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上半年中越貿易額(中老鐵路開通一周年,給東南亞帶來了什么?)

时间:2024-06-01 08:35:28 编辑: 来源:

標準軌高速鐵路,中泰鐵路采用中國標準設計建造,一期工程連接曼谷和呵叻府,二期工程將延伸至與老撾首都萬象僅一河之隔的泰國東北邊貿重鎮廊開,將實現與中老鐵路銜接。

越南為什么能進世貿?

越南入世內幕曝光:有和中國類似妥協條款

“越南正在創造第二個‘中國式奇跡’。”《紐約時報》25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這樣感嘆道。報道稱,通過近30年的發展,去年越南的經濟增長率為8.4%,已經超過泰國、馬來西亞、韓國和印度,躍居亞洲第二,僅次于中國。

談判12年做出10項承諾

10月26日,越南完成了歷時12年的入世談判,據越南《西貢解放報》27日報道,如果沒有意外,越南將于2007年1月初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第150個成員。越南1995年就開始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按照規定程序,越南還須得到世貿組織總理事會11月7日會議的最后批準才能加入世貿組織。在越南議會批準并通知世貿組織30天后,越南將正式成為世貿成員。

此次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越南修改法律法規,做出了10項承諾:一,2008年正式開放貨物貿易市場,進口關稅稅率大幅下調;二,在未來5年內取消與商品國產率及出口商品有關的工業補貼;三,取消對農產品出口補貼;四,按時通過最惠國待遇和國家待遇兩部法律,確保履行非區別對待原則;五,不干預國有企業經營活動;六,外資企業享受與本地企業一樣的商品經營權;七,確保政府政策出臺的透明度;八,保護知識產權和著作權;九,遵守衛生檢疫方面的規范和技術標準;十,在加入世貿組織后的一個時期內同意越南仍將被視為非市場經濟體(編者注:中國的入世文件中也有類似“妥協”內容。其中第14條和第15條分別為中國可被列為緊急保障條款調查對象及中國在一定時期內不被視為市場經濟國家)。

經濟增長成為亞洲新亮點

自2000年以來,越南經濟增長率始終保持在7%以上,國內生產總值(GDP)去年突破500億美元,人均GDP增至640美元。今年上半年,越南GDP增長7.4%。據越通社報道,今年前10個月,越南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資64.9億美元,提前兩個月完成了65億美元的目標,年比增長41.4%,其中最大的單筆投資是英特爾設在胡志明市的芯片廠,投資額達到6億美元。記者一個月前在越南采訪時,經常可以在馬路兩邊看見大大小小的工業區、出口加工區,僅胡志明市周邊就有19個工業區。很多工業區內廠商云集,已經沒有空地可用了。

《紐約時報》評論認為,越南的吸引力,主要來自它充足又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在這個總人口達8400萬的國家里,27歲以下的人口占六成。在接下來的多年中,越南會一直擁有充足的廉價勞動力。1990年,越南日收入在一美元以下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51%,在不到20年的時間,這個數值已經降到8%,“這樣的成就即使與中國、印度相比也相當驚人”。據權威機構預測,今后5年將是越南經濟的黃金時期,其GDP將以年均7%的速度增長,僅次于中國。若按購買力折算,到2010年,越南的GDP將達到4150億美元,人均收入4500美元。

百姓用上便宜進口貨

對越南的普通百姓而言,入世的好處隨處可見。2001年中國入世時,不少普通百姓最大的憧憬就是擁有一輛自己的汽車。如今,入世也讓私家車離越南人的生活更近了。越南汽車業長期受高關稅保護,2004年以前關稅高達300%,近年來逐步降低到目前的90%,但汽車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一臺組裝的豐田佳美3.0在越南售價6.5萬美元,原裝進口加稅后高達9萬美元。

