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義烏世界博覽會國際貿易是什么時候(家鄉的變化 義烏)

时间:2024-06-07 00:55:09 编辑: 来源:

。義烏已經逐步建立了國內外分支物流網絡。在國內的甘肅蘭州、北京通州、青海西寧、四川、遼寧、廣西等地建立了分市場和小商品配送中心。在國外的烏克蘭、南非、澳洲、巴西等地建立了分市場。總數約為30余座。義烏已經成為這些市場的中心支撐點。

5、義烏市場主要貿易區和商品種類

義烏市場群由10個專業市場和30多條貿易街區組成。其中的主要商品大類有:

器材類:鐘表、電子、家用電器、照相器材

工藝類:各類工藝品、飾品、玩具、文具及辦公用品、體育用品

日用類:日用百貨、五金、皮具箱包、化妝品、雨具、塑料制品

針織服裝類:襯衫、時裝、內衣、襪類、鞋帽

食品類:各類食品、酒類、飲料

6、義烏的八大優勢行業:

義烏已經形成以下八大行業具有區域特色的塊狀經濟:服裝、針織、飾品、拉鏈、玩具、五金、印刷、毛紡。

■商機無限

在中國,義烏在小商品流通中起著“承東接西”、“接軌國際”的輻射帶動作用;在世界范圍,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化分工的日益形成,義烏的小商品貿易作為傳統產業將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

義烏政府的慷慨接納使當地老百姓的生存條件改善了,從政府角度講,稅收增加了,城市發展就更有底氣了。而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市場一經形成,流通量大了之后,商人們就蜂擁而至。一時間,金華、永康等地方的小商品都集中到了義烏,義烏市場逐漸強大,最終形成了一個集散中心,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赫赫有名。

市場的雖然形成了,也使義烏人擺脫了貧困,但沒有真正的富裕起來,在當時,一箱工藝品的批發利潤僅有一二十元。所以義烏的企業便接踵而至。

起初,義烏的商品主要來自廣州、寧波和溫州等地方,只有及少部分是當地加工制造的,然而當時的制造業有著相當高的利潤,而義烏只是為這些地方服務罷了。這也導致了一些經銷商心里產生了不平衡,于是,他們摸著石頭辦起了自己的企業(通過經商已取得小部分資本)。但是在義烏的企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義烏的企業主主要是農民出生,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只知道什么好賣生產什么,對于企業根本就沒有什么規劃,更談不上什么科學管理,所雇傭的工人也是來自江西、安徽和湖南等地的農民工,生產的都是一些手工藝品和一些簡易的日用品,這就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昨天生產的襪子不受顧客的歡迎明天換一個款式,明天不好賣,后天再換,直到顧客滿意為止;而顧客一旦滿意就大量投入生產,同時開發新的款式,老款式降價 久而久之,很多企業都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品牌產品。這也就是后來被中央電視臺稱為“草根經濟”的義烏模式企業。

■政府作用

人們所贊譽的“義烏模式”背后其實市場是義烏經濟的命脈,也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最大引擎。在推進市場取向改革的同時,義烏市政府始終牢牢把握市場資源和物流場站兩大資源的調控權。從馬路市場到中國小商品城成功上市,從市場規劃到市場建設,從行業布局到市場管理,從市場硬件提升到市場功能提升等等,政府都會傾全力來組織、實施好,始終牢牢把握住對市場資源的調控權。同時,物流場站作為市場最重要的一個配套設施,他們始終堅持政府投資建設,然后以最低廉、最合理的價格租給貨運公司經營的運作模式,努力保持低成本競爭優勢。是政府這只“有形的手”在牢牢把握著市場資源,最終形成“有形的手”與市場“無形的手”有機地結合。

義烏政府的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堅持興商建市,促進產業聯動,力求在創新民營經濟發展路徑上有所作為。縣域經濟,作為典型的基層經濟,其實質是“微觀主體”的經濟。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政府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讓“微觀主體”活力競相迸發;又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調控和服務作用,致力創新獨特的發展路徑,使民營經濟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二是堅持開拓創新,切實轉變職能,力求在提升民營經濟發展層次上有所作為。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民營經濟的先發性體制機制優勢正在弱化,迫切需要提升發展層次,進一步增強區域民營經濟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是堅持依法行政,規范和諧發展,力求在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上有所作為。任何環境的創造,都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打造良好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政府和企業都要承擔責任,只有“政企共努力”,才能“著力優環境”。

■商品市場

義烏市場經過20余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作為全國小商品集散中心的大市場、大流通、大網絡的格局。

1、義烏市場是全國小商品物流、信息流中心

義烏市區擁有市場總面積70多萬平方米,經營攤位3.5萬個,其中主體市場“中國小商品城”營業面積50多萬平方米,商位2.7萬個。市場經營人員7萬余人,日均客商流量16萬。市場匯聚了28大類10萬余種商品,日貨物吞吐量3000多噸。

義烏在小商品的信息網絡建設方面卓有成效,借助傳統媒體和INTERNET下的對外信息交流和合作日益廣泛,初步確立全國小商品的信息中心地位。

2、義烏是全國最齊全的小商品展示中心

義烏由于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和流通優勢,義烏市場承接著長江、珠江三角洲的輻射,再加上東南沿海人才、技術、資金的綜合優勢,其小商品代表著國內較高的水準,引領著中國小商品的潮流。從1995年開始舉辦的一年一度的中國小商品博覽會因而成為全國小商品展示的大舞臺,市場也被稱作“永不落幕的小商品博覽會”。2000年,第六屆博覽會有來自世界 25個國家和地區,國內33個省市近1300家企業參展,成交額達38.56億元,以其鮮明的大市場特色和巨大的展覽效應,初步確立了全國知名展會地位,并開始向國際性展會邁進。

