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上海外貿大廈高度(上海外灘建筑的特點)

时间:2024-05-24 02:50:19 编辑: 来源:

洛克樣式,如門窗的設計變化多端,既有圓弧拱,又有平拱,屋頂原有花園,東西兩端各有一座很大的巴洛克風格的涼亭,民國3年大火將屋頂裝飾燒毀遂改為平臺。當時,匯中飯店是上海最高的建筑,電梯設施也是上海最早使用。該飯店有客房120套,底層有可容300人同時就餐的大廳,必要時撤去餐桌可供千余人集會。辛亥革命成功后,上海各界人士就是假座這里,歡迎孫中山先生回國就任臨時大總統的。

八、沙遜大廈(今和平飯店北樓)

該樓于民國18年建成。鋼框架結構,10層(部分13層),大樓壯麗雄偉屬早期現代派風格。建筑外觀以垂直線條處理,簡潔明朗。外墻除第九層及頂層采用泰山石面磚外,其余均采用花崗石砌筑,是外灘較早用花崗石砌筑的大樓,腰線及檐部處飾有花紋雕刻。大廈東立面用擬金字塔的19米高的方錐形紫銅屋頂,既增加建筑高度,又增強美觀效果。

該樓裝飾精致,豪華客房分別以中、英、法、意、德、美、印、日、西班牙等國風格裝飾。

九、中國銀行(中行大樓)

原址為德國總會,民國25年拆除,建中國銀行大樓。大樓為鋼框架結構,共17層(地下2層),由英商公和洋行和中國設計師陸謙受共同設計,立面是早期現代派風格,以垂直線條勾勒建筑輪廓,又溶入中國傳統建筑風格。外墻用國產花崗石砌成,屋頂采用平緩的四方鉆尖形蓋綠色琉璃瓦,檐部施以石斗拱裝飾,欄桿花紋及窗格也采用傳統裝飾,每層兩側有鏤空“壽形圖案。大門上方飾有孔子周游列國石雕(現已毀),門外有9級石階,配以2扇紫銅圖案雕飾大門。廳內天花板兩側有八仙過海雕飾(現已毀)。大樓設備精良,地下建有先進的保險庫。大樓內裝有電梯14部,還有一套子母鐘,確保計時準確一致。

十、怡和洋行(今外貿大樓)

該行自開埠初設此,現大樓是民國9年第三次建造。建筑仿照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形式,用科林斯柱式。立面上將1~2層為一組,3~5層為另一組,形成水平狀建筑標線,1~2層的門窗全部采用半圓拱式,配以粗獷大塊面花崗石作建筑貼面,具有濃厚羅馬大建筑風采。3樓有石欄桿陽臺,3~5樓圓柱外側各有石雕窗框。大樓裝飾精致,窗口四周有多種雕飾,正門兩旁有一對大壁燈,2樓中央有一個羊頭雕飾。整個建筑給人以典雅、簡樸、明朗的感覺。1983年加建2層。

十一、東方匯理銀行(今東方大樓)

大樓建于宣統三年。建筑物以正門為主軸線,形成兩邊對稱,外墻用石塊貼面勾勒平整的線條。2根愛奧尼亞巨柱貫通2層,明顯地表現了橫三段式劃分,底層的基座層和上面的標準層比例和諧,使整幢建筑平衡、勻稱,顯出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特征;同時大樓又采用許多巴洛克手法:2樓的廊式陽臺,窗架上密布的裝飾,頂部出檐有精致雕刻,入口處拱門上方有曲線狀折斷山花雕飾等。和諧、勻稱、美麗、端莊是該建筑的突出優點。

十二、英國領事館

原英領署辦公樓在同治九年遭大火焚毀,現樓是同治十一年重建。成為目前外灘建筑群中建造最早、保存完好的樓房。它是一座典型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建筑風格的建筑。文藝復興式建筑強調水平劃分,在建筑輪廓上講究整齊,統一和條理性。形成和諧、勻稱、明朗、簡樸的風格。英國領事館的橫線條就給人以突出的印象,水平向的厚檐,水平向的腰圍,使整幢建筑顯得平衡、勻稱、端莊、厚實。