1991年,越南政府開始引進外資發展汽車生產和組裝,先后建立了11家外資汽車企業,包括福特、奔馳、豐田、大宇、鈴木等世界主要廠商。今年5月1日起,越南開始允許進口使用半年以上5年以下的二手車。入世后,越南將逐步下調汽車關稅,到2009年新車關稅將調至20%。中越兩國2005年7月簽署的越南入世協議中規定,越南同意中方在越投資設立一個汽車廠。越南報紙報道說,中國力帆公司要在越南組裝便宜汽車,每輛只要1.6萬美元。

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轉向越南

美國代表表示,越南入世是對世貿組織的重要補充。近5年來美越兩國貿易迅速增長,目前雙方貿易額已接近80億美元,其中,越南對美國的出口增長率甚至已經超過了中國。據越南《西貢解放報》報道,下月中旬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在越南召開期間,美國總統布什將訪問越南,屆時美國國會將會通過給予越南正常貿易關系待遇的提案。歐盟代表也稱贊越南的入世努力促進了經濟和貿易改革。

盡管如此,歐美國家對越南入世的限制卻沒有放緩。石油、成衣和鞋類是越南出口商品的3大類,越南希望入世后能免受美國成衣配額限制,并脫離“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名單。但美國要求越南入世后仍需遵循針對紡織品出口的“保障條款”,繼續實施配額限制。越南還被迫同意入世后一段時間內繼續承認自己的非市場經濟國家地位,這意味著3年前美國對越南鯰魚征收反傾銷稅、歐盟最近對越南和中國鞋征收高額關稅的事件在短期內仍然不可避免。

與此同時,近兩位數的貿易經濟增長率讓越南也開始面臨同中國和印度一樣的高精尖人才短缺問題。目前,越南本土的會計、人事經理等專業性人才的數量有限,越南人均收入同西方國家的差距也很大。《紐約時報》報道稱,“在這個國家里依然很少有人吃得起牛排,坐得起波音客機”。

另外,由于越南與中國、柬埔寨等鄰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存在相似之處,越南入世后,制衣、鞋業等生產基地可能向越南轉移,對這些國家造成一定沖擊,因為越南的人力資源比中國便宜很多。今年越南外資企業工人的最低工資標準剛從63萬越南盾調高到了85萬越南盾,但這也才相當于人民幣400多元。

中越貿易_中越貿易紅火背后

8月的中越邊境,剛啟用不久的“金城二號陸路國際口岸”人來車往,顯示雙邊的貿易交換已經成常態。長期生活在云南省紅河州河口縣口岸的越南商人阿利說:“中國提供了越南需要的全部產品,何況大家都要生活,都想賺錢。”

中國駐越南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的數字表明:中越雙邊貿易額1991年為3200萬美元,2011年突破400億美元,2015年這一數字將為600億。

口岸上的貿易晴雨表

8月8日,越南老街省將金城二號陸路國際口岸正式投入運行。越南媒體認為,這是“昆明-老街-河內-海防”經濟走廊中的重要通商口岸;同時,旅客及車輛可經此口岸出入境,為雙方開展正常貨物貿易提供便利條件。

紅河州河口縣商務局外貿科科長黃劍云說:“金城二號陸路國際口岸在中國方面稱為河口國際口岸或北山口岸,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河口與越南方面的貿易額一直呈增長趨勢,2011年進出口達到了76.5億元人民幣。”

越南與中國地緣相近、交通便利,貿易上的優勢非常明顯。越南的大米、煤炭、橡膠第一大出口市場是中國,而中國則是越南機械設備、紡織原料、建材、家電和農資產品的主要來源地。

中越經貿交往的活躍為兩國百姓帶來了實惠,也有利于兩國關系發展的基礎。越南海外國際旅行社中文市場部常務副總經理李木子表示,“我相當看好越中貿易發展前景,至少目前兩國口岸邊民直接受惠”。

越南工貿部認為,邊境貿易額為越中雙邊貿易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2006-2011年兩國邊境貿易仍強勁增長,年均增幅約29%。

