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俄羅斯國際貿易環境分析(俄羅斯在地域政治和地域經濟中的利益與經濟發展模式)

时间:2024-06-03 05:59:48 编辑: 来源:

在頻率上沒有2014年密集,且制裁力度和制裁范圍也沒有上升。2016年底,因“俄通門”事件爆發,美國2017年開始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力度;雖然歐盟也不斷延長對俄的制裁期限,但該時期美歐在對俄制裁問題上開始出現分歧,歐盟對俄發起的制裁在力度和頻率上遠不如美國,制裁效果也大大降低。

二是國際原油價格大幅度下跌。通過英國BP的數據可以發現,國際原油價格從2014年的每桶一百多美元大跌至2016年的大約每桶四十美元。國際原油價格的驟減又恰逢西方對俄制裁,其真實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俄羅斯作為一個石油產出大國,其原油出口卻是以美元定價和結算的,未能掌握石油定價權的俄羅斯的金融市場常常受到油價波動的沖擊。同時近些年石油供大于求,但是沙特阿拉伯等一些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國家仍然不減產,這不能不讓人懷疑這背后可能也是美國對俄制裁的手段之一。

聯合國特別報告員伊德里斯·賈扎伊里(Idriss Jazairy)在2017年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粗略估計俄羅斯GDP增長因制裁而下降了1%,三年內造成的損失約為500億-550億美元。”另有經濟學家評估制裁使俄羅斯損失800億盧布,2014-2015年制裁使俄羅斯經濟放緩1.2%。2019年8月的《俄羅斯經濟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制裁使俄經濟增長年均下降0.2%(約150億美元),油價下跌使經濟年均下降 0.65%(約487.5億美元),2014-2018年,俄羅斯GDP年均增幅僅為0.5%,低于預期2%。2014年以后俄羅斯GDP增長率始終低于世界平均增長水平,2015年以后俄羅斯GDP(美元計)總量占世界的比重均未超過2%,還不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2013-2018年俄羅斯GDP(美元計)總量在全球排名已從第8位降至第12位。2014年開始總儲備(包括黃金)和總儲備(不計黃金)大跌,總儲備(包括黃金)在2015年達到低谷為3680.43億美元,總儲備(不計黃金)在2016年達到低谷為3175.44億美元;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至西方制裁前俄羅斯通貨膨脹一直穩定保持在個位數,2015年通貨膨脹急劇上升突破2位數達到頂峰為15.5344%;2014年油價暴跌引發盧布危機,盧布兌美元迅速貶值了13%。俄羅斯央行迅速采取措施防止盧布繼續貶值并控制通貨膨脹,然而效果并不明顯,盧布兌美元繼續下跌,到達 歷史 新低,而盧布匯率的波動和高通貨膨脹率又直接影響著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水平。總之,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后俄羅斯面臨著經濟衰退與宏觀經濟不穩定的雙重考驗(程偉,2017)。

三、研究方法及實證分析

本文采用合成控制法,將受到西方制裁的俄羅斯作為處理組,沒有受到西方制裁的俄羅斯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的確定需先通過合成控制法為解釋變量尋找合適的權重,再將沒有受到西方制裁的國家進行加權平均(各國家權重為正數且和為1),以此構造合成俄羅斯。若合成俄羅斯與真實俄羅斯在2014年西方對俄制裁的事件發生之前,解釋變量特征相似,則通過比較事件發生前后真實俄羅斯和合成俄羅斯輸出變量之間的差異,就能確定西方制裁對俄產生的效用。

本文篩選出與俄羅斯發展水平相近的35個國家(地區)作為對照組,具體包括:韓國、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捷克、愛沙尼亞、波蘭、斯洛伐克、斯洛文尼爾、塞浦路斯、馬其頓、克羅地亞、立陶宛、拉脫維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印度、馬耳他、沙特阿拉伯、摩洛哥、智利、烏拉圭、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多米尼加、墨西哥、秘魯、赤道幾內亞、博茨瓦納、毛里求斯。選取人均GDP(2010不變價美元)的對數值為因變量,用于衡量俄羅斯經濟增長的指標;選取的預測控制變量包括一般政府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資本形成總額占GDP的比重(%)、國內總儲蓄占GDP的比重(%)、貿易額占GDP的比重(%)、按消費者價格指數衡量的通貨膨脹(年通脹率)、總失業人數占勞動力總數(%)。(限于篇幅,實證過程略,參見原文)

