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從國際貿易政策的產生與發展歷史來看(國際貿易政策的歷史演變)

时间:2024-06-01 07:07:02 编辑: 来源:

加工制造再輸入時,稱為復出口。( √ )

7.生產國與貨物消費國通過第三國進行的貿易,對第三國來說,則是轉口貿易。√

1.產業革命的完成使得英國等國建立了大機器工業和現代工廠制度,確立了資本主義生產體系,促進了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由此促進了國際分工的形成。(√)

20世界市場產生和發展的大部分時間里,世界貨幣就是美元。( × )

7.世界市場的發展與世界貨幣的形成是緊密聯系的,只有在世界貨幣黃金的職能充分展開之后,世界市場才能獲得充分的發展。(×)

8.世界市場客體包括參與交換的地區性國際經濟組織、各種類型的國家、企業(公司)、企業主聯合會、國家機關和自然人等。(×)

3.稅同盟與自由貿易區的共同之處在于建立對外統一關稅。(×)

5.世界貿易組織中,總理事會由全體成員方的代表組成,每年定期召開8次會議。(×)

30、世界貿易組織與關貿總協定一樣,只允許有主權的國家加入。( × )

8、斯密的國際貿易理論被稱為地域分工論或絕對成本論。( √ )

21、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國際服務貿易的領域日益廣泛。( √)

9.商品的國別價值與國際價值在質上和量上是相同的。( × )

T

6、統一的世界市場的基本特征,是多邊貿易和多邊結算,以及統一的世界市場價格。( × )

5.通商航海條約相比,貿易協定所涉及的面比較窄,內容比較具體,有效期比較短,簽訂的程序也比較簡單。(×)

W

7.晚期重商主義主張在對外貿易的每筆交易中都保持順差,奉行絕對的“少買多賣”原則以增加貨幣的流進,因此被稱為“貨幣差額論”。( ×)

8.“烏拉圭回合”談判的議題是歷屆談判中議題最多的一次。(√)

18、外匯傾銷是一國用外國貨幣對外貶值的辦法向國外傾銷商品的一種措施。( × )

X

3.需求相互理論是繼承和發展了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論。( × )

4.需求相似理論又稱作需求偏好相似說或收入貿易說,是由瑞典經濟學家林德提出的,它用國家之間需求結構的相似性來解釋工業制成品的貿易發展。(√)

11.現貨交易是一經成交立即交換的買賣行為,即買主必須即時付款,而不允許分期付款或延期交付。(×)

8.新貿易保護主義是以關稅壁壘為主,以非關稅壁壘為輔的新的貿易保護主義。( ×)

3.選擇稅是指對同一種進口商品同時規定從量稅和從價稅兩種稅率,一般選擇其中稅額較高的一種征收的關稅。( √)

19、西方發達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中占主導地位,它們是國際服務貿易的主要出口國,也是國際服務貿易的主要進口國。( √ )

22、許多發達國家的國際服務貿易順差常常是彌補其貨物貿易逆差的重要來源。( √ )

7.《信息技術協議》最大的受益國家是美國、日本、德國和韓國。( √ )

Y

6.由于跨國公司在全球生產中的組織力量使得混合型分工成為主流,國際分工呈現出產業間分工、產業內分工、產品內分工并存的多層次格局。(√)

2、由于發達國家在國際服務市場上競爭力較強,主要傾向于實行服務貿易自由化,而發展中國家卻相反。(正確)

6.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貿易組織,在多邊貿易體制中決策中,只有表態權,沒有表決權。(×)

8.與通商航海條約相比,貿易協定所涉及的面比較寬,內容比較具體,有效期比較長,簽訂的程序也比較簡單。( × )

14與通商航海條約相比,貿易協定所涉及的面比較窄,內容比較具體,有效期比較短,簽訂的程序也比較簡單。( √ )

Z

2.在世界市場產生和發展的大部分時間里,世界貨幣是美元。( × )

5.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時期,由于要素密集性的不同,產品所屬類型的不同,技術先進程度的不同以及產品價格的不同,從而使得各種不同類型的國家在產品不同時期時具有不同的比較利益。(√)

9.在國際貿易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服務貿易一直是個配角,是被人們忽視的部分,在國際貿易的份額中,人們甚至可以不屑一顧。(×)

1.在商品價值不變的情況下,世界市場商品的價格會隨著貨幣價值的升降呈反比例變化。(√)

