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為什么韓國外貿出現逆差(為什么RCEP會導致產業外流?)

时间:2024-06-12 04:17:45 编辑: 来源:

的統計方法則進一步嚴重高估了中美貿易逆差的規模。

二、美國得自中美貿易的巨大利益

由于經濟發展的階段性、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等經濟規律的作用,美國產業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業和制造業在GDP和就業方面的比重日趨下降,美國經濟正進入信息化和服務化的后工業時代。在以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中,美國通過進口廉價的日常消費用品、出口附加值較高的高新技術產品,享受到了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帶來的巨大利益。同時,美國經濟和美元的霸權地位,不僅使美國能夠充分享受這種利益,而且可以獲取巨額的“鑄幣稅”收益。

根據國際貿易利得理論,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美國不僅享受到了國際分工的好處,還獲得了參加國際貿易后的利得分配。首先分析中美貿易中美國所獲得的交換利得。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勞動成本低,但資金短缺,科技相對落后。美國是經濟發達國家,資本充足,科技發達,但勞動成本高。中國主要向美國出口紡織品、服裝、鞋、玩具、家用電器和旅行箱包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美國主要向中國出口飛機、動力設備、機械設備、電子器件、通信設備和化工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以及糧食、棉花等農產品。貿易產品結構的互補性和互利性,有力地推動了兩國貿易的發展。

中國向美國市場提供的價廉物美的商品,不僅可以滿足美國廣大消費者的需要,而且可以為美國經濟帶來兩大利益:其一,美國可以將大量的資源轉向高新技術產業,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并維持其國際領先地位;其二,這些價廉物美的中國出口商品有助于維持美國的物價穩定,使得美國政府可以在運用低稅率、高財政赤字、低利率等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維持巨額軍費開支的同時,不必擔心通貨膨脹對經濟的沖擊。

僅就貿易本身而言,盡管中美貿易的快速增長能夠促進雙方的經濟發展,但從中獲得最多利益的則是美國企業。中國進出口超過50%屬于以外資為主的加工貿易,而加工貿易在中美貿易中的比例更是接近70%。由于稅收減免和土地優惠,中國政府從外資企業那里得到的利益低于國內企業,而中國員工則由于較低的工資、較長的工作時間,以及相對滯后于國內企業的社會福利措施,其得到的利益要低于人們通常的預期。相反,外商則通過全球范圍的轉移定價、利潤分享和股利分配,享受到了遠超過會計賬面上的利益。當然,以上對美國得自中美貿易的利益的分析,還沒有包括中國產品出口對美國倉儲、運輸、批發、零售、保險和金融等第三產業的就業和產出的貢獻。

根據國際貿易基本原理,美國貿易逆差意味著美元的流出,即美國人要為過多地消費進口商品付錢,他們用什么支付呢?其竅門就在于國際收支的資本和金融賬戶。美國人為商品進口付錢的途徑有三個:一是開動印鈔機印刷美元鈔票,其成本遠遠小于美元代表的價值,差額就是鑄幣稅,美元的霸權地位和此種付賬方式意味著美國在向其他國家或地區征稅;二是發行國債供其他國家或地區購買,其實質是以低利率向其他國家或地區借錢;三是出口商品進行交換。至于貿易逆差部分,實質上就是前兩種途徑的某一種:或者通過輸出美元向其他國家或地區征稅,或者通過讓其他國家或地區購買美國債券,以低利率向國外借錢。

美國出現巨額外貿逆差原因之一是由其基本經濟和制度因素的作用決定的。美國產業結構調整主要表現在: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引發的世界產業發展史中第三次大規模的產業轉移,美國跨國公司利用其擁有的多種壟斷優勢,在發展中國家大量投資,將勞動密集型、資源和能源消耗型及污染大的行業和低附加值的加工行業和工序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國內集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美國的這種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了其進口步伐。同時,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進一步利用其科技優勢、生產優勢等塑造出對美國最有利的國際分工格局。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以及國外的產業內貿易成為美國貿易赤字劇增的主要原因。美國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地有大量子公司。把原本本國生產或出口的大量商品及服務轉化為海外子公司的巨額生產與出口,并相應地增加美國公司從海外子公司對美國的進口,從而擴大了美國的“外貿逆差”。

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有利于美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因為,美國利用對中國的貿易,可以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海外,國內的需要依靠進口滿足,有利于美國集中資金和勞動力,轉向以知識為基礎的新技術工業和服務行業,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

從近年來中美貿易的主要商品結構來看,雙方貿易不平衡基本上屬于中國與美國之間合理的國際分工,并由中國發揮兩個比較優勢-產業之間的比較優勢與產業內部的比較優勢所導致的結果。2002年中國對美出口排在前5項的商品分別是雜項制品(18.44%)、辦公用機械及自動數據處理設備(11.7%)、電信及聲音的錄制及重放裝置設備(10.74%)、鞋靴(8.7%)、電力機械器具(8.09%)。單從以上數據來看,中國近年來對美出口以紡織服裝為主的經貿格局已經開始發生變化,計算機通信類產品的出口份額在上升。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主流仍然是加工貿易方式,具體說加工貿易方式出口額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89.65%,因此中國對美出口實質上仍然是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1997-2001年美國對華出口的20種主要產品中,出口額排在前5位的分別是:飛機、通信設備、顯像管、含油種,以及自動數據處理機器。美對華產品出口明顯屬于高新技術設計與營銷為主的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品以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農產品,但是由于美國一直對華實行嚴厲的高技術出口管制,使美對華比較優勢難以發揮,雙方產品的優勢互補也難以充分體現出來,這是中美貿易不平衡的最根本原因。

表1 中美貿易逆差的規模:美國口徑與中國口徑 單位:億美元

項目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美國官方數字(1) 686.77 838.33 830.96 1030.65 1240.68 1619.78

中國官方數字(2) 224.69 297.36 280.80 427.08 586.01 802

(1—2)/2 205.7% 181.9% 195.9% 141.3% 111.7% 102.0%

哥,你真行。這個我也不知道,等待你的答案咯。老師看到了會哭的。

XTDX 10金融二班

為什么RCEP會導致產業外流?