四、結論

本文從實證研究的角度,探究西方經濟金融制裁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效果。 利用世界銀行的經濟發展數據庫,經過合成控制法構造“ 反事實”對象—合成俄羅斯。2014年以來的一系列的西方經濟金融制裁確實使俄羅斯走上了一條較低的增長道路,而且累積的影響越來越大。具體而言,烏克蘭危機爆發后,美國及其西方盟友的經濟金融制裁隨即而至,俄羅斯的人均GDP增長也隨之出現停滯甚至是倒退的跡象,相比其“反事實”的人均GDP下降了9.344%。該結論在改變處理期和改變制裁對象的“ 安慰劑檢驗” 后依然具有較高的可信度。2016年以后,雖然西方經濟金融制裁的累積影響仍在加深,但是速度明顯逐漸變緩,這一定程度上是俄羅斯采取的反制裁措施產生了積極影響。本文研究結果表明:俄羅斯近幾年的經濟形勢的惡化,與受到美國和其西方盟友的經濟金融制裁密不可分。經濟金融制裁對一國的政治和經濟穩定會造成重大影響,并且累積的影響會逐年遞增;即使是采取有效的反制裁措施,在短時間內只是會減緩了制裁對經濟影響的加深速度,但并沒有消除制裁對經濟已經產生的消極影響。

五、啟示

一是要高度警惕和重視西方國家對目標國發起的經濟金融制裁行為。從對俄制裁來看,經濟金融制裁顯現出明顯的單邊主義和權利不對稱的霸權主義。由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在經濟金融領域上的聯系加深,經濟金融制裁會對目標國造成不可逆的嚴重沖擊。即使是大國之間的政治經濟博弈,經濟金融制裁已經成為制裁發起國常用的、僅次于小規模戰爭的經濟外交手段,甚至成為準軍事手段的一種極其重要的補充。

二是要充分認識到西方國家對目標國發起經濟金融制裁所帶來的嚴重沖擊和持續影響。經濟金融制裁本質上就是一種經濟歧視,依據美國經濟學家加里·S·貝克爾(Gary S.Becker)對歧視行為的分析,在經濟金融制裁過程中,擁有較強綜合國力一方的相對損失要比綜合國力較弱的另一方小得多。從美歐對俄經濟金融制裁成效看,盡管俄羅斯進行了反制措施,但制裁對其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國際貿易、國際融資、國際正常清算渠道、匯率水平等都產生了顯著的沖擊和后續影響,隨著制裁的延長,很可能危及到 社會 和政治的穩定。這也表明即使擁有較大規模和較強軍事實力的經濟體,面對經濟金融制裁所帶來的強外部沖擊,必須高度重視,并做好充分的應對之策。

(參考文獻略)

(本文轉自: 《世界經濟研究》2020年第11期 )

作者:南京師范大學商學院 陶士貴 高源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俄羅斯帶來了什么影響

樓主您好!2012年8月22日,俄羅斯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第156個成員!

以下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俄羅斯帶來的影響:

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對世界貿易的影響:

俄羅斯在全球貿易中所占比重并不大,它加入世貿組織在短期內不會給世界貿易帶來大的結構性影響。

作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將使世貿組織涵蓋97%的國際貿易份額,從而使世貿組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性”貿易組織。俄羅斯在全球貿易中所占比重并不大,它加入世貿組織在短期內不會給世界貿易帶來大的結構性影響。在歐美經濟不振,世界經濟低迷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增長勢頭良好的俄羅斯大市場的開放對于世界經濟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

長期來看,作為轉軌經濟大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俄羅斯可以在世貿組織框架內聯合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必將在未來的貿易規則制定中扮演重要角色。

加入世貿組織對俄羅斯宏觀經濟的影響:

