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古代文學老師(文學寫作中遇到的問題)

时间:2024-06-02 07:37:36 编辑: 来源:

理論學會”常務副會長、會長,“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常務副會長,主編《文藝理論研究》、《古代文學理論研究》至今二十多年。主編教育部組編全國各類“大學語文”教材五種,專著及主編書刊數十種。現為上述各學會的名譽會長,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名譽主任,香港中國文化研究院學術顧問,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及北京大學中文系顧問,《文藝理論研究》主編。

宋炳輝,1964年生,江蘇省啟東市人。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上海外國語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比較文學》副主編。長期從事比較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文學寫作的研究和教學。主要著述有《新月下的夜鶯:徐志摩傳》、《都市子夜的呼號:茅盾與上海文化》、《20世紀中國文學精品》(副主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合作)、《網絡:你往何處去》(主編)等。

★ 書摘

--------------------------------------------------------------------------------

編寫前言

大學里要不要開“應用寫作”或“大學寫作”課,可能還未完全定論。現在有的開了,有的還未開。開了的是必修還是選修,開多少時間,有幾個學分,開過一時又不開了,各種情況都有。怎樣開的,已有的教材效果如何,是怎樣在教的,有些什么經驗教訓,都缺少切實認真的討論、研究、交流。媒體的有關報道卻不時可以看到,有些情況著實引起許多人士注意,并且憂慮。

下面介紹最近看到的一則報道:

江蘇人才市場招聘遭遇尷尬

文科生寫不好邀請函

人民日報 80多個文科畢業生竟沒有幾個能寫出一份完整的邀請函。江蘇省人才市場日前舉行招聘會時,遇到這樣一件令人深思的尷尬事。

江蘇省人才市場此次拿出10個崗位面向畢業生招聘,經過篩選,八十多人入圍。其中,南京某知名大學新聞系的一名女生特別出眾,自薦材料顯示不僅幾乎每年都獲得獎學金,且獲獎的各種榮譽證書的復印件有十幾張,尤其是在數家報社實習發表的厚厚一摞作品更是令她“高人一籌”。招聘人員事后說,他們當時決定,如果這名女生考試通過,就錄取她專門從事宣傳工作,但結果大大出人意料。考試中,有一題是根據素材寫一則邀請函。這名女生在正文部分將素材羅列了一下,不僅題目沒有“邀請函”字樣,文章也沒有抬頭,時間、地點則被移到了“備注”里面。

據了解,參加考試的80多名考生擬出的邀請函,絕大部分“缺胳膊少腿”。

《新民晚報》2004年3月31日這個人才市場上此次拿出十個崗位,面向文科畢業的大學生招聘,在應招的大學生群中,經過篩選,八十多人入圍應考,其中有個名校新聞系畢業女生特別出眾,自薦材料每年都獲獎學金。各種榮譽證書復印件多張,還有在報社實習發表的厚厚一摞作品,應該大有入選的可能,但卻沒有成功。因要她根據素材寫一則邀請函,而她卻從要素到格式,都未能寫好。參加這一考試的80多名考生擬出的邀請函,竟絕大部分“缺胳膊少腿”,“竟沒有幾個 能寫出完整的邀請函”。雖然并不能算嚴重,只有十個崗位,七十多位注定不會成功,但對應招者總是一次挫折,且對文科畢業大學生一定頗出意料,是值得大學教育界深加反思、有所補救的一個問題。因為,在設定的情境條件下,當場考驗一下文科畢業生試寫一封邀請函或請假信之類,并要求寫得完整一些,畢竟不能說是苛求。而在超額競爭中,招聘單位顯然無暇為每個未入選者找出所以受挫的原因,除各自反思外,直接負有教育責任的校長、老師們也是理當重視、改進的。大學生畢業之后都會走上工作崗位,迅速變化和越來越發展的生活與各種事業都需要大學生們至少具有一般應用文寫作的能力。可以說,今后沒有一個人可以不必具備寫一般的和某一專業需要的較好的應用文寫作能力。我這不是指要大學生都成為一個精品文學家,也不是要成為一個某方面的高深科學家,而是一個有基本知識和某種專業修養的普通人。因為每一普通人都有不少社會關系,工作關系,經常需要不斷說明、溝通、傳達、申明……正式的還必須運用文字寫作。而所有的文字寫作,又還需要把握一些基礎的寫作方法、常識與技能,必要的研究、調查與訓練。更重要的,是對思想品德、人格胸襟的修養,對世事、人情的關切與熟知。試想即使要完整地寫好一封邀請函,或請假信,希望達到你寫信的目的,豈非除文從字順、沒有錯別字外,還應具備符合客觀、主觀、事理、感情、可行、可能等各種憬悟、敏感在內的潛力?寫作的本領,歸根到底是要在洞明世事、通達人情,和認真學習、不斷訓練的實踐與綜合的基礎上發展成長起來,而不是一朝一夕,光讀點書就能迅速有成的。但大學如能開出這個課,教師如能教好這個課,學生如有機會學到并學好這門課,還是有積極作用,并可免走或少走彎路的。較適用的教材,需要能簡明扼要地提供寫作的一般原理,各種文件的寫作特點,附有具體的例子。這個課的實踐性特別要緊。寫作原理是各種寫作大致相通的,不必作繁瑣、抽象、充滿新名詞、新概念以及許多新主義的空談,這些有“文學概論”“文藝學”等課程去擔當。幫助學生明白、理解基本的原理,是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取得共識的。概括性的知識傳授,仍要選擇一些真正名家名作的具體內容來分析、證實,而不是教師一個人介紹就能算數。講得抽象,講而不練,肯定不好。傳授知識,一向只是教師教到底,由于缺乏質疑、討論、互補,往往枯燥乏味,留不下多少印象。既置學生于被動狀態下,當然引不起重視、興趣。一定要多鍛煉,就像規定情境下各自去習作邀請信、請假信、申明文之類。對不同的寫法進行分組的討論,既能鼓勵習作,又便集體研討,互相補充,收教學相長之益。把報刊上常見有關寫作缺點的報道和討論材料及時介紹給學生,教師越積極、認真負責,越能多方設法多樣地指引學生的課外學習,這課外的各種活動對提高學生寫好一般應用文字一定多有幫助。課外觀感中所取得的營養,對“大學寫作”這類課程的學習每有許多啟發,這也是綜合與實踐結合的一種表現。許多大學生對寫作有恐懼感,唯恐露底、受譏笑,這可理解,也不必苛責,但越不寫就更寫不好,能力要從實踐中成長起來。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大膽寫作,重在表揚成績,鼓勵試作中有了進步的亮點,恐懼感會逐漸消失。這是我國古代教人寫作早已取得的好辦法,好經驗。

