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在岸轉口貿易和離岸轉口貿易(什么是自由貿易區,目前上海貿易區的主要規則包括哪些內容)

时间:2024-05-03 12:39:45 编辑: 来源:

國民待遇”將首次延伸至“準入前”,并不再依賴當前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來進行行政控制,用以交換美國對等的更透明的外資準入審核流程。這一點對于中國政府機構改革來說也是意味深長,目的是消解既有政府部門的審批權以及相應的設租、尋租能力。此外,投資也是雙向的,鼓勵中國資本從自貿區向海外直接投資。可能未來在自貿區,對外投資只需要備案。鼓勵成立對外股權投資基金,并提供相應的中介服務,讓自貿區同時成為中國資本走向世界的平臺,大力推進“走出去”戰略。

三、金融的國際化:其終極目的就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必須要過的一關是放開資本項目管制。預期在自貿區內,投資和貿易相關的資金可以自由兌換,利率、匯率都是市場決定的,積極探索面向國際的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建立與自貿區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同時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設立外資銀行,以及民營資本與外資金融機構共同設立中外合資銀行(可能具有有限牌照)。鼓勵其建立綜合交易平臺,全面放開產品創新。也允許自貿區的金融機構去海外發債,拿錢回來之后可以貸款給自貿區里面的企業,并突破現有存貸比的限制。同時變革自貿區內企業外債管理方式,力圖實現外匯資金集中運營,以便建立跨國企業的全球資金管理中心。

未來自貿區金融方面的發展愿景是很大的,首先是初步實現香港、新加坡、澳門、瑞士、開曼、維京群島等具備的自由貿易和離岸金融等功能,允許區內符合條件的中資銀行從事離岸業務;同時考慮借助類似紐約的國際銀行便利設施(IBF)、東京的JOM等的設計,培育在岸離岸分離型的金融中心(國際板),再通過建立適當的通道和管道(可以是額度、地域、賬戶類型、交易類別等),部分打通離岸和在岸市場,實現有限的互聯互通,允許資金在一定的范圍或者限額內相互滲透,建立分離滲透型(先單向再雙向)金融市場。在風險可控和效率提升的前提下,最終形成類似倫敦的,全面滲透型和內外一體化的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

四、行政的精簡化:自貿區將實施“一線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的創新監管服務新模式,“一線”指國境線,“徹底”被不斷強調。因此自貿區建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要在現有的開放試點里,化繁為簡,減少行政成本,提供一條整合現有海關特殊監管區的有效路徑。可以預見,未來在自貿區內,質檢工商等所有的市場行政管理職能都會匯總到一個機構,而分散在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也可能都并在一起只有一個金管局,所以真正意義的大部制改革完全可以在試驗區里實現。其最終目的是──建立集中統一的市場監管體系,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透明度,并進行地方立法試驗和履行投資者權益保護功能,這即是實踐“小政府”的全新的執政理念,也是理清市場和政府最優邊界的最新嘗試。

注冊新加坡公司有什么優勢和劣勢呢?

您好,新加坡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成員國之一,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英聯邦(The Commonwealth)以及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成員經濟體之一。

注冊新加坡公司有很多優勢,主要列舉如下:

1、品牌效應,可打造國際品牌,提高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和企業競爭力。

2、外匯自由,可在香港及新加坡本土開立銀行賬戶,自由收付外幣,并且在公司賬戶內即可隨時進行幣種兌換,賬戶收取幣種多元化。

3、公司取名自由,如集團、國際、投資、控股等相關無法在國內注冊的字眼,均可以申請。4、避稅,享受新加坡低稅率,還可以實現國際合法避稅(適用于操作離岸業務)。如新加坡公司在海外國家和地區,如香港的業務,免交所得稅。因此新加坡公司可用于做離岸業務,享受新加坡本地和海外免稅優惠。

5、政策優惠,實現資產轉移(國際化)和保障,新加坡并購國內企業,或在中國設立中外合資、合作或獨資,可實現資產國際化增值

6、零注冊資本,注冊資本無需實際到賬

7、后續維護簡單,離岸操作的公司只需要繳交周年申報表及零申報的審計報告即可。

8、獲得移民新加坡機會,新加坡本地有實際業務運營和納稅,企業家可獲得家庭移民新加坡機會,進而獲得綠卡成功移民,實現企業、個人、家庭的增值。

注冊新加坡公司的劣勢:

1、根據新加坡公司條例的規定,每家于新加坡注冊成立的公司必須委任一個新加坡居民出任董事。

2、新加坡公司把年度財務報表提交予新加坡稅務局。

上海自貿區剛獲批,廣東自貿區又來了。到底什么是自貿區?它對我國改革有什么作用?

中國商務部國際司司長張克寧對自由貿易區的定義如下:所謂自由貿易區,不是指在國內某個城市劃出一塊土地,建立起的類似于出口加工區、保稅區的實行特殊經貿政策的園區,而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通過簽署協定,在WTO最惠國待遇基礎上,相互進一步開放市場,分階段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在服務業領域改善市場準入條件,實現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從而形成涵蓋所有成員全部關稅領土的“大區”。

自由貿易區內允許外國船舶自由進出,外國貨物免稅進口,取消對進口貨物的配額管制,也是自由港的進一步延伸,是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的一種特殊的功能區域。

自由貿易區除了具有自由港的大部分特點外,還可以吸引外資設廠,發展出口加工企業,允許和鼓勵外資設立大的商業企業、金融機構等促進區內經濟綜合、全面地發展。自由貿易區的局限在于,它會導致商品流向的扭曲和避稅。如果沒有其他措施作為補充,第三國很可能將貨物先運進一體化組織中實行較低關稅或貿易壁壘的成員國,然后再將貨物轉運到實行高貿易壁壘的成員國。為了避免出現這種商品流向的扭曲,自由貿易區組織均制訂“原產地原則”,規定只有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的“原產地產品”才享受成員國之間給予的自由貿易待遇。

自由貿易區是自由港發展而來的,通常設在港口的港區或鄰近港口的地區,尤以經濟發達國家居多,如美國有對外貿易區92個。早在50年代初,美國就明確提出:可在自由貿易區發展以出口加工為主要目標的制造業。60年代后期,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利用這一形式,并將它建成為特殊的工業區,逐步發展成為出口加工區。8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的自由貿易區積極向高技術、知識和資本密集形發展,形成“科技型自由貿易區”。 當今世界,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形勢非常迅猛,在全球范圍內其數量已經達到數十個,范圍遍及各大洲,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中,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東盟自由貿易區最具典型意義,而北美自由貿易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其他自由貿易區還有中歐自由貿易區、歐盟——拉美自由貿易區等等。總體來看,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通過建立和發展自由貿易區來為自己的經濟發展服務,目前除亞洲的中國、日本、韓國以外,世界上幾乎各主要貿易國均已參加自由貿易區,有的還是多個自由貿易區的成員。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