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國際貿易論文選題2022(請英文高手幫忙翻譯信件,中譯英,謝謝!)

时间:2024-05-18 12:34:57 编辑: 来源:

倫敦以12比0狂勝來訪的德國隊。在1906年11月12日的友誼賽中,他們在巴黎15比0狂掃法國隊。在1907年,英格蘭隊同荷蘭隊兩次交手,英隊在海牙8比1勝利,在達林頓主場12比2大勝。1936年和1938年,蘇格蘭在對陣歐洲其他球隊的6場比賽中贏了5場[1]。然而,1953年,英格蘭在本土首次敗給來自不列顛群島之外的球隊———匈牙利隊。到1960年,英格蘭球隊徹底失去了霸主地位。英格蘭球隊最后一次輝煌是1966年世界杯奪冠,這來之不易的勝利給國勢處于衰退中的英國國民打了一劑強心劑,但也同時為英國足球的發展埋下了隱患:已經落伍的長傳沖吊打法和一成不變的4-4-2陣型因著這次勝利繼續在英格蘭長期大行其道[14]。蘇格蘭球隊從1950年開始參加世界杯,迄今共有8次入圍,但基本上在第1輪就慘遭淘汰[18]。

政治上曾經的霸主地位以及島國心態使英國不愿意過多卷入歐洲事務;作為現代足球的發祥地,英國最初也不屑在國際足聯中與其他國家平起平坐。盡管早期有些不情愿地加入,但仍擺著家長的姿態,甚至因為對一些問題(如運動員的職業化問題)的意見分歧而揚長而去(1924年重新加入國際足聯后于1928年再度退出),直到1946年二戰結束后才又以4個足協的身份重新加入國際足聯。

島國心態之外,英國也不得不面對現實:世界各國力量的增長以及足球運動的蓬勃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后,英國足球俱樂部開始大規模引進外籍運動員,在受到球迷歡迎同時,“也有些諸如運動員協會成員的足球界人士后悔把外籍運動員引入,他們認為,這樣做會限制本土運動員的發展,導致他們不能進入一流的球隊。而浪漫派則抱怨說,這些外國雇傭兵破壞了英格蘭和蘇格蘭的足球運動”[3]。

2.4 階級意識談到英國社會文化特征,不可回避的是階級意識。英國社會是階級意識最為濃重的社會之一。人們大都比較明確自己的階級歸屬:工人階級(working class)、中產階級(middle class)或上層階級(upper class)。2007年,《衛報》

與英國民意調查局聯合進行的社會調查顯示,89%的人認為,一個人所處的階級決定社會對人的評價,55%的人認為階級對個人的決定作用大于其他一切,如個人能力[13]。

上述調查顯示,53%的英國人認為自己屬于工人階級,41%屬于中產階級,2%屬于上層階級。

社會階級的劃分顯著標準是家庭的經濟收入,但品味和生活方式也是階級歸屬的重要依據。一個汽車工廠的工人收入也許比大學教師要高,但從文化的角度,前者屬于工人階級而后者屬于中產階級。他們讀不同的報紙,工人讀《太陽報》(The Sun)之類的報紙———時政新聞較少,關于電視劇、王室的動態、體育類新聞較多。大學教師則讀《衛報》(The Guardian)之類的報紙,這種報紙版面大,對國內、外時政新聞報道詳盡,休閑版塊更加關注戲劇、文學之類的高雅藝術[10]。此外,對陌生人來說,聽其語音也可以基本斷定一個英國人的階級身份:工人階級普遍帶有較明顯的地方口音,而中產階級持標準的BBC語音。去英國的留學生反映,在大學校園里聽懂教授的講課很容易,但到了大街上,常常發現英國人的英語是那樣怪異難懂。

體育在英國,自然也與階級社會緊密相連。“一些體育項目如跑狗、投鏢、橄欖球、賽鴿等,當然還有聯盟制足球,在公眾的心目中一直是與勞動階層的‘粗布帽’們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其他像板球、賽馬等活動則是能為各個階層所接受的‘全民性’體育項目。一般來說,自19世紀下半葉以來,英國人對不同體育項目的喜歡已經是其社會地位的明顯標志了”[4]。

盡管中產階級最先規范了現代足球運動,為其大規模普及奠定了基礎,但隨著足球運動在工人階級中的日益普及,中產階級對這項運動漸漸產生了“敵對態度”[15],認為這項運動過于野蠻。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英國“足球流氓”現象使中產階級與足球運動更加疏離。

Giulianotti[15]認為,隨著工業企業的衰退,英國20世紀末產生了一大批新一代白領工人,作為傳統工人階級的后代,他們從父輩那里繼承了對足球的熱愛,他們受的教育和對新技術的接受又使他們在文化上更為接近中產階級,這一新生代白領正成為英國球迷的中堅力量。

同時,英國政府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進行的整頓足球流氓行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舊的球場看臺被翻新,一排排座位取代了只供站立觀看的看臺,新看臺上有豪華的包間出租給各大公司。門票的價格提高了,“一個更為富裕的新的球迷群體開始在更安全更舒適的體育場里觀看球賽”。與過去幾乎清一色的工人階層觀眾相比,現在的觀眾是一個“混合群體,包括了體力勞動者、管理人員、清潔工和廣告行政官”[2]。

參考文獻:

[1]蔡亞平。英國為什么在國際足聯擁有4個席位———《國際足聯》

雜志載文說歷史及現狀[J].足球世界,1999,(22):30.

