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上海外貿大廈(外灘的建筑今昔)

时间:2024-06-02 10:03:09 编辑: 来源:

撞衫”。 地址:茂名北路257弄4號

【玄衣鋪】

設計師的靈感倉庫。小店是幾個朋友合伙而開,分工明確。他們中有專職設計師,每月推出幾款名副其實的獨門良品,也有專門負責從歐洲、泰國等地覓些獨具匠心的貨品。目前,巴黎的銅質手環、尼泊爾的首飾、意大利的水果色拎包正當季。 地址:茂名北路257弄4號

【九月】

鄰家姐妹的客廳。小店專賣外貿服裝,店主是位熱情漂亮的高個女孩,愛交朋友,去年9月開張以來VIP卡已經發了200多張。這里的衣服是每個星期店主親自去外地淘來的,別致而不花哨,在周圍寫字樓的白領小姐中頗有口碑。過來看看,就當是到自家姐妹那兒去轉轉嘍。 地址:茂名北路245號

【A-LL】

尖沙咀之“上海版”。上海女孩LuLu和她的朋友香港人Adam都曾經或正在廣告界打拼,有了這樣的組合,小店自然對潮流走向很有感覺。 Adam每個月都要回次香港,在尖沙咀的同類店鋪里精挑細選進貨,每逢月末,小店都會進行清倉處理,要想便宜買好貨,記著瞅準時機去哦! 地址:茂名北路 264弄3- 3號

【服裝定做店】

張阿姨的繡花世界。好幾年前,店主張阿姨就在不遠處的吳江路上賣起了面料,如今,聘請了上海裁縫做起了服裝定做的生意。小店可以按你的要求定做任何款形,大約半個月后成衣,但不接受外來面料加工——因為這兒最吸引人的,恰恰是令人眼花繚亂的進口繡花面料,從顏色到花形都女性味十足。 地址:茂名北路264號

|友|情|提|醒|

為了吸引周邊寫字樓里的顧客,小店一般都在中午10時以后才開門,晚上 10時左右打烊。

茂名北路上的小店還價幅度通常不大,不過,很多店家都推出了自己的會員卡,購物滿一定金額后降價幅度最高可打6.5折,所以不妨拉上同事朋友集體行動。

42.店名: 美美精品屋 地址:上海虹口區塘沽路484號百官街3號鋪

這家店是最近比較值得阿拉興奮的發現。店主是個美女,身材比臉蛋還要好。當然這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這家店的貨品都是從倭族寄來的,大概店主在倭族有點關系,每個月會寄兩次貨來,都是一些小玩意。例如最新的 kitty專賣店要賣一百多元,有的甚至專賣店還沒貨,而這里只要幾十元,并且都是最新的。每件商品都只有幾件,那個像鞋子一樣的包包,據說倭族現在很流行。

店名:無名 地址:上海七浦路興旺服飾市場二樓5街48號6街21號

這家店是上海七浦路為數不多的幾家以賣風衣為主的主題店,這樣的店在七浦路興旺市場一共有八到十家,這家是其中的佼佼者。建議在周一到周五去逛七浦路,因為周日價格會偏高,還價也比較困難。

店名: 裔 地址:新樂路31號

“裔”衣服大多是外貿訂單多余下來的,品質比較好,款式也新,時常可以看到新穎的可愛衣衣,我喜歡它卻不單單因為這個:店里的裝潢和擺設、精選的衣飾、甚至加上店主 MM本人一徑地在營造著一股懷舊的氣息,好像回到那個專為你量身定做的年代,特別喜歡臨街的一角懸掛著的大鳥籠,時常在想,籠中的金絲雀也不忍心離開吧。

店名: 自在 地址:新樂路45號

“自在”是一家很有意思的店,招牌很草,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被看成了“白住”,哈, 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但是實際上“自在”的店和它的主人一樣真地給人一種很悠閑的感覺,好像并不急于***,不像別的一些店,客人一進門,要么急吼吼地自說自話地做推薦,要么就緊跟在后面跟看賊似的讓人想逃,就那么閑閑地坐著,隨你自己挑選,很隨意但絕不冷漠。店里大多是麻料的衣衫,寬寬大大,很返璞歸真的感覺