上海灘洋行

外灘1~33號的故事

外灘,自19世紀四十年代上海被辟為商埠后,就成為西方列強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務和文化中心,外國的銀行、商行、總會云集于此。聯合哥特式的尖頂、古希臘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陽臺,眾多經典交匯成上海乃至世界獨特的風景。

外灘1號 麥克倍恩大樓

1#麥克倍恩大樓→亞細亞大樓→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

建成于1913年。1966年前,英國殼牌公司和荷蘭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亞細亞火油公司長期租用這幢大樓的底層。1996年,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入駐至今。

大樓為一幢7層的巴洛克式為主多種形式并存的折衷主義風格大樓,設計者為英資馬海洋行。建筑風格整體上屬于新古典主義式樣,立面構圖規整,正面有愛奧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處設計了巴洛克風格的裝飾。

外灘2號 上海總會大樓

2#上海總會大樓→日軍海軍武官府→國際海員俱樂部→東風飯店

上海總會(Shanghai Club)曾是英國在滬僑民的俱樂部,重要的社交場所。平洋戰爭爆發后,總會被關閉。敵偽時期曾為日軍海軍武官府。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這幢大樓,改建為國際海員俱樂部,大門上加裝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為東風飯店。

該樓建成于1864年,是外灘著名的建筑,建筑設計師為H.Tarrant,建筑立面為三段式處理,2-3層中部有6根愛奧尼柱式的石柱,頂端各設置了巴洛克式的風亭,細部雕刻細膩優美。室內裝潢由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師設下田菊太郎設計,裝飾華麗,以長達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臺著稱。

外灘3號 友寧大樓

3#友寧大樓→有利大樓→上海市民用建筑設計院→外灘3號

建成于1916年,隨即被華商保安、保家等保險公司聯合租賃。租賃者于1922年出資重建。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設計院租用該樓。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資有限公司通過外灘房屋置換買下此樓產權。2004年改建為高檔購物消費場所“外灘3號”。如今,1樓有阿瑪尼中國首家旗艦店,2、3樓是依云水療(Evian Spa,全球除法國外的第二家店),6樓有澳洲名廚David Laris所開前衛餐館陸唯軒(Laris)。

這是英資公和洋行在上海設計的第一個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幢鋼框架結構大樓。

外灘5號 日清大樓

5#日清大樓→招商局辦公大樓→上海輪船公司→商務樓&高級餐廳

建成于1925年,由日資航運企業日清汽船株式會社和一個猶太商人合資建造。抗日戰爭結束后,中國政府接管了日清大樓,改為招商局辦公大樓,解放后,由上海海運局使用。“文革”時曾改名為上海輪船公司。1990年代,海運局遷往東大名路新樓,此樓由錦都實業公司裝修后作為商務樓出租。東部底層為華夏銀行上海分行。2006年被改造成高級餐廳。

大樓由英資德和洋行設計,日方建造下部3層,外觀比較簡潔,屬于日本近代西洋式;上面3層裝飾比較講究,設計了挑檐和浮雕。

外灘6號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6#拍賣行→中國通商銀行大樓→長江輪船公司

建成于1897年,原來是一家拍賣行,3層殖民地式建筑。1906年翻建,成為中國通商銀行,當時也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家銀行,直到1956年,中國通商銀行業務劃入中國人民銀行,這幢大樓交由長江輪船公司使用。因旁邊的小路是元芳弄,所該大樓也曾被稱為元芳大樓。

大樓的設計師為英資瑪禮遜洋行,樓外觀呈英國哥德式建筑風格。后因維修時用水泥粉刷墻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復存在。四樓南面為平臺,是觀光黃浦江的勝處。

外灘7號 大北電報公司大樓

7#旗昌洋行→電報大樓→新通商銀行大樓→泰國駐上海總領事館

建成于1908年,原是旗昌洋行的產業,輪船招商局將它買下后,即歸屬下的大北電報公司使用。抗戰勝利后,中國通商銀行購進此樓改為新通商銀行大樓;解放后,由長江航運管理局使用;20世紀90年代,通過房屋置換,泰國盤谷銀行獲得大樓使用權。泰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也設在三樓內辦公。