[2]富蘭克林•弗爾[美].足球解讀世界[M].都幫森譯。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72.

[3]亨特•戴維斯[英].足球史[M].李軍花譯。太原:希望出版社,2005:58,181-182.

[4]杰弗里•希爾[英].英國體育史———后現代主義的未來[J].朱悅譯。體育文史,1997,(4):50-53.

[5]杰里米•帕克斯曼[英].英國人[M].嚴維明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73.

[6]李林,沈立新。談英國足球與英國文化[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7,(6):59-62.

[7]馬志剛。英國體育文化研究———以英國足球為例[D].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21.

[8]錢乘旦,陳曉律。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415-433.

[9]顏強。你永遠不會獨行———英國足球地理[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4,后記。

[10]朱永濤,王立禮。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上冊)[M].北京:

【核心論文觀點選登】關鍵詞:課程思政

\本期的關鍵詞是  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

課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門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其本質為立德樹人。

本期分別從新聞傳播、政治、教育、體育、經濟等多個領域,遴選代表性選題若干篇。讓大家通過大家、名家的選題,對 “課程思政” 這一選題方向有明確的了解,供自己開展學術研究作參考。

1.外語

學科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的思政育人實踐探索方向

摘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國高校和中小學思想政治教學融入學科工作不斷加強。同時,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如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手段在教育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在社會生活環境的變化和新課改的要求之下,混合式教學在學科英語中得以推廣應用,其重要性及優越性越來越引起教育同仁們的重視,這種模式在全新教育背景下更適切新課改的需求。因此,在學科英語教學中,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結合混合式教學特點,發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有效利用網絡資源,重構課程體系,在課程教學中充分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將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與學科素養,形成學科教學與思政教育的協同效應。

[1]刁亞軍.南京市秦淮區教師發展中心/南京師范大學[J].學科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的思政育人實踐探索,外語學刊. 2021,(06):89-93

2.教育學方向

地理課程思政任務要求與存在問題分析 ——

兼論對高師地理專業思政建設的要求

摘要: 地理課程思政在學校思政教育中十分重要,研究發現:中學地理教師的地理課程思政素養尚有相當的提升空間。當前,必須解決地理課程教學中政治地理概念內涵不夠明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構不夠完善、愛國主義教育層次結構不夠系統、國情國力評價指標不夠齊全等問題。高師地理專業思政應對中學地理課程思政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為此,應統籌建設高師地理專業思政的體制與機制,制定高師地理專業課程思政目標和畢業要求,修訂地理專業課程大綱。

[2]彭俊芳.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J].地理課程思政任務要求與存在問題分析——兼論對高師地理專業思政建設的要求,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 2022,23(01):69-74

3.新聞傳播學方向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探索

摘要: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舉措。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新聞傳播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為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的育人功能,文章圍繞目標設定、元素挖掘、方法選擇、評價建構四個方面進行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探索,以期更好地推進新聞傳播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培養出一批政治堅定、思想過硬、作風優良的卓越新聞傳播人才。

[3]鄭卓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J].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探索.出版廣角. 2021,(20) :93-95

4.體育方向

高校武術課程思政教育策略探析

摘要: 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每門課程的育人理念。高校武術課程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是以武術套路為主的教學內容接受度不高,高校武術課程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的縱深不夠,高校體育課程的評價機制不健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背景下,高校武術課程應當更新高校武術教學內容,提升高校武術課程的協同育人意識,健全高校課程思政的評價機制。

[4]耿寶軍、馬學智.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武術學院[J].高校武術課程思政教育策略探析.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1,41(33):57-60

5.經濟方向

三全育人”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與實踐方式探索

——以《國際貿易學》課程為例

摘要: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要通過發揮課程作為意識形態教育主渠道作用來鞏固高校意識形態陣地。課程思政通過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讓學生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德育與智育相統一,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塑造相統一,推動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研究從課程思政的緣起、內涵和意義出發,分析課程思政的提出背景、教學理念及其重要作用;然后以《國際貿易學》課程為例,分析如何通過挖掘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最后對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進行了探討。

[5]毛靜、李瑞琴.中央財經大學[J].三全育人”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與實踐方式探索——以《國際貿易學》課程為例,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20,(07):78-84

 

6.文學方向

人文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