26自由港就是自由貿易區。(× )

5.“自動”出口配額制實際上很少是自愿的。( √)

3、“自動”出口限制是出口國自愿實行的限制本國某些商品出口的措施,( × )

8. “自動”出口限制最早出現在20世紀40年代的美日紡織貿易上( × )

8、自動出口配額制是出口國為了實行出口管制政策而采取的一種限制出口的措施 ( × )。

6.專斷的海關估價措施是指有些國家根據某些特殊規定,違背海關估價協議,提高某些進口貨的海關估價,增加進口貨的關稅負擔。專斷的海關估價措施成為非關稅壁壘的重要形式。( √)

3.在“肯尼迪回合”談判中,達成了兩個有關農產品的協議——奶制品協議和牛肉協議。(√)

4.在國際貿易洽談中,電子商務不能取代電話、傳真等傳統手段成為主要方式。(×)

2、造成國際貿易商品結構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初級產品的世界市場價格不斷下降,而工業制成品的世界市場價格不斷上升。( × )

7、政府的政策可以推進或延緩國際分工的發展。( √ )

12、重商主義的基本觀點是只有金銀才是唯一的財富。( √ )

13、征收關稅的方法主要有從量稅和從價稅兩種。( √ )

26、自由貿易區內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 √ )

29、戰后跨國公司資本輸出的主要方式是直接投資。( √ )

簡述幾百年來國際貿易政策發展史

1、 古代的世界貿易開始在中東產生。到公元100年左右,古典時代進入鼎盛時期,更確切地說是“地區間貿易”也由此產生;

2、當時各地區之間交換的物品主要有羅馬的亞麻布、金銀銅錫、玻璃等,其中主要的產品是絲綢,主要的通道是歐亞大陸之間的“絲綢之路”;

3、從公元11世紀到13世紀,十字軍多次東征從穆斯林手中奪得了地中海,從而使地中海象古代一樣再一次成為歐亞大陸貿易的海上通道。十字軍東征對世界貿易的推動不僅僅是打通了地中海的通道,更主要的是將西歐融入了世界:

4、到了1

國際貿易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主要階段?每個階段的特征是什么?

國際貿易的發展經歷了初始發展階段、高速發展階段、全球競爭階段。

每個階段的特征如下:

國際化經營的發展階段 國際化經營的階段,可以從歷史發展和企業發展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和判斷。

1.歷史發展的角度 從歷史發展來看,國際化經營經歷了一個不斷向更高層次演變的過程。這一過程大致可疑分為三個比較典型的階段。

(1)初始發展階段。這個階段是從19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1865年,德國拜爾化學公司在美國紐約州投資開設了一家苯胺工廠;1866年,瑞典制造炸藥諾貝爾公司在德國漢堡開設了炸藥廠;1867年,美國勝家縫紉機公司在英國的格拉斯哥建立了縫紉機裝配廠,從而拉開了跨國經營活動的帷幕。但是企業國際化經營活動的主要特點是,活動方式主要以進出口貿易為主,跨國投資的方式較少且所涉及的國家和行業也十分有限,此時的跨國投資主要被當作各發達國家的企業保衛各自海外市場的防衛手段。

(2)高速發展階段。這個階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國際分工的不斷深化以及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各國企業紛紛以主動的姿態開展國際化經營。這一階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國際化經營的產物——跨國公司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核心組織者和最主要的經濟活動主體。對外直接投資成為企業國際化經營的主導方式,其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國際貿易。在這一階段,雖然發達國家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但一些新興工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也紛紛崛起,并成為國際化經營中的一支重要的新興力量。

(3)全球競爭階段。 20世紀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各國經濟相互聯系與相互依賴的程度不斷加深,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被納入到國際分工體系中;同時,由于信息技術的革命和各國市場的日趨開放,國家間、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當今,跨國公司已經成為國際化經營活動最主要的載體。通過國際直接投資,跨國公司實施全球戰略并形成全球一體化的生產體系,在世界范圍內開展經營活動。

2.企業發展的角度 從企業的發展來看,國際化經營是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喬納森和威施米普爾將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分為五個階段:國內經營階段,零星出口階段,經常性出口階段,國外銷售階段和直接投資階段。鄧寧認為,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可以被區分為四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即間接、被動地參與國際貿易階段,直接、主動地參與國際貿易階段,非股權安排階段和國際直接投資階段。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