3、義烏是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義烏市場知名度、外向度近年明顯提高,市場商品質量、檔次不斷提升,市場經營手段和交易方式不斷創新,向外推介力度明顯加大,小商品出口勢頭強勁,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義烏市場目前匯聚了國內外4000余家知名企業在此設立總經銷,總代理,有1000多家國外企業及貿易機構在義烏設立辦事處,每天在義烏采購小商品的外商2000余人。商品出口到122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出口商品交貨值為80億元人民幣。

4、義烏是全國的市場中心

義烏市場的輻射力大。義烏已經逐步建立了國內外分支物流網絡。在國內的甘肅蘭州、北京通州、青海西寧、四川、遼寧、廣西等地建立了分市場和小商品配送中心。在國外的烏克蘭、南非、澳洲、巴西等地建立了分市場。總數約為30余座。義烏已經成為這些市場的中心支撐點。

5、義烏市場主要貿易區和商品種類

義烏市場群由10個專業市場和30多條貿易街區組成。其中的主要商品大類有:

器材類:鐘表、電子、家用電器、照相器材

工藝類:各類工藝品、飾品、玩具、文具及辦公用品、體育用品

日用類:日用百貨、五金、皮具箱包、化妝品、雨具、塑料制品

針織服裝類:襯衫、時裝、內衣、襪類、鞋帽

食品類:各類食品、酒類、飲料

6、義烏的八大優勢行業:

義烏已經形成以下八大行業具有區域特色的塊狀經濟:服裝、針織、飾品、拉鏈、玩具、五金、印刷、毛紡。

■商機無限

在中國,義烏在小商品流通中起著“承東接西”、“接軌國際”的輻射帶動作用;在世界范圍,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化分工的日益形成,義烏的小商品貿易作為傳統產業將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

“外商說等我們3年了!”一位中國外貿人的歐洲“搶單”時間

載有40人外貿考察團的包機航班從四川出發

打響外貿保衛戰,包機出國搶訂單的不只有四川省。

今年以來,受全球疫情以及世界經濟低迷影響,中國外貿特別是出口遭受到了嚴峻挑戰,“外需走弱、訂單不足”成為不少外貿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密集調整優化,為解決這一現狀,近期在外貿大省江蘇、浙江、四川、福建和廣東等地,外貿企業通過商務包機的形式主動出擊找訂單、尋商機。

陳友富落地巴黎時,已經是當地中午11點。當天下午,陳友富跟隨考察團就馬不停蹄地與兩個法國商會舉行洽談,一直到傍晚6點多才結束。

陳友富告訴中新經緯記者,這次行程比較緊張,每天要跟團參加1到2場商務對接,每場約持續2、3個小時。“長途旅行很累,還要倒時差,但我一般早上5點就醒來,利用碎片時間處理下國內公司的事情。”陳友富說。

首場與法國商會的洽談,就給陳友富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洽談開始前,對方說了一句‘我們等了你們三年了’,讓我感慨頗深。”陳友富說,“國際貿易,不單單是我們需要他們,他們其實也需要我們。當我們共同被疫情絆住,很多事情都不能順利推進。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失去的找回來!”

“其他企業拿到訂單了,我著急啊”

陳友富所經營的公司是成都國際鐵路港首批平行汽車試點企業。他向中新經緯記者介紹,受疫情影響,中歐汽車城關關停停,平行進口車生意受到很大影響。2021年,公司拓展了二手車出口業務,原來的買家變身“賣家”,后來又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線上開拓客源,生意有了不少起色。2022年至今,公司大概進口車輛260臺,出口二手車近1200臺。

不過,陳友富也表示,雖然二手車出口業務接到很多來自歐洲的訂單,但很多時候溝通到認證環節就執行不下去。這次赴歐考察,既為尋求國外高端豪車貨源,做好進口,同時也針對二手車出口業務,了解和推進資質認證等,并拓展國際物流業務。

接受中新經緯記者線上采訪時,是巴黎時間12月8日中午,陳友富的“線下搶單”行程剛過半,9日,他將奔赴下一站德國。不過,此刻的陳友富已經有些“著急了”。“我自己還沒有敲定的訂單,團里其他企業已經拿到訂單了,我著急啊!”

讓陳友富稍感寬慰的是,出發德國前,他已經跟三個商會建立了聯絡。“有了初步對接,回去可以繼續溝通。同團企業還推薦了一個俄羅斯外商,回去后要爭取把對方拿下來!”

“千封郵件不如一次見面”

陳友富向中新經緯記者坦言,這次出行之前還是有顧慮的,既擔心浪費時間,也擔心能不能找到匹配的需求,“錢和時間到底花得值不值”。

公開報道顯示,為這次商務包機“組團出海”赴歐洲拓展市場活動,四川省不僅撥出專項資金支持,還提供了很多便利,從11月14日申辦護照,到12月5日正式出發,僅用時15個工作日,比正常流程節約了一半時間。

歐洲是四川排名第三的貿易區域,也是四川大多數外貿企業的出海首選。統計顯示,2022年1-9月,四川與歐洲進出口額1491億元,占全省外貿總量超過20%,德國、法國、愛爾蘭等為主要貿易國家,以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配件、家用電器、服裝鞋帽等產品為主。

會面現場

陳友富介紹,考察團出發前已跟歐洲的各經銷渠道都取得了聯系,外商們都表示很歡迎。“出來之前,我們都是想象國外市場是什么樣子,到法國之后才發現,純電動汽車在這里還沒有被普及,這是一個待開發的市場,有很多機會在等我們,千封郵件不如一次見面,而且還是要感知第一手的信息。”

最新的公開報道顯示,這波政企聯手,外貿走出去拓市場的小浪潮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

福建省省商務廳組織了59家外貿企業參加德國慕尼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