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外貿公社海關數據怎么樣(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人口密度怎么樣)

时间:2024-05-29 03:10:47 编辑: 来源:

108.jpg alt=種_上圍 vspace=5 hspace=5 class=carpic>

種_上圍

縣名:豐順縣

拼音:Feng Shun Xian。威妥瑪拼音:Fungshun Hsien

方言譯名:Hongsoon

郵編:514300 。代碼:441423。區號:0753

方言:客家話與潮州話

行政隸屬:廣東省梅州市

區政府所在地:湯坑鎮

地方印象

1、著名僑鄉:華僑逾40萬,主要旅居泰國。豐順籍華僑大部分歸屬潮州籍華僑中的半山客會館、豐順會館。

2、溫泉:方言曰“湯”。中國第一座地熱發電試驗站在1970年建于豐順縣城南郊。豐順是廣東省內唯一各鎮轄區內都有溫泉的一縣。

3、山區縣:經濟不發達,屬廣東省內少數幾個發展最慢的縣份之一。

4、客家:豐順北部在清乾隆二年(1738年)前年隸屬嘉應州(后改梅州),1988年以后屬梅州市。境內多客家人。

5、潮汕:豐順南部在清乾隆二年(1738年)前原隸揭陽縣(現為市),民國時屬汕頭,東部留隍和東留曾屬潮州,1988年以后屬梅州市。境內湯南.留隍和東留主要為潮汕人聚居地。

歷史沿革

·縣名來源:豐政都,潮州府海陽縣光德鄉豐政都,亦以豐溪為名。

·地方淵源:唐朝初已在潮陽郡海陽縣境內設立了豐政都、藍田都、清遠都。現縣域主要為清朝從潮州府各縣析地而置。豐政都,舊縣城豐良源于豐政都;清遠都,潮州府大埔縣灤州鄉清遠都(白芒社);藍田都,潮州府揭陽縣崇義鄉藍田都(金甌砦),現縣城湯坑于1961年析自揭陽縣。

·詳細描述:

豐順縣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8年)。當時,兩廣總督鄂爾達巡視潮州府海陽縣豐政都通判府(在今豐良鎮)后,上表具奏戶部,應請豐政一都,并割嘉應、大埔、揭陽各鄰近田糧戶口,于通判府城地方開設縣治。乾隆三年,準析海陽豐政都一、二、三圖,揭陽縣藍田都九圖、十圖,大埔縣清遠都白芒社和嘉應州程鄉縣萬安都的徑心、環清、建橋三堡等田糧戶設置新縣。欽定縣名豐順。縣署駐豐政都湯田(今豐良鎮)。

“豐順”之名,由來已久,據縣志載:明崇禎初(1628年)已有豐順營設置;又據豐良東關坳石刻:清順治九年(1652年),里人吳六奇立的“金湯鞏固”碑中的一方石印,有豐順吳府四字。建縣后,始屬廣東省巡撫、兩廣總督潮州府惠潮嘉兵備道。辛亥革命后,屬廣東省政府潮循道。民國廿五年(1936年)屬廣東省政府第五行政區督察專署(潮汕區)。解放后屬興梅專區專員公署,縣治由豐良遷湯坑。豐順是梅州轄區內唯一不曾由興寧管轄的一縣。1953年屬粵東行政公署。1956年屬汕頭專署。1958年撤銷豐順縣,將全縣8個公社中湯坑、八鄉、豐良、潘田劃入揭陽縣,大龍華、留隍、黃金、潭江劃入大埔縣。1961年恢復原建制的豐順縣,縣城仍駐湯坑鎮,屬汕頭專區。1976年屬梅縣地區,今屬梅州市。

基本概況

豐順縣地處東經115° 30’ -116° 41' ,北緯23° 36' -24° 13' ,縣中心位于北緯23度78分,東經116度18分。豐順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山清水秀。縣城年平均氣溫21.4°C ,年日照時數1938.8小時,全年無霜期322天。縣城平均降雨量為1776.1毫米。縣境屬山區,山地、丘陵約占93%。韓江縱貫東境,地貌形態以高峻為主,總體是北高南低。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余座。東臨鳳凰山,西踞鴻圖嶂,韓山聳立。