在仙霞路地區的安龍路上有家小巧玲瓏的服飾店:“漫漫”,三十來個平方,布置得很簡潔而精致。主要經營韓國服飾,架子上一溜衣服,隨手翻了翻,少見有重復的,大都是單件。老板蔡漫小姐說,她從韓國進貨,從不批量,最多兩件。這倒迎合了女人們的虛榮,女人最忌有人穿同自己一樣的衣服,如此便不能鶴立雞群了。

上海萬國建筑群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啊?請告知

萬國建筑群位于黃浦江西岸的外灘南北全長4公里,是上海的重要象征。主要是在上海外灘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這一段是外灘建筑群的精華所在。這一片建筑位于南京路的東端接外灘,大多具有100到120年的歷史,都是上海的優秀典型建筑,多為20世紀初的折衷主義風格和巴洛克風格。這些建筑大多都有愛奧尼克式的柱子,顯得莊重,再加上線條一般都是鮮明的很,當然細膩的雕刻也是少不了的,尤其是窗戶上的,剛柔相結合,的確是經典。 在上海外灘,矗立著一片租界時期的房子,號稱“萬國建筑群”。上海人向來把它們看作上海的標志建筑。 它們見證了上海淪于異族之手的那段歲月,見證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恥辱年代,可是,百年滄桑之后,它們仍然矗立在黃浦江畔,卻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它們成了上海的榮光。 成群的金發碧眼的洋人在“萬國建筑群”之間穿行,看到他們百年前的先人留下的杰作,他們心中大概不無驕傲之情吧?而在今天,在上海,在中國,他們依然可以像他們侵華的先人一樣耀武揚威。 在這段1.5公里長的外灘西側,鱗次櫛比地矗立著海關大樓、和平飯店南樓北樓、原匯豐銀行大樓等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古典主義式、文藝復興式、中西合璧式等各種風格的大廈。這些大廈雖然出自不同建筑師之手,風格迥異,但是建筑格調統一,建筑輪廓協調,在黃浦江西岸劃出了一道優美的天際線,享有“萬國建筑博覽會”的盛名。

外灘位置

外灘曾經叫做黃浦路、揚子路、黃浦灘路,1945年改名為中山東一路。外灘曾經是各國列強在上海的政治,金融,文化中心。這里聚集著當年各國的領事館,各大金融機構。這些建筑構成了著名的“萬國建筑博覽”。哥特式的尖頂、古希臘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陽臺,盡收眼底。從來沒能把目光從那精致的建筑細節上挪開過。雖然都是當初各國各自建造的,但這里建筑風格非常萬國建筑群協調地聚集在浦江沿岸,與江對岸浦東的現代化建筑爭相輝映,共同譜寫上海的輝煌篇章 昔今日的建筑,在精心的維護下,如今依然光彩依舊,各大銀行入駐于這些往日的金融中心,并且越來越多的時尚酒吧國際品牌也來外灘,讓她了頻添了幾多時尚的味道。特別是那些摟與樓之間的街道,印證著新與舊,歷史與現代的變遷,別有風味。當你站在和平飯店老式的大門旁邊遙望江對面高聳的金茂大廈和東方明珠的時候,你聞到了歷史與現代的奇妙味道。

復興外灘

黃浦江邊,萬國建筑群組成的外灘,曾經是上海繁榮的標志,是上海乃至遠東的金融中心。如今,它卻只能作為古跡觀賞,而不能像當年那樣成為上海的靈魂。許多人為之扼腕嘆息。不過,東華大學和河南科技大學教授、美國實用動力中國大區總工程師瀟然博士卻提出一個大膽計劃,將萬國建筑頂升6米,賦予舊外灘新的生命,讓復興后的外灘跟上大上海前進的步伐。

外灘“逃離”上海格局

漫步上海外灘,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在這一條弧線上,鱗次櫛比地矗立起52幢各種風格的大廈,有英國式、法國式、西班牙式、希臘式、文藝復興式等。它們的設計師不同,時間也各異,但其建筑格調基本是統一的,因此成為上海具有“萬國建筑博覽”標志性的建筑群之一,并一躍成為僅次于紐約和倫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上海飛速的發展,帶來了日益密集的商業開發和逐年膨脹的流動人口。這些都令只有2公里的狹長的彈丸之地,面臨著地面擁擠、觀光區狹窄、城市天際線被紛紛林立的高樓大廈破壞,以及很難營造進一步的發展空間等等窘況。萬國建筑群夜景 如今上海外灘僅僅作為外地人拍照留念的地方,上海人卻很少光顧這里,因為在外灘外邊建了高大的防洪墻,外灘親水的感覺沒有了。寧波外灘改造項目設計總監、美國建筑師協會會員馬清運則表示,上海外灘建筑發展到現在,基本上沒有介入到生活格局中來,它除了給那些銀行提供了一個有歷史感的地址和給外地人提供拍照留念的地方外,沒有任何價值。上海外灘的建筑有20萬平方米的話,那么,上海就有20萬平方米沒有加入到晚上7點半以后的生活中。因此,上海外灘必須植入新的商業功能,成為晚上可以亮著燈的生活場所,進入到上海人的生活中來。商業功能曾是舊外灘的靈魂,它必須回到今天外灘的體魄中來。必須強調,如果外灘到最后僅成為外地人去旅行拍照的地方,本地人反而不愿意去,這簡直是一種諷刺。