加入世貿組織“總體上不會對多數工業領域的生產帶來任何大規模的改變”。

根據加入世貿組織協議,俄羅斯總體關稅水平將從2011年的10%降至7.8%,其中農產品總體關稅水平將由目前的13.2%降至10.8%,工業制成品總體關稅水平將由9.5%調整至7.3%。協議批準生效后,俄羅斯有義務立即對超過1/3的進出口稅目執行新關稅標準,另有1/4稅目將在3年內調整到位,對一些特殊商品(比如肉類、汽車、直升機和民用航空器)則實施最高長達7年至8年的關稅保護期。在開放市場和降低關稅之外,俄羅斯還承諾遵守世貿組織關于貿易和政府經濟管制的規則。由于涉及多方面制度和政策的改變,加入世貿組織將給俄羅斯帶來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俄羅斯很多專家學者對于加入世貿組織的宏觀經濟影響進行了研究和測算,其中較為權威的是俄羅斯科學院的專家組在2004年所作的分析。根據他們的預測,加入世貿組織“總體上不會對多數工業領域的生產帶來任何大規模的改變”。具體而言,加入世貿組織將使俄羅斯GDP增速提高或者下降1個百分點。世界銀行的估計則更為樂觀,認為加入世貿組織將使俄羅斯GDP提高3至4個百分點。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談判代表團團長在最近的講話中指出,由于世界經濟低迷,加入世貿組織對于俄羅斯GDP的拉動作用將不超過1.5個百分點。

加入世貿組織對俄羅斯的結構性影響:

開放市場對俄羅斯不同產業的影響是不同的,能源原材料行業以及資源密集型加工業將獲得加速發展的動力,而加工制造業則面臨嚴峻的競爭,俄羅斯糧食生產者可能成為最大贏家。

盡管宏觀經濟總量影響不大,加入世貿組織對俄羅斯的結構影響則是顯而易見的。

1.加入世貿組織將進一步擴大俄羅斯油氣等礦產資源及資源密集型商品的出口。

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礦產品儲量豐富,是世界上重量級的油氣和資源品出口大國。各國對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和原材料進口很少征稅,降低關稅對于這類商品的貿易影響有限。但加入世貿組織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俄羅斯政府長期對能源貿易實行控制,不僅征收出口稅,而且實行國內外差別定價。這一領域的政府管制問題曾是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的焦點之一。最終,俄羅斯保留了石油出口稅,但在天然氣定價方面,盡管不承諾拉齊國內外價格,但承諾向國內工業用戶的供應遵循商業原則。

俄羅斯還是資源密集型初級加工品的生產大國,但此前在這類商品(如鋼鐵和化肥)的出口上時常遭遇別國的歧視性待遇,每年損失20億美元左右。加入世貿組織將使俄羅斯獲得最惠國待遇,并可以在世貿框架內解決貿易爭端,必將促進俄羅斯資源密集型商品的出口。

2.俄羅斯加工制造業不發達,加入世貿組織將使很多行業面臨嚴峻挑戰。

輕工業產品貿易壁壘的降低將提升俄羅斯國內市場供應的品質,并且由于俄羅斯不具備比較優勢,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對生產和就業的沖擊較小,而消費者福利提升效應卻很明顯。木材加工和造紙行業如果進口價格降低將使其面臨激烈的競爭。進口藥品的關稅率在保護期結束后將從15%降至5%,也會對俄羅斯國內制藥企業產生沖擊。

高附加值和高技術產業(比如飛機和汽車制造業)面臨更大的挑戰。以汽車行業為例,俄羅斯在普京執政期間致力于發展國內汽車制造業,并制定實施了貿易保護政策,2011年初開始實施的汽車工業政策規定:汽車生產廠商年產至少30萬輛,并將國產化率提高至60%。這一政策曾遭到美國和歐盟的強烈反對,并且直至談判最后階段才達成一致。根據俄羅斯聯邦經濟發展部的資料,汽車關稅將大幅降低,加入世貿組織后輕型汽車關稅降至25%,7年后至15%。二手車將比新車關稅高5個百分點。

俄羅斯農機制造業的發展前景也普遍不被看好。加入世貿組織后進口農用機械關稅從15%降至5%,而二手農用機械的關稅將全部取消。此外,根據世貿

搜索关键词: