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二手車出口外貿新業態(推進低風險地區商場市場全面恢復正常經營)

时间:2024-06-02 04:53:21 编辑: 来源:

大戶、農產品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各類資源,構建我鎮電子商務代購代銷服務體系,降低農民購物成本,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

三、建設內容

引導、支持電商落地農村,提高電商在我鎮農村應用范圍,培育開發農村電商企業,充分發揮電商綜合服務功能,加快發展電子交易、網上購物、在線支付、快遞配送等協同發展的居民生活類電子商務生態鏈。

(一)建設主體

結合XX鎮實際情況,在全鎮范圍內建設五個村級(社區)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其中XX村、XX莊村、XX街社區合建一個,XX村、XX村合建一個,XX村、XX開發有限公司、XX農農業有限公司各建一個。

(二)建設標準

各電商按照縣人民政府《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方案》(XX發〔201x〕XX號)“十個一”要求進行建設,即:統一門頭尺寸及標示、一張辦公桌、一把椅子、一臺電腦、一臺電視機、一部POS機、一款系統軟件、一臺打印機、一組儲物柜、一組展示架。

(三)功能設置

建設具有網絡配寄送服務、農產品網絡銷售服務、農村青年創業服務、農村基礎生活用品網上購買、貨物收發、電子支付、水電費繳納及農村金融等各類惠民服務。進行本村農產品價格、數量以及其他與農產品市場有關的需求信息收集,對接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獲取滿足農村(社區)村(居)民需求資源。

四、實施步驟

(一)情況摸底(x月xx日-x月xx日)

抽調人員,組織開展全鎮基本情況大摸底。一是全鎮經濟發展情況,主要包括201x年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農民人均純收入等基本情況。二是全鎮產業基礎情況,包括當地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工業品、旅游等產業發展規模及特色產業市場覆蓋面、市場占有率等情況。三是全鎮電商基礎情況,即當前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包括從事電商的企業、人員、重點網銷產品、交易額以及本地網購金額等。四是全鎮電子商務進農村物流快遞情況。

(二)制定方案(xx月8日-xx月xx日)

制定《XX鎮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的實施方案》,成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鎮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修訂完善項目實施方案,報縣商務局、縣財政局備案。

(三)宣傳帶動(xx月xx日-xx月xx日)

繼縣之后我鎮組織召開“電子商務進農村工程”動員大會,充分發揮廣播、報紙、電視臺等多種媒體的宣傳、鼓動作用,承辦企業務求做到早準備、早宣傳、早落實。

(四)推動實施(xx月xx日-xx月xx日)

擬搭建XX鎮電子商務平臺及流通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按照《招標法》及有關規定及時開展招投標相關工作,有序推進實施。鎮電子商務領導小組在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過程中,確保各項安全、合法要求,根據情況發展做出相應工作計劃,推動工作實施進程。

五、成立領導小組

成立xx鎮電子商務進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如下:

xxx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民生服務中心,xxx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日常工作,協調解決電子商務平臺工作建設的具體問題。

六、要求

(一)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對鄉村干部的宣傳、教育、培訓,提升他們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利用買粉絲、微博、條幅等方式大力宣傳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的各項舉措,增強企業投資和應用電子商務的信心。舉辦形式多樣的培訓班、講座等活動,營造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推動電子商務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加大政策配套和支持力度。研究制定促進通信、金融與農村流通信息化、電子商務互相扶持、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適應農村流通信息化、電子商務發展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資機制。

(三)加強農村電子商務行業監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建設我鎮電子商務標準和統計體系,加強對網上涉及行政許可的商品和服務監管,引導電子商務規范有序發展。配合公安、市場監管、稅務、商務、文化等部門進行電子商務活動的監管,促進網絡交易主體守法經營,大力打擊網絡售假和網絡詐騙等違法行為,完善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定期考核評價電子商務建設和應用情況,及時報送工程進展情況和年度工作總結,確保工作取得實效,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篇三】電子商務工作計劃范文

2017年,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主基調,統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深入拓展利用外資領域,促進社會消費持續增長,力爭商務經濟各項指標達到以下目標:保持外貿進出口平穩增長,實際利用外資7.2億元,境外實際投資到位資金1000萬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0億元、增長10%。

(一)加快外貿轉型升級,營造對外經濟新優勢。一是加強骨干企業調度督促。開展外貿企業進出口情況調研,摸清底子,對孚日、豪邁、新春油脂等骨干企業一月一調度,協調解決影響進出口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二是挖掘外貿增長潛力。推動有資質無實績企業“開壺”,爭取新增外貿實績企業30家以上。積極推進高密市國際貿易中心發展,力爭每年吸引市外貿易型企業回流入駐10家以上。三是抓好國際市場開拓。深入推進“百展開拓”計劃,組織50個以上企業參加廣交會、巴西勞保展、美國拉斯維加斯汽配展等重點境內外展會,大力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和自貿區市場以及俄羅斯、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四是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推進新型貿易方式,落實“互聯網+外貿”行動計劃,以晟綺港儲公司為龍頭,建設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和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鼓勵企業借助阿里國際通、敦煌網、易貝網等跨境電商平臺擴大進出口規模。五是積極擴大進口。利用國家進口貼息等優惠政策,鼓勵豪邁集團、永和金屬等企業擴大高端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推動孚日集團、錦昉棉業、新春油脂等企業加大棉花、棉紗、大豆等大宗商品進口。六是加大政策服務力度。積極宣傳、貫徹各級促外貿穩增長政策,尤其是我市出臺的《關于促進外貿進出口穩定增長的十條意見》,落實展位費補貼、出口信保補助等扶持政策,切實為外貿企業減負助力。