頂升外灘讓靈魂回歸

復興外灘的實施方案,計劃將外灘中山東一路沿線的23幢大樓組成的西式建筑群全面依次升高約6米至外灘防潮堤平行或稍高,與現今的防汛墻成大體水平面,再在兩公里的外灘十車道之上鋪就新的架高的地平面,與臨江的防波堤連接,建成一個臨江的約10萬平方米的,集觀景、休閑、步行街、綠化帶和商業設施于一體的大型綜合功能的廣場。如此一來,從浦西外灘建筑升高后的一層走出,經過新建的外灘廣場便能像從前一樣直接看到黃浦江江面了。而底層的架空區域則可用于設置車行道、停車場、臨街商業等等。頂升后的外灘建筑群預計可增加7萬-14萬平方米的底層面積(依頂升后建筑物增加的層數而定),加上新增的廣場,可以創建十幾萬平方米的商業面積。按照外灘黃金寶地的平均樓市價格5萬-6萬/平方米計算,將產生40億-70億人民幣的經濟價值;如果將這些面積用來出租作商鋪,按照人民幣80元/平方米/天的價格計算,每年可回收10億-20億的租金;另外,還由此產生每年100億-200億人民幣的間接商業價值。外灘寸土寸金,而頂升增加十幾萬建筑平米卻不用買一寸土地,因為所有建筑物的底座和道路已經在那里并屬于他們的業主了。這和在城市的任何地方買地建新設施完全不同。 然而,復興外灘真正意義并不只是這些用數據表現的商業價值,更重要的是它帶來的長遠的社會和人文價值。瀟博士強調說,在保護建筑物的同時,恢復對上海本地群眾休閑和商業吸引力的外灘,加上黃浦江、陸家嘴風景和古西洋建筑群等絕無僅有的先天優勢,外灘復興后的繁榮一定會超過上海任何一個去處,并真正成為上海的象征,這就是外灘原有的靈魂。一個親近自然、流水和綠色的城市之價值是無法僅用一個相同規模的鋼筋混凝土城市之價值來衡量的。

優秀建筑

外灘1號 亞細亞大樓 曾用名:麥克倍恩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使用單位: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 位于中山東一路延安東路口的亞細亞大樓,有“外灘第一樓”之稱。建于1913年。原為7層,后加了1層。外觀為折衷主義風格,正立面為巴洛克式,柱式以愛奧尼克式為主,底層拱圈用鎮石,外墻用石面磚。總體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萬國建筑群 外灘3號 上海總會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61年由在滬英僑發起創設,當時為英國總會所用,又叫上海總會,也稱上海俱樂部。1910年1月,在原址建新樓,成為當時重要的社交場所。 新樓建筑為橫直線條三段式處理,二層至三層中段增加了6根愛奧尼克柱頭,為整幢大樓增加了立體感,大樓南北兩側對稱,頂端各設置了巴洛克式的風亭,窗戶形狀變化多端,細部雕刻細膩優美。大樓的室內裝潢由日本建筑師設計,裝飾華麗,長達34米的酒吧由黑白相間的大理石裝飾,在當時聞名于世。大樓總體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外灘4號 有利大樓 曾用名:友寧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資有限公司。 1922年,舊屋拆除后建新樓。系上海第一幢鋼框架的大樓,據說鋼框架是向德國著名的克虜伯工廠訂制。大樓高6層,正立面仿文藝復興風格,外裝飾為巴洛克式,大門兩旁有修長的愛奧尼克式柱,外墻用花崗巖貼面。整座建筑開間大,樓層高。 外灘5號 日清大樓 又名:海運大樓,全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