該樓的設計者為英資通和洋行,是一幢典型的文藝復興式風格的大樓,橫、豎三段式手法處理十分明顯。頂部兩端各設計了帶有洛可可藝術風格的黑色穹窿房頂,與白色的墻面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和鮮明的對比。

外灘9號 招商局大樓

9#旗昌洋行大樓→招商局大樓→名牌店

19世紀遠東最著名的美國資本企業旗昌洋行于1846年將總部遷至此地。1877年,旗昌輪船公司,連同在外灘9號的辦公室大樓賣給1873年成立的受李鴻章保護的中國官商合辦企業輪船招商局。1901年,輪船招商局重建該樓。后來成為招商局上海分公司,現在又成為夏姿上海旗艦店。

由英商通和洋行設計,為3層新古典主義風格。

外灘12號 匯豐銀行大樓

12#匯豐銀行大樓→市府大樓→上海市檔案館

1912年,匯豐買下南邊外灘11號別發洋行和外灘10號美豐洋行的房產,二戰爆發后被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占用,戰爭結束,匯豐遷回此樓。1955年,匯豐撤出上海,大樓歸國有。上海市政府進駐,改名“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樓”,簡稱市府大樓。副樓在1956年改為上海市檔案館。1997年,上海市政府撤出大樓,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通過置換購得該大樓的使用權。

大樓由著名的英資建筑設計機構公和洋行設計。匯豐銀行大樓號稱“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最講究的建筑”,是遠東最大的銀行建筑,僅次于英國的蘇格蘭銀行大樓的世界上第二大銀行建筑,被認為是中國近代西方古典主義建筑的最高杰作,至今依然被公認為是外灘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

外灘13號 海關大樓

13#江海關大樓→上海海關

1857年,外國人在此地建成一座中國衙門式的關署。1891-1893年翻建成哥特式的紅磚建筑,有33米高的鐘樓。1925年再次重建,終成了現在的建筑。現使用單位為上海海關。

大樓由公和洋行設計,建筑風格總體上屬于古典主義,正立面是典型的多立克柱式。大樓高8層,上面有高大的鐘樓,10層樓高,是仿美國國會大廈的大鐘制造的,在美國造好后運到上海組裝,是亞洲第一大鐘,也是世界著名大鐘之一。

外灘14號 上海市總工會

14#寶順洋行→德華銀行→交通銀行大樓→上海市總工會

最初是著名的老牌英資企業寶順洋行的產業。19世紀下半葉,顛地經營失敗被德華銀行買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中國沒收德國在華財產,大樓被交通銀行上海分行接管。1928年,隨著全國政治中心從北京轉移到南京,交通銀行也將總行遷到此處。1947年,這里被重建為裝飾藝術運動主義風格的6層大樓,也是上海外灘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座。1951年,交通銀行總行遷回北京,外灘14號則由上海市總工會進駐至今。

大樓由匈牙利鴻達洋行設計,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整幢大樓的內部設計更強調實用。

外灘15號 華俄道勝銀行大樓

15#華俄道勝銀行大樓→國民黨中央銀行→上海航天局→上海外匯交易中心

于1902年由華俄道勝銀行出資建成。至1928年,此樓成為中央銀行的所在地。隨即國民黨中央銀行、上海航天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都先后在此辦公。現在這里是上海外匯交易中心。

大樓的設計者為德資的倍高洋行,建筑屬于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復古風格。

外灘16號 臺灣銀行大樓

16#臺灣銀行大樓→招商銀行上海分行

建于1924年,為臺灣日治時期臺灣銀行在上海的辦公大樓。現由招商銀行上海分行使用。

大樓由德和洋行設計,整體上屬于日本近代西洋的風格,同時又廣泛的吸取了世界各國建筑的長處,比如在大樓的東立面又配有四根歐洲古典主義式的柱子,賦予大樓歐洲古典主義的風格。

外灘17號 友邦大廈

17#字林大樓(桂林大樓)→友邦大廈

由在中國出版的最有影響的英文報紙《字林西報》于1921年投資,1924年建成,一部分由報社自用,其他出租,最主要的承租人是處于創業階段的美資友邦人壽保險公司。1951年3月31日,《字林西報》停刊,大樓被接管。1996年,友邦人壽保險公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