(二)著力擴大雙向投資,增強開放發展新動力。一是深化高端合作。繼續發揮孚日集團、豪邁集團、科樂收金億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進傳統優勢企業與世界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合作,定點定向引進500強大項目和全球行業創新領軍項目,引進外來資金和技術。二是實施多渠道引進。創新利用外資方式,積極探索境內外上市、私募資金、融資租賃、創業投資等多種外資引進渠道,支持外資以并購、參股等形式參與企業發展,實施嫁接招商和零地招商。三是鼓勵現有外資企業增資擴股。對外資企業進行走訪調研,推動清凈食品、中意德精密鑄造、科樂收金億等企業繼續增資擴股、利潤再投資。四是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企業服務環境。暢通大項目綠色通道,強化公共服務,確保重點項目及時落地,打造以規則為基礎的投資環境,營造“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務環境。五是不斷深化外經合作。積極跟進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以錦昉棉業、豪邁科技、永和金屬等企業為示范,支持紡織服裝、勞保制鞋等富余產能境外轉移,支持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融入全球產業鏈,培育發展本土跨國經營企業。

(三)加快消費結構升級,培育消費增長新熱點。一是推動社會消費增長。深入開展“滿意消費惠萬家”活動,大力發展品牌消費,擴大大眾消費,推動傳統消費方式轉型升級。組織金孚隆、維客、濰坊百貨等企業開展特色促銷活動,應用買粉絲、支付寶等新型支付方式,加大促銷力度,激活消費潛力。依托餐飲協會,舉辦餐飲服務技能大賽及評比活動,提升餐飲業水平和檔次。二是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繼續開展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加強對農業企業、農村四職干部、農村創業者的培訓,為發展電子商務提供人力支撐。扶持壯大電商孵化中心、柏城電子商務創業園、中科智谷創業園等電子商務聚集區,健全園區配套服務,提升綜合競爭力。助推阿里巴巴、京東等知名電商延伸網絡,引導泰華食品、思美爾服飾等重點電商企業實施全方位營銷,培育一批運營規范的電子商務、網絡銷售平臺和企業。認真落實各級電商扶持政策,為我市電子商務發展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三是加強市場運行監測,逐步增加監測企業與商品品類,更加全面、及時地把握市場信息,加大對再生資源回收、二手車市場、典當行業、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的管理力度,保障市場平穩有序發展。四是促進物流業提檔升級。加快晟綺、開發區臨港、柴溝散貨等物流園區建設,繼續助推物流企業申報國家“A級”、省“”物流企業,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發展。

推進低風險地區商場市場全面恢復正常經營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商務部24日發布關于統籌推進商務系統消費促進重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要精準推進復工復業,把復工復業和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緊密結合起來。在防疫措施到位、確保疫情不反彈的前提下,以市縣為單位,推進低風險地區的各類商場市場、生活服務業全面恢復正常經營。

意見指出,要激活傳統商品消費熱點,包括大力促進汽車消費,抓緊落實延長新能源車購置補貼和稅收優惠、減征二手車銷售增值稅、支持老舊柴油貨車淘汰等新政策新措施等。

意見還強調,要著力恢復擴大服務消費,包括提振餐飲消費、發展社區生活服務消費、完善家政服務消費等。此外,意見還提出要加快培育發展新型消費,加快零售創新轉型、做大做精“雙品網購節”活動、加快供應鏈創新應用等。

意見具體如下:

一、提高站位加強謀劃部署

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在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外需受到明顯抑制的形勢下,要充分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深刻認識擴大國內需求、激活消費潛能、促進消費回補,對于對沖疫情影響、保障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千方百計促進消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按照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階段性變化,抓緊完善與常態化疫情防控相匹配的消費促進方案,樹牢底線思維,強化組織領導,加強橫縱聯動,狠抓全面落實。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因時因地優化政策舉措,抓緊抓實抓細消費促進工作,積極擴大消費增長。

二、推動復工復業提速擴面

精準推進復工復業。把復工復業和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緊密結合起來。在防疫措施到位、確保疫情不反彈的前提下,以市縣為單位,推進低風險地區的各類商場市場、生活服務業全面恢復正常經營;高風險、中風險地區要防疫優先,科學防控,分區分級精準推動復工復業。多措并舉創造有利于復工復業復商復市的條件,幫助企業增加客流量,提高上座率,盡快恢復市場人氣,暢通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商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

破解復工難點問題。密切跟蹤企業復工動態,會同相關部門,堅決破除復工條件繁雜、防疫物資不足、物流運輸不暢、員工返崗不及時等堵點問題;抓好惠企政策落實,強化宣傳解讀,搭建多部門集合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切實解決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租金成本較高等困難,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復工,推進商旅文、游購娛、吃住行有序聯動復業。

三、促進城市消費回補升級

加快推進步行街改造提升。指導步行街分類防控、因街施策,抓緊組織商戶開業復市,盡快吸聚人氣,重振街市繁榮。把握時機加快推進步行街改造提升,確定一批全國示范步行街,啟動第二批試點。因地制宜出臺步行街促進政策,創新管理和運營模式,打造步行街交流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