豐順縣位于位于廣東省東部,梅州市南端,東毗潮州,南鄰揭陽,西連五華、興寧 ,北接梅縣、大埔 。是梅州市和贛南、閩西地區通往潮汕沿海的必經之地。縣城西距廣州475公里,北距梅州111公里,南距汕頭70公里,距揭陽海關31公里。全縣水陸交通便利,客貨運輸快捷,廣梅汕鐵路 、梅汕高速公路和國道206線貫通南北,縣城南端有火車貨運站 、客運站。距豐順最近的機場為揭陽國際機場(距豐順44公里)。省道1940線、1935線及韓江水流橫貫東西。縣內實現村村通公路,縣城到各鎮道路全部實現水泥硬底化。全縣總面積2710平方公里,總人口680394人(2007年末)。2007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40.14億元。電聲、資源型工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是該縣特色產業。

經濟狀況

2007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40.9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0.9%。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1.1億元、18.5億元和11.3億元,分別比增4%、13.3%和13.6%;全縣工業總產值46.1億元,比增15.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25.8億元,比增20.7%;縣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4億元,比增20.81%;國稅各稅收入1.77億元,比增12.84 %;地稅各稅收入1.93億元,比增15.14%;外貿出口總額1.58億美元,比增2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3億元,比增19.1%;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5.1億元,比年初增長10.1%。

2007年全年新洽談和簽訂合同、意向項目10個,投資總額35.1億元,比增8%,其中,投資超億元的項目有2個。目前,在建企業16個,計劃投資總額19.53億元,實際完成投資總額3.2億元,已投產企業8個。開展了縣工業園第二期8000畝的總體規劃,已與廣州黃埔區簽訂規劃面積6500畝的共建產業轉移園區協議,首期開發950畝,完成了市、縣各項手續和“三通一平”工程,已呈報省政府審批。2007年,民營企業總收入、工業產值、利潤、稅收分別為51.73億元、38.78億元、1.62億元、1.26億元,分別比增15.67%、19.65%、15.56%、21.5%。民營企業工業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4.12%。電聲、木具產業產值分別為14.5億元、4.4億元,分別比增23.4%、13.7%。

重點項目

投資上億元重點工程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其中:韓江東山水利樞紐工程已完成投資3. 9億元,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設;廣東新南方青蒿藥業基地已投入3.1億元,工程建設已竣工,待國家GMP認證后即可投產;寶豐球團礦精選廠已投產,當年實現產值4500萬元,創稅450萬元;八鄉三級電站A廠已投產發電;錦江美景花園第二期工程正在抓緊施工中;溫氏公司第二個種雞場已動工興建;廣東慧鑫再生資源園區開發基地已完成省級審批手續,并報國家環保總局審批。同時,縣電鍍生產基地已完成“三通一平”等前期工作,正在進行環評審批;縣城污水處理廠已完成廠區土建工程總量的九成以上;110千伏東橋輸變電工程、110千伏豐良至小勝送電線路已完成。

基礎建設

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市政建設方面,萬佛園系列工程建設穩步推進,中心區環山道路水泥硬底化建設和路燈安裝已完成,滴水觀音建設已落實華僑捐資400萬元,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設;堅真公園第二期建設已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濱湖路、獅山路、市政大道南段等道路建設進展順利,縣城美化、凈化、亮化等市政管理水平得到新提高。交通公路建設方面,縣城湯坑路汶水橋至段橋全面鋪上柏油路;S224線東聯至湯坑段路面改造基本完成,大南至三合段路基工程已完成改造15公里,埔寨塔下至埔農段改造已基本完成征地拆遷并進入路基擴寬,東聯至潘田段改造“工可”已批復,正在辦理初步設計等手續;玉茶公路已全線竣工;X950線梅縣西陽至大龍華段改造、韓江西岸留隍至大埔高陂路段建設工程進展順利;完成農村公路改造156.1公里,實現全縣所有行政村(通村址)水泥硬底化。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方面,黃金隍洞、廣洋等缺口堤圍及面上鎮水毀工程全面完成修復;埔東堤、埔頭角橫堤已結合除險加固開始施工;縣城區防洪工程31.52公里按50年一遇防洪達標建設項目已取得省審批立項,計劃總投資1.273億元,其中湯西橋至黃埔橋段堤路結合建設已正式動工。開展了18宗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人畜飲水安全工程、水庫移民后續扶持工程建設。組建了廣東省應急搶險沖鋒舟五大隊豐順分隊。