產業在自貿區合理布局是正常的經濟發展規律,不要有贏家通吃的思想,不要光想著占便宜,你想占領別國的市場,人家還想著把你的產業轉移過去。市場經濟會自動配置資源,如果你不去人為的干涉的話。

RCEP簽訂后會不會導致部分產業外流,這是許多人都在專注的問題。答案是肯定會有部分產業外流的。中國加入PCEP一定會導致中國部分產業加速外流,最典型的是服裝加工,制鞋,玩具等低端產業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外流。會造成東南沿岸城市這些出口型企業訂單減少而破產,部分低端產業的工人失去工作機會。

一,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比大部分東盟國家勞動力成本貴。東盟國家越南一個普通工人月工資1350元人民幣(每天8小時),只有中二分之一。印度尼西亞工普通工人的工資1500元人民幣,只有中國的60%左右。越南人口9000萬,印尼人口2.71億人。如此龐大的勞動力群體會吸引一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外流。

二,東盟國家的稅收比較低。越南綜合稅收只有39.4%,比中國68%低了42%,印尼的綜合稅率32%,只有中國的不到一半。越南政府為了吸引外資在稅收優惠和補貼方面的力度更是空前的大。比如越南為了吸引三星電子進入越南給予三星四年所得稅全免,十二年稅收減半徑收,并在土地租賃方面給予現金補貼。在如此優惠條件的吸引之下三星電子將在中國的手機生產線全部搬遷到越南,為越南創造了14萬個就業崗位。2018年三星在越南營收657億美元,占越南GDP的28%,出口600億美元,占越南出口總額的25%。

三,受中美貿易戰影響,部分中低端出口企業將生產線轉移至東盟國家規避美國的高額關稅。

四,東盟國家的環保查的不太嚴格,部分企業為了規避環保風險選擇將生產線轉移至越南等東盟國家。

一,RCEP有助于加快中國人民幣的國際化。目前東盟國家已經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通道。2019年中國與東盟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24087億元人民幣,同2018年增長34.71%。由于中國與東盟國家地理位置相近和文化的差異性較小,人民幣在東盟國家也越來越受歡迎,人民幣的滲透率也越來越高。隨著RCEP的不斷深化,東盟國家會選擇以人民幣作為外貿,投資和儲備的主要貨幣。東盟國家會選擇人民幣來對沖美元對東盟國家資產的收割風險。

二,RCEP有助于中國擴大對外投資。RCEP不僅涵蓋貿易領域,還對服務貿易,投資準入及相關規定,電子商務等做了相關規定。對入中國資本擴大對外投資保駕護航,人民幣對外投資將會形成一種趨勢。

三,RCEP有助于中國緩沖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中國已經連續十年成為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東盟在2020年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今年前8個月,中國東盟貿易額2.93萬億人民幣增長了7%,占到中國外貿比例的14.6%。

不要以靜態觀看這問題,要動態眼去看才對的,現還有個程序要走,各國議會通過,那時就知中國的大變化了,交通與成熟裝配鏈,有一大批原經過世界工廠練出來的熟練工人與技術員,單一個有力度的國退民進,東南亞真不是對手,日韓當然仍占優勢,利益占多,但這個對突破美國正在要做的孤立中國策略,有很大作用的

社會 ,政治穩定是最大的競爭力。

完全的失敗主義論調,為什么沒有品牌影響力?!通過競爭淘汰不講信用的企業正是我們的目的!你完全不知所以!

部分產業外流是十分正常的,且從2000年前后就已經開始了,和是否在近期簽署的RECP協議并沒有直接關系。

隨著我國產業升級、產業結構調整、人力土地成本上升、稅率優惠和行業補貼減少,部分產業外流已經發生了,而且時間上來看2000年前后部分低端制造業,比如衣服、鞋類都轉移到柬埔寨、越南,很明顯他們的綜合成本并現在的中國要低很多,如同80、90年代的我們,資本總是逐利的,產業外流或者是說產業遷移是非常正常的,并不用太在意,這也不是我們自己所能決定的。

從整體上來說RCEP的簽約我們是受益最大的國家之一,使得我國無論是從政治、經濟還是全球影響力上又在上了一個臺階,總體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政治。RCEP的15個簽約國家中,菲律賓、新加坡、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些國家以前都是美國的傳統鐵桿盟友,國內的執政黨或者是反對派有大量的親美人士,這次可以說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和頂住了很大壓力,繞開美國和中國一起簽約,這對于他們本國的政治乃至世界政治環境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第二,經濟。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貿易越是自由,關稅越低,中國的優勢就越大。道理很簡單,中國是全世界唯一的全產業鏈國家,這一點美國都做不到,這就意味著很多需要上下游企業配合的產業只能在中國完成。還有中國完善的基礎設施,這些都是我們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