育、交通、環境等現代服務業部門的市場化改革,即通過增加有效供給來擴大內需。

第二,繼續加大出口促進政策力度。推進出臺的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的政策,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支持中西部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的發展,促進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協調金融部門改善出口的金融環境,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改善企業融資擔保條件,健全出口信用風險保障機制。

第三,開拓新市場。我國出口企業一方面應該及時調整出口市場結構,努力尋求新的出口市場,開發多元市場,走市場多元化戰略,如企業應當努力開拓南亞、中東、中亞、南美、東歐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出口市場。

第四,轉變經濟增長模式,促進結構升級,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注重開發高技術、環保產品,推動自主品牌產品和大型機械、成套設備以及優勢農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扶持力度。

第五,大力發展外向型服務貿易。完善服務貿易促進政策,支持軟件、文化和中醫藥等重點領域服務出口。在航空、運輸、金融、旅游等優勢行業,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貿易企業,鼓勵中小型服務企業開展對外交流和合作,培育服務貿易品牌。

<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