“不過越南國家政策的調整很容易影響到口岸的貿易運行情況,2012年上半年河口對外貿易突然出現了下滑。”河口縣商務局副局長岳云松說,“例如2012年1月9日越南頒布了《關于加強對礦產勘探、開采、加工使用、出口等活動的管理工作》,開始控制資源出口。礦產資源是河口對外貿易進口的主導產品,在進口貿易中所占比例最高時達75%,此舉致使鐵礦砂進口下降96%以上。”

岳云松說:“國內政策對于河口的對越貿易影響也很大,例如云南省工業產品基礎比較薄弱,缺乏競爭力,或者大多數企業都是屬于流通型而非生產型;同時國家對化肥、燒堿和焦炭等‘高耗能、高污染、資源類’越南需求量較大的物資有稅率調控,因此本地對越貿易經常出現季節性波動。”

對于目前河口出現的新困難,黃劍云表示已向上級作了匯報,并提了具體建議,他說:“中國現行的邊貿政策滯后,不利于擴大對外開放。”

岳云松表示,很多想法和建議也與越南方面作過交流與探討,后者也很理解和支持,但是鑒于雙方的行政級別都過低,所以都只能等待各自高層的最終決策。

越中貿易逆差明顯

目前,中越之間已經形成了中國一個省區與越南多個省區共同合作構成跨國經濟走廊的跨境經濟合作模式。在2011年10月的第四屆中國-東盟智庫戰略對話論壇上,越南社會科學院中國研究所前所長阮貴輝就表示,中越兩國積極開展經貿往來,讓兩國邊境一線居民不僅能分享國際貿易合作的好處,還能分享與國內其他區域合作帶來的好處,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兩國政府在越南萊州、奠邊、老街、河江、諒山、高平、廣寧,以及中國云南、廣西等省區展開了形式多樣的邊境經濟合作。2011年9月,中國首個設立在陸上邊境線上的綜合保稅區—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正式運營,被認為是中越跨境合作取得新進展的標志。

2011年,越南財政總收入達到321億美元,發展穩定。作為國家經濟重要支柱之一的進出口貿易額達到了2021億美元,較上年增幅明顯。但李木子提醒,越南對美國一直是順差,對中國一直是逆差。2011年越南全年貿易逆差全部來自中國。

2011年,越南對中國貿易逆差為116億美元,它在出口原油、橡膠、海產品等大宗商品的同時,從中國進口機械設備、化工品和電子產品等制成品。

河口縣商務局副局長岳云松表示,中國出口越南的商品中85%為機電設備,而越南出口到中國的主要是農產品和資源性產品,經濟附加值差距嚴重。

“中國對越貿易及其逆差的形成是有系統性原因的,比如大量大規模的中國EPC工程總承包商在越南的存在直接促使了中國建材成為首要選擇,為越南低成本勞工而將工程從廣東南遷越南的工廠,仍然需要其在中國的供應鏈提供原材料和主要部件的供應,同時這些因素都非一夕之間能改變的。”長期服務于中國與東南亞商貿業務的中國籍律師褚建富說。

越南《海關報》報道,盡管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促進了雙邊貿易,但由于中國商品具有較高的競爭力,因此出口較多;至2015年,根據該貿易協定,越南要削減關稅,故中國商品進口有可能進一步增加。

但褚建富認為,隨著越南工業體系的逐步發展以及東盟內部貿易區的發展,越南對中國的進口依存度可能會有所下降,“如果中國不能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向越南出口產品的高新科技含量,其目前的主導地位可能會受到威脅”。

大國角力

隨著2012年加入WTO過渡期的結束,越南將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美國媒體分析,美國將會把越南作為下一個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國家。事實上,美國總統奧巴馬已經表示將把越南確立為5個新興市場之一,以實現2015年對越出口增加一倍。

越南自1995年與美國建交以來,雙邊貿易額一直處于增長態勢,當年美國僅在越南進出口貿易中名列第13位,但2008年已經變成第二位,僅次于中國;2010年,越美雙邊貿易占越南外貿總額的11.93%。

目前,越南與美國關系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越南的學者認為:良好的越美合作關系,對越南與國際經濟接軌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李木子表示,美國、日本、俄羅斯在軍事與高科技領域擁有絕對的優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