這部書,是應復旦大學出版社之邀,兩年來得到上海各大學任教“大學寫作”課程多年的專家們一起協作編成的。已有的“大學語文”課程,主要任務在通過學習文學名作,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們的文化精神以及應有的人文修養,實際上難以同時負起指導應用文字寫作的職責,而需要由“大學寫作”課較多分擔這個任務。由這個課程,發揮綜合性把握較廣的立人知識,從實踐過程中多多訓練,多讀多寫,課內外結合,從一般應用文擴展到各自所學的專業寫作,將來最好在參加工作時就能很快承擔起寫作任務,為適應今后的各種競爭做些準備,累積下經驗和資料。文藝精品與各種學術專著是另類應用文,誠有巨大社會效益,各種性質、不同文體各有特點的更為大量的應用文字,實際每時每刻都在盡力推動促進著大大小小的工作、工程,起著不可或少的社會作用。大學問家、大科學家在精心著作大書的同時,必然也要寫其日常人生中需要的書信、筆記等等,而且往往也有精品的價值。如此小大由之,各抒所見,各有其成,積小成大,才有共同偉業。為此我們雖盡點綿力,自感缺點仍不少,將再努力探索,更求實效。敬請各地專家、老師同志、大學生同學們指教、幫助。

徐中玉

2004年4月5日

目 錄

編寫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寫作的歷史與意義

第二節 大學寫作的基本內涵和本書體例

第三節 寫作的基本性質及其特點

第四節 寫作訓練的基本途徑

第二章 文章構成要素

第一節 材料

第二節 主題

第三節 結構

第四節 語言

第五節 標題

第六節 標點

第七節 修改

第三章 文章的表達方式

第一節 敘述

第二節 描寫

第三節 議論

第四節 抒情

第五節 說明

第四章 文學類文體寫作

第一節 文學類文體概述

第二節 小說

第三節 詩歌

第四節 散文

第五節 報告文學

第五章 議論性文體寫作

第一節 議論性文體概述

第二節 雜文

第三節 政論

第四節 文藝評論

第六章 新聞寫作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消息

第三節 通訊

第四節 新聞特寫

第五節 新聞調查報告

第六節 廣播電視新聞稿

第七章 財經類文體寫作

第一節 經濟合同

第二節 廣告

第三節 經濟報告

第八章 司法類文體

第一節 起訴狀

第二節 上訴狀與申訴狀

第三節 答辯狀

第九章 科技類文體寫作

第一節 科技文章概述

第二節 科技論文

第三節 科技報告

第四節 科普說明文

第十章 行政類公文

第一節 公文概述

第二節 行政公文的種類和格式

第三節 行政公文的撰寫

第四節 公文的審核和修改

第十一章 事務類文體

第一節 調查報告

第二節 總結

第三節 計劃

第四節 簡報

第五節 規章制度

第十二章 生活類文體

第一節 生活類文體的概念及分類

第二節 私人信函

第三節 禮儀文書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