農業發展

1、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0.2萬畝,其中水稻27萬畝,預計糧食總產14.22萬噸,其中水稻總產10.13萬噸,玉米總產1.32萬噸,比增4.78%,蔬菜12萬畝,茶園面積3萬畝,青欖面積4.5萬畝。

2、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一是糧經比例更趨合理。全縣糧經比例50:50,二是品種更加優化,全年推廣雜優稻為主的優質水稻面積22萬畝,占水稻播種面積的80%,種植甜玉米3.33萬畝,占玉米種植面積的95%。三是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步伐加快。以三湯片為主珠甜竹筍和甜玉米基地,以豐良、建橋等鎮為主的青欖生產基地已初具規模。四是訂單農業、創匯農業進一步發展。建成了一批優質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全縣發展訂單農業6.5萬畝,其中甜玉米2.7萬畝,優質甘薯1萬畝,甜竹筍0.5萬畝,蔬菜0.1萬畝,南藥0.3萬畝。

3、水產養殖優化發展。一年來認真抓好山區特色“一條魚”工程,促進漁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全縣已發展石鰹魚養殖面積200多畝。且成立了石鰹魚養殖協會,更好地促進水產品的流通和加工增值。另外全縣已核發養殖證334本,面積1926.9畝。

4、發展優質旱糧步伐堅定。我縣充分結合我縣氣候和土質條件,為提高種植效益、增強抗旱能力,狠抓旱糧生產,特別是甜玉米和優質甘薯,更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5、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我縣根據黨的-提出的“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本精神,大力扶持發展龍頭企業,以企業進行農產品加工,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帶動農戶發展生產,目前我縣有龍頭企業4家,其中省級1家,市級3家,企業目前有固定資產6751萬元,企業工人685人,年銷售收入16379萬元,利潤達到1464萬元。如威華食品罐頭廠年加工竹筍、荔枝、玉米等罐頭達1.6萬噸食物以上,龍頭企業共帶動農戶9050戶,具有合同關系農戶達到8500戶,帶動農戶發展甜玉米生產基地3萬畝,發展甜竹筍生產基地2000畝。農戶從中增加收入2577萬元,戶平5570元。如:引進溫氏集團規模化養雞技術,實現“產、供、銷、技術服務”一條龍。目前已發展養雞戶350戶,年出欄肉雞800萬只,產值達到8000萬元,純利達1000萬元-。

按照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旅游農業”的總要求,結合實際,依托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特色經濟,扎實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發展和新發展了水果、茶葉、油茶、南藥、小桐子、優質稻、旱糧、蔬菜、烤煙、畜牧水產養殖等十大特色產業。加大力度扶持溫氏家禽有限公司、穗光菇廠、威華罐頭廠、鳳山茶葉公司、黃金食品、興強實業等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增強帶動能力。穗光菇廠的杏鮑菇產業化生產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引進了由臺商投資興建的“臺灣農民創業園”—埔寨農場火龍果種植基地,計劃種植500畝,已種300多畝。培育并申報新南方藥業、宇星農業、東泰科技和留隍食品廠為新的農業龍頭企業。同時,繼續抓好潭江鎮官下村、砂田鎮黃花村、湯坑鎮中樓村、湯西鎮和安村4個縣新農村示范點建設。2007年,全縣農業總產值17.67億元,比增3.6%;農村經濟總收入58.55億元,比增10.8%;農村人均純收入4139元,比增3.8%。

科教文衛

經省科技廳批準,我縣成為梅州市首個縣級“廣東省火炬計劃(電聲)特色產業基地”。湯坑鎮成為全省首批、梅州市首個省產學研示范鎮。龍崗鎮成為梅州市茶葉種植與加工專業鎮,全縣省、市級專業鎮分別達到4